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学与练 专题03 水体的运动规律(高考押题).docx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0758574 上传时间:2021-06-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69.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学与练 专题03 水体的运动规律(高考押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学与练 专题03 水体的运动规律(高考押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学与练 专题03 水体的运动规律(高考押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学与练 专题03 水体的运动规律(高考押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学与练 专题03 水体的运动规律(高考押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学与练 专题03 水体的运动规律(高考押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学与练 专题03 水体的运动规律(高考押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下图示意喀斯特地区模拟不同降雨强度(指单位时间内降雨量,单位为 mm/h)下,地表径流量与侵蚀产沙量的变化过程。读图回答 13 题。1关于地表径流量、侵蚀产沙量与降雨强度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地表径流量与降雨强度呈正相关 地表径流量与降雨强度呈负相关 侵蚀产沙量与降雨强度呈正相关 侵蚀产沙量与降雨强度呈负相关2降雨强度为 40 mm/h 时,地表径流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B下渗率大D降雨历时短3降雨强度为 140 mm/h 时,降雨历时 35 分钟后,侵蚀产沙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解析】第 1 题,降水强度越大,形成的地表径流越多,对;降水强度越大,对地面冲刷越严重,侵蚀产沙量越

2、多,对;故选B。第 2 题,降雨强度为 40 mm/h 时,下渗率较大,导致地表径流较小。第3题,从图中可知降雨强度为140 mm/h 时,在降雨历时 35 分钟以前侵蚀产沙量增大,土层变薄,导致35 分钟以后,侵蚀产沙量减小,故选 D。【答案】1.B 2.B 3.D幼发拉底河大部分的流量来自上游。底格里斯河流经巴格达后,所挟带的泥沙绝大部分不能到达波斯 )6巴格达附近大型水坝分布密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水量需求大 B水能蕴藏量多)C航运需求大 D筑坝技术高【解析】第 4 题,根据经纬度和海陆分布信息可知,幼发拉底河发源于安纳托利亚高原,那里靠近地中海东岸,冬春季受西风带的影响,降水较多,为河

3、流汛期;而夏秋季西亚广大地区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高温少雨,蒸发量大,河流得到的降水补给少,为枯水期,故选 D。第 5 题,底格里斯河在巴格达至河口段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沉积,因此河水所挟带的泥沙绝大部分不能到达波斯湾,C 对;读图可知,底格里斯河上修建的水库在巴格达以上河段,巴格达以下河段没有水库,A 错;底格里斯河在巴格达以上和以下河段气候差异小,对河流水文特征影响相似,B 错;下渗严重会减少河流流量,使河流搬运泥沙的能力有所下降,但不会导致绝大部分泥沙不能到达波斯湾,D 错。第 6 题,巴格达及周边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而当地人口稠密,生产生活需水量大,修建大型水坝是

4、为了拦截更多的水资源,A 对;由图示等高线可知,巴格达及周边地区海拔低于200 m,地形平坦,河流落差小,水能蕴藏量少,B错;修建水库需要筑大坝,过多的大坝会阻碍河流航运,C 错;筑坝技术高低不会直接影响大坝的分布,D错。【答案】4.D 5.C 6.A叶绿素 a 是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也是估算浮游植物现存量以及生产力水平的良好指标,其在海水中的含量能对预防赤潮灾害(赤潮是指由海洋浮游生物的过度繁殖造成海水变色的现象)、保护海洋 环境、分析渔场形成等方面起到指导作用。下图为1997 年以来我国东海海区叶绿素 a 含量平均值的空间分布图(单位:mg/m3)。据此回答 78 题。7长江口

5、外海区叶绿素 a 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有()C D8相对于台湾岛东岸,影响西岸海区叶绿素a 含量较高的主要因素是()【解析】第 7 题,长江是我国年径流量最大的河流,其从中上游携带的大量泥沙不仅在长江入海口堆积形成河口三角洲,也在河口外海区形成水下三角洲,海底地势较高,水域浅,光照强,有利于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多;其次,水下三角洲导致南北沿岸海流受海底地形抬升作用上升,将海底大量的营养盐类物质带到海面,为浮游植物生长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第 8 题,叶绿素 a 存在于浮游植物体内,则影响海水中叶绿素 a 含量的主要因素有水温、光照、营养盐、径流等。台湾岛西岸海区叶绿素 a含量较高的主

6、要原因是台湾岛西岸入海河流较多,从中上游带来的营养盐和悬浮颗粒物较多,因此叶绿素 a含量较高。台湾岛东、西两岸的气温条件差别较小,但叶绿素 a 含量差异却较大,故受这种因素的影响较小;叶绿素 a 的含量与降水、风速没有直接关系。河流入海口附近咸淡水交界的区域存在盐度锋。下图示意某年 8 月长江入海口的表层盐度分布状况。据此回答 910 题。 )10某潜艇在乙处水下 5 米进行潜航训练。若仅考虑盐度锋的影响,要保持潜航深度,难度最大的航向是()A向西南方向 B向东南方向C向东北方向 D向西北方向【解析】第 9 题,图示甲区域位于长江入海口地区,受径流影响,甲处海域盐度等值线应该向偏东方向弯曲,但

7、甲处西北部受南下高盐度洋流影响,盐度等值线向南弯曲,使得甲处盐度等值线相对向东北方向凸出,B 对 ,C 错;8 月份,长江入海口地区主要盛行东南风,可把外海高盐度海水吹向长江入海口地区,不利于海水盐度等值线向长江入海口东部弯曲,A 错;长江径流入海后,若主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应该向东南方向流动,甲处等值线应向东南方向弯曲,D 错。第 10 题,海水盐度不同,密度也不同,因而潜艇在不同盐度海水中受到的浮力不同。乙处西北侧盐度等值线密度大,存在海水盐度差别较大的盐度锋,潜艇保持在水下 5 米向西北方向潜航训练时,要穿越两侧浮力差异较大的盐度锋,潜航的难度大,D 对;向西南、东北方向潜航训练时,航向

8、与盐度等值线基本平行,盐度变化很小,浮力变化也很小,潜航难度小,A、C 错;向东南方向潜航训练时,由于穿越的海水盐度等值线较少,沿途盐度变化小,浮力变化也较小,潜航难度小,B 错。低影响开发要求在城市水文系统的规划与建设中,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设施来实现对降雨产生的径流的控制,以使区域开发建设后的水文状态尽量接近于开发建设前的自然水文状态,促进城市水文系统的良性循环。下图示意城市传统开发与低影响开发的径流变化过程。据此完成1112 题。 )【解析】第 11 题,读图可知,与低影响开发相比,传统开发的径流峰值出现时间较早,径流峰值较高,主要原因是传统开发不透水地表面积较大,使雨水下渗量急

9、剧减少,地表径流增加,所以导致两种开发模式径流峰值存在较大差异的直接因素是地表性质。第12 题,雨水罐、蓄水池的主要作用是蓄积雨水,而非增强入渗效果;渗透砖具有补水渗透功能,但与下凹绿地相比效果较差。【答案】11.C 12.D下图是北美地区的某河流水文站 1990 年和 2016 年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 1314 题。)B流量与含沙量呈正相关C近几十年来,该区域植被覆盖率上升D该地区自然地理要素间关系差异性明显14近几十年来,导致该地区河流水文特征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解析】第 13 题,流量峰值出现有滞后性,降雨量与流量不会同步达到峰值。一般来说,河流流量大

10、,含沙量大。根据 1990 年第二日变化可知,流量减小,含沙量并没有明显变化。该地区自然要素间关系或其变化体现自然地理要素间关系整体性明显。2016 年与 1990 年相比,该河雨后流量曲线和含沙量曲线峰值降低,说明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能力提高。第14 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区河流水文特征发生的变化为含沙量减少、流量季节变化减小。水库面积增加,可调节河流流量,拦截泥沙,减少含沙量;经济林面积增大,水土流失减少,含沙量减少。【答案】13.C 14.B树干液流是自然环境中营养物质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树干的液流变化特征受环境因素影响明显,下图为我国某地樟树在同一月份内三种不同天气

11、条件下的液流速率和液流量变化图,据此完成 1516 题。)C夏季 D冬季16樟树对干旱环境反应敏感,干旱期液流量大大减少,樟树适应干旱的特征表现在(树干脱皮,抑制水分蒸发 根系枯萎,减少地下水吸收 气孔收缩,削弱蒸腾耗水 干旱期,树木大量落叶)A BC D【解析】第 15 题,读图可知,晴天的液流量大于阴天,阴天大于雨天,说明液流量的变化与温度和光照有关,夏天温度高,光照强,因此液流量应该是最大的。故答案选C 项。第 16 题,树木适应干旱应该减少水分蒸发,气孔收缩,减少蒸腾作用,削弱蒸腾耗水,也可以在干旱期,通过大量落叶,减少植物的蒸 腾作用,因此正确;树干脱皮是树木生长的一种表现,并非耐旱

12、的特征,错误;植被耐旱,根系应该发达,错误。故答案选 D 项。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湖泊分布图,图中盐湖湖水盐度高,以产盐而得名。在盐湖西侧,自东向西分布着3个内流湖。2011 年 9 月卓乃湖溃决后,库赛湖、海丁诺尔湖湖水外溢使盐湖面积迅速扩张,并在各湖之间形成河道。据此完成 1718 题。17对盐湖水位季节变化影响最大的因素是(A降水 B蒸发)C下渗 D气温)B灌溉农业区用水量多C库赛湖和海丁诺尔湖截留D经河流流入其他区域【解析】第 17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盐湖及其集水区均位于我国西北内流区,该地区湖泊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水位的季节变化受气温影响最大。第18 题,从题干中可知卓乃湖溃决之前,盐

13、湖上游的3 个湖泊均为内流湖,可以判断三个湖泊相互独立,无河道沟通。卓乃湖溃决后在各湖之间形成河道,说明卓乃湖水位上升,突破了原来地形的限制,在各湖之间形成联系,可以判断库赛湖和海丁诺尔湖对卓乃湖来水截留是盐湖增加水量小于卓乃湖溢出水量的主要原因。流冰指的是随水流动的浮冰。每年 13 月,鄂霍次克海北部的浮冰会南下来到日本北海道沿岸,成为著名的流冰旅游景观。下图示意鄂霍次克海位置。据此完成1920 题。 19推动鄂霍次克海浮冰南下的动力可能是(洋流 海陆风 季风 地球自转A B)B江水流动,推动浮冰运动C凌汛明显,带来大量冰块D冲散海冰,避免海面封冻【解析】第 19 题,由于鄂霍次克海表层海水

14、的含盐量较低,受冬季风和南下寒流的影响,河流入海口表层海水降温剧烈,表层海水易冻结为海冰,而深层海水因降温幅度较小、盐度较高而未冻结,易形成流冰。海水在偏北风和南下洋流的共同作用下向南移动,所以每年13 月,鄂霍次克海北部的浮冰会南下来到日本北海道沿岸,成为著名的流冰旅游景观。故推动鄂霍次克海浮冰南下的动力可能是洋流和季风。第20 题,鄂霍次克海易形成流冰是由于表层海水的含盐量较低,表层海水易冻结为海冰,而深层海水因盐度较高而未冻结。鄂霍次克海流冰的形成,与甲河密切相关,其原因是汇入淡水,表层海水的含盐量较低,易凝结成浮冰。21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可鲁克湖和托素湖(图甲)位于青海省德令

15、哈地区,被称为“情人湖”,它们一大一小,靠一条小小的淡水河紧紧相连。这两个湖泊虽然相距很近,有着相同的生态环境和变迁历史(图乙),但湖水性质却迥然不同。 (1)指出巴音河的流向及该河流域的类型。(4)有专家认为,随时间推移可鲁克湖很有可能变成咸水湖,请你为该专家提供合理的解释。【解析】第(1)题,由图中巴音河东侧支流判断,巴音河东侧海拔高,巴音河最终注入可鲁克湖,进而判断河流流向,图示该区域地表水不能流到海洋,则为内流区。第(2)题,图示莲湖中部有岩浆喷出,且形成陆地使湖泊分割成两个独立的湖泊。第(3)题,淡水湖变为咸水湖,说明湖泊盐分含量变高了,可从为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注入,但最终水分蒸发而

16、盐类物质在此集聚角度分析。第(4)题,可从湖泊水分损失(蒸发或用水过度)、盐类物质不能通过两湖之间河流外泄角度分析。(2)阶段至阶段:莲湖中部地下岩浆开始侵入。阶段至阶段:湖底中部岩浆侵入规模加大、乃至喷出,导致湖床抬升(包括喷发物堆积),莲湖最终一分为二形成可鲁克湖和托素湖。(3)托素湖(地处盆地)为内流湖,可鲁克湖水中的盐分可通过相连的淡水河排入其中,随湖水蒸发,盐分逐渐积累而成咸水湖。(4)(全球变暖背景下,)流域降水减少而蒸发加剧;两湖之间的地壳继续抬升,可鲁克湖水无法通过河流向外排泄。流域内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大。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横断山区高山峡谷中的程海,位于云

17、南省永胜县(如下图所示),为滇西第二大淡水湖。程海曾经是一个外流湖,平均水深 72 m,湖水通过程河向南流入金沙江。1690 年前后程海水位开始下降,逐渐成为封闭型湖泊。程海湖面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733.6 mm,蒸发量为 2 169 mm。目前,程海水面面积多年稳定在 75.8 平方千米,平均水深约 25.7 m。 (1)程海曾经是一个外流湖,推测其成因。【解析】第(1)题,根据横断山区气候特征及湖泊特征进行分析即可。第(2)题,由材料中“水位开始下降”,以及湖面多年平均降水量、蒸发量数据,可判断其成因。(3)可从水平衡角度分析。(4)注意材料中体现的该湖泊变化过程,由外流湖变为内流湖,水深

18、由72 米变为 25.7 米;再结合图示区域自然特征,可判断最终消失的命运,要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发展过程。【答案】(1)程海地区受断裂(层)作用下陷成谷地;气候温暖湿润,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积水成湖。(2)程海地区气候从湿润向干旱转变;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大增;湖泊水位大幅下降,程海从外流转变为内流。(3)目前,程海属于内流区域,面积和水深保持稳定,其水量收入与支出大体相对平衡;程海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因此,程海水源补给除降水外,还有大量的其他水源补给;程海流域地处亚热带干热、封闭山谷,水源补给应为地下水。(4)程海位于南北走向的横断山区,不利于东南和西南季风的进入,属于雨影区;受背风坡气流下沉影响

19、,焚风效应明显,气候上属于亚热带干旱气候。因而,程海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将经历从淡水湖转变为咸水湖,(2 分)盐湖到盐沼、盐沼到完全干涸的发展历程。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横断山区高山峡谷中的程海,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为滇西第二大淡水湖。程海曾经是一个外流湖,湖 水通过程河向南流入金沙江。1690 年前后程海水位开始下降,逐渐成为封闭型湖泊。程海湖面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738.6 mm,蒸发量为 2 040.3 mm。目前,程海面积多年稳定在 77.2 km2,平均水深约 25.7 m。【解析】(1)根据程海位于横断山区峡谷中,可推知其形成时流域内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流域

20、降水汇积成湖。结合程海南北狭长、东西湖岸平直、湖水深度大等信息可推知,程海是地壳断裂下陷积水而成的。(2)运用水循环和水平衡原理从湖水收入(降水、径流)与支出(蒸发量)的对比关系角度,分析程海由外流湖转变为内流湖的自然原因。(3)程海面积和水深保持多年稳定,说明该湖泊水量收支大体平衡。程海处于横断山区峡谷中,位于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的背风地带,在焚风效应影响下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属干旱气候,地表径流缺乏,地下径流不断注入补充湖水,促使湖水收入与支出相当。(4)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受焚风效应影响,程海及其流域内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气候日趋干旱,因此该湖泊未来将经历水位下降、盐度升高甚至萎缩、干涸的变化。

21、【答案】(1)程海地区受断裂(层)作用下陷成谷地;气候温暖湿润,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积水成湖。(2)程海地区气候从湿润向干旱转变;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大增;湖泊水位大幅下降,程海从外流湖转变为内流湖。(3)目前,程海属于内流湖,湖泊面积和水深保持稳定,其水量收入与支出大体平衡;程海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因此,程海水源除降水补给外,还有大量的其他水源补给;程海流域地处亚热带干热、封闭山谷,水源补给应以地下水为主。(4)程海位于横断山区南北走向的峡谷中,不利于东南和西南季风的进入,受背风坡气流下沉影响,焚风效应明显,属于亚热带干旱气候。因而,程海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未来将经历从淡水湖转变为咸水湖,咸水

22、湖到盐沼,盐沼到完全干涸的发展历程。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格达莱纳河是哥伦比亚最大的河流,河流流经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河流中下游),其次为热带雨林气候(河流上游)。上游山区 12 月降雨量最少、1011 月降雨量最大。河流发源于该国西南部海拔 3 600 米的帕帕斯荒原上,向北穿行在东科迪勒拉山和中科迪勒拉山之间的谷地中。河流流量较大,每年有两次汛期,河道较平直,多急流浅滩;流入北部低地沼泽后,流速骤减,泥沙经常淤塞河口。从河口巴兰基亚可通航到拉多拉达,其沟通了内地和加勒比海间的联系。下图为马格达莱纳河流域示意图。(1)分析马格达莱纳河每年有两次汛期的原因。(2)指

23、出马格达莱纳河上、下游开发利用的方向。(3)分析马格达莱纳河流域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障碍。(4)简述马格达莱纳河流域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解析】(1)马格达莱纳河每年有两次汛期的原因需要根据该河流经地区的气候特征、河流的补给方式等进行分析。(2)根据该河上、下游的自然地理特征,并结合流域内的社会经济状况分析即可。(3)从该河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资金、技术等方面分析即可。(4)从河流流域开发方向分析易出现的环境问题,然后根据所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即可。【答案】(1)马格达莱纳河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上游主要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降雨最多的月份为 1011 月,下

24、游主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降雨最多的月份为 69 月;降雨的时段不同使河流每年有两次汛期。(2)马格达莱纳河上游位于山区,地势落差大,宜进行水能开发(梯级开发);下游为平原,工农业相对发 达,对水运及水源需求量大,宜开发航运,并为工业和农业发展提供水源等。(3)该河上游位于山区,多急流浅滩,地质条件复杂,流经热带雨林地区,气候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流域全年径流量较大,汛期较长,增加施工难度;该国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资金短缺,技术力量薄弱;等等。(4)问题: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流量锐减、水质变差等。措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防止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等;协调上、中、下游地区的开发,加强统一管理,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