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板书.docx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10726494 上传时间:2021-06-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板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板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板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板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板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板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板书.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最新教材 )教材特点(一)教材简析:小蝌蚪找妈妈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几只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了妈妈的样子特点,在不知不觉中自己的身体也发生了变化,最后变成了小青蛙,并和妈妈一起捉害虫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帮助下,怎样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并从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 教学时应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 .课时内容预设:第 1 课时重点读通课文,认识本课“我会认”中的 13 个生字,学习课文第 1节,了解小蝌蚪的特点 .第2课时学习课文第2

2、6节,了解大青蛙的特点以及小蝌蚪找妈妈的经历,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第 3 课时学习课文,了解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朗读课文总结导行,完成书面作业,会用“已经”说话.教学目标(一) 认知目标:1通过细读课文,了解小蝌蚪在找妈妈的历程中,逐渐发育成青蛙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几经曲折最后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2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蝌蚪、大青蛙的外部特征,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的能力和朗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知道青蛙是有益动物,会捉害虫. 我们要保护小蝌蚪和小青蛙,做环保小卫士 .4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动作技能目标:借助手指玩具,分角色演一演,使学生在朗读表演中,进一步理解

3、词句的意思,充分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三)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知识的热情,能自觉保护小蝌蚪和青蛙,争做环保小卫士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意识.3通过质疑、解疑,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策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 . ”本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构建信息环境下“主体参与”教学模式 .(一)教法:1采用变序教法,可抓住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想深入了解哪个问题就学习哪一部分. 这样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边读书边思考的良好习惯.

4、2多元智能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感悟、朗读表演、唱一唱、画一画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各类情感因素,促使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从而积极、有效地投入学习 .(二) 学法:重视学生的个体参与,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我为本课预设的学法是:1探究法:学生可以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知识,获得成功的愉悦.2合作讨论法:在解决问题时先自己找答案,再在四人小组里交流,最后小组代表发言,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三)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青蛙和小蝌蚪的贴图 .2学生准备鲤鱼、乌龟、小蝌蚪、青蛙的手指玩具.(四)板书设计:采用贴图式板书,直观、形象,符合儿童心理特征,调动学生积极性

5、.(五)课外学习资源搜集与处理:1 课前请学生搜集有关小蝌蚪与小青蛙方面的常识与图片 .2提供小蝌蚪生长过程的图片一组,让学生按顺序贴图并进行说话训练3自制拇指玩具一套,准备自己分角色朗读.4课后提供课外相关学习资料三份,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流程:第 1 教时;(一)出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1读题;2 .质疑:小蝌蚪长什么样?它的妈妈是谁?长什么样?小蝌蚪是怎 么找到妈妈的;?(二)读通课文1自由读 . (碰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同学或生字表二中的拼音老师)2读给同桌听,互相正音.3看连环画,找到相应的小节,一起读一读.4自由选择文中的一个小节读给大家听.(三)学习生字见

6、 PPT会认字塘、脑、袋、灰、哇、教、捕、迎、阿、姨、宽、龟、顶、披、鼓会写字两、哪、皮、跳、就、肚、孩、生字组词塘t Sg鱼塘y ut Sg池塘ch i t Sg脑n O大脑d a n由脑袋n O dai头昏脑涨袋d d袋子d d zi 一袋y i d d酒囊饭袋灰hu i灰色hu i s e灰心hu i x in万念俱灰哇w a好哇h go w a哇啦wa l a教jico教室ji co sh i教育ji co y u因材施教捕b 口捕鱼bu y u捕蝉bu ch n捕风捉影迎y ng迎接y mg jie欢迎hum y ing曲意逢迎阿a阿姨ay i阿婆ap o刚正不阿姨y i阿姨ay i

7、姨妈yima宽ku n 宽阔ku n ku o宽大ku n d a宽大为怀龟gu i乌龟wu gu i海龟h d gu i龟年鹤寿顶d mg头顶t W d ing山顶sh n d ing灭顶之灾披p i披衣pi y i雨披yu p i披红挂绿鼓 g u敲鼓 qi卫g u打鼓 d a g u 一鼓作气两lig两岸lig n两岸lig n 一刀两断 哪n a哪座n a zu o哪儿n a er皮p i皮袄p i ao牛皮ni u p i皮开肉绽跳tigo跳高ti do g卫跳远ti go yu n上窜下跳就ji近就是ji ush i就来ji u l d 一挥而就肚d u肚子d u zi肚子痛d u

8、zi tSg小肚鸡肠孩h d孩子h 6 zi 孩童h d t mg填空过渡:(有)一群小蝌蚪(在)池塘里游.(四)学习课文第一节1小蝌蚪长什么样的呢?出示第一节课文,自由读、指名读读.2根据课文内容同桌合作画一幅画 .3对照课文,评一评画得对不对,为什么?(检测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4朗读课文,表现小蝌蚪的活泼可爱 .5仿照小蜻蜓的曲调,学唱歌曲小蝌蚪(小蝌蚪真可爱,黑灰身子大脑袋,甩着长尾水中游,游来游去多快活!)(五)课后延伸1 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大青蛙)2 小蝌蚪是怎么找妈妈的, 我们下节课再学 . 课后请去搜集关于青蛙方面的知识 .第二教时(一)复习导入,引出问题1 鼓励学生

9、用不同形式展示上节课的学习成果. (如: 读生字说说记字好方法; 读课文说出小蝌蚪的样子; 展示自己所画的小蝌蚪在池塘里游的图画; 唱上节课教的儿歌等等)2我们已经知道了小蝌蚪可爱的样儿,那这节课,你们还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构建问题情景. 这节课就围绕这些学生想知道的问题进行学习、研究 . (二)围绕问题,探究学习学生想先深入了解哪个问题,就先学习哪一部分.问题 1 :小蝌蚪的妈妈长得怎么样?1 自由朗读 2.3.4 小节, 先把所有写小蝌蚪妈妈样子的词句用横线划出来.再四人小组内交流,看看是否找对找全. 讨论一下怎样连起来说说青蛙的样儿?2小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评价.3研读描写青蛙样儿的句

10、子,感悟“披、露、鼓”等用词的准确、生动简要交流所搜集的信息, 知道青蛙是种有益的动物, 我们要保护小蝌蚪和大青蛙,做环保小卫士 .朗读句子,体会青蛙的美,表达大家对青蛙的喜爱之情 .4学唱歌曲青蛙妈妈,记住青蛙特征,积累好词 .(自编歌曲:大青蛙四条腿,披着绿衣露白肚,鼓眼睛儿宽嘴巴,捉起害虫顶呱呱 . )5.对比朗读写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特点的话,知道他们的样子不一样,这是小蝌蚪要找妈妈的原因之一、问题2:小蝌蚪是怎么找妈妈的呢?1 .由读读2.3两节,边读边想,你能自己读懂哪些内容?还有哪些需要请 教大家?2 .重点理解:(1)小蝌蚪为什么忽然想到要找妈妈?(这是小蝌蚪找妈妈的另一个原因.)

11、 (2)小蝌蚪为什么错把乌龟当作自己的妈妈了?(知道鲤鱼妈妈、乌龟妈 妈介绍得不够全面.)3 .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再现找的过程(请几位小朋友戴上拇指玩具来分角 色朗读课文,在表演中随机理解:迎上去、追上去).4 .小蝌蚪最后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齐读第 5节,体会见面时的情景.抓住青蛙妈妈的话“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质疑,可引出下一个问题情景,即:问题 3: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是怎么变成小青 蛙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研究.(三)复习巩固,完成书面作业.1 .课文中的生字,还记得吗?谁来领大家读一读?2 . “迎”和“追”两个字相同在哪些地方?(偏旁相同,笔顺规则相

12、同, 都有走过去的意思.)走过去的方向一样吗?(迎:面对着走过去.追:从后面赶 上去.)3 . 口头填空:荷叶上()着一只大青蛙,()着碧绿的衣裳,()着雪白 的肚皮,()着一对大眼睛.4 .学习生字“什、么;变、条”:读字组词,交流记字好方法.先描红再看 老师范写,体会书写要领,最后独立书写.读句子:不知什么时候,小蝌蚪的那 条长尾巴到了 .(四)课后延伸,请大家课后去搜集有关小蝌蚪生长变化方面的知识与图片 .第三教时(一)复习引入1 .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是怎么变成小青蛙的?学生简要交流所搜集的 信息.2 .课文是怎么告诉我们的呢?请大家仔细读读全文 .(二)细读课文1 .自由读课文,边

13、读边划描写小蝌蚪形体变化的句子 .2 .给小蝌蚪形体变化过程图标上序号.3 .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把它们连起来说一说 .4 .完成填空题:小蝌蚪先长出两条()腿,再长出两条()腿,后来尾巴变()了,最后尾 巴()了,成了一只().5 .读读说说:(用“已经”说话,可以先利用课文中的语言材料进行训练, 然后再进行开放性训练,如:小蝌蚪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它们黑灰色的身子已经 变成了青绿色.它们已经变成了小青蛙.小青蛙已经会跳了 .小青蛙已经会捉害虫 了书上作业: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按顺序把下面的图片连起来,再讲一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读一读,用加点的词说句子.披着碧绿的

14、衣裳鼓着大大的眼睛露着雪白的肚皮甩着长长的尾巴读一读,记一记.脑袋、口袋、袋子、袋鼠 欢迎、迎接、迎风、迎面水塘、池塘、鱼塘、荷塘(三)总结导行:1 .多种形式朗读课文.2 .小朋友,学了这篇课文,有哪些收获?(四)课后延伸:1 .画小蝌蚪变化过程的连环画.2 .课后阅读所提供的学习资料.(摘自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方惠珍的 小蝌 蚪找妈妈)附板书01小蝌蚪一找一妈妈?问鲤鱼、乌龟?(青蛙)大脑袋先长后腿四条腿黑灰色的身子再长前腿宽嘴巴长长的尾巴尾巴变短披绿衣尾巴不见露白肚鼓眼睛教学反思:设计教学时能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让学生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

15、,和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 乌龟的帮助下,怎样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并从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 想象力.同时还激发了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知识的热情,能自觉保护小蝌蚪和小 青蛙,争做环保小卫士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和自主学习 的意识.通过课始质疑和课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解疑,使学生 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能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利用多样化学习资源,创 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积极主动.人人参与阅读、小组交流讨论.全班交流讨论的参与率达到80%. 在交流讨论活动中,学生能准确把握课文内容要点,一部分学生更能运用想像力,提出

16、独创性见解. 拓展延伸的文学欣赏活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欣赏到了艺术的美,效果很好.这一案例的创设和设计,在教与学的方式上作出了重大的突破. 首先,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在教师教学思想的引领下,逐渐得到养成和实现的 .其次, 教师根据教学要求, 灵活地把全班分为多个小组的小群体进行学习, 学习形式上更具有灵活性和注重个性的发展. 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能进行有效的指导,在关注过程中,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由于教师想全面体现新课标新理念, 一节课安排的教学内容多, 教学方式多,而学生积极性高,都想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因此时间很紧张. 教师在以

17、后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教材只是个凭借, 应学会取舍, 精讲精练, 不要面面俱到, 另一方面既要要尊重学生, 努力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引导他们做学习的主人,又要根据学情及时调控,促使他们有效地学习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本课抓住两条主线教学,思路清晰. 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明线找,讲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 遇到鲤鱼阿姨就迎上去问, 看到乌龟像它们的妈妈就追上去喊,最后看到大青蛙才游过去叫妈妈. 同时在找的过程中,它的身体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是第二条暗线变. 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变短不见了, 变成了青蛙. 理清文章的思路, 教学就围绕着这两务主线展开了思路清楚,就能很好地驾控课堂,孩子们在学的时候也轻松明白,兴趣盎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