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的生平经历-1-2.docx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10736213 上传时间:2021-06-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70.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霞客的生平经历-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徐霞客的生平经历-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徐霞客的生平经历-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徐霞客的生平经历-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徐霞客的生平经历-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霞客的生平经历-1-2.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徐霞客的生平经历徐霞客在完全没有政府资助的情况下,先后游历了江苏、安徽、浙江、山东、河北、河 南、山西、陕西、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十六个省。东到浙江的普陀山,西到云南的腾冲,南到广西南宁一带,北至天津蓟县的盘山,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更可贵的是,在三十多年的旅行考察中,他主要是靠徒步跋涉,连骑马乘船都很少, 还经常自己背着行李赶路。他寻访的地方,多是荒凉的穷乡僻壤,或是人迹罕见的边疆地区。 他不避风雨,不怕虎狼,与长风为伍,与云雾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他几次遇到 生命危险,出生入死,尝尽了旅途的艰辛。徐霞客二十八岁那年, 来到温州攀登雁荡山。 他想起古书上说的

2、雁荡山顶有个大湖,就决定爬到山顶去看看。当他艰难地爬到山顶时,只见山脊笔直,简直无处下脚,怎么能有湖 呢?可是,徐霞客仍不肯罢休,继续前行到一个大悬崖,路没有了。他仔细观察悬崖,发现 下面有个小小的平台,就用一条长长的布带子系在悬崖顶上的一块岩石上,然后抓住布带子悬空而下,到了小平台上才发现下面斗深百丈,无法下去。他只好抓住布带,脚蹬悬崖,吃 力地往上爬,准备爬回崖顶。爬着爬着,带子断了,幸好他机敏地抓住了一块突出的岩石, 不然就会掉下深渊,粉身碎骨。徐霞客把断了的带子接起来,又费力地向上攀援,终于爬上 了崖顶。还有一次,他去黄山考察,途中遇到大雪。当地人告诉他有些地方积雪有齐腰深,看不到登山

3、的路,无法上去。徐霞客没有被吓住,他拄了一根铁杖探路,上到半山腰,山势越来越陡。山坡背阴的地方最难攀登,路上结成坚冰,又陡又滑,脚踩上去,就滑下来。徐霞客就用铁杖在冰上凿坑。脚踩着坑一步一步地缓慢攀登,终于爬了上去。山上的僧人看到他都十分惊奇,因为他们被大雪困在山上已经好几个月了。他还走过福建武夷山的三条险径:大王峰的百丈危梯, 白云岩的千仞绝壁和接笋峰的“鸡胸”、“龙脊”。在他登上大王峰时,已是日头将落,下山寻路不得,他就用手抓住攀悬的荆棘,“乱坠而下”。他在中岳嵩山,从太室绝顶上也是顺着山峡往下悬溜下来的。徐霞客惊人的游迹,的确可以说明他是一位千古奇人。徐霞客在跋涉一天之后, 无论多么疲劳

4、,无论在什么地方住宿, 他都坚持把自己考察的收获记录下来。他写下的游记有二百四十多万字,可惜大多失散了。留下来的经过后人整理成书,就是著名的徐霞客游记。这部书四十多万字,是把科学和文学溶合在一起的一大“左上” 可卞 O徐霞客的游历,并不是单纯为了寻奇访胜, 更重要的是为了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寻找大自然的规律。如他对福建建溪和宁洋溪水流的考察,就是一例。黎岭和马岭分别为建溪和宁洋溪的发源地,两座岭的高度大致相等,可是两条溪水入海的流程相差很大,建溪长,而宁洋溪短。徐霞客经过考察,找出宁洋溪的水流比建溪快的结论。“程愈迫则流愈急”,也就是说路程越短,水流越急。这个地理学上的著名结论,就是由徐霞客通过

5、实地考察得出来的。 他在山脉、水道、地质和地貌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都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他对许多河流的水道源进行了探索,象广西的左右江,湘江支流萧、彬二水,云南南北二盘江以及长江等等, 其中以长江最为深入。 浩荡的长江流经大半个中国,它的发源地在哪儿,很长时间都是个谜。战国时期的一部地理书禹贡,书中有“岷江导江”的说法,后来的书都沿用这一说。徐霞客对此产生了怀疑。他带着这个疑问“北历三秦,南极五岭,西 出石门金沙”,查出金沙江发源于昆仑山南麓,比岷江长一千多里,于是断定金沙江才是长 江源头。,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在他以后很长时间内也没有人找到。直到1978年,国家派出考察队才确认长江的正源是

6、唐古拉山的主峰格拉丹冬的沱沱河。徐霞客还是世界上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科学考察的先驱。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分布很广 泛。徐霞客在湖南、 广西、贵州和云南作了详细的考察,对各地不同的石灰岩地貌作了详细 的描述、记载和研究。他还考察了一百多个石灰岩洞。在湘南九嶷山,他听说有个飞龙岩, 就请当地的和尚明宗引导, 带着火炬去考察。飞龙岩是个巨大的洞穴,曲曲折折,洞里有洞,洞内又是坑又是水,很难行走。徐霞客全不顾及,一直深入进去,他的鞋跑掉了也不在乎。明宗几次劝他回去, 他都不听。直到火炬快烧完了,他才恋恋不舍地往回走。他没有任 何仪器,全凭目测步量, 但他的考察大都十分科学。如对桂林七星岩十五个洞口的记载,同

7、 今天我们的地理研究人员的实地勘测,结果大体相符。徐霞客去世后的一百多年,欧洲人才开始考察石灰岩地貌,徐霞客称得上是世界最早的石灰岩地貌学者。徐霞客在地理科学上的贡献很多。除上述所说,他对火山、温泉等地热现象也都有考察研究,对气候的变化,对植物因地势高度不同而变化等自然现象,都作了认真的描述和考察。此外,他对农业、手工业、交通的状况,对各地的名胜古迹演变和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也 都有生动的描述和记载。他的这部奇书,在文学上的价值也很高, 篇篇都可以说是优美的散文。徐霞客最后一次出游是在 1636年,那时他已五十一岁了。这次他主要游历了我国的西 南地区,一直到达中缅交界的腾越 (今云南腾冲),至

8、1640年重新返回家乡。 他回乡不久就 病倒了。他在病中还翻看自己收集的岩石标本。临死前,他手里还紧紧的握着考察中带回的两块石头。 徐霞客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在科学事业上奋勇攀登的精神,是值得后人永远学习 的。徐霞客志在四方,一个雨后放晴的夜晚, 停泊在湘水之中的一艘客船上,乘客们在连绵好些日子的阻雨之后,看到了皎洁的明月,观赏月光下的山形水色,精神顿觉爽朗异常。正当乘客们尽兴之后上床休息时,忽然喊杀声骤起, 一群强盗窜上船来, 一时火炬乱晃,刀光剑影交错,大难降临船上。这时,只见一个人飞身跳入水中,逆流而行,躲进了别的船里。这个跳水的人,年约五十开外,身材修长,看上去精力旺盛,行动敏捷。他就

9、是我国历史上 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游历生活第一阶段为 28岁以前的纪游准备阶段。重点放在研读祖国的地理文化遗产,并凭兴趣游览太湖、泰山等地,没有留下游记。第二阶段为28岁(1613)至48岁(1633)的纪游前段,历时 20年,游览了浙、闽、黄山和北方的嵩山、五台、华山、恒山诸名山。但游记仅写了一卷,约占全书的十分之一。第三阶段为51岁( 1636)至54岁( 1639)为纪游后段,历时4年,游览了浙江、江苏、湖广、云贵等江南大山巨川,写下了9卷游记。从22岁起,徐霞客开始了游历考察生涯。三十多年间,他先后四次进行了长距离的跋涉,足迹遍及相当于现在的江苏、浙江、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

10、安徽、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广西、贵州、云南和北京、天津、上海等 19个省、市、自治区。在三四百年前,交通是很不发达的, 徐霞客游历了如此广阔的地区,靠的完全是自己的两条腿。单凭这一点,就足以令人赞叹不已了, 便何况他所考察的主要是陡峭的山峰和急流险滩呵。不难想象,他要经历多少艰难险阻,甚至随时有丧生的危险。这从中也可以看到,徐霞客献身大自然的决心是如何大,意志是如何坚强。徐霞客的考察探险活动, 持续进行到公元1640年他55岁的时候。当时,他正在云南,不幸身患重病,被人送回江阴老家,第二 年就去世了。可以说,徐霞客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地理考察事业。徐霞客在游历考察过程中,曾经

11、三次遭遇强盗,四次绝粮。上面说的湘江遇盗,跳水脱险的事,便是发生在公元 1636年他51岁时的第四次出游中。这次出游,他计划考察湖南、湖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出游不久,就在湘江遇到强盗,他的一个同伴受伤,行李、旅费被洗劫一空,人也险些丧命。当时,有人劝徐霞客不如回去,并要资助他回乡的路费,但他却坚定地说:“我带着一把铁锹来,什么地方不可以埋我的尸骨呀! ”徐霞客继续顽强地 向前走去。没有粮食了,他就用身上带的绸巾去换几竹筒米; 没有旅费了,就用身上穿的夹 衣、袜子、裤子去换几个钱重重的困难被踩在脚下,他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更为可贵的是,徐霞客在野外考察生活中,每天不管多么劳累, 都要把当天的经历和观察记录下来。有时跋涉百余里,晚上寄居在荒村野寺之中,或露宿在残垣老树之下,他也要点起油灯,燃起篝火,坚持写游历日记,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地理考察记录。可惜的是,日记大部分已经散佚,现存的徐霞客游记,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但这仅存的4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仍然向后人展现了他广阔范围的考察记实,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地理风貌。所以人们就把5月19日定为全国旅游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