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变得不爱说话了.docx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10726509 上传时间:2021-06-0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65.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变得不爱说话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变得不爱说话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变得不爱说话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变得不爱说话了.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变得不爱表达了在一年级刚上课的时候, 老师一个提问, 会引来无数的回应, 有端正举手的,有东倒西歪举手的,有站起来直接说的但是这种现象到了二年级,那种一年级争着抢着说的热闹的场面没有了, 可能有人会说那是课堂常规做得好, 不守规矩的学生少了, 但是举手的人数就可以用寥寥可数来形容,这又怎么解释?我们出去借班上课, 总觉得别人的班孩子表达的比较好, 孩子敢说,敢于举手,而同样的问题在自己的班级就没有人举手了?或者只有个别的孩子举手?直到, 今天我看到了一篇文章, 我才知道,这里除了有孩子年龄增长变得害羞以外,还有其他的原因。没有天生能说会道的孩子,人生下来,起初都差不多。但两三

2、年后,有些家庭里的孩子叽叽喳喳个不停,而有些家庭的孩子沉闷少言,即使非要说个事情,声音也是蚊子叫似的。这篇文章讲述了有这样的心理学故事: 科学家给一只初生的小猴子做了两个假的猴妈妈。 一个猴妈妈用铁丝做成,但握有一个奶壶; 另一个猴妈妈用温暖的绒布做的, 但没有奶壶。慢慢地,心理学家们发现,小猴子只有饥饿的时候,才会到铁丝妈妈那里,而其他时候,都依偎在温暖的绒布妈妈怀里。课堂,要像绒布妈妈温暖才行,让学生感到轻松和安全,这样,孩子的天性才会显露,才会不知天高地厚地 “瞎说八道 ” 。 放下心防的孩子, 才会道出情境中自我的感受,不去首先关注有没有对错,而只在乎我要表达自我思考的点滴!原来,在习

3、以为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扼杀了孩子表达的欲望,我们不在乎孩子表达过后的评价,甚至孩子在争着抢着说的时候,我们还会去压制他,因为这样课堂很乱 ! 有的孩子说错了,我们还会冷嘲热讽一番!孩子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变得不敢说话了。在借班上课时,事前我们没有接触,并不知道孩子是贴上好标签还是坏标签,并没有哪个孩子给我们惹了麻烦 (即使惹了麻烦, 我们也会笑脸迎接, 后面可是坐着听课的老师和领导呢) ,我们会收起板的面孔,就连上课的手势都和平时放的不一样。借班上课的孩子可以感受的你友好,他的回答无论怎样都是安全的,所以,他可以说,于是,一个带一个,一个给另一个提示,话就越说越好!是啊,表达与言语是人的本

4、能,而首先要关乎对错的话,这种本能便会受到抑制。不受限制,不提要求,不以成人化的戒律来评判,只要感受了,思考了,便都可以说,享受言说的快乐 如果这样,孩子们还不愿意说吗?让一二年级的学生喜欢说,愿意说,争相说 学习才会真正形成,因为真正的学习必然包括着独立思考和交流共享两个部分。在课堂上给孩子安全感! (以上仅是我读了一篇教育博客的感受,请老师勿对号入座)教育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向美而生。没有情感的投入, 没有人性的放大, 教育便是驯化。 教育的本质是超越不断地否定自我,而构建新的自我。美,是一种强大的理论,让人对生命有尊重,对道德有感悟,对信仰有尊崇,对自然有敬畏, 对人生有新的把握。 没有美的情感的注入, 教育便也不可能触及生命的内核。教育,从来都不只是知识技能的问题, 不关系到精神和心灵,不可能产生真正的 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