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docx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10729798 上传时间:2021-06-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67.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角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角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角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角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角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角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角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徐莉案例背景: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角,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且知道角有大有小, 初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等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本节课在教学设计时,应用新课标理念。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标指出: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计算机、 多媒体、 互联网等信息技术, 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 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乐意并

2、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在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中,充分发挥网络教室功能,实现师生互动和多向反馈。教学片断:1、找角。 ( 1)媒体展示角。先向学生呈现一幅校园情境图。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生 1:我发现了小朋友在做操。生2:我发现了学校很漂亮,有教室、有操场、有同学 生3:我发现门上有一些拐角,操场上也有拐角生4:我还发现老师拿着的东西(三角板)上也有拐角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 你能找到吗?现在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 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评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

3、身边找角,并且互相说说,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 教师给每个学生都创造了均等的学习、 参与的机会, 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 另一方面使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 认识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2、摸角。( 1)拿出三角尺或课本,找找角。 ( 2)摸一摸角并交流感受。师:摸角时有什么感觉?生:头尖尖的,很刺人。生:两边很平、很直。3、做角。师: 同学们心灵手巧, 折出了这么多形状的角, 那你能用这样两根带孔小棒做个角吗?试试看。(学生活动:利用带孔的小棒做角)师

4、: 老师这里也做了一个角, 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忙, 愿不愿意?哪位同学能把角变大一些?(指名一个学生演示)师:同学们看,角变大了吗?你能让自己做的角变大吗?怎么变?生 1:我用一只手拿着一根不动,另一只手往外一拉小棒,角就变大了。生2:我把手放在小棒中间往外一撑,角就变大了。 师:同学们能让角变大,那么还能让它变小吗?怎么变?生 1:我把两根小棒往里一捏,角就变小了。生 2:我把一根小棒放在桌子上,把另一根一压,角就变小了。生 3:我用两只手将两根小棒往中间一摁,角就变小了。评析: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体会、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这一知识点。 注重了学生的观察、 操作与体验, 培

5、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交流作品, 让学生互相评价做的情况; 在课件中出示一些图形, 让学生说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评析: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尽情表达、合作探究、自主思考,以求得问题的解决。 4、认角。先让学生带着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问题分小组自主学习。 ( 1)用课件动态演示角的形成; ( 2) 让学生说说角各部分的特点, 在小组内说说角的组成; ( 3)标出顶点和两条边。5、画角。让学生画角,并标出角各部分的名称。( 1)让学生先尝试板演。评析:引导学生通过折、摸、画、自学课本等办法,自己去辨别、理解角,领悟角。 学生画角时, 又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尝试的空间, 学生想怎样画就怎样

6、画,使他们摆脱了来自教师和教材的束缚, 对教师和教材的依赖, 自己去实践, 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感悟,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尽情表达、合作探究、自主思考,以求得问题的解决。三是课堂训练扎实。即体现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做到练有目的,练有重点,练有层次,形式多样,针对性强,并注意反馈及时、准确、高效。 ( 2)再用多媒体示范画角。评析:依据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 定格、 闪烁、 同步解说、 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教学内容, 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激发学生兴趣。 如动态演示角的形成和比较角的大小等, 这样能吸引学生注意力,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

7、习。 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 而动态的画面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紧密相连,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发挥, 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得到发展。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学得实在。 ( 3)展示学生作品。6、比角。 ( 1)让学生比较课件上的两个角的大小:短边角小、短边角大、边相同但角不相等、 边不同但角相等等几种不同情况。 ( 2) 用动画演示验证。 ( 3) 引导小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评析:让学生互相交流,探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使学生的感官参与经历 “具体 ”到 “抽象 ”的过程,促成他们丰富了对角的认识。这样,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出发点,把数学知识的传授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生活” 的原则,学生在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形成强烈的成就动机,并由此内驱力开始探究,从而创造成功的心理体验。 随后,出示一些填空、判断题,让学生辨析比较;最后让学生数一数一些组合图形中各有几个角;或思考一张圆形纸可以折出多少个角等问题。评析:体现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做到练有目的,练有重点,练有层次,形式多样,针对性强,并注意反馈及时、准确、高效。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拓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让一些同学个性飞扬,同时也体现课标所要实现的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