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避税筹划方法及其运用.docx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10740041 上传时间:2021-06-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2.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避税筹划方法及其运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国际避税筹划方法及其运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国际避税筹划方法及其运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国际避税筹划方法及其运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国际避税筹划方法及其运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避税筹划方法及其运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避税筹划方法及其运用.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国际避税筹划方法及其运用一、国际避税筹划的概述(一)国际避税筹划的基本概念及特征国际避税筹划,是避税筹划活动在国际范围内的延伸和发展, 是指跨国纳税人为实现 最大的经济利益,利用有关国家税法或国际税收协定中的某些差别、漏洞、特例和缺陷, 采取变更经营地点或经营方式等公开的、 合法的手段规避或减轻国际税收义务,以达到税负最小化目的的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其特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从定义来看,其利用的是有关国家的税法或国际税收 协定中的某些漏洞或不足,是纳税人在履行纳税义务的前提下, 利用税法上没有规定或者 没有表明“不允许”的内容减轻税负的一种行为是合法的、正当的行为,它并不触犯法律,只是钻法

2、律的空子;主体是跨国纳税人,它是跨越国境、税境的避税行为。从世界各国的避 税活动来看,国际避税筹划一般都会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税收的权益,因此它跨越了其中任何一个国家的税收管辖范围, 而且还可以与国内避税筹划相互交织和促进, 使其 更为复杂;许多国家特别是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 制定了各种税收优惠政策,甚至开辟 了自由港、免税区来吸引外国投资者,避税港以及低税区的存在和发展使其具有了国际普 遍性;由于避税活动的普及,需要借助专业的力量才能完成,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 等的出现使其更具有专业性。(二)国际避税筹划产生的原因1 .主观原因国际避税筹划之所以能够广泛产生并且迅速发展,其主观

3、原因是跨国纳税人追求利润 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是所有从事生产、经营、投资活动的纳税人都共同追求的目标。众所 周知,在所得一定的情况下,纳税越少,获利越多。大多数跨国纳税人都希望通过一定的 方法来减轻纳税义务,达到少纳税甚至不纳税的目的。2 .客观原因有主观原因就有客观原因,造成国际避税筹划的客观原因是各个国家之间税收制度的 差别和由于税法及有关法律的不完善、不健全造成的缺陷和漏洞。这些缺陷和漏洞主要表 现在:各国税收管辖权的不统一,各国的税率差异,税基的差异,避免双重征税方法的差 异,税收管理水平的差异等等。总而言之,由于各国家之间很难在税法及税收制度上达成完全一致,从而使跨国纳税人拥有了选择纳

4、税的条件和机会,达到国际避税的目的。二、国际避税筹划的手段和基本方法(一)国际避税筹划的手段国际避税筹划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利用有关国家之间的税收协定进行避税;有的 利用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进行避税;有的利用国际避税地进行避税等等。 其中,跨国纳 税人最常用的手段就是“转移”和“控制”。 转移的核心是设法将公司的财产和所得转移 到税收待遇尽可能符合自己需求的地方去, 其主要的表现形式是转让定价。 控制就是跨国 纳税人在国外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等,通过对这些组织的控制,进行有利于避税的安排。 转移和控制相辅相成,转移的实现往往需要依赖于控制;运用控制的目的是为转移的进行提 供前提条件。两大

5、手段都是为跨国纳税人实现国际避税筹划的目的而服务的(二)国际避税筹划的基本方法1 .转让定价转让定价是现代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进行国际避税筹划所使用的重要工具。转让定 价,又叫“转移价格”或“划拨价格”,是指在经济活动中,有经济联系的企业为了均摊 利润或转移利润而在产品的交换或买卖过程中,不依照市场买卖规则和市场价格进行交 易,而是为了他们之间的共同利益或最大限度地维护他们之间的利益而进行的产品或非产 品的转让。转让定价必须在关联企业之间进行,有关联的企业特别是跨国企业往往受同一 个利益主体的支配,他们之间的交易是有利益瓜葛的,无关联的企业要使用转让定价的方 法避税几乎是不可能的。国际关联企业的

6、转让定价往往受跨国企业集团利益的支配,不易受市场一般供求关系的约束,对商品和劳务的内部交易采取的是与独立企业之间正常交易 价格不同的计算标准。他们往往是通过从高税国向低税国或避税地以较低的内部转让定价 销售商品和分配费用,或者从低税国或避税地向高税国以较高的内部转让定价销售商品和 分配费用,使国际关联企业的整体税负减轻。“利往低处流、费往高处走、税往低处流” 是转让定价的一般规律。跨国公司利用转让定价的方法转移利润进行国际避税, 在很大范围内是利用各个国家 之间的税收差别实现的。跨国企业还可以利用各个国家之间的税率差异, 通过转让定价的 方法在国际间转移应税所得实现国际避税。2 .人员流动在国

7、际税收领域里,以人员流动的方式躲避跨国纳税不仅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的跨国迁 移,还包括一个人在一国中设法改变其居民身份避免成为税收居民等做法。大多数国家规 定,对在本国拥有住所和居住达到一定天数的人的一切收入拥有征税权。因此,跨国纳税 人往往采取将居住地由高税国向低税国流动的方式来躲避高税国政府对其行使居民管辖权。转移住所的具体方法是:将个人住所或公司的管理机构真正迁出高税国;或者利用有关 国家关于个人或公司居住身份界限的不同规定或模糊不清虚假迁出,仅仅在法律上不再成为高税国的居民;或者通过短暂迁出或成为别国临时居民的办法,以得到对方国家的特殊优 惠政策。对于个人而言,许多国家把在本国拥有永久性住

8、所或习惯性住所的人确定为本国 居民,对其国内外的全部所得行使征税权。所以,纳税人可以通过迁移住所的方法避免成 为某一国的居民,以达到躲避或减轻纳税义务的目的。【例】纳税人甲现在的固定居住地在高税国 A国,税率为50%;有另一低税国B国, 税率为20%。假设甲年收入100万元,则甲在原居住地需缴纳税款100 X 50%=50(万方 但是出于避税的目的,甲可以在 B国拥有自己永久性或习惯性的住所,或者在 B国居住 达到一定时间使其成为B国的居民。这样纳税人甲在B国需要缴纳的税款就为100 X 20%=20(万无比在A国少缴纳税款50-20=30(万元)。同时纳税人甲的财产税以及 逝世后的遗产税也可

9、以得到相应的减少。在国际上,像纳税人甲一样出于避税目的的移居通常被称为“纯粹”的移民, 大多数 是离退休纳税人或是在一国居住却在另一国工作的纳税人采用的。就公司而言,公司避税与个人避税有相似之处。判定公司居民身份标准的差异以及各国对这些标准具体规定的差 异为公司企业进行国际避税提供了前提条件。3 .税收流亡税收流亡是采取人员流动方法进行避税的延伸。在实行居民管辖权的国家里,有不少国家是采用时间标准来确定居民身份的, 即以居民在一国境内连续或累计停留的时间达到定标准为界限来确定其是不是本国的居民。对居住时间的规定,各个国家也不相同,有 的为半年,有的为一年,这种时间的差异给跨国纳税人进行国际避税

10、提供了有利的机会。他们可以使自己不成为一个国家的居民, 这样既能从这些国家取得收入又可以避免承担任 何一个国家居民的纳税义务。同样,在实行收入来源地管辖权的国家里,对临时入境者大 多数都会提供税收优惠项目,尤其是免税项目占很大一部分比重。 对这种临时入境者的确 定,许多国家往往以逗留时间的长短为标准。例如:美国政府规定,凡外来者在美国居住 期限不超过三个月的,对其获得的美国收入免于征税;我国政府规定,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居 住时间不满90天的,对其境外雇主支付的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有一些国家对未有本国 正式公民或居民身份的人一概称为“临时入境者”,这些人在被确认为“完全”公民或居民身份之前一概不负

11、有纳税义务。因此,跨国纳税人只要不断地变换居住地点,在一国停 留的时间不超过该国规定的征税起点时间,就可以躲避有关国家的收入来源地管辖权了。 对于跨国公司来说,也可以通过住所的改变,使其成为无居住国的公司,从而不必承担任 何国家的纳税义务。【例】在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兴建了许多海上流动工厂,这些工厂车间全部设 置在船上,可以流动作业。这些“海上工厂”每到一国,就收购当地的原材料,就地进行 加工,加工成产成品后就地出售,加工出售完毕之后开船就走,整个生产周期仅为一两个 月。由于“海上工厂”在一国停留的时间仅为一两个月, 一般都没有达到征税的起点时间, 所以这些“海上工厂”不需要缴纳一分钱的税

12、款。 在国际税收领域里,这种避税行为通常 被称为“税收流亡”或“税收难民”。4 .利用税收协定避税各个国家之间,为了确保双方的利益,一般都会签订一些税收协定或条约。在国家问 所签订的这些税收协定或条约中,一般都有缔约国双方居民所享有的优惠条款或对某些所 得项目的减免等等,并且在所有的国际税收协定中,都明确规定只有缔约国居民才有资格享受协定中所规定的优惠待遇。因此,非居民跨国纳税人往往通过巧妙的手段,设法改变 其居民的身份,使其成为规定中适用的人,享受有关条款的优惠待遇,以达到减轻国际税 负的目的。缔约国的非居民通过这种方法避税, 主要是躲避来源国所征收的营业利润所得 税以及股利、利息等。5 .

13、运用国际重复征税的免除方法避税企业或个人从事国际经济、贸易、服务等活动,往往会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税收管辖的约束,所以很可能负有双重的纳税义务。因此,各个 国家纷纷采取措施避免对跨国企业或个人的重复征税。避免重复征税的方法有免税法、 抵税法、税收饶让等等。这些方法,特别是免税法和税收饶让的实施和推广为跨国纳税人实 现“双重避税”提供了机会。除了上述五种基本方法以外,跨国纳税人的避税方法还有通过资金或货物流动避税 ; 选择有利的企业组织形式避税;运用不合理保留利润避税;运用不正常借贷避税;利用税境差 异避税;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避税等等。另外,为了引进外国资金,各个国家几

14、乎都开辟了避 税港、低税区,因此利用避税港避税也成了跨国纳税人进行国际避税筹划最常用的方法之0三、避税港及其避税模式(一)避税港的概述许多国家或地区为了吸引外国资金的流入, 弥补自身资金的短缺,或者为了引进外国 的先进技术,在本国或本地区划分出部分甚至全部的区域, 允许并鼓励外国政府或机构在 此从事各种经济贸易活动,投资者在此区域内进行经济贸易活动可以享受不纳税或者少纳税的优惠待遇。这些区域在国际上一般被称为避税地。避税地可以是港口、岛屿、沿海地 区或者交通方便的城市,也可以是内陆城市,因而它也被称为“避税港”。由于在这些区 域不用缴纳或者只需要缴纳一小部分税收,税负很低,利益很高,因此往往被

15、跨国投资者 称为“税务天堂”、“避税乐园”、“避税天堂”、“税收避难所”等等。一般来说,避 税港是指国际上轻税甚至无税的场所, 实际上避税港是外国人可以在那里取得收入而不必 支付高额税款的地方。美国是国际上避税港最多的国家。世界上有三种类型的避税港:第一种是指没有所得税和一些财产税的国家和地区,人们常称之为“纯粹的”、“标准的”避税港,如英国的殖民地开曼群岛、百慕大等等;第二 种是指虽然开征某些所得税和一般财产税, 但是税负远远低于国际一般负担水平的国家和 地区,如以色列、澳门、瑞士等。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如阿根廷、香港等对境外来源所得 免税,只对来源于境内的收入按较低的税率征税;第三种是指在制

16、定和执行正常税制的同 时,提供某些特殊税收优惠待遇的国家和地区,属于这一类型的避税港有希腊、加拿大、 英国等国家和地区。(二)避税港的避税模式1 .虚构避税港营业跨国纳税人利用避税港从事避税活动的一个常用方法就是虚构避税港营业, 即某些企 业虽然设在避税港境内,但是其经营活动很少甚至完全没有真正在避税港内进行。 具基本 途径是通过总公司或母公司将销售和提供给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商品、 劳务等虚构为设在避 税港受控公司的转手交易,从而将所得的全部或一部分留在避税港内, 以躲避原来应该承 担的高税率国家的税收负担【例】在高税国有一母公司X,其在避税港F设有一受控子公司,并且该公司在Q国、S国也各有一个

17、子公司。假设Q国子公司的产品应该直接运送到 S国子公司进行对外销售。 但是母公司出于避税的目的,会在账面上将 Q国子公司的产品出售给避税港 F的受控子 公司,再由这个受控子公司将产品销售给 S国的子公司。由此可见,母公司X将本该属于 Q国和S国的业务人为地作为避税港 F受控子公司的业务处理,该笔业务实现的销售收入 就转到了受控子公司的账上,从而免除或者减少了该销售收入应该缴纳的税款,达到了母公司X免税或减税的目的。因此,虚构避税港营业必须发生在关联企业之间。 跨国纳税人 通过虚构避税港营业躲避跨国纳税为取得最佳的避税效果,还往往与转让定价的避税手段结合起来。2 .虚构避税港信托财产跨国纳税人利

18、用避税港进行避税的惯用手法除了虚设避税港营业之外,还有虚设避税港信托财产,即通过信托财产或各种信托关系进行避税。其基本途径是跨国纳税人通过在 避税港设立一个受控信托公司,然后把高税国的财产转移到避税港,以躲避有关税收。3 .转让定价跨国纳税人利用避税港进行避税的惯用手法还有转让定价,其方法与国际避税筹划基本方法中转让定价的方法是大致相同的。四、防范国际避税筹划的措施随着国际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跨国公司的大量出现,国家之间的税收问题已经越来 越为各国政府所高度重视。在长期的税收实践中,国际社会中许多国家都不断总结经验, 纷纷采取对策,通过完善税收立法、制定反避税条款、加强税收管理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措施来阻止纳税人进行避税活动。国际避税筹划利用的是有关国家之间的税收差别和税法 的漏洞与缺陷,它并不违法。因此,要防范国际避税筹划必须先完善税收立法,特别是要 制定反避税立法。针对已经出现的各种特定的避税方法以及预计可能发生的所有的避税行 为,通过制定相应的反避税条款,逐步整理出一套系统的、完整的反避税方法来完善反避 税立法。反避税法的实施以及国际避税筹划的防范, 还必须依靠有关税务行政管理机关以 及国家政府之间的密切配合。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