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1:气候的形成和变化.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10741747 上传时间:2021-06-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94.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料1:气候的形成和变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资料1:气候的形成和变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资料1:气候的形成和变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料1:气候的形成和变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资料1:气候的形成和变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料1:气候的形成和变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料1:气候的形成和变化.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资源气候的形成和变化一、气候的形成1 .气候的概念气候是某一地区在多年内的大气平均状况或统计状态。平均状态是用气温、 降水等气候要素的平均值或统计量来表现的。2 .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与联系天气是大气状态在短时间内的综合表现。气候是指大气状态在长时间内的综合表现。天气是气候在某个时间内的具体表现,气候是长期以来天气变化规律的综合 概括。3 .气候要素主要是气候、降水。4 .气候形成因子气候的形成是对大气状态长期起作用的因子所决定的。这些因子包括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人类活动和地面状况等。.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最根本的能源,是造成气候差异最基本 的因素。如地球五带的形成。.大气环流:大气环

2、流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它促进高低纬度之间,海陆 之间发生热量交换和水分交换,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显著地影响各地气 候。另一方面它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如季风环流。在北半球,同为北纬 300 40。的大陆,但东西两岸气候截然不同。在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 形成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的季风气候。在大陆西岸,冬季受西风带影响, 风从大洋吹来,湿润多雨;夏季副热带高压北移,控制这里,炎热干旱,形成冬 雨更干的地中海气候。.人类活动: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气候产生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影响越来越强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人类通过改变地表的物理特征和生物学特征等,进而影

3、响和改造局部地区 的气候。如人工造林,可使林区风速减小,气温降低,湿度增大。在干旱地区造 林,可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在沿海地区造林,可以防止海风侵袭。相反,滥 伐森林,盲目开荒,会导致尘暴盛行,水旱灾害增多,气候恶化。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有害物质,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向大气释放热 量,从而导致气候变化。如由于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炉灶大量燃烧煤、石油和 天然气,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加上森林大量被砍伐,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 量与日俱增,导致全球变暖。.下垫面状况: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地面状况不同,直接影响 到大气中的水热状况。地面状况不同,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地面获得的热 量就

4、有多有少,如南极大陆出现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就与极冰的强反射率有关。地面状况不同,热容量就不同。如在相同的纬度上,由于海陆分布不同,气候差 异十分显著,形成海洋性和大陆性两种不同的气候 (见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比较表),这主要是由海陆热容量与传热方式不同造成的。地面状况不同,对 气流影响的程度也不相同。如山地迎风坡降水丰沛,背风坡降水稀少带气旋等。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北半球)气候类别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大陆性大大7月1月海洋性小小8月2月5 .气候因子之间的联系气候的基本特征是有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人类活动等气候因 子长期相互作用形成的。太阳辐射通过大

5、气和下垫面的影响气候;人类活动既通 过大气和下垫面影响气候,又能直接影响气候。在大气和下垫面之间,人类活动 与大气和下垫面之间,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而构成了世界纷繁复杂的气候。1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和成因根据形成气候的主要因子和气候的基本特征,可将全世界划分成若干气候类 型。下表说明世界各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气候特点及其成因。气 候 带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气候特征热 带热带闲林 气候南北纬10之间赤道低气 压控制全年局温多雨热带草原 气候南北纬10回归 线之间赤道低压 和信风带 交替控制干湿季交替热带季风 气候南北纬10回归 线之间大陆东岸冬夏季风 交替控制夏季多雨热带沙漠 气

6、候南北回归线30 大陆内部、西岸副高或信 风控制全年干旱少雨亚 热 带亚热带季 风和季风 性湿润气 候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东岸冬夏季风 交替控制夏季高温多 雨,冬季温和 少雨地中海气 候南北纬3040 之间大陆西岸西风带和 副局父替 控制夏季炎热干 旱,冬季暖湿 多雨温 带温带季风 气候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东岸冬夏季风 交替控制冬季寒冷干 燥,夏季炎热 多雨温带海洋 气候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西岸全年受西 风带控制全年温和多雨温带大陆 性气候南北纬40 60之间大陆内部大陆气团 控制冬季严寒少 雨,夏季炎热 少雨亚 寒 带亚寒带大 陆性气候南北极圈附近极地大陆 和极地海 洋气团控 制冬季长

7、而冷, 夏季短而暖; 降水量少寒 带苔原气候北半球极地附近 沿海极地气团 控制全年严寒冰原气候南北半球极地附 近内陆极地气团 控制全年酷寒高 山 高 原高山和高 原气候高大的山地、高原 地区气温随局 度变化气温随图面降2 .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纬度位置决定气温分布的基本格局,下垫面使气温分布复杂化。.一般是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这 10种气候类型,地跨热带、亚 热带、温带和寒带,年平均气温是逐渐降低的。(见世界等温线的分布图).同一纬度带内,由于下垫面不同,不同地点的气温状况不尽相同。影响范围比较大的下垫面是海洋和陆地, 如伦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莫斯 科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伦敦的气温年较

8、差比莫斯科的气温年较差小得多。局部的下垫面因素对气温也有影响。 如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暖流经过地 区的气温比寒流经过地区高。3 .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状况不同地区的大气环流形势决定降水的情况。.赤道地区: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全年雨量充沛。.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在副热带高压或信风带控制下,常年干 旱少雨。.大陆西岸:以亚欧大陆为例,地中海地区 (亚热带),夏季处于副热带 高压中心范围之内或在它的东缘,气流下沉,干燥少雨;冬季副热带高压南移, 此地处于副热带高压的北缘,受西风带控制,多气旋活动,暖湿多雨。欧洲大 部分地区(温带),终年盛行西风,各月降水量虽不多,但十分均匀。.大陆东岸:以亚

9、欧大陆为例,处在季风环流的控制下,冬季受来自大陆 的冷干气流的影响,降水不多;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大陆内部:以亚欧大陆为例,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比较少。.两极地区:两极地区以辐合下沉气流为主,全年降水稀少。欢下载北就洋冕中濯rut心乱.泳气嫌叫!:“世中相Z# .四洋科黎K*A*加平MMIX 、中黑费回“看Zz*1LI4.世界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根据气温进行热量带判断:热带(全年高温型):全年各月平均气温都高于15Co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冬季温和型):夏季高温,最冷月均温在01OC,包括地中海气 候、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

10、湿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冬季寒冷型):最冷月均温在 0C以下,包括温带季风气候、温带 大陆性气候。.根据降水区别气候类型:年雨型: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包括热带雨林气候(各月降水超过100mm) 口温带海洋性气候。夏雨型:夏季降水较多,包括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冬雨型:冬季降水较多,包括地中海气候。少雨型:全年降水较少,包括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 大陆性气候。注:上述气候类型判断方法仅供参考。气候类型的判断关键是必须掌握各种气候类型的特征,然后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判断才能万无 一失。有时还需判断气候南北半球位

11、置,其判断依据是气温曲线的形状7、8月在锋顶,还是7、8月在谷底,即7、8月为最热月,则位于北半球;7、8月 为最冷月,则位于南半球。5.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的区别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二者气温都是终年高温。区别在于降水:300mm 以上月份,草原气候仅1个月,季风气候有23个月;干季,草原气候有12 个月几乎无降水,而季风气候干季有少量降水。三、气候的变化受太阳辐射的变化、下垫面条件的改变、大气环流的变化等自然原因的影响, 地球气候是在不断变化的。如目前黄赤交角的大小为23 26,如果这一角度发生变化,则会导致地球五带范围的变化, 最终影响各地气候。所以目前人类所处 的现代气候可以

12、看作是地球气候变化长河中的一个发展阶段。 二十多亿年以来的 地球气候,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的周期长短不一。1 .气候变化的周期地质时期(从距今22亿年1万年):这一时期曾反复出现过3次大冰期气 候,气温呈下降趋势;大冰期之间为问冰期,气温呈上升趋势。历史时期(一般指1万年左右):气候仍然是波动的,有时为温暖期,有时 为寒冷期。例如,根据对历史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等有关资料分析, 我国历史时 期的气候变化,大约可以分为 4个温暖期和4个寒冷期。19世纪末以来:大量的气温观测资料证明,世界气温出现明显的波动上 升现象。2 .研究气候变化的意义研究地球气候变化的历史,弄清现代气候在气候变化中所处的阶段和地 位,对于人类有着重大意义。一方面,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掌握气候演变的规律, 预测未来气候变化的趋势,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另一方面更为我们如何按照气 候演变规律,采取适当措施及早预防和抗御气候异常气候灾害, 合理利用气候资 源,改造气候条件提供科学依据。如第四纪研究能为土壤侵蚀、沙漠化、盐碱化、 海岸侵蚀、旱涝灾害、生物资源保护等方面的长期政策的制定提供独一无二的历 史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