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解析.docx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10689944 上传时间:2021-05-3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9.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解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近年来, 循环经济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中一种新型的资源利用模式与理念,正越来越被接受和认可。 现代传统农业所面临的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资源浪费等问题有待于运用循环经济原理与方法来解决。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能够显著缓解农业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 对于破解我国农村土地矛盾尖锐、 资 源综合利用效率不足问题有明显推动作用。根据农业循环经济的“ 3R”原则,减量化(Reduce加则要求减少农业投入,从而直接降低成本。目前我国农业普遍存在农药、化肥等投入偏多的情况,导致环境污染 、土壤功能弱化 、农产品易受污染等负面影响, 因此农业循环经济要求在保证不降低产出的情况下,通过提

2、高效率来相对减少投入量。再利用(Reuse原则要求对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通过对农业生产与加工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将废弃物污染转化为资源,不仅可降低污染,而且提高了资源附加值。冉循环(Recycle)原则要求对可再生资源进行反复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尽量少产生废弃物 ,少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和方法,可为今后的农业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对于循环农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评价某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的方法(流程)1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基本内容在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资源、 物质的投入量和减少废物的产生与排放量, 加大对废

3、弃物资源的循环利用, 提高农业生产系统的产出量,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的“ 双赢” 是循环经济型农业的总体目标。 因此, 对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可以结合农业生产的行为以及相应的结果来考察, 据此建立一个BPEIR 概念模型, 即行为-压力-效果 -冲击 -反应模型(图1 ) 。 因为区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存在一个循环总量, 而且该循环总量大小取决于系统外的投入以及系统内的消费量。如果对于一个区域系统投入加大, 消费量减少, 则循环总量会增大, 对于系统产生的压力增加, 从而会造成系统内各组分向不利的方向发展, 比如农业生产过程中, 化肥使用过多, 促使其投入州消费 减少.水力增大 投5少,

4、消贵 增大,压力减小.例如:农产*产 编恭顺、农业用水水质厕:废弃物贾 源化、生产模式暇她等投入。涔嬲/ 行为行为图1行为-压力-效果-冲击-反应模型FigReh a v jar-J *rc(4Bru e -Effec I - Imf met - Kes pan wr Mode有效利用量下降, 则会带来土壤退化、 作物产量下降等负效果。 负效应集聚 对系统的冲击,促使人们通过各种措施减少系统的循环总量, 减小系统的循环 压力,比如农业中种植模式的改变、废弃物资源化等措施,均为提高资源的 循环利用效率,减少对于系统的投入; 反之,如果对于区域系统投入减小, 消 费增加,说明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则

5、系统内循环总量减少, 压力减小,使系 统各组分良性发展。 因此,从农业生产行为以及产生的效果出发, 考虑系统 的输入端、 过程、输出端来进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农业面源污染 冲击J加重、危害键 感、经语横失1.1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技术路线评价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在农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 )对农业循环经济系统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综合评价, 反映某一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二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障碍因素诊断,具体是通过因子贡献度、指标偏离度和障碍度3个指标来进行分析诊断,找出制 约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促进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信息(

6、图2)。评价目标的确定图2评价技术路线Fig.2 Route fbr evaiuytian结果定性分析资料收柒与整理1.2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依据循环经济的“ 3R”原则,即以内容的行为原则,并根据研究区域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认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必须兼顾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以及核心技术指标,全面准确地反映农 业系统输入、 输出终端和运行过程的复杂内容。因此,为选取有效的评价指标,本文根据图1中BPEIR模型以及特尔菲法, 对众多因子进行分析, 筛选 出20个参评因子构成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主要涉及四方面内容:

7、一是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标,该类指标主要用来反映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的社会及经济效 益,即系统输出终端的效果。 其中,采用农机总动力与农林牧渔商品率作为反 映农业产业化基础条件以及农业产业化效益的指标;二是资源减量投入指标,该类指标用来揭示区域农业生产系统投入端的现状;三是资源循环利用评价指 标,用来体现农业生产过程中对于系统内资源循环利用的程度;四是资源环境安全评价指标, 反映农业发展中对于生态环境和资源安全的影响。1.3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指标的权重是指在相同目标的约束下,各指标间的重要性关系”#$。因此,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权值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主要采取层次分

8、析法(AHP)对评价指标赋以权重(表1)表1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饰指标及指标挣义Tabl-e Index for evdlualing I 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LLRil recyclinig economy and its explanationJ分荒指标B捂C指标标权单项指标O权重指标把Z里f;单住面枳农业GDI1产值0.120农业。DP产值/农作物播种面积塔济Lra农民人均纯收入阮,人)0.110农民人均总收R-农民人均番项费用件支出SX ffr j社会发*人均粮食产量1(蛾人30J7I粮食总产量,总人口数展指标a稿自单产khnf)0.160粮作产址/耕地面

9、配G单位音敦产品率比八、04s牧业产植/肉类总产量国G农机总动力l&lW;0.109农业机械动力+林业机城动力+牧渔业机械动力4农林牧海业商品奉仁下0.182农林牧渔商品价值/1农林敦酒产品总产值心化肥地用强度Wh*0.240ft肥施用折触量/农作捌播种面积资一减.a农业佬耗指输标掂煤I i(r(/i元) 0P 2450.070农林牧通业能耗法/农林牧渔业声值越投入。心塞业虚拟用水系数f/hm5)0.410阪位虚拟,用水量上灰产品产量厂农作枷报种面积Gi,农药使用水中Lg/ liitr)0.140农药使用旅,农作沏播种面积C12农膜使用水平3/ hm:)0.140农膜使用量/农作物播种面积Ch

10、化把白效利用索祖阮/匕)o.m种植业产值/但肥施用折纯量环利用0323 秸秆竦合利用率餐)0.256砧秆利用址,玷秆苴产生时储,菌后景便於源化修0295禽卷便利用量/蒿景便总产上址(复种指量.fl.251农作物面租/耕地面相=贲源环境安全Cp森林侵盖率0245体地面积/土地总面积0.238 /田有效盘燃系效0730有效灌篇而粗/耕地面积匚心乡镇河道污染经介指&I/mS3。二 W样本河流断面浮积/污案陶舍鱼指标民i:工人均耕地0.246用地面枳/总人口蠹注:虚报水为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水.包括降水与滑激用水:诬处单位农产品产谈所需虚报用水量为全国平均值.2研究区域实证分析2.1 评价指标的标准化从

11、以上选取的指标中可以得知,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指标性质各不相同, 数据之间缺乏一定的可比性。 为使各指标具有可比性, 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参照值标准化法主要适用于评价指标与参照值之间相互关联且有所区别的情形。具体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应用有两种类型:一是正作用指标。该类指标值越大,所反映的循环状况越好;二是负作用指标。该类指标值越小,越有利于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针对这两种类型, 指标标准化处理的公式如下:对于正作用指标:r=?,负作用指标h二9,式中/为标注化后某指标的值Xj为某一指标的原始值,Xi为具体研究对象某一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第i指标 原始值。2.2 综合评价结果计算由于农业

12、生态经济系统的复杂性与层次性,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每一项指标均需从不同层次与侧面反映农业循环发展的状况。因此,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是一项综合性评价,采用加权函数法进行计算,即n卯I i式中,Xi为各单项指标的标准化值; Wi为与各指标相对应的权重;S为农业循 环经济发展评价的综合水平得分。2.3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诊断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是对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现状的考察,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找出阻碍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限制因素,有的放矢地对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行为与政策的相应调整,从而有效地减少系统投入、提高系统产出,实 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统一的目标。具体方法是采用

13、“因子贡献度”、“指 标偏离度”、“障碍度” 3个指标来进行分析诊断。3做出结论并提出具体政策建议下面就分别以20002009年甘肃省、1991 2005年黑龙江省、19902008 年吉林省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为例具体分析甘肃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1综合评价结果2000- 2009年甘肃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状态和质量,在总体上呈现出不断提 升的趋势,2009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值是 2000年的2.76倍, 年均提升速率为11.95% (图3)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S 2009年份-0.5,0,5,05 3,z z

14、 L L0f 凝/冬桂侬姬图3 2000- 2009年甘肃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结果2分类指标评价结果比较分析20002009年甘肃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准则层中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数、资源循环利用指数和生态环境安全指数评价值,均高于2000年的水平,资源减量化评价指数值从 2004开始才高于2000年的水平,按照各项分类指 标评价指数值年均提升速度的高低来排序,依次为资源循环利用指标(21.63%)、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标(7.27%)、资源减量减量化指标(2.21%)、资源环境安全指标(1.61%)。说明20002009年资源循环利用因素对甘肃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提升的拉动作用较强,经

15、济与社会发展因素的推动作用也较为明显,而资源减量化和资源环境安全因素的作7654321用非常有限,是限制甘肃农业循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约束条件。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数-*资源减量化指标资源循环利用指标-资源环境安全指标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图4 2000- 2009年甘肃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分类指标评价结果3分类指标的约束度判断为了进一步判断各分类指标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约束程度的大小,将单项指标的约束度进行加总,得到各分类指标的约束程度的度大小。从图7可 以看出,2008年影响甘肃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集中在

16、资源减量 化因素,其约束度为57.03%,然后依次是资源环境安全因素(20.06%)、 资源循环利用因素(17.12% )、经济与社会发展因素(5.79% ),说明甘肃通过控制农业资源投入减轻农业循环系统压力的任务还很艰巨,未来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在提高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效率的同时还要格外关注生态环境问 题。图5 2008年甘肃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各分类指标的约束度4政策建议在优化资源减量投入的前提下,提高资源循环再利用的效率, 特别是要在加大科研投入强度和提升科技支撑能力的基础上,研究探索和示范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和废弃物资源无害化处理技术构建和完善科技支撑体系,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方式尽快向包容性增

17、长转变主攻方向为:加强以农产品加工为载体的环保型产业间循环链接技术和农业产后剩余资源及废弃物多功能化循环利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研究和推广应用农业洁净生产技术。主攻方向为:研究和推广以科学施肥技术、高效农药综合防治技术、农膜高效利用和回收循环利用技术为主的无公害生产技术,并加强生物农药、优质复合肥、基因技术等替代物质的开发和应用 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技术。主攻方向为:研究开发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先进适用技术,示范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和农业技术体系,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降低能耗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长效运行机制黑龙江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18、综合评价1.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0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的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图6 19912004年黑龙江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结果19912004年,黑龙江省农业循环经济逐渐向前发展。2004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是1991年评价指数的1.37倍。依据图2和中国经济发展 的五年规划的时间发展顺序,可将1991-2004年黑龙江省循环农业发展进程大致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八五” 期间(19911995年):起步发展阶段,该阶段循环农业发展评价指数在0.87, 0.95内波动,发展状

19、态呈现 上升趋势,上升速率比较缓慢。第二阶段“九五”期间(19962000年): 平稳发展阶段。该阶段循环农业发展指数在0.96, 1.04内波动。虽然该阶段黑龙江省循环农业发展总体水平高于第一阶段,但该阶段也明显表现出平稳趋 势。第三阶段 “十五”期间(20012004年):提升发展阶段。该阶段黑龙 江省循环农业发展处于一种相对较快发展的状态,具综合评价指数主要分布在 1.04左右。其中,2004年出现黑龙江省循环农业发展综合评价指数的最高值 (1.194)2黑龙江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分类比较图7 1992 2005年黑龙江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各分类指标评价指数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效益较高

20、,产出水平提高幅度最大,对整个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起较强的拉动作用;农业生产的投入方面,在“八五”期间发展逐年下降, 对农业整体发展起制约作用,但在“十五”期间,情况有所好转,资源的减量化投入日益贯彻到农业生产中;在资源的利用环节, 总的有效利用效率不高,循环利用的水平低,1995年后逐年下降,对整个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生态效应方面,其发展水平低于或等于农业总体发 展水平,但仍朝着良性方向发展。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1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综合评价年份图8 1990- 2008年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综合评价图(1) 19901996年停滞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各年份的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数 均低

21、于1990年,综合评价指数平均为4.18,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程度较 低,处于低水平波动阶段。该阶段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注重粮食产量,依靠高投 入、高消耗获得高产出,以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为主,忽视农业资源在生产过 程中的节约和循环利用。(2) 1997-2002年缓慢波动上升阶段。这一阶段循环农业指数小幅升高。 除了 2000和2001年受自然灾害影响以外, 综合评价值均高于1990年,综合指 数平均为4.77。国家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积 极推进生态农业模式,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上升态势(3) 20032008年快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农业循环经济指数快速升高,

22、年均指数为7.01。随着国家重视“三农”问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并明 确提出发展循环农业,将发展循环农业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吉林省作为国家农业大省是这一政策的主要受益地区。农民在国家政策和地方政府支持鼓励下,提高了循环利用意识, 重视利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废弃物综合 利用、相关产业链接、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等农业技术。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 发展水平得到快速提高。一经济产出指数一减量投入指数资源循环利用指数8669662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分类指标评价0.16 0.14 0/12 0.10 0.08 0.060.04 0.020年份图 9 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分类指标评价指数依据

23、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分类指标评价结果, 2008 年吉林省经济社会产出指数、 资源循环利用指数、 资源环境安全指数均高于1990 年。 1990 年以来资源减量化指数不断下降, 单位面积上物质量增加, 循环系统内消费能力下降, 导致循环农业系统内循环总量增加, 促使系统内压力加大, 对系统的负面影响增强。 资源循环利用指数变动与经济社会产出指数变化趋势相似, 2002 年以后经济社会产出指数和资源循环利用指数迅速提高, 说明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系统开始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资源投入, 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和循环使用率,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快速提高。 吉林省经济社会产出与资源循环利用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20

24、03 年以来,随着吉林省农村经济发展, 农民收入水平提高, 农业产出提高, 农民开始更加关注农业资源减量投入和循环利用。3 障碍性因素分析根据农业循环经济障碍因素诊断计算得到, 2008 年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障碍性因素依次为人均沼气量、 农用柴油使用强度、 农民人均纯收入、 农药使用强度、 农村用量强度、 单位面积农业产值、 化肥有效利用水平、 农膜使用强度、单位畜禽产品率和农机动力产值。尤其是人均沼气量、 农民人均纯收入和柴油使用强度是成为制约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重要因素。因此, 提高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首先要提高农村户用沼气建设质量和数量, 充分发挥沼气在循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5、, 同时, 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减少购买性外部资源的投入, 降低化石能源消耗。 从分类指标上看, 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障碍主要集中在资源减量化、 资源循环利用和经济社会产出指标。说明长期以来吉林省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 物质要素投入过多, 而系统内消费能力没有提高, 导致投入的物质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系统内循环总量增加,制约着吉林身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因此, 当前吉林省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如何提高资源投入的水平, 在同等产出情况下降低单位面积上的物质投入, 从而达到高效利用资源的目标, 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有效提高农民收入水平。4 结论及政策建议( 1)减少农业生产外购性物质投入, 提高资源

26、利用率。资源减量投入是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第一限制因素。 因此, 按照农业循环经济原理, 减少和优化对化石能源消耗结构, 解决滥施和偏施化肥、 农药的现象, 以及地膜回收不力等问题。( 2)建立农牧结合循环生产模式, 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循环水平。农业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是制约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第二限制因素。 因此, 吉林省应建立适宜的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与模式, 尤其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和农业高新技术, 促使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3)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 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水平低, 农业经济发展滞后是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另一限制因素。今后, 吉林省应当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在资本、 技术、 信息和市场等方面的优势, 通过产业带动、村企互动、投资推动、 科技驱动、 服务拉动、 外向牵动等不同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 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4)建立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鼓励机制。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政府需要规范引导农业经营主体的行为, 激发他们参与农业循环经济的积极性。是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开发专项基金,支持各种形式农业循环经济项目开发;是对农业循环经济产品生产和销售给予减税让利;是对投资农业循环经济开发给予低息或贴息贷款,提供信贷担保;是对农业循环经济项目实施给予水电等能源价格方面的减让或补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