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_审应览(五)原文.docx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10719834 上传时间:2021-06-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69.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吕氏春秋_审应览(五)原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吕氏春秋_审应览(五)原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吕氏春秋_审应览(五)原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吕氏春秋_审应览(五)原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吕氏春秋_审应览(五)原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吕氏春秋_审应览(五)原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吕氏春秋-审应览(5)原文审应览(5)【译文】说的话是为了表达意思的。说的话和意思相违背,是凶险的。造成国家混乱的习俗是,流言很多,却不顾事实如何,一些人极力互 相诋毁,一些人极力互相吹捧,诋毁的,吹捧的分别结成朋党,众口 喧嚣,气势冲天,贤与不肖不能分辨。靠着这些来治理国家,贤明的 君主尚且会感到疑惑,更何况不贤明的君主呢 ?疑惑之人的祸患是, 自己不感到疑惑。所以得道之人能在疑惑之中悟出事物的道理, 能在 昏暗之中看到光明的境界。亡国的君主,自己不感到疑惑,所以就与 夏桀、商村、周幽王、周厉王一样了。这样看来,那些遭到灭亡的国 家,都是沿着这条路走的了。郑国很多人把新法令悬挂起来,子产命令

2、不要悬挂法令,邓析 就对新法加以修饰。子产命令不要修饰新法,邓析就把新法弄得很偏 颇。子产的命令无穷无尽,邓析对付的办法也就无穷无尽。这样一来, 可以的与不可以的就无法辨别了。 可以的与不可以的无法辨别,却用 以施加赏罚,那么赏罚越厉害,混乱就会越厉害。这是治理国家的禁 忌。所以,如果善辩但却不符合事理就会奸巧,如果聪明但却不符合 事理就会狡诈。狡诈奸巧的人,是先王所惩处的人。事理,是判断是 非的根本啊。清水很大,郑国有个富人淹死了,有个人得到了这人的尸体。富人家里请求赎买尸体,得到尸体的那个人要的钱很多富人家里把这情况告诉了邓析,邓析说:你安心等待。那个人一定无处去卖尸体了。得到尸体的人对此

3、很担忧,把这情况告诉了邓析,邓析又回 答说:你安心等待。这人一定无处再去买尸体了。那些诋毁忠臣的人,与此很相似。忠臣没有功劳不能得到人民拥护,就拿他们没有功 劳不能得到人民拥护诋毁他们,他们有功劳得到人民拥护,就又拿他 们有功努得到人民拥护诋毁他们。 君主中没有原则的,就无了解这种 情况。无法了解这种情况,难道不是很可悲吗 ?比干、装弘就是因此 而被杀死的,箕子、商容就是因此受到猜疑的,范蠡、伍子胥就是因 此而泛舟五湖、流尸干江的,生死,存亡、安危,都由此产生出来了。子产治理郑国,邓析极力刁难他,跟有狱讼的人约定:学习大的狱讼要送上一伴上衣,学习小的张讼要耍送上短衣下衣。 献上上衣 短衣下衣以

4、便学习狱讼的人不可胜数。 把错的当成对的,把对的当成 错的,对的错的没有标准,可以的与不可以的每天都在改变。想让人 诉讼胜了就能让人诉讼胜了,想让人获罪就能让人获罪。郑国大乱, 人民吵吵嚷嚷。子产对此感到忧虑,于是就杀死了邓析并且陈尸示众, 民心才顺服了,是非才确定了,法律才实行了。如今世上的人,大都 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可是却不杀掉邓析之类的人,这就是想把国家 冶理好而国家却更加混乱的原因啊。齐国有个侍奉人的人,所侍奉的人遇难他却不殉死。这人在路 上遇到熟人,熟人说: 你果真不殉死吗?这个人回答说: 是的。凡 是侍奉人,都是为了谋利。殉死不利,所以不殉死。熟人说说;您选样还可以见人吗?这个人

5、回答说:你认为殉死以后倒可以见人吗? 这样的话他多次传述。不为自己的君主上司殉死,是非常不义的,可 是这个人还振振有词。凭言辞不足以决断事情,是很清楚的了。言辞是思想的外在表现,欣赏外在表现却抛弃思想,这是胡涂 的。所以古人懂得了人的思想就用不着听他的言语了。 听别人讲话是 要通过其言语观察其思想。听别人讲话却不了解他的思想,那样的言 语就与乖戾之言没有区别了。齐国人有个叫淳于髡的,他用合纵之术劝说魏王。魏王认为他 说得好,就套好十辆车,要派他到楚国去。他告辞要走的时侯,又用 连横之术劝说魏王,魏王于是就不让他去了。既让合纵的主张落空, 又让连横的事落空,那么他才能多就不如才能少,他有辩才就不

6、如没 有辩才。周鼎刻铸上傕的图像却让他咬新自己的手指, 先王以此表明 大巧是不可取的。淫辞【原文】五日:非辞无以相期,从辞则乱。乱辞之中又有辞焉,心之谓 也。言不欺心,则近之矣。凡言者以谕心也。言心相离,而上无以参 之,则下多所言非所行也,所行非所言也。言行相诡,不祥莫大焉。 空雄之遇,秦、赵相与约,约日:自今以来,秦之所欲为,赵助之;赵之所欲为,秦助之。 居无几何,秦兴兵攻魏,赵欲救之。秦王不 说,使人让赵王曰: 约曰:秦之所欲为,赵助之;赵之所欲为,秦 助之。今秦欲攻魏,而赵因欲救之,此非约也。赵王以告平原君,平原君以告公孙龙,公孙龙日:亦可以发使而让秦王曰: 赵欲救之, 今秦王独不助赵,

7、此非约也。孔穿、公孙龙相与论於平原君所,深而辩,至於藏三牙,公孙龙言藏之三牙深辩。孔穿不应,少选,辞而 出。明日,孔穿朝,平原君谓孔穿日:昔者公孙龙之言甚辩。 孔穿日:然。几能令藏三牙矣。虽然难。愿得有问於君:谓藏三牙甚难 而实非也,谓藏两牙甚易而实是也。不知君将从易而是者乎,将从难 而非者乎? 平原君不应。明日,谓公孙龙日:公无与孔穿辩。 荆柱国庄伯令其父视日,日 在天;视其奚如,曰 正圆;视其时,日 当今。令谒者驾,曰 无马。令涓人取冠, 进上。问马齿,圉人 曰 齿十二与牙三十。人有任臣不亡者,臣亡,庄白决之,任者无罪。 宋有澄子者,亡缁衣。求之涂,见妇人衣缁衣,援而弗舍,欲取其衣, 日:

8、今者我亡缁衣。 妇人曰:公虽亡缁衣,此实吾所自为也。澄子曰:子不如速与我衣。昔吾所亡者,纺缁也;今子之衣,禅缁也。以禅缁当纺缁,子岂不得哉? 宋王谓其相唐鞅曰: 寡人所杀戮者众 矣,而群臣愈不畏,其故何也?唐鞅对日:王之所罪,尽不善者也。 罪不善,善者故为不畏。王欲群臣之畏也,不若无辨其善与不善而时 罪之,若此则群臣畏矣。 居无几何,宋君杀唐鞅。唐鞅之对也,不 若无对。惠子为魏惠王为法。为法已成,以示诸民人,民人皆善之。献之惠王,惠王善之,以示翟翦,翟翦曰: 善也。 惠王日: 可行 邪?翟翦曰:不可。惠王曰:善而不可行,何故?翟翦对曰:今 举大木者,前乎舆春雪,彳爰亦应之,此其於举大木者善矣。岂无郑、卫 之音哉?然不若此其宜也。夫国亦木之大者也。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