山西省阳泉市2013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10672914 上传时间:2021-05-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90.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阳泉市2013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西省阳泉市2013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西省阳泉市2013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山西省阳泉市2013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山西省阳泉市2013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阳泉市2013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阳泉市2013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82012-2013学年山西省阳泉市第十五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N1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a 23 Cl 35.5 H 1 Cu 64 S 32 O 16 P 31 Si 28 C 12第I卷选择题(共 50分)选择题(本题共 2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50分)1. IT产业中一些车间要求必须做到无尘生产,工人在车间工作时的服装需经静电除尘处理。这种处理方法应用的原理是A.胶体的丁达尔现象B.胶体的布朗运动C .胶体的电泳D渗析2.卜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盐酸、漂白粉都是混合物127I和131I互为同素异形体3.4.C.硫酸铜、二氧化硫都是电解质卜列实验操作或检验

2、正确的是A.收集氯气B .转移溶液卜列有关物质保存的说法正确的组合是分储、干储都是物理变化加热亡湿润蓝色 石蕊试纸氮气和氢气模拟工业制备并检验氨气D.用海水制少量蒸储水钠应该密封在煤油中保存;过氧化钠可以露置在空气中保存;氯水应该密封在无色试剂瓶中保存;漂白粉不能露置在空气中保存。A. B. C. D. 5.广口瓶被称为气体实验的“万能瓶”,是因为它可以配合玻璃管和其他简单仪器组成各种功能的装置。卜列各图中能用作防倒吸安全瓶的是6 .实现下列变化,需要克服相同类型作用力的是A.水晶和干冰的熔化B.液澳和液汞的汽化C.食盐和醋酸钠的熔化D.氯化氢和氯化钠溶于水7 .碳化硅的结构类似于金刚石的晶体

3、,其中碳原子和硅原子的位置是交替的。在下列三种晶体金刚石晶体硅碳化硅中,它们的熔点从高到低的顺序是A.B.C.D.8.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除去Na中的少量Q,可通过灼热的 Cu网后,收集气体8 .除去Fe(OH)3胶体中混有的Cl离子,可用渗析的方法C.除去乙醇中的少量 NaCl,可用蒸储的方法D.重结晶、滴定操作都可用于提纯物质9 .下列符合化学实验“绿色化学”的有在萃取操作的演示实验中,将CC14萃取滨水改为 CC14萃取碘水 在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中,将铜片改为可调节高度的铜丝将实验室的废酸液与废碱液中和后再排放A.B.C.D.10、氢化钙(CaH2)可作为生氢剂,

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 + 2H2O=Ca(OH)+2H2T,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CaH既是还原剂,又是氧化剂B . H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C. CaH是还原剂,甲0是氧化剂D.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质量比为1 : 111.在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A . NH+、Na+、S2、ClO B . K +、SO2、OH、AIO2C. K +、Fe3+、Cl、NO D. Ba2+、Na+、OH、CO212、有关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金刚石空间网状结构中,由共价键形成的碳原子环中,最小环上有 6个碳原于B.氯化钠晶体中,每个 Na+周围距离相等且最近的 C1-共有6个C.氯

5、化葩晶体中,每个 Cs+周围紧邻8个Cl-D.干冰晶体中,每个 CO分子周围紧邻10个CO分子13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鸡蛋壳浸泡在盐酸中产生气泡:CO-+ 2J=COT + HkOB.四氧化三铁固体溶解在稀硝酸中:Fe 3Q+ 8H+ =2F(3+ + Fe +4HOC.将氨气通入硫酸溶液中:NH 3+ J=NHD.向碳酸氢钱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液:NH4+OH =NH-H2。14 .下列实验设计能够成功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及现象A检验亚硫酸钠试样是否变质口溶解硝酸钢溶液人舄稀硝酸 试样 一白色沉近 沉淀不溶B检验某盐是否为钱盐试样2 % 是否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

6、气体C证明酸性条件下H2Q的氧化性比I2强z出j30%120溶液稀硝酸及淀粉_NaI溶放 浴放受监色D除去氯化钠晶体中少量硝酸钾件口加适量水溶解蒸发到剩少量液体趁热过滤 试样洗涤晶体黄4士曰 重结晶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1 L水中溶解了 58. 5 g NaCl ,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B.从1 L 2 mol/L 的HbSO溶液中取出 0. 5 L ,该溶液的浓度为 1 mol/LC.配制 500 mL 0 . 5 mol/L 的 CuSO液,需 62. . 5 g 胆矶D.中和 100 mL 1 mol/L 的 HkSO溶液,需 NaOH 4 g16 .某溶液中含有的

7、溶质是FeB2、Fel2,若先向该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液,结果溶液变为红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溶?中的B定被氧化B.通入氯气之后原溶液中的Fe不一定被氧化C.不能确定通入氯气之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Fe2 +D.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再加入CCl4溶液,静置、分液,向上层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溶液,能产生黄色沉淀。17 .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环境中大量共存的是A.在 c(HCQ )=0.1 mol L1的溶液中:n1、Al 晨 Cl、NOB.在由水电离出的 c(H+) =1X10T2mol L-的溶液中:Fe、ClO Na+、SO2C.在加入镁粉产生气体的溶液

8、中:SO2、NO,Na+、Fe2+D.在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溶液中:SO2,CO2,Na K+18 .在一种酸性溶液中可能存在Fe3+、NO-、Cl-、中的一种或几种离子,向溶液中加入滨水,澳单质被还原,由此可推断溶液中A. 一定含有I-,不能含有Cl- B.可能含有Cl-、NOMI- C.可能含有NO- D.不含有Fe3+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24 g P 4含有的P P键的个数为6NA B . 12 g石墨中含有的 C- C键的个数为2NAC. 12 g金刚石中含有的 C-C键的个数为1.5NA D . 60 g SiO 2中含SiO键的个数为2NA20.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9、向 NaHSOt液中滴加过量 Ba(OH)2溶液:2Hh+SO2 +Ba2+2OH = BaSOj +2H2OB.向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HCO + OH = CO T +H2OC.向 FeCl3溶液中加入铜片:Fe3+Cu= Fe2+Cu2+D.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2CO2 +SO+H2O= 2HCOT+S0221、向10mL 0.1mol L -1NHAl(SO4)2溶液中,滴加等浓度 Ba(OH)2溶液x 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x=10 时,溶液中有 n1、Al、SO2 ,且 c(NH4+ )c(Al 3+)B. x=10 时,溶液中有 n1、AlO2、SO2 ,且

10、 c(NH4+)c(SO42 )C. x=30 时,溶液中有 Ba2+、AlO2、OH,且 c(OH )c(AlO 2 )D. x=30 时,溶液中有 Ba2小、Al、OH,且 c(OH ) = c(Ba 2+)22 .已知溶质质量分数为 98%勺浓硫酸(密度为 1.84g/cm3),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18.4mol/L ,取10ml该硫 酸与aml水混合,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 49%勺硫酸(密度1.40g/cm 3),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b mol/L ,则a、 b分别为D.A. a=10b=9. 2B. a9. 2 C. a10b10b=9. 223 .下列各项操作中不发生先沉淀后溶解现象的

11、是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Q向Fe(QH)3胶体中逐滴滴加入过量 H2SQ向Ba(NQ)2溶液中通入过量 SO向石灰水中通入过量 CO向硅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盐酸A. B. C.D.24 .用N表示阿弗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 . 2 mol H 2。完全分解转移的电子数为0. 42B.300 mL 2 mol L 一的蔗糖溶液中所含分子数为0. 6NaC.在标准状况下,2. 8g N2和2. 8g CQ所含电子数均为 1. 4冲D.在常温常压下,2. 24L SO2与Q混合气体中所含氧原子数为0. 2225 .下列个组中的两种物质相互反应时,无论哪种过量,都可以用同一个离

12、子方程式表示的是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偏铝酸钠溶液与盐酸苯酚钠溶液和CQ硝酸银溶液和氨水氯化铝溶液和氨水碳酸氢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A. B. C. 仅有 D. 第n卷非选择题(共 50分)26 .(13 分)有一瓶澄清的溶液,其中可能含有H+、NH+、Mg+、Ba2+、Al 3+、I-、NQ-、CQ2-、SQ2-、AlQ,取该溶液进行以下实验:(1)取pH试纸检验,溶液呈酸性,可以排除 的存在。(2)取出部分溶液加入少量 CCl4及数滴新制氯水经振荡后 CCl4呈紫红色,可以排除 的存在。(3)另取出部分溶液逐渐加入 NaQH液,使溶液从酸性逐渐变为碱性,反应过程中均无沉淀产生,则又可排除 的存在。(

13、4)取出部分上述碱性溶液加Na2CQ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有 的存在,又可以排除的存在。(5)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可以确定,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 ,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设计实验证明该离子是否存在: 27 . (8分)A B、C D E都是元素周期表中前 20号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C D同周期,A、D同主族,E和其他元素既不在同周期也不在同主族,B、C 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两两混合均能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 A和D氢化物中,沸点较低的是 (选填A”或D); A和B的离子中,半径较小的是 (填离子符号)。(2)元素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14、。品肥(3) A和E可组成离子化合物,其晶胞(晶胞是在晶体中具有代表性的最小重复单元)结构如下图所示,阳离子(用表示)位于该正方体的顶点或面心;阴离子(用表示)均位于小正方体中心。该化合物的电子式是。28 . (12分)(1)少量饱和氯化铁溶液分别滴加到如图所示的三种物质中得到三种分散系、。试将、填入如图方框中:白忘忘1分散质粒康的直径m(2)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末,发现溶液颜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上述变化的原因。(3)在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出现的现象是: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其原因是 ,随后沉淀溶解,离子方程式为 。(4)在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

15、HI稀溶液。出现的现象是:先产生红褐色沉淀,随后沉淀溶解,沉 淀溶解的离子方程式为。(5)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加入碳酸钙粉末,发现沉淀逐渐转变为红褐色,并产生无色气体。用离子方 程式表示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29、(17分)为测定NS2CO与NaSO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取样品23. 2g以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铁架台、铁夹等仪器未在图中画出)(1)将仪器连接好以后,必须进行 步操作是。(2)此实验还必须用到的最重要的;仪器 F的作用是(3)已知仪器C中装有品红溶液,是,有人提出该溶液可能引起N&CO含量的测量结果比实际值偏低,理由是 (4)实验室中备有以下常用试剂:a.浓硫酸 b.酸性高

16、镒酸钾溶液 c.品红溶液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e.氢氧化钠溶液 f .碱石灰 g.无水硫酸铜h .五氧化二磷i .无水氯化钙请将下列容器中应盛放的试剂序号填入相应空格:B中, D中, E中。实验过程中,当仪器 A内的固体反应完全后,需打开活塞K,向A中通入大量的空气。这样做的目的是。所通空气应先经过 试剂(填上述所供试剂的序号)处理,否则可能引 起NaSO含量的测量结果比实际值 (填“偏高”、“偏低”或“没影响”)。(5)若仪器E在试验完成时增重 4. 4g,则N&CO与N&S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高 三化学第一次月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 2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 50分)题

17、号12345678910答案CADBBCADDA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DCDCCDDAD题号2122232425答案ACDCA第H卷(50分)26. (13 分) (1) CO2- AlO 2(2) NQ (3) Mg+ Al 3+(4) Ba2+,SO42-(5)H+、I-、Ba2+;NH J。取待测液少许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产生气体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证明有NH+,反之则没有。27. (1)D Na + (2)第三周期、mA(3)C,十工(每空2分共8分)28. (12分) (2)2Fe 3+ Fe=3F(2+(3)HCl 是电解质Fe(OH)

18、3+ 3H+=F5 + 3H2。(4)2Fe(OH) 3+6H+ + 2I =253+ + I 2 +6HO(5)2Fe3CaCO+ 3HaO=2Fe(OH3)+ 3CS2 +3COT解析(1)饱和FeCl3溶液滴加到冷水和热水中分别得到溶液和胶体,与NaOH液作用得到沉淀;(2)Fe具有还原性将Fe3+还原得到Fe; (3)HCl是强电解质,能使 Fe(OH)3胶体聚沉,随后沉淀与 HCl反应使沉 淀溶解;(4)沉淀又溶解是因为 Fe(OH)3与H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5)加入CaCO能促进FeCl3溶液水解生 成Fe(OH)3,水解生成的 HCl与CaCO反应放出CO气体。29 (17分)(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1分)(2)托盘天平(1分);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及二氧化碳等进入E中(2分)(3)检验SQ是否除尽(1分);CO可溶于水(2分)(4)b; a; f ;(各 1 分)使反应产生的SO、CO分别全部被B、E充分吸收;(2分)e或f ; ( 1分)偏低(2分)(5) 1 : 1 (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