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育教学教研论文心得体会反思感悟——农村地区小学自然(科学)课外活动存在的问题与思考.docx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0754556 上传时间:2021-06-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3.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教育教学教研论文心得体会反思感悟——农村地区小学自然(科学)课外活动存在的问题与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科学教育教学教研论文心得体会反思感悟——农村地区小学自然(科学)课外活动存在的问题与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科学教育教学教研论文心得体会反思感悟——农村地区小学自然(科学)课外活动存在的问题与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科学教育教学教研论文心得体会反思感悟——农村地区小学自然(科学)课外活动存在的问题与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教育教学教研论文心得体会反思感悟——农村地区小学自然(科学)课外活动存在的问题与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教育教学教研论文心得体会反思感悟——农村地区小学自然(科学)课外活动存在的问题与思考.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科学教育教学教研论文心得体会反思感悟农村地区小学自然(科学)课外活动存在的问题与思考由于普及自然实验教学和推进科学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改上自然课,成了专职的 自然教师。其他老师都说:学生对自然的学习最有兴趣。成了专职自然教师后,我们也希望 能如此。可是通过近一年的教学后,我们发现学生表现出的学习兴趣离我们对他们的期盼太 远。就以自然课外活动为例,我们在小学自然第八册的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布置过制作简 易岩石标本,养蝌蚪,养蚕,制作昆虫标本,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观察月球等6 次课外 活动,原想让学生通过动手制作和亲历活动过程学习丰富的科学知识,压根儿没想到学生对 这些活动感兴趣的太少了。以

2、小学(洋川小学)为例,四年级4 个班有 286 名学生,真 正参与到课外活动学习的学生最多一次不过 15 人,养蚕、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观察月 球等课外作业安排后,几乎没有学生去完成。少部分学生养了蝌蚪,却未能如实去填写记录。 归纳这种教学现状,我们只想说这是“教师期盼有余,学生活动不足”。经过了解,这种“期盼有余,活动不足”的自然(科学)课外活动的教学现状,是目前 我地小学自然(科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非常值得广大自然(科学)教育工作者的关 注和反思。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很多,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现浅析如下。“活动不足”的原因之一:学生难找相关材料。课外科技活动、课外制作等都要用到

3、大大小小的多种材料,由于学生课后分散独自在家中,身边的材料能满足一次活动需要的确 实不够。如制作岩石标本时,我们降低了难度,就学具袋中(为了学生安全,不到野外采集) 的花岗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大理岩用来制作标本,但大多学生却因找不到医用针剂盒 或塑料泡沫而没有去做,只有少数学生能想到用其他盒子(如鞋盒、笔盒)装制标本,而又 显得不协调,贴标签时又没有浆糊、胶水。再如养蚕,(洋川小学四年级)这 286 人中只有 一个人找到了蚕种养了起来,养到最后也只剩下一条,而很多学生连桑叶长在什么地方都不 知道。改作养菜青虫等,学生也未能真正动起来。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学生难找相关材料, 导致学生课外活动

4、开展得不尽人意。“活动不足”的原因之二:学生对学习投入的热情不高。勿庸置疑,当前绝大部分学 生对自然(科学)的学习投入的精力、时间远不及语文、数学科目。其实,学生对自然(科 学)学习的热情高低,也表现出他们的兴趣所在,或表现出他们坚持长期观察记录或进行走 访调查等活动时对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持之以恒的科学素养所在。大部分的学生还是不愿 克服重重困难,寻找完成活动所需的材料,或不能坚持长期观察记录、进行走访调查。一句 话,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学习投入的热情不够。在调查中发现,学生的天性虽然是好玩, 但是能按教师要求去玩课外制作作业的少,他们始终认为这是“作业”,一提作业,完成起 来就不愿意,哪有

5、踢踢球、看看电视、打一阵电子游戏轻松呢?或者换一种说法:学生根本 不领自然(科学)教师的情,哪顾得上完成自然作业呢?“活动不足”的原因之三:家长对子女的学习支持指导不够。例如,在制作昆虫标本 后,我们了解学生不能完成的原因时,就有学生诉苦:爸爸妈妈不让捉昆虫,理由是“蝴蝶小学科学教育教学教研论文心得体会反思感悟翅膀上的灰有细菌”,“这些虫有毒,手捉了容易得病”,“养些蝌蚪在家中很烦”,家长 不能在这些活动中发现和培养对孩子有益的兴趣。这些学生中,还有相当部分是考试成绩较 好的,其家长均在阻止他们的自然(科学)课外活动的进行。有的家长对孩子在家中的制作、 饲养等活动,不能进行指导和鼓励,也使得有

6、的孩子的活动只是做到半途而放弃。“活动不足”的原因之四:课外活动的评价激励跟不上。由于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参与 到课外活动中,教师的评价也就面对这少数的学生,激励不起更多的学生的积极性。而学生 交来作品的时间也七零八落,什么地方碰到老师就什么地方交,教师也是随时收随地放,没 能很好保存学生的作品,更谈不上有效的评价。科学(36 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科学课程的评价以真实的日常教学 为基础,充分利用所有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全面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 展状况。还指出:评价主体则应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由此看来,在让学生完成课外科 技活动的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活动状况

7、,并希望其他学生、家长也参与到自 然(科学)的教学活动中来,共同成为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伙伴和激励者。教师的评价 时机还应全程化,随时随地做到对学生的关注,给予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这样,有望学 生逐渐更多地参与到自然(科学)课外活动中来。“活动不足”的原因之五:当前安全意识的强化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些负面认识。应 该说:安全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学生生命都不能保障,便无所谓教学。正因为如此,一 些课外活动教师便少安排或不安排,即便安排,也只是备课本上写着,或轻描谈写向学生提 一下,没有进行实质性的要求。教师谁都担心学生是因为要完成布置的课外活动受了伤 (严重的危及生命)而承担上不必要的麻烦或

8、责任。谁也说不清学生会在课外的什么活动中 出安全事故,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沾不上边当然便是好事。这样一来,原本是课堂教学需要在 课外进一步学习完善的活动,或是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和发展的活动便被淡化或取 消,显得“活动不足”。“活动不足”的原因之六:教师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课外活动引领不够。这是我们教 师自身教学行为的缺陷所在。首先是教师自己没有能像要求学生一样要求自己去完成每次科 技制作、课外观测等,教师尚不能做到,何况学生呢?有时学生问起来,也似是而非,不能 很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其次,教师对学生的课外活动放得“太大”,以致于不管他们做不 做。平时如果能全程观察他们的表现,多沟通交流,对他们

9、完成的每一步都进行肯定,同时 也就能了解到没有完成的任务和便于鼓励、指导他们继续完成活动任务。因此,教师有必要 和学生一起完成相关课外活动,多抽一点时间和学生在一起,既便于指导,更能带动学生积 极参与。最后,教师对学生活动中问题的激发和提出来的问题赏识不够。教师只关心学生完 成了多少作业、作了多少作品,而很少去关注他们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和能更多的提出新问 题,这样也致使学生的活动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其实教师应善于激发问题和抓住这些问 题,不仅能达成科学三维目标,更能使学生科学素养得到不断培养。有时教师没能及时寻找 抓住学生提出的有思维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继续探究,影响了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各方面的真

10、正 提高,活动中和活动过后学生显得无所事事。小学科学教育教学教研论文心得体会反思感悟我国已全面实施新课程体系,在走进全面实施科学课程的时刻,我们对开展自然(科 学)课外活动活动中表现出的“教师期盼有余,学生活动不足”的教学现状产生的原因进行 的一些探讨。开展自然(科学)课外活动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向学 生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等,对自然(科学) 课堂教学有很好的补充作用。科学(3-6 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用丰富多 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这样的活动“可能需要课外活动的配合”,要“将学生的科 学学习置身于广阔的背景之中”,

11、“引领他们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 学”,“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 为的更广阔天地”。因此,我们教师不要期望减少或不进行课外的采集、观察、实验、制作、 栽培、饲养、参观、调查访问等课外科技活动,因为这些活动是简单易行的,更能向学生提 供亲历科学探究的机会,我们不能因面对的阻力重重就放弃了这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活动。我们应以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来认识和解决目前自然(科学)课外活动中存在的教学现 状。科学(3-6 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 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其教学建议指出:教师应“悉 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亲自介入并认真观察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随时掌握他们活 动中取得的进展、面临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对活动的状况及时作出判断,并决定应当采取 的指导策略”。所以,我们教师无论何时都要心中有学生,要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教学活动 都应有利于他们的发展。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注重评价激励,全程指导,相信自然(科学)课外活动能更快走向有利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的培养和科学素养的习得的蔚蓝天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