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英语口语表达的影响.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719523 上传时间:2021-06-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英语口语表达的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英语口语表达的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英语口语表达的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英语口语表达的影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英语口语表达的影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英语口语表达的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英语口语表达的影响.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英语口语表达的影响 包钢实验中学 吕青 【摘要】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强除了指口语流利,能够把自己的思想用英语连贯、完整的表达出来并做到语音、语调以及语法正确外,还要求表达地体。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经常会导致说出的话会被认为不礼貌,引起不愉快和反感,以致达不到交际的效果。本文论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英语口语表达不得体的若干现象,最后论述了如何解决此问题。要想使用得体的英语进行交际,就要积极主动的学习西方文化,注意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性,处理好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的关系,处理好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关系,从而能够得体的运用英语交流,达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中西方文

2、化差异;英语口语 ;表达得体一、引言英语是西方文化的产物,而中西方文化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体系,所以当我们用英语交流的时候 ,除了做到语音、语调以及语法正确,还要注意表达是否得体。因为在表达的过程中,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体现了一个人的形象,一个人的品德、学识、气质和修养,说话时,话语适度、恰当,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交谈气氛融洽,达到预期的交际效果。英语口语表达得体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差异,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使用地道、得体的英语口语进行交际,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应当受到高度的重视。本文将探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英语口语表达的影响以及解决办法。二、英语口语表达中

3、言语得体的重要性言语得体既是培养口语交际的方向,又是培养口语交际的标尺。“事实上,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空间(场合),对适当的人说了适当的话,这便是言语得体。言语得体不是语法或者修辞上的事,而是语言符号之外的事,即对人、对事、对社会规范、对道德规范、对价值观念上而言的事。”【1】不看对象、身份、场合所说的话往往是不得体的,在什么样的场合说什么话,遇见什么样的人说什么话,这些都是需要说话人的注意。得体性要求说话人既要注意、重视、保持自我,又要注意、重视、适应交际对象,同说话人的身份和风格保持一致,就是得体;否则,就是不得体。此外,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我们需要尊重东西方文化观念上的差异。东西方各

4、自持有不同的文化礼节都没有因为他们离开自己的国家而有所改变,而是无论走到哪里他们都是始终如一的尊重自己国家的文化传统。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不同民族文化的人应该说不同的话,两种不同民族文化,常常导致对同一句话的反应迥然不同,同样一句话对东方人来说是得体的,对西方人来说却是不得体的。例如以下几个例子: 中国人见面时喜欢问“你吃了吗?”,外国人对这样的问候语就很不理解了,甚至引起很多不可思议的反应,比如,一位在中国工作多年的英籍教师谈到他在某大学教英语时,学生一见面就用英语问他“你吃了吗?”刚开始他感到很奇怪,后来见这样问候的人越来越多了,他感到很厌烦:“你们是不是说我没钱吃饭啊!”很长时间之后,才

5、慢慢的了解到这是中国人的问候习惯。 讲英语的西方人很难以理解中国人的谦恭客套话,如果你对一个外国大老板说“我刚参加工作,没有工作经验,对这里的情况不熟悉,请老板多多指教。”老板会认为你这种人没有进取精神,只能叫你走人。学习英语还应该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思维习惯,尊重彼此的社会习俗,例如在西方,男子可以当着姑娘的面说“Howbeautifulyouare.”姑娘听了会很高兴,冲着男子一笑“Thankyou!”但是如果对中国姑娘说这样的话,姑娘会很恼火,认为你在轻薄她。遇到大方的可能会说“哪里!哪里!”听到赞美中国人的正常反应就是“哪里哪里”外国人却不明白“怎么还得说出哪里漂亮呢?”这种就是缺

6、乏共同的文化背景知识而引起表达不得体,产生交际障碍,在英语口语表达中是屡见不鲜的。在与外国人交际过程中,所有人都希望受到礼貌的对待,而不是无理的对待,所有人都希望给他人留下一个好的印象,言语得体是最好的方式,所以我们必须学会得体的表达。三、中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英语口语表达不得体的若干现象(一)表达不符合英语的习惯 在我国目前的教学环境中,学习者用英语进行交流时,往往是在中国环境下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许多人在国内学了十几年的英语,在与外国人士交流时,受中国环境影响,表达出来的经常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让听者不知所云。例如一中国学生在告诉他的外籍教师“Denishimselfdoesntworkha

7、rd,however,heisalwaysred-eyedofotherpeoplesachievements.”他的老师就感到很奇怪,不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中国人说一个人嫉妒用“眼红”,但英美人则用“眼绿”来形容。英语的green除了表示颜色之外还有“嫉妒”的意思,又如:Iwasabsolutelygreen(withenvy)whenIsawhissplendidnewcar(我看到他那辆漂亮的新车非常眼红)。其实,英语中许多表示色彩的词汇都有特殊的含义,不能照字面去理解。再比如:Hegavemeablacklook(他恶狠狠地蹬了我一眼);Shevisitsusonceinabluemo

8、on(她难得来看我们一次)等。 (二)在口语表达过程中使用书面形式的表达方式 英语知识掌握多的学生有意识的使用他们已经学过的一些词语,可惜使用不得体,反而弄巧成拙,在口语交流中使用书面语,有一个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自由发言时这样叙述:Lastweek,IwenttothecityinanattempttopurchaseasweaterwhichwillhelpmetoprotectmefromtheterriblecoldweatherbutIwassodisappointedandmyeffortsinvain这位学生叙述的是进城买衣服那么一件小事,而且是在非正式场合下的自由发言,他竟连续使用

9、了很多个庄重的书面语词语“inanattemptto,purchaseinvain”等来表达,显得很不得体很可笑。(三)不熟悉没有掌握规模巨大的同义表达手段,不能随场合的变化而选择适当的表达手段,把一些临时学到的时兴的俚语俗语到处乱用,给人家留下不好的印象。 这方面的例子很多,比如,在餐桌上请人吃饭喝酒或者吸烟时,一般用“Helpyourselftosomething”,而不用“please.”另外在举杯敬酒,请外宾干杯时,如果用“bottomsup”确实有点令人为难,如果用“cheers”以示敬酒,就显得更为礼貌、得体。“bottomsup”只适用于非正式场合,而且是在真的想让别人喝干时才用

10、,在随便场合才用cheers!在一般场合这样说:“Herestothehealthofourfriends!”在正式场合应翻译成“NowallowmetoproposeatoasttothefriendshipbetweenthepeopleofChinaandtheUnitedStates!” (四)忽视中英文表达的方式和规范不一样,礼貌原则也不尽相同 中国人见到老师总是称呼:“老师,您早”;而像我们的英语课堂上常用的“Goodmorning,Teacher就不是太正确,因为在英语里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一般不用作称呼,应改为Goodmorning,Mrxxx或Goodmorning,

11、Missxxx。 “小张、小李”在汉语里是很亲切的称呼,而用“小米勒”称呼一位英国青年却是不礼貌的;用汉语称呼“张老、李老、老人家”,中国老人听得心里美滋滋的,很自然地接受年轻人对他们的尊敬和照顾。可是英美老人对此却不习惯。四、重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使用得体的英语口语 (一)学习英语国家的风俗和惯例方面的知识,了解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知识文化孕育着语言,人的一切活动蕴含强烈的文化因素,因此语言的得体与否离不开社会文化的制约,用英语口语表达的过程中忽略了中英文化差异。“因为不同文化的国家有其独特的语言使用规则,有其得体的标准,一句符合语法规则的表达,用于不恰当的场合如与说话人身份不相符合,就达不到交

12、际的目的,甚至还会造成误解。”【2】在汉语中得体的语言到了英语中就不一定得体了,甚至会出现相反的结果。不同的风俗习惯对同一客观事物可能产生不同的主观感受,比如“龙在我国是高贵的象征,而在西方,dragon(龙)却是一种可怕的形象,可用来指凶暴的人,因而外国朋友建议中国所指的龙最好不要译成dragon,可译成:theeastdragon.”【3】文化意识在外语学习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口语表达中,但是在我们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往往被忽视,经常出现满嘴英语,可是却体现中国文化内容。如:外国人说Youhavedoneverygoodjob.中国人根据自己的文化意识回答No,no.语言与文

13、化是紧密相连的,而中英文化差异又很大,在与英美人士交流时,他们往往对于我们在语音和句法方面的错误比较宽容,而对于我们由于文化差异而造成的违反讲话规则的情况则常常认为是不懂礼貌.例如“圣诞节到了,学生给外教送一份小礼物时,常说:Thisisnothingmuch,butpleaseacceptit.(礼物很轻薄,不成敬意,请笑纳。)这是典型的中国人自谦品格的表现,然而,外教很难体会到学生想表达的礼轻情义重的心情。”【4】 (二)注意中西方思维表达方式的差异 “西方人的思维模式是一般具体型思维,擅长抽象思维,总是先概括后分解、先表态后叙述、先总结后事例、先整体后细节,由果到因、由小到大等。”中国人

14、恰恰相反,“中国人表达事物总是按时间和事理发展顺序由因到果、由先到后、由大到小进行阐述,这种思维模式可称为具体一般型表达。”【5】 (三)有意识观察和理解语言的社会环境 表达得体与否与语境密切相关,任何语言的意义不仅来自词汇、语法、语音本身,同时也受一定的语言环境的影响,同一个英语单词在不同的语境下却有不同的感情色彩,比如单词“thin”在不同的语境中就有不同的意义。 Everyoneinourbedroomisthin.(瘦的) Thegirlisverythinandshelooksverybeautiful.(纤细的) Thegirlissothinthatshelookssick.(骨

15、瘦如柴的) (四)注重文化现象的学习 非英语国家的学生往往是在脱离英语交际的真实情境里学习英语,许多老师往往只重视学生使用语言的正确性,包括发音、拼写、词法、句法等等,而忽视培养学生使用得体的语言,从小学开始学习英语,学生和老师大量时间和精力是花在解决语言的正确性上面(主要是语法正确性,这对应付考试是至关重要的),学生进入大学后,使用语言的机会大大增加,如“自由发言”,使用语言不得体现象大量出现,主要表现为讲话时用词、句子太正式、像背书。 (五)尊重彼此的习俗 例如,“西方人用Howareyou?问候时,并不要将其视为一种对对方或个人状况的问候,事实上,这样的问候语背后并无任何关心之意,仅仅是

16、问候而已,对这类问候的回答最好是Fine,thankyou.如果你对这样的问候的背景不了解,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去回答您最近的状况的话,恐怕您的那位外国朋友早就听得不耐烦而找借口离开了。因此,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时,一旦发生文化冲突,我们就要站在不同文化背景以及社会习俗的立场给对方充分的理解,只有这样,才不会产生众多不必要的麻烦与误解,才不会造成无法挽回的精神上或是经济上的损失。”【6】五、小结 跨文化交际中的得体性,在很大程度上受文化和社会语境的支配,不会结合语境,不懂得英语文化,就不可能得体的使用英语。因此要不断积累一些不同文化间的差异点,弄清不同语言背景后的文化特征。要进行恰当的交际

17、,不仅句子要符合语法规则,用词恰当,更重要的是要使这些句子能和语境或文化、表达方式密切配合。中西方的文化存在着很多的差异,在学习英语是要重视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语言。注释:【1】 吕志兰,高年级口语教学重在言语得体训练,曲靖师专学报, 1999,18(5):P1【2】 毕磊,实用英语口语技巧,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4.P6【3】 庄恩平,跨文化商务沟通案例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P46【4】 毛云,浅议大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的得体性,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2,16(4):P2【5】 张翔,掌握英语,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1999.P10【6】 赵兴南、李生禄,跨文化交际的有效策略,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4(3):P3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