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索溪峪的“野”4教案北京版.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10721447 上传时间:2021-06-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69.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下册索溪峪的“野”4教案北京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索溪峪的“野”4教案北京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索溪峪的“野”4教案北京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索溪峪的“野”4教案北京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下册索溪峪的“野”4教案北京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下册索溪峪的“野”4教案北京版.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篇描写索溪峪美景的作品。作者对索溪峪的景物观察细致,构思精巧。多种方法综合运用,使文章言辞精美,文采飞扬。例如:文章第 2 自然段用三个相对整齐的大排比句式描写了索溪峪的山惊险齐绝的美,这种美是纯天然的自然美、野性美,文章的气势因排比句式而更加不同凡响。 文中还有不少生动的比喻, 如, 山“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 ;亭亭玉立,则好似窈窕淑女 ” ,把婀娜多姿的索溪峪的山描写得生动、逼真、形象。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如, “它尤其爱跟山路哥哥闹着玩;一会儿手牵手, 并肩而行; 一会儿横铲一脚, 将山路拦腰截断。 ” 不但表现出溪水和

2、山路相依相绕的密切关系,而且也使文章妙趣横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学情分析:小学五年级学生对本文的一些常见的如“排比、拟人、比喻”等写法还是有能力理解的。对本文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相信也能很快掌握,但体会作者通过想象和联想来表达对索溪峪的独特感受及对大自然的热爱这方面的能力不是太强。教学目标:1. 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 在认真朗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通过想象和联想来表达对索溪峪美的独特感受。3. 领略课文中表达的索溪峪的野性美,体会作者热爱自然,崇尚纯真的思想感情,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

3、情。教学重难点:1.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所表达对索溪峪美的独特感受。2. 联系上下文内容,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张家界、索溪峪等有关的图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法、学法。教法:整体的教学模式我采用“先学后教,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但鉴于对本班学生的各方面的水平我不是很了解,所以我采用先扶后放的方法。再放手让学生学的过程中教师有针对地加以指导。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指导作用。强调了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悟情,合作中探究,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探索意识和合作精神。学法:在本节课中我采用“自

4、读感知,读中悟情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学生要了解文章内容必须要整体感知全文,在此基础上带着问题合作探究既训练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体现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在合作中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程序。教学程序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索溪峪的“野”。 (三)精读课文,谈“野”论“野”。 ( 四 ) 总结全文,拓展延伸。具体教学过程如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记者采访式导入课题。教师以记者的身份去随机采访学生,了解他们都到哪里旅游过。然后教师介绍自己看过的地方。这么多的美丽的风景老师就是通过读书了解的。从而导入课题。这样设计导课,一方面可

5、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 ) 初读课文,感知索溪峪的“野”。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提出问题。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并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深入探究,解决问题。1. 出示阅读提示。2. 借助工具书自学生词,借助学生回答师出示生词引导学生解疑。3. 指名分段朗读,初读反馈。4. 抓题眼,引入研读:读了课文,索溪峪给你的总印象是什么?(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连游人也渐渐变得“野”起来。)(三)精读课文,谈“野”论“野”。这个环节的教学重点是品读感悟,我们要体

6、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或作者的心情,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有感情地朗读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一种重要的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能把体会到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同时又能加深对文章的思想感情的体会。教学中我首先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有目的的去读书。然后再引导学生去具体感悟索溪峪的山“野”,水“野”,野物“野”及人变“野”。1. 感悟山“野”。这个环节的教学中主要是抓重点句进行教学,老师适时出示相关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并指导学生找出作者所用的写作方法。然后再结合图片显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索溪峪的山是如何“野”的。2. 感悟水“野”,野物“野”。这个环节的教学重点让学生采取感悟山“野”的方法放手让学生

7、自学,当然老师要适当引导,然后再结合图片加深学生的理解。3. 体会人的“野”。( 1)人们亲身感受了索溪峪的山、水、猴子的十足野性后,也变得“野”了;读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哪一个词最能看出这一点?引导学生找出“返璞归真”,然后理解“返璞归真”的意思。( 2)让学生再读这一段,看看游客们“真”在何处,“野”在何处。( 3)老师出示图片加深学生体会人的“野”。4. 出示赏读提示指导学生赏读课文。(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不同的人对同样的风景,会有不同的感受。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个字“野”:这里山野、水野,这里的野物“野”性十足,连来这里游览观景的游人也返璞归真,渐渐变得“野”起来。这里自然美,天然美。同学们课后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描写张家界、索溪峪的文章,细细品味,注意体会:他们对索溪峪的感受是什么?又是怎样表达的?四、板书。我设计本文板书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要把文章的脉络表现出来,另一方面要将作者的心情表现出来。因此我在设计板书的时候将作者围绕“野”从四个方面去写,这样板书起到了提纲携领的作用。学生对于课文内容一目了然。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