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第八单元,金属的化学性质练习题.docx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0786487 上传时间:2021-06-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79.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下第八单元,金属的化学性质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第八单元,金属的化学性质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第八单元,金属的化学性质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第八单元,金属的化学性质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第八单元,金属的化学性质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下第八单元,金属的化学性质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下第八单元,金属的化学性质练习题.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金属的化学性质练习题夯 实 基 础1下列物质不能由金属和盐酸直接反应制得的是(CuCl FeCl MgCl FeCl)2A B223C D2【2017临沂】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和 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会儿,在 Z表面有银析出,而 Y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 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AX Y Z BX Z Y)CY Z X DZ Y X3【2016连云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Zn不能置换出稀硫酸中的氢)BAg能将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C在 Al、Mg、Fe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AlD“真

2、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4【2016宿迁】将下列各组物质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搅拌,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纸上留下两种金属的是()AZn、NaCl、CuCl (过量)2BFe(过量)、Cu(NO )、AgNO32CFe(过量)、KNO、CuCl33DCu(过量)、FeCl、HCl225【2017海南】英国化学家亨利卡文迪许是燃素说的信仰者。1766年,他用铁、锌、锡等六种金属与稀硫酸、稀盐酸作用制得“可燃空气”,并将其表示为:烧渣 酸=烧渣酸“可燃空气”金属盐用所学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空气”是从金属中分解出来的B上述六种金属包括铜)C“可燃空气”可以用排水集

3、气法收集D上述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6【2016呼和浩特】已知 2Fe(NO )Cu=2Fe(NO)Cu(NO )。向硝酸铁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3332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3 2)A滤出的固体中不含铁,滤液中含有硝酸铁B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不含硝酸铁,可能含有硝酸铜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铜D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铜,滤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铁和硝酸铜7【2016娄底】托盘天平左、右两边各放一只质量相等的烧杯,在两只烧杯中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此时天平保持平衡。然后在左盘烧杯中加入 5 g锌粒,在右盘烧

4、杯中加入 5 g 铁粉,充分反应后,两烧杯底部均有固体剩余,则此时天平()A偏向左边 B偏向右边C仍然平衡 D无法判断8根据下面部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回答: 图 K151(1)上述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_。(2)按年代最早被广泛使用的金属是_。(3)已知:XH SO =XSOH;2442Y2ZNO = Y(NO)2Z;33 2Y与稀硫酸不反应。则符合要求的 X、Y、Z分别是_(填字母)。ACu、Hg、Ag BFe、Cu、Ag CMg、Zn、Fe能 力 提 升1【2016玉林】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硝酸亚铁、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溶液最终变为无色。下列图像能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图 K1522【2016

5、十堰】分别将不同质量的锌粉加入到一定量的 Fe(NO )、Cu(NO ) 和 AgNO 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32323过滤。以下是在不同情况下有关滤渣或滤液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A若滤液中只含一种溶质,滤渣一定含有Ag、Cu、Fe,可能含有 ZnB当滤液含两种溶质时,滤渣一定含有 Ag、Cu,可能含有 Fe,一定不含 ZnC若滤渣中有红色固体,滤液一定含有 Zn(NO )、Fe(NO ),一定不含 AgNO、Cu(NO )323233 2D若向所得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生成,滤渣一定含有Ag,可能含 Cu,一定不含 Fe和 Zn3【2017青岛】某化工厂的废液中主要含有硝酸银、硝酸铜。取一

6、定量的该废液样品,加入镁粉和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请填写下列空格。(1)若滤渣中有镁粉,则滤渣中除镁粉外还含有_(填化学式,下同)。(2)若滤渣中有铜粉,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_,可能含有_。(3)若滤渣中没有铜粉,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_,可能含有_。(4)反应后得到滤液的质量_(填“小于”“大于”或“等于”)反应前所取废液样品的质量。4【2017大庆】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都有重要作用。现有A、B、C三种金属,A、B可溶于盐酸,C不溶于盐酸,将 A投入 BCl 溶液中可发生反应:ABCl =AClB。222(1)A、B、C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与

7、金属置换反应规律相同,非金属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也有类似的规律,根据下列反应:Cl2NaBr=Br2NaCl;22Br2NaI=I2NaBr。22(2)Cl、Br、I 单质的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222(3)根据以上规律,下列反应可以发生的是_。aCl2KI=2KClI22b2NaClI =2NaICl22(4)经 查 阅 资 料 , 硫 单 质 的 活 泼 性 比 Cl 、 Br 和 I 都 弱 , 请 任 写 一 个 化 学 方 程 式 证 明 该 结 论 :222_ 。5【2016潍坊】金属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方面应用广泛。(1)铜可用来制作导线,是因为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

8、_。(2)在空气中,铝表面易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氧化膜的主要成分是_。(3)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影响金属与酸反应快慢的因素,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序号实验过程a锌粉和铁粉分别与 5%的盐酸反应bc铁粉和铁片分别与 15%的盐酸反应铁片分别与 5%的盐酸和 15%的盐酸反15%的盐酸产生气泡快应由此得出影响金属与酸反应快慢的因素有:a_;b_;c_。(4)小明将一小包铜粉和锌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锌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_(填离子符号)。6【2016雅安】某化学兴趣小组把金属钠放到硫酸铜溶液中

9、,实验并非如想象的有红色铜析出,而是生成一种蓝色沉淀。同学们对此非常好奇并进行了实验探究。提出问题 金属钠放到硫酸铜溶液中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化学反应?查阅资料 钠是非常活泼的金属,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并放出气体,生成的溶液显碱性。实验探究 实验一:把一小块擦干净的金属钠放到装有少量蒸馏水的试管中,点燃生成的气体,听到“噗”的一声后燃烧起来,说明有_生成。实验二:在剩余的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发现有蓝色沉淀。实验总结 实验一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实验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实验拓展 兴趣小组又将一小块擦干净的金属钠放入盛有 FeCl 溶液的烧杯中,观察到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3总的化

10、学方程式是_。参考答案|夯实基础|1B 解析 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之后,不与酸反应,CuCl 不能由金属和盐酸直接反应制得;铁和盐2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不会生成氯化铁;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MgCl 能由金属和盐酸直接反应制得。22B 解析 X 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 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说明 X 最活泼;把 Y 和 Z 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 Z 表面有银析出,而 Y 没有变化,说明 ZAgY,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XZY。3D 4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金属的化学性质,活泼金属能把不活泼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A项金属锌能够把铜离子置换出来,

11、氯化铜是过量的,所以最后只留下固体铜一种金属;B项铁虽能置换出铜和银,但铁是过量的,最后留下三种金属;C项铁能够置换出铜,铁是过量的,最后留下铜和铁;D项不发生反应,最后留下铜一种金属。5C 解析 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铁、锌、锡等六种金属与稀硫酸、稀盐酸作用制得的“可燃空气”是氢气;“可燃空气”是金属从酸中置换出来的氢形成的氢气,氢气不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6B 解析 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加入的铁全部发生了反应,生成了硝酸亚铁和铜,而生成的铜又将硝酸铁还原为硝

12、酸亚铁,因此,得到的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一定不含硝酸铁,可能含有硝酸铜。7C 解析 由题意可知,充分反应后,两烧杯底部均有固体剩余,说明金属是足量的,盐酸全部参加了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则此时天平仍然平衡。8(1)Mg (2)Cu (3)B|能力提升|1D 解析 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硝酸亚铁、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锌会先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然后再置换出硝酸亚铁中的铁,溶液最终变为无色,说明硝酸银、硝酸亚铁完全反应;每 65份质量的锌会置换出 216份质量的银,会置换出 56份质量的铁,所以溶液的质量是先减小,然后增大,最后不变;锌是先置换出银,再置换出铁的,所以铁不是从一开始就生成的;溶液

13、中锌元素的质量是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然后不变的;每65份质量的锌会置换出 216份质量的银,会置换出 56份质量的铁,所以固体的质量是先增大,然后减小,最后不变。2C 解析 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ZnFeCuAg,将不同质量的锌粉加入到一定量的 Fe(NO )、Cu(NO ) 和 AgNO23233的混合溶液中,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当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当硝酸铜完全反应后,锌再与硝酸亚铁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铁。若滤液中只含一种溶质,就是硝酸锌,滤渣一定含有Ag、Cu、Fe,可能含有 Zn;当滤液含两种溶质时,溶质是硝酸锌和硝酸亚铁,滤渣一定含有 Ag、Cu,可能

14、含有 Fe,一定不含Zn;若滤渣中有红色固体,红色固体是铜,滤液一定含有Zn(NO )、Fe(NO ),一定不含 AgNO,可能含有 Cu(NO );若323233 2向所得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生成,滤渣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 Cu,一定不含 Fe和 Zn。3(1)Ag、Cu (2)Mg(NO ) Cu(NO )323 2(3)Mg(NO )、Cu(NO ) AgNO (4)小于32323解析 向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镁粉和铜粉,镁粉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当硝酸银溶液完全反应后,剩余的镁粉才与硝酸铜溶液反应,当镁粉完全反应后,铜粉再与硝酸银溶液反应。(1)若滤渣中有镁粉,说明溶液中的硝

15、酸银和硝酸铜均完全反应,则滤渣中有镁(Mg)、银(Ag)、铜(Cu)。(2)若滤渣中有铜粉,说明镁粉已完全反应,有铜粉存在,溶液中硝酸银也已完全反应,硝酸铜可能没有完全反应,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Mg(NO ) ,可能含有硝酸32铜Cu(NO ) 。(3)若滤渣中没有铜粉,说明镁粉和铜粉均完全反应,硝酸银可能没有完全反应,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硝23酸镁和硝酸铜,可能含有硝酸银。(4)镁原子质量比银原子、铜原子质量小,铜原子质量比银原子质量小,镁分别置换硝酸银、硝酸铜溶液后,溶液质量均减小,铜置换硝酸银溶液后溶液质量也是减小的,因此,不论是上述哪种情况,反应后得到滤液的质量都小于反应前溶液的质量。4

16、(1)ABC (2)ClBrI (3)a222(4)INa S=2NaIS22解析 (1)根据题意,A、B可溶于盐酸,C不溶于盐酸,可知 A、B的金属活动性比 C强;根据将 A投入 BCl 溶液2中可发生反应:ABCl =AClB,可知 A 的金属活动性比 B 强,所以 A、B、C 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22BC。(2)由反应可知:Cl 能把 Br 从 NaBr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Cl 的活泼性大于 Br;Br 能把 I 从 NaI溶液中置2222换出来,说明Br 的活泼性大于 I;由此可知Cl、Br、I 非金属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ClBrI。(3)Cl 的活泼22222222

17、2性大于 I,反应 Cl2KI=2KClI 可以发生,反应 2NaClI =2NaICl不能发生。(4)要想证明硫单质的活泼2性比 Cl、Br 和 I 都弱,只要证明硫单质的活泼性比 I 弱即可,化学方程式为 INa S=2NaIS。22222225(1)导电性 (2)氧化铝(或 AlO)3(3)a.金属的活动性,金属活动性越强反应越快222222b金属与酸的接触面积,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快 c酸的浓度,酸的浓度越大反应越快(4)Zn2AgNO =Zn(NO)2Ag33 2Zn 、Cu22解析 (1)铜可用来制作导线,是因为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性。(2)在空气中,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18、氧化膜的主要成分是铝和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铝。(3)实验 a:锌粉和铁粉分别与5%的盐酸反应,锌粉产生气泡 的速度快,说明金属活动性越强,反应速率越快;实验b:铁粉和铁片分别与15%的盐酸反应,铁粉与盐酸的接触面积比铁片的大,铁粉产生气泡快,说明金属与酸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快;实验c:铁片分别与 5%的盐酸和 15%的盐酸反应,15%的盐酸产生气泡快,说明金属与酸反应,酸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4)锌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同时得到硝酸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2AgNO =Zn(NO)2Ag;滤液呈蓝色,说明铜粉与硝酸银发生了反应,反应后溶33 2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由于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锌

19、会先与硝酸银反应且锌粉可与硝酸铜反应,因此可判断锌粉已完全反应,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硝酸银是否完全反应则成为所要猜测的两种可能,若硝酸银完全反应,则溶液中只含有硝酸锌、硝酸铜;若硝酸银有剩余,则溶液中含有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6实验探究 氢气(或 H)2实验总结 2Na2H O=2NaOHH22NaOHCuSO =Cu(OH)Na SO2422实验拓展 6Na2FeCl6H O=3H2Fe(OH)6NaCl4322解析 实验探究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反应物中的元素有Na、O、H,所以生成物中肯定含有这三种元素,而3生成物中的气体能燃烧,所以该气体是氢气。实验总结 反应物为水和钠,结合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某碱应该为氢氧化钠;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实验一中的化学方程式是 2Na2H O=2NaOH2H;氢氧化钠再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 =Cu(OH)Na SO。实验拓展 金属钠放入盛2422有 FeCl 溶液的烧杯中,钠先与水反应,氢氧化钠再与氯化铁反应,该反应总的化学方程式是6Na2FeCl6H O=3H432Fe(OH)6NaCl。32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