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docx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10675196 上传时间:2021-05-3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资源组别:初中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一、教学设计是“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可以说是新旧教育观的分水岭。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是当今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众所周知:能力”是可培养而不可以教授的。而探索性研究学习以“开放性、探索性和实践性U正迎合了这个时代的要求,因为它强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以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以转变学生学的方式为着眼点。因此我以探究性学习U为导向,学习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活动,来展开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教学。1 .创设问题情境教学一开始,复习

2、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从学生熟悉的照相机入手,引导学生提出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相对位置有关的猜想。2 .向学生提出探究任务: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们应当如何去解决这一问题,而是提示和指导学生,让学生分组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寻探索。工验证假设,并通过实验中的新发现,进一步提出系统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任务。4 .通过实验、数据的记录分析,让学生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上述整个教学过程中,可分为: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表达交流阶段。二、教案教学目标:L知识发现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亲自动手实验等活动,使学生 发现凸透镜成像规律。工能力培养目标:(D

3、通过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2)通过学生的动脑动手活动来培养学生完整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训练学生科学方法和思维能力工德育渗透目标:(1)通过学生的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科学素养和对实验结论 求真、求实的科学品质。(2)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民主平等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主动设计实验方案教学难点:实验时的课堂组织和调控教学方法:探索式的实验教学和主体合作式教学教学内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 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想第一 阶段 引出 问题通过实际生活经验,引 出凸透镜的应用事例,并通 过照相机的使用引

4、出像的 大小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 离之间的关系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确定物距 减小,像就变大的概念。学生通过自己平时的感 受和经验,提出验证实验的假 设。以生活中学生十 分熟悉的照相机的使 用,激发学生的探索 欲望,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的能力。第二 阶段 引导 学生 设计 实验 力杀1、把学生分成45人一 组,进行讨论,引导学 生设计实验方案;2、引导学生展示实验方 案,并帮助其完善;3、教师提示实验注意细 节。1、学生分组开展讨论交流, 初步设计实验方案,并在 全班发言,其他各组同学 帮助完善;2、学生讨论得出在实验中 要注意物距与像的大小 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科学的 思维方式;锻炼学生独立设 计实

5、验方案的能力。第三 阶段 学生 动手 实验指导个别实验能力差 的小组学生按照小组进行实验,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初步分 析培养学生的动手 能力、相互尊重、协 调合作能力和统筹安 排时间能力第四 阶段 分析 结果1、请每组同学汇报本组的 实验数据,进行归纳;2、请每组同学汇报本组的 实验结论。3、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 到蜡烛在不断靠近凸透 镜的过程中,呈现的其 他的成像特点。1、学生相互讨论,得出下列 结论:物体离凸透镜的距 离减小,像就变大,像距 也变大;2、观察讨论,凸透镜成像的 其他情况。1、培养学生分析问 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归纳 能力;3、培养学生发现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第五

6、阶段 引出 本节 课的 核心 问题在前回的头验中,我们 发现了凸透镜可以成不同 性质的像,那么凸透镜所成 的像的规律是什么?现在 我们就来解决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实验 的现像,提出实验假设。通过在实验中观 察到的现像,培养学 生观察能力、分析能 力、探索能力及科学 的实验态度。转 阶段1、引导学生设计、展示实 验方案,并帮助其完善;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完善 实验方案;培育学生动手操 作能力、观察能力、设计 实验 力杀 动手 实验2、教师提出实验注意细 节;3、指导个别实验能力差的 小组。2、学生讨论得出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测量物距、像距及观察像的大小、正立、倒立,还有虚实情况;3、学生按

7、照小组进行实验,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初 步的分析。分析归纳能力、团结 协作能力。第七 阶段 分析 结果1、每组同学汇报本组的实 验数据,进行归纳;2、每组同学汇报本组的实 验结论。学生相互讨论,分析产生 的原因,得到如下结论:1、物体向凸透镜靠拢时,像 会越来越大;2、物距u2f时,像比物小, 像是倒立的,像可以用光 屏接收到;3、2f物距uf时,像比物 大,像是倒立的,像可以 用光屏接收到;4、物距uf时,像比物人, 像是正立的,像用光屏接 收/、到;1、养学生分析问题 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归纳能 力;第八 阶段 总结 和检 查1、根据上述学生实验得出 的结论,分析凸透镜的 2F及F点的

8、特殊作用;2、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1、通过对凸透镜2F和F点 的观察分析,得出如下结 论:2F点是放大和缩小的 分界点;F点是实像和虚 像的分界点。2、科学并不神秘,只要勤于 思考,多动手,利用实验 这一手段,就可以在以后 的学习中有所作为。1、进一步引导学生 在平时学习要害 于思考、勤于归 纳总结、多动手 实验的学习思维 方式;2、了解学生对知识 的掌握情况,并 使学生能够灵活 运用。三、教学实录:|.创设问题情境前面我们认识了凸透镜。哪位同学愿意说一说你在生活中看到的凸透镜?生答:略师:在旅游拍照的时候,常听别人这样说:“把人照大一些。”对于这句话,从物理的角度应该怎么理解呢?根据你拍照的

9、经验,怎么才可以做到这点呢?这里说的大,能不能比照像的本人还大呢?2 . _学生探讨,提出假设生:可以减小照相机与拍照的人的距离,使底片上成的像大-些,但像始终比物体小。3 .老师提出探究要求现在我们手头没有照相机,那么是否可以用桌上提供的实验器材,并总结一下,要把实验做好,来验证减小物距,可以使像大一点的说法呢?请分组试验一下, 应该如何设计实验方案。4 .分组活动,设计方案各组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交流和总结,得出了各自的实验方案。甲组同学:先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把蜡烛先放在远处, 逐步向凸透镜靠近,调节光屏的位置,观察像的大小变化。其他组5教师总结方案经过大家的讨论、互相

10、补充。现在我们可以确定一个比较科学的实验方 案了:(请看投影仪)(1)用蜡烛代表人,凸透镜代表相机,光屏代表底片。(2)在桌上用直尺画一条直线,把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这条直线上,凸透镜的位 置大致在直线段的中点;(3) 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6 .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按所得出的实验方案进行分组实验,教师则在巡视学生在实验过程 中的实验情况,指导个别实验能力弱的组,并调控课堂纪律。7 .汇报实验结果通过实验,你看到什么现象,得到什么结论呢?生:减小物距,可以使像大一点的的办法是对的。物距越来越小,像却越来越大。但是当蜡烛距离凸透镜很近的时候,光屏上找不到像了。有时候看到的像比烛

11、焰本身大、有时候比本身小。像距是随物距的减小而增大的看来除了验证上面的说法正确与否外,同学们还有许多新的发现。 看来呀,在蜡烛逐渐向凸透镜靠拢时,凸透镜的成像还有许多规律可以发现。8 .继续实验为了更好地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我们不妨把凸透镜的焦距先测定出来,并 在刚才的白线上标出 1倍焦距、2倍焦距的位置。再移动蜡烛,进行系统的观察。并完成 P59的表格。9 .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可以成不同性质的像;当物体(烛焰)逐渐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时,像逐渐变大(或变小),像离凸透镜的距离也变大(或变小);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时成的是倒立的、缩小的像,像可以用光屏接收。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成的是放大的、倒立的像,像可以用光屏接收。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时,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等于二倍焦距时, 接收。(黑板板书)得到的是正立的、放大的像,光屏接收不到。得到的是倒立的、 等大的像,像可以用光屏欢迎下载10 .课后思考想一想,这三种成像情况,是凸透镜的哪些实际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