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院校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培养研究2019年教育文档.docx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10693301 上传时间:2021-05-3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0.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范类院校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培养研究2019年教育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师范类院校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培养研究2019年教育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师范类院校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培养研究2019年教育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师范类院校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培养研究2019年教育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师范类院校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培养研究2019年教育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师范类院校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培养研究2019年教育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范类院校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培养研究2019年教育文档.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师范类院校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培养研究引言: 本文以师范类院校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对大学生创业者进行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 具体分析师范类院校大学生的创业特殊性,提出该类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培养路径。一、引言创业活动的逐步扩大影响了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活动。 从上世纪末以来, 在我国高校中掀起了创业热潮, 众多大学生还未出校门已然有一些创业活动, 有的大学生将创业作为毕业之后的发展方向, 创业逐步成为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择业的新方向。 然而,几年的创业实践表明, 大学生的创业水平、 创业能力不尽如人意,创业的成功率也相对较低。 根据清华大学 第七份全球创业观察(GEM2010中国报告,我国大学生创业

2、特性尤其需要引起关注,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活动以机会型创业为主导, 创业意识较强, 但创业能力存在明显不足, 创业行业范围选择较窄等。 这些不足也引起国内学者的注意,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成为国内研究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内容。 如何培养大学生创业胜任力, 怎样提高大学生创业水平和能力成为我国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热点问题, 而师范类院校, 基于其院校专业结构设置的特殊性, 更应该就这一方面深入探索与研究。师范类院校是以师范类专业为特色的高校, 以培养未来教师这 类院校专业设置以师范类专业为主。队伍的优秀人才为使命,的专业设置就决定了其大学生创业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具体表现为: 师范类院校大学生创业意识较强,

3、创业集中于教育培训行业,创业模式单一化且易于模仿, 创业行为受所学的专业知识影响程度深等。基于这些创业特性,本文通过大量访谈和问卷调查,提出师范类院校大学生创业的创业胜任力培养路径。二、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维度模型的提出1973 年哈佛大学的教授McClelland 提出了“胜任力”( competency )这一概念,他将其定义为“能够区分在特定的工作岗位和组织环境中绩效水平的个人特征” 。这一概念后来被引入到创业管理理论中, 成为一些创业管理研究者研究创业者特质的手段。关于创业胜任力的特征维度, 最早集中在研究创业者特质。Chandler和Hanks在其研究中首先运用创业胜任力这一术语, 他们

4、将创业胜任力定义为 “识别、 预见并利用机会的能力” ,这种能力被看作是创业的核心能力。 一些研究者运用创业胜任力(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ies )的概念,建立了创业者胜任力维度模型, 试图识别在不同背景条件下创业者具备的不同创业胜任力, 并研究了创业胜任力与创业绩效的关系。 仲理峰,时勘 胜任特征研究的新进展J. 南开管理评论, 2003( 2) 国内学者冯华和杜红(2005) 提出创业胜任力指的是一个绩效优秀的创业主体所具备的能够胜任企业创业任务, 并取得高的创业绩效所要求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特质 , 集中表现为在创业获取和整合资源的综合能力,在此, 过程中能

5、够识别、追求机会基础上, 他们提出了创业胜任力的八个维度, 并把这些胜任力组成要素划分为创业竞争力、 创业执行力和创业素质持续改进能力三个创业行为范畴。 国内学者木志荣通过对大学生创业进行深度访谈, 提出创业胜任力应包括: 社会经验, 人际能力, 机会能力,创意和创新力,创业激情,团队建设能力,市场洞察力和营销能力,资金筹集和运作能力,心理素质,综合能力,胆气、执着、管理魄力。 木志荣 . 创业困境及胜任力研究基于大学生创业群体的考察J. 厦门大学学报, 2008( 1 ) 这些研究充分说明, 国内外学者都普遍重视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研究, 而在研究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众多观点中, 还没有一种权威

6、的主流观点,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同时,国内外研究者提出的创业胜任力模型和特征维度,一般都是通用意义的研究成果。事实上,不同环境、任务、阶段下以及不同的创业者群体应具备的创业胜任力是不完全相同的。因此,目前的研究缺乏对具体环境、任务、创业阶段以及特定创业人群的胜任力研究。大学生这一群体本身具有特殊性, 研究这一群体的创业对推动我国大学生创业进程有一定意义。 笔者认为,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是指大学生在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及素质, 主要体现在身心层面、 能力层面和实施层面因素这三方面, 这三方面的匹配决定了大学生创业绩效的好坏。表 1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维度 对大学生创业者本文以师范类院校的大

7、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 具体分析师范类院校的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特殊性,提出该类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培养路径。三、师范类院校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培养路径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培养正如表1 所示,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而这三个维度的构建除了需要大学生主动培养和磨炼之外, 更重要的是需要高效给予引导和支撑。因此,从师范类院校角度,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培养大学生创业胜任力。(一) 师范类院校应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将创新性与教育性有效结合起来大学课程的设置既要体现专业性, 又要具备实践操作性, 尤其是对于大学生创业群体的培养, 更要加强课程设置的全面性。 如今, 大多数高校已

8、开设创业管理等相关创业教育类型的课程, 但是从实施情况来看, 创业教育效果不是特别明显, 更多流于形式,因此, 在创业课程设置方面, 不仅仅要有传统的创业理论的相关课程, 还要开设一些与创业活动相关联的学科课程, 与创业有关的知识包括: 一是创业必须的法律知识, 如劳动合同法、 公司法、知识产权、税法等;二是与企业内部运作有关的企业管理知识,如创业策划、资金运作、财务管理、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三是管理过程的决策、组织、领导、控制以及质量管理体系,并且要多以案例教学、 活动教学等形式提高大学生对创业类相关课程的兴趣, 并以此发掘和培养创业型人才, 丰富大学生创业知 识结构体系。 师范类院校应建

9、设培训行业创业实践基地, 锻炼具有教学能力的在校大学生创办培训企业的能力师范类院校毕业生往往更多投身于教育行业, 而在被调查者中,83%的师范类专业在校生倾向于毕业之后进入公立或私立学校从事教师工作,只有17%选择自主开设培训学校。而从教育行业市场供需关系来看,每年中小学招聘教师数量有限,供过于求,但是, 从中小学生及学生家长需求方面, 参与课外培训学习机构的学生人数众多, 因此, 鼓励学生自主开办课外培训辅导学校不仅仅可以解决就业问题, 实现教育梦想, 同时, 可以满足市场需求。目前, 国内师范类院校普遍都有教育实习基地, 但是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行业创业基地的建设力度较弱, 而大学生创业理论的

10、掌握程度与创业能力并不成正比关系, 因此, 在大学生掌握理论的同时,高校应提供实践机会,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构建一套完整的实践能力培训机制, 使得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得到提升。 比如,高校可以利用自身资源能力, 与知名教育培训企业联合建立培训基地, 企业负责提供创业环境和机会, 由学校负责大学生创业活动的管理。(3) 师范类院校应大力推行大学生创业导师培养制度, 充分发挥导师在大学生创业方面的引导作用导师制对于我国人才的培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体系中, 而在本科教育中, 尤其是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方面,并没有实行。不过,鉴于创业教育对于大学生未来的重要性, 笔者认为,

11、 大学生创业导师制的推行完全有其现实意义。 根据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阶段性特点和大学生各专业学科特点, 聘请相关专家在就创业精神、 创业实践等方面为大学生进行指导,为高校创业教育提供牵引力。在国外,创业导师制起步比较早, 比如, 美国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就开始对创业教育导师设置了严格的选拔程序: 聘请社会成功人士担任高校创业教育的兼职教师;鼓励本校教师从事创业教育实践并组织交流。(4) 师范类院校应组织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业类竞赛或暑期创业活动,为大学生锻炼创业能力提供平台师范类院校侧重于对师范类专业大学生教学能力培养, 而对其创业能力的重视程度较弱, 在就业压力日趋严峻的今天, 师范类院校应适时转变这种观念,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类竞赛, “挑战杯”等大学生创业活动 , 使之成为锻炼大学生动手能力,运用创业相关知识, 提升自身能力的重要内容, 为创业胜任力的培养提供实践机会。此外,在高校设置创业社团,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创业, 挖掘大学生的创业潜能, 培养高校创业氛围,促进了大学生创业的自我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