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级会计师实务重难点4.docx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10674013 上传时间:2021-05-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中级会计师实务重难点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5年中级会计师实务重难点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5年中级会计师实务重难点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5年中级会计师实务重难点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5年中级会计师实务重难点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中级会计师实务重难点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中级会计师实务重难点4.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5中级会计实务串讲讲义及重难点归纳四第十六章所得税概念51、递延所得税的概念1、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账面价值=会计准则规定的计量金额计税基础=税法规定的计量金额资产的计税基础=按照税法规定未来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取取得成本一按税法规定已在以前期间税前扣除的折旧或摊销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按税法规定未来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资产初始确认时,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取得成本;后续计量时,账面价值=成本一折旧或摊销一减值准备2、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可以分为两类: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二者 均影响当年,但影响未来的只有暂时性差异。资产账面价值计税基础,负债账面价值计税

2、基础-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账面价值计税基础,负债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3、递延所得税确认:与会计利润有关的事项引起的,计入所得税费用;与计入所有者权益有关的事项引起的,计入资本公积一其他资本公积;与企业合并取得资产负债有关事项引起的,计入商誉或营业外收入;4、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包括: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追溯调整时调整留存收益(计入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自用资产转为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贷差、混合金融工具分拆在初始确认时的权益成份(计入资本公积一其他资本公积);2、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项目12会计税法固定

3、资产折旧方法、折旧年限、预 计净残值的不同根据固定资产给企业带来经济 利益的情况进行估计一般采取直线法,某些资产采取加速折旧 法,产生递延所得税无形资产内部研发形成的加计扣除税法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 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 费用的50%除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任何资产,若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均不确认递延所得 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不摊销按10年摊销,产生递延所得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性 房地产、可供出售金融资 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产账面价值

4、不认可,在资产出售时才认可,产生递延 所得税长期股权投 资权益法核算主要考虑持有投资的意图,如果不打算长期持有,则应确认递延所得税,税 法不认可权益法核算导致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变动;如果拟长期持有 则不需确认递延所得税;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不确 认递延所得税投资企业能够控制暂时性差异的转回时间;该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不 转回;计提减值准 备的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不认可,在实际发生损失时允许扣除 ,产 生递延所得税商誉初始确认时商誉=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合并成本 -享有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若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则减少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从而增加商誉

5、,由此进入不断循环状态。后续计量免税合并产生的商誉不确认递延所得税变化,而应税合并产生的商誉应确认 减值等因素引起的递延所得税。预计负债因或有事项产生确认和计量不认可,在实际发生损失时允许扣除 ,产 生递延所得税有些预计负债,实际发生时税法也不允许税前扣除,则不产生递延所得税, 如预计债务担保支出预收帐款不符合会计收入确认条件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产生递延所得税有些预收帐款,会计上未确认收入,税法上也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则不产 生递延所得税应付职工薪 酬确认和计量有扣除标准的,超过标准允许结转以后年 度扣除,产生递延所得税有些超过扣除标准的应付职工薪酬,税法规定以后年度也不允许税前扣除的, 则不

6、产生递延所得税其他负债罚款、滞纳金等税法规定不论当期还是以后期间都不允许扣除的,则不产生递延所得税股份支付成本费用若税法规定不允许税前扣除,则不产生递延所得税;若税法允许税前扣除, 则应确认递延所得税,其中预计未来期间可税前扣除的金额超过会计规定的 与股份支付有关的成本费用,超过部分的所得税影响应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特殊项目未弥补亏损税款抵减超标的广告费和职工教育经费资产账面价值为0计税基础为以后年度税法允许的税前扣除 金额,产生递延所得税3、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所得税四步法第一步,计算当期应交所得税应交所得税=应交所得税=(会计利润十纳税调增一纳税调减)X现行税率=会计利润十收入(税法会计)费

7、用(税法会计)X现行税率第二步,计算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资产类)账面价值-计税基础=(负债类)(账面价值计税基础)X (1)正差=递延所得税负债(费用)=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负差=递延所得税资产(收益)=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第三步,计算当期递延所得税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X未来税率)-期初余额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X未来税率)-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一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第四步,计算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十递延所得税所应交所得税十(递延所得税负债一递延所得税资产)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贷:应交税费一一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8、负债递延所得1、递延所得税 应以未来期间的适用税率计量,不折现;当税率发生变化时应调重新计算;税的计量 2、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值:递延所得税资产应以未来很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来确认和计量,并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进行复核,若无法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应当减少递延所得税资产,同时计入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等原确认时的有关科目( 不是资产减值损失和递延 所得税资产减值准备),以后期间若能够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转回,即 恢复递延所 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3、列报: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一般应当分别作为非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负债列示;在合并报表中,纳入合并范围的不同企业间的递延所得税一般不

9、能抵消列示,除非涉及的企业有净额结算的法定权利且有意图以净额结算。企业合并 有关的所 得税1、同一控制下合并由于会计上合并方按账面价值确认取得的被合并方的资产、负债,因此不 存在与税法计税基础的差异。2、非同一控制下合并,若应税合并,合并方取得的被合并方的资产、负债均按公允价值入账,被合并方应视同按公允价值处置资产并缴纳所得税,因此会计和税法不存在差异, 不产生递延所得税。若符合税法规定的免税合并条件,由于被合并方未缴税,计税基础仍然是原账面价值, 而合并方取得被合并方的资产、负债按评估后的公允价值入账,从而产生递延所得税,并要计 入商誉而不是所得税费用。此时商誉的计税基础为0,与账面价值的差

10、异不再进一步确认递延所得税。调整后商誉=合并时商誉十递延所得税负债一递延所得税资产3、购买方在合并前本企业已经存在的可抵扣差异及未弥补亏损等,可能因为合并后很可能产 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从而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但该确认不应成为合并的组成部分,不应 影响合并中的商誉或合并损益;合并中购买方取得的被购买方的可抵扣差异,在购买日若不符合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条件的不应确认,但在 购买日后12个月内,若预计未来能够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且该事实在购买 日已经存在时,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同时冲减合并商誉,不够的冲减所得税费用;若由于新的事实或购买日12个月后预计未来能够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时,符合递延

11、所得税资产 确认条件的可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但计入所得税费用,不得调整商誉 金额;4、合并报表中因抵销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导致合并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即内部成本)与计 税基础(即内部售价)之间产生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及纳税调整总结:(1)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折旧年限不同产生的差异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产生的差异。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除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无形资产;因计确认递延所得税,需要纳税调整。不确认递延所得税,但需要纳税调整。(2)无形资产成本的150%+算每期摊销额。使用寿命不确定的,会计不需要摊销, 要摊销税法需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需要纳税调

12、整。(3)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4)投资性房地 产期末的账面价值为公允价值。确认递延所得税,需要纳税调整会计期末的账面价值与税法规定计提的折旧不一致的确认递延所得税,需要纳税调整(5)计提了资产 减值准备按照税法规定,不允许税前扣除。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需要纳税调整。(6)长期股权投 资(拟长期持有该 项投资)成本法: 权益法:收入权益法:权益法:分回现金股利对初始投资成本的调整,产生营业外纳税调整减少,不确认递延所得税纳税调整减少,不确认递延所得税确认投资收益(确认投资损失)纳税调整减少(调整增加),不确认递延 所得税分回现金股利,因其他综合收益变动,纳税不调整,不确认递延所得税12预计

13、负债产生资本公积企业因销售商品确认的预计负债,税法规定, 应于发生时税前扣除。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需要纳税调整。未决诉讼,税法规定无论是否实际发生均不允 许税前扣除。未决诉讼,税法规定实际发生时可以税前扣除。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商品销售, 能够合理估计不确认递延所得税,但需要纳税调整。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需要纳税调整。退货可能性并确认与退货相关的负债(预计负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需要纳税调整。 债)。(8)酬应付职工薪(9)其他负债(10)广告费因超过部分在以后期间也不允许税前扣除,其账面价值等于计税基础。(工资薪金、福利费)。 因超过部分在以后期间发生时可以允许税前 扣除。(职工教育经费、辞退福

14、利、股份支付)。 企业应交的罚款和滞纳金等。超过15%勺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 除。已确认的商誉,且未减值:会计账面价值计 税基础企业在发生企业合并时,因会计准则规定与税 法规定不同不确认递延所得税,但需要纳税调整。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需要纳税调整。不确认递延所得税,但需要纳税调整。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需要纳税调整。不确认递延所得税,不需要纳税调整。(11)商誉在企业合并中,购买方取得被购买方的可抵扣 暂时性差异,但在购买日因不符合递延所得税 资产的确认条件的,不应予以确认。确认递延所得税,其对应的会计科目为商 誉。不需要纳税调整。购买日后12个月内,符合条件的确认相 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15、,同时减少由该企业 合并所产生的商誉,商誉不足冲减的,差 额部分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除上述情况以外如果符合递延所得税确 认条件的确认递延所得税,计入当期损益(所得税费用),不得调整商誉。第十七章外币折算1、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记账本位 币1、外币是企业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币。外币交易就是以外币进行计价的交易。2、记账本位币,是指企业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中的货币(也就是企业记账所使用的货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按规定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记账本位币的使用,不是以企业所在的国家或地区为标准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不一定使用人民币作

16、为记账本位币。3、企业选定记账本位币,应当考虑下列因素:(1)该货币主要影响商品和劳务的销售价格,通常以该货币进行商品和劳务的计价和结算;收入计价;(2)该货币主要影响商品和劳务所需人工、材料和其他费用,通常以该货币进行上述费用的计价和结算;支出计价;(3)融资活动获得的货币以及保存从经营活动中收取款项所使用的货币;融资货币;4、记帐本位币的变更:不得随意变更,除非与确定记帐本位币相关的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 变化。变更时所有项目 采用变更日的即期汇率,不产生汇兑差额。比较报表以可比当日的即期汇率折算。境外经营1、包括两种,一是本企业在境外的子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分支机构,二是

17、境内的子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分支机构采用的记账本位币与本企业不同的;2、境外经营记账本位币的确定,除考虑上面 3点外,还应考虑境外经营与本企业的关系,4点:(1)境外经营对其所从事的活动 是否拥有很强的自主性。如果自主性较强,则应选用其他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2)境外经营活动中与企业的交易是否在境外经营活动中占有较大比重。如果比重较大,则应该采用与企业记账本位币相同的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3)境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是否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是核算方法会计处理步否可以随时汇回。可随时汇回的,选与企业记账本位币相同的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4)境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足以偿还其现

18、有债务和可预期的债务。如果难以偿还,则应该采用与企业记账本位币相同的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1统账制易发生时不折算,计入货币兑换科目,期末再折算),两者的计算结果相同。2、外币交易主要有四种:(1)外币购销;(2)外币借款;(3)外币兑换;(4)其他,如外币投资或接 受外币捐赠等。外币投资按当日即期汇率折算,不产生外币资本折算差额;3,外币账户是二级明细账户,格式:应收账款一一美元户( 外币账户,非货币性项目不设置外币账户;4、外币折算汇率的选择:(1)即期汇率,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当日人民币外汇牌价的 期汇率,不得使用其他汇率折算。(2)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是指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 用当期

19、平均汇率或加权平均汇率等。$1 000 ) 7 000 (RMB;只有货币性项目设置中间价。投资者投入的外币资本必须使用即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通常采交易日1、按当日即期汇率折算;2、先确定外币货币性项目的折算金额,并以此确定相关非货币性项目的金额;3、货币兑换的折算应按实际汇率折算,折算差额计入财务费用一汇兑差额科目;资产负、外币货币性项目: 按期末汇率折算,汇兑损益计入财务费用一汇兑差额;1债表日会计科目属于外币货币性项目的应交税费x-应付职工薪酬V长期应收款V预收账款X预付账款X持有至到期投资V交易性金融资产X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股权)x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券)V存货X2、外币非

20、货币性项目:(1)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不折算;(2)外币购买的存货若发生减值,应按期末汇率折算可变现净值,汇兑差额一并计入资产减值损失;若未发生减值则无需折算 ;(3)期末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期末汇兑差额=期末公允价值X期末即期汇率一原人民币账面余额,其中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汇兑差额一并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不再计入财务费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汇兑差额一并计入计入资本公积;3、期末汇兑损益 3步法:(1)建立T形账户,将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的外币金额和人民币金额全部列出,计算出外币账户期末余额;(2)计算汇兑损益=外币账户余额X期末汇率 -人民币余额(3)根据科目性质,资产类正差计入

21、借方,负差计入贷方;负债类正差计入贷方,负差计入借方;对方科目就是财务费用一汇兑差额;结算日1、 按结算日即期汇率折算,同时转销原账户余额,差额计入财务费用一一汇兑差额(借或贷)、 投资收益等科目;2、 外币兑换,差额财务费用一般在借方,即银行收取的汇兑手续费;2、外币报表折算外币报表折算5步法第一步折算利润表,收入和费用采用 交易发生时的汇率(历史汇率) 折算(实务中常用期初和期末的平均 汇率折算);第二步折算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采用 交易发生时的汇率(历史汇率)折算,其中净利润来自利润表, 未分配利润项目是通过期初数加本期净利润计算出来的,不是直接折算的;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来自于折算后的资产

22、负债表;第三步折算资产负债表:资产和负债采用 期末汇率(现行汇率) 折算,所有者权益项目来自所有者权益变 动表,根据(资产人民币金额-负债人民币金额)-所有者权益人民币金额=外币报表折算差额;第四步将外币报表折算差额抄入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第五步现金流量表单独编制;外币合并 报表1、子公司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分为母公司应分担的部分(在合并报表中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项目的金额仅代表母公司的部分)和少数股东应分担的部分(并入少数股东权益列示),编制调整分录:借:外币报表折算差额贷:少数股东权益2、实质上构成对境外经营净投资的 外币货币性项目产生的汇兑差额,应分两种情况抵销 :(1)以母公司或子公司的记账

23、本位币核算 的,即母公司按子公司的记帐本位币借款给子公司,此时只有母公司期末产生汇兑差额, 而子公司期末不产生汇兑差额,因此在抵销长期应收应付项目的同时,要将母公司的汇兑差额转入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借:财务费用一汇兑差额(母公司长期应收款产生的汇兑差额 )贷:外币报表折算差额(或相反分录)(2)以母、子公司的记账本位币以外的 第三方货币核算 的,即母公司按第三方外币借款给子公司,此时母子 公司期末都产生汇兑差额,因此要 将他们相互抵消后,差额再转入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借:财务费用一汇兑差额(母子公司抵消后的差额部分 )贷:外币报表折算差额(或相反分录)(3)如果子公司之间也存在实质上构成对另一子

24、公司净投资的外币货币性项目,比照上述原则处理;3、境外经营处置时,在合并报表中,应将外币报表折算差额按处置比例转入处置当期损益(投资收益或财务 费用):借:外币报表折算差额贷:投资收益或财务费用(或反向转销)第十八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1、会计政策变更定义1、会计政策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会计方法二企业应在国 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准则规定的会计政策范围内选择适用的会计政策。2、会计原则:可靠性原则,属于一般原则,通常不将其作为会计政策。借款费用是资本 化还是费用化,则属于特定会计原则。3、会计基础:确认基础(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和计量基础(五种计量属性

25、);4、会计处理方法,是指企业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允许选择的、对某一类会计业务的具体处理方法作出的具体选择。如:对子公司的投资,原会计准则下,企业采用权益法核算,新准则对此采用成本法进行会计处理,这就属于一种会计政策的变更。研发支出。原准则对研究开发费用均计入管理费用中进行核算, 新准则下区分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 开发支出符合 条件时计入无形资产成本中。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的变更则属于会计政策变更。会计政策 变更1、会计政策变更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者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2、会计政策变更的条件:(1)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

26、。(2)会计政策的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如无充分、合理的证据表明其变更的合理性,或未经股东大会批准擅自变更,或连续反复的自行变更,则视为滥用会计政策,按照前期差错更正的方法进行处理。3、下列情况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1)本期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例如,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2)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者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例如,企业对低值易耗品从五五摊销法改为一次性计入费用,对损益的影响并不大,属于不重要的事项,因而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4、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的划分标准:涉及会计确认、计量基础、列报项目之一发生 变更的属于会计

27、政策变更,否则属于会计估计变更。会计处理追溯调整法31、国家有规定的按规定处理;2、没有规定的采用追溯调整法,能追溯到多早就追溯到多早,追溯调整不切实可行的采用未来适用法。3、以下情形表明不切实可行的:(1)应用追溯调整法或追溯重述法的累计影响数不能确定。(2)应用追溯调整法或追溯重述法要求对管理层在该期当时的意图作出假定。(3)应采用追溯调整法或追溯重述法要求对有关金额进行重新估计,并且不可能将提供有关交易发生时存在状况的证据和该期间财务报表批准报出日时能够取得的信息这两类信息与其他信息客观的加 以区分。11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新会计政策下账面价值一原会计政策下账面价值)X(i-T)2

28、、编制调整分录,分别调整 税前、所得税、税后三个阶段 ; 资产负债表项目直接使用原账户,利润表项目全部使用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账户;税法不认可会计政策调整,调整只改变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不改变计税基础,只涉及递延所得税不涉及应交所得税;最后根据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的余额调整盈余公积,不考虑分红;3、调整报表项目和附注。无需调整现金流量表。若会计政策变更发生在期中,对当年业务的 调整可以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未来适用法1、未来适用法,是指将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应用于变更日及以后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或者在会计估计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确认会计估计变更影响数的方法。2、在未来适用法下,不需计算累积影响数,也无

29、须重编调整分录和以前年度的财务报表,不影响应交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只需在附注中说明会计估计变更对当年净利润的影响数。3、适用情形:因账簿、凭证超过法定保存期限而销毁,或因不可抗力而毁坏、遗失,如火灾、 水灾等,或因人为因素,如盗窃、故意毁坏等,使累积影响数无法计算的。追溯重述法1、追溯重述法,是指在发现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从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更正的方法。与追溯调整法思路相同。2、涉及到 损益类科目的调整通过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涉及损 益类科目的也通过此科目调整);税法认可前期差错,调整应交税费一应交所得税 。2、会计估计变更定义1、会计估计

30、,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2、特点:1.会计估计的存在是由于经济活动中内在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2.会计估计应当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或资料为基础;3.进行会计估计并不会削弱会计核算的可靠性。会计估计 变更1、指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者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调整。2、发生会计估计变更的常见原因 :1.赖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2.取得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3、企业难以对某项变更区分为会计政策变更或会计估计变更的.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处理 。会计处理采用未来适用法;会计政策与会计估

31、计变更归纳(补充)业务会计政会计估策变更计变更1234567891112131415161718193 、短期投资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其后续计量由成本与市价孰低改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变更)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原来采用历史成本计量,现在改为公允价值计量(计量属性的 变更)存货由历史成本改为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计量属性的变更)V原来属于固定资产现在变为投资性房地产X X研发费用原来确认管理费用,现在确认为无形资产(会计确认的变更)(列报项目的变更) 因新准则的发布,长期债权投资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其折价摊销由直线法改为实 际利率法因新准则的发布,完成合同法变更为完工百分比法V因执行新

32、会计准则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核算V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与权益法的互相转换X X低值易耗品摊销由一次摊销变更分次摊销x x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折旧年限、净残值率、摊销年限的变更等。V资产减值准备原来按照分类来计提,现改为按照单项计提V公允价值的计算方法,由合同价格改为采用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或通过其他的估计方V 法计算所得税核算方法由应付税款法变更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V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由成本模式改为公允价值模式V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对合营企业的投资由比例合并改为权益法核算V因或有事项确认的预计负债根据最新证据进行调整V(1)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消耗性生物

33、资产、租赁资产等可收 回金额的确定。(2)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与政府补助相关的、非同 一控制下合并成本、股份支付、债务重组、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的确定。(3)固定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弃 置费用的确定。(4)职工薪酬I、预计负债、收入、一般借款资本化金额的确定,提供劳务、建造合同 完工进度的确定。(5)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确定。(6)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的确定、承租人融资租赁折现率的确定、融资费用和融资收 入的确定、未担保余值的确定。(7)摊余成本的确定、金融减值损失的确定;继续涉入所转移金融资产程度的确定、 金

34、融资产所有权上风险和报酬转移程度的确定。前期差错更正定义(2)前期财务报告批准1、前期差错,是指由于 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 下列两种信息,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省略或错报。(1)编报前期财务报表时预期能够取得并加以考虑的可靠信息。报出时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2、前期差错通常包括以下方面:1.计算错误。2.应用会计政策错误。3.疏忽或曲解事实以及舞弊产生的影响。3种类型1、前期重要的差错;重要性,应根据差错的性质和金额加以具体判断,如差错金额与差错当年净利润比较来判断。采用 追溯重述法调整,但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2、前期不重要的差错,采用未来适用法,视同当期差错调整,不调整报表期初

35、数;3、日后事项的前期差错 按日后事项规定处理。日后事项中的差错的主要调整对象是,报告年 度的会计报表的期末数或本年数,又要调整发现当期的资产负债表期初数;而会计政策变更和前期重要差错仅调整当期的会计报表的期初数和上年数。第十九章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1、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定义1、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指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 之间发生的有利或不利 事项。2、资产负债表日是指会计年度末和 会计中期期末(包括月末、季末和半年末)。3、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是指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批准财务报告报出的日期。涵盖期间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是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日后事项 的内容1、

36、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不是在这个特定期间内发生的全部事项,而是与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有关的事项,或对企业财务状况具有重大影响的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包括 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两者的区别在于,若在资产负债表日或以前已经存在的属于调整事项,若在资产负债表日以后期间新发生的属于非调整事项。除此之外的属于正常事项,即不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2、即将到期的非流动负债,若在日后期间取得展期的属于正常事项,不属于日后事项,按流动负债列报,因为报表是从资产负债表日来判断;无法确定退货率的销售, 若日后期间退货期满时作为当期收入,属于正常事项,不属于日后事项;2、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定义1、调整事项指对资产

37、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的情况提供了新的或进一步证据的事项。2、常见的日后调整事项:(1)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 2)资产负债表日后取得确凿证据,表明某项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发生了减值或者需要调整该项资产原先确认的减值金额;(3)资产负债表日后进一步确定了资产负债表日前购入资产的成本或售出资产的收入;(4)资产负债表 日后发现了财务报表舞弊或差错 。会计处理31、先做账务处理;再调整报告年度财务报表。2、编制日后事项和差错更正的分录时,所得税分录应逐笔调整编制,利润分配盈余公积可以合并编制。3、具体调整步骤:分为 税前、所得税、税后三个阶段 。与会计政策变更的追溯调整和前期差 错更正的追溯重述类

38、似。1 .涉及损益的事项,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 核算。调整完后,应将“以前年度损 益调整” 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一一未分配利润”科目。(考虑所得税汇算清缴时间和税法是否允许税前扣除)2 .涉及利润分配调整的事项,直接在“利润分配一一未分配利润”科目 核算。3 .不涉及损益以及利润分配的事项调整相关科目。凡是涉及货币资金的不调整报告年度的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作为当期事项在当期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中反映)。4 .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包括:(1)报告年度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末或本年发生数 等;(2)当期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或上年数;(3)上述调整如果涉及附注内容的,还应当调整附

39、注相关项目的数字。3、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定义1、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是指表明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情况的事项。该事项在资产负债表日并不存在,但影响比较重大,若不说明将会影响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估计和决策。2、常见的日后非调整事项:(1)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重大诉讼、仲裁、承诺;(2)资产负债表日后资产价格、税收政策、外汇汇率发生重大变化;(3)资产负债表日后因自然灾害导致资产发生重大损失;(4)资产负债表日后发行股票和债券以及其他巨额举债;(5)资产负债表日后资本公积转增资本;(6)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巨额亏损;(7)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企业合并或处置子公司;(8)资产负债表日后董事会提出或已批准的发放的股利或利润。会计处理1、非调整事项的处理原则:无需会计处理,在附注中披露;2、日后期间若题目对非调整事项做了错误的调整时,要按原分录冲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