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小卷16文言文阅读(单篇)-2020年《三步冲刺中考·语文》之最新模考分类冲刺小卷(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791824 上传时间:2021-06-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冲刺小卷16文言文阅读(单篇)-2020年《三步冲刺中考·语文》之最新模考分类冲刺小卷(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冲刺小卷16文言文阅读(单篇)-2020年《三步冲刺中考·语文》之最新模考分类冲刺小卷(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冲刺小卷16文言文阅读(单篇)-2020年《三步冲刺中考·语文》之最新模考分类冲刺小卷(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冲刺小卷16文言文阅读(单篇)-2020年《三步冲刺中考·语文》之最新模考分类冲刺小卷(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冲刺小卷16文言文阅读(单篇)-2020年《三步冲刺中考·语文》之最新模考分类冲刺小卷(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冲刺小卷16文言文阅读(单篇)-2020年《三步冲刺中考·语文》之最新模考分类冲刺小卷(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冲刺小卷16文言文阅读(单篇)-2020年《三步冲刺中考·语文》之最新模考分类冲刺小卷(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冲刺小卷 16 文言文阅读(单篇)一、(2019 年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中考一模)课外阅读。雷义传雷义字仲公,豫章鄱阳人也。初为郡功曹,尝擢举善人,不伐 其功。义尝济人死罪,罪者后以金二斤谢之,义不受。金主伺义不在,默投金于承尘上。后葺理屋宇,乃得之。金主已死无所复还义乃以付县曹。后举孝廉,拜尚书侍郎,有同时郎坐事当居刑作。义默自表取其罪,以此论司寇。同台郎觉之,委位自上, 乞赎义罪。顺帝诏皆除刑。义归,举茂才,让于陈重,刺史不听,义遂阳狂被发走,不应命。乡里为之语曰:“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三府同时俱辟 二人。义遂为守灌谒 者。使持节督郡国行风俗,太守令长坐者凡七十人。旋拜侍御史,除南顿

2、令,卒官。子授 ,官至苍梧太守。(后汉书)【注】伐:自夸。承尘:天花板。坐事:因为犯事获罪。委位自上:辞官上书。辟:征召。灌谒:官职。授:雷授,雷义儿子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罪者后以金二斤谢之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B胶漆自谓坚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C义归,举茂才一屠晚归D后葺理屋宇,乃得之乃不知有汉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金 主 已 死 无 所 复 还 义 乃 以 付 县 曹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金主伺义不在,默投金于承尘上。4成语是中国汉语言文化的精华,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一部分成语来源于历史故事,如源自本文的成语“胶漆之交”。

3、下面也是源于历史故事,且意思与“胶漆之交”相近的是( )A布衣之交B管鲍之交C八拜之交D点头之交5有人认为雷义可谓名如其人,你如何看待他的“义”?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加以阐述。【答案】1C2金 主 已 死/ 无 所 复 还/ 义 乃 以 付 县 曹3金子的主人乘雷义不在家的时候,偷偷地把金子投放到天花板上。4B1 5雷义为官从政,他推荐贤人不矜功自伐,富有正义;救济死犯,不受黄金的报答,富有道义;把“茂才”推让给朋友陈重,富有情义;但代同僚受罪一事,虽是仗义之举,但更多的是江湖义气,未必是正义之举。(能结合具体内容,答出两点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综合阅读的能力。本题考查一词多义。在文

4、言文中,一词多义是常见的现象,注意结合句意分析。A谢:感谢;道歉。B谓:认为;是 C归:回家。D乃:才;竟然。故选 C。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时首先要理解句子大意,然后再可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做进一步的确定。这句话的意思是:“金子主人已死,没法再送还回去,雷义于是把金子交给县里的官员。”根据意思考生就可划分出停顿。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可具体运用“留、补、删、换、调”五种方法;同时要注意词性活用、省略句、倒装句等特殊情况。本句中,“伺”读 s,动词,等;“默”,偷偷、暗中。4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理

5、解和辨析。“胶漆之交”形容朋友之间深厚不移的友情;“布衣之交”指平民间的友谊;“管鲍之交”比喻交谊深厚的朋友。“八拜之交”意思是世代有交情的两家弟子谒见对方长辈时的礼节,旧时也称异姓结拜的兄弟姐妹。“点头之交”指交情甚浅,见了面只不过点点头而已。故与“胶漆之交”意思相近的是“管鲍之交”,答案选B。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雷义是重“义”之人:“尝擢举善人,不伐其功”可见其“正义”;“尝济人死罪,罪者后以金二斤谢之,义不受”可见其“道义”;“义归,举茂才,让于陈重”可见其“情义”;“有同时郎坐事当居刑作。义默自表取

6、其罪,以此论司寇”可见其“仗义”。二、(2019 年江苏省无锡市积余教育集团中考二模)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颜斶说齐王齐宣王见颜斶(ch,人名),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 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愿

7、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 ,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 。”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 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 2 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则再拜而辞去也。”君子曰:“斶知足矣,归反朴,则终身不辱也。”(选自古文观止有删改)【注】柳下季垄:柳下季,即柳下惠,姓展名禽字季,鲁国贤人,居于柳下。垄,指坟墓。太牢:牛、羊、猪各一头称一太牢。这里指丰盛的饮食。丽都:华丽。制:制作,雕琢。尊遂:尊贵显达。1下列句中的“而”与“则再拜而辞去也”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天下之忧而

8、忧B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C云归而岩穴暝D君子和而不同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宣王召见颜斶,颜斶却让齐宣王到他跟前,颜斶的做法遭到了左右大臣的反对。B齐宣王要颜斶拜他为师,并许诺“食太牢”“出乘车”“妻子衣服丽都”,但颜斶还是告辞离开了。C颜斶以璞喻士,委婉合理地表明自己不图荣华富贵,但求形神两全的人生态度。D本文通过颜斶与齐宣王的对话,表现了齐宣王的骄倨和颜斶卑视王侯,不畏权势,不慕利禄的高尚气节。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宣王不说(_)(_)(_)(_)(2)王忿然作色(3)寡人自取病耳(4)士生乎鄙野4翻译下列句子。(1)与使斶为慕势,不如

9、使王为趋士。(2)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答案】1C2B3(1)说同“悦”高兴、愉悦 (2)愤怒、恼怒 (3)辱、羞辱 (4)边地,边远地区4(1)与其让我做一个贪慕权势的小人,不如让大王做个爱贤敬士(礼贤下士)的明主。3 (2)以后恰值遇到严重挫折,在兵败之际委我以重任,在危难之际奉旨执行命令!【解析】1A先天下之忧而忧:用作副词,表示时间,相当于“才”。B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表并列。C云归而岩穴暝:表承接。与“则再拜而辞去也”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D君子和而不同:表转折。故选 C。2齐宣王的话“愿请受为弟子”是说:希望您收下我这个学生吧。并不是

10、要颜斶拜他为师。B 项理解有误,故选 B。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解释文言词语,要熟记课文注释,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注意“说”属于通假字,“病”属于古今异义,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及翻译能力。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注意关键词:趋士:礼贤下士。值:遇到。倾覆:指兵败。三、(2019 年湖南省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中考三模)阅读下面文言

11、文,完成后面题目。诸葛亮传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乐毅 ,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建光元年,封亮武乡候,开府治事,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与为盟。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十二年春,亮率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 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已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百姓安居,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是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 。敛遗时物,不需器物。初,亮自

12、表后主曰:“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无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无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选自陈寿三国志,有删改)【注】乐毅:乐氏,名毅。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流马: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冢足容棺:墓坑刚够容纳棺材。1下列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A因结和亲/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B百姓安居/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4 C亮每患粮不继/出则无敢国外患者(生于优患死于安乐)D咸决于亮/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桃花源记)2请选出和例句用法和意又相间的一项( )示例:为久驻之基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鱼我所欲也)B不足为外人道也(

13、桃花源记)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D撰长书以为贽(送东阳马生序)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先主于水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4诸葛亮遗命的核心意思是什么?西晋张铺在名士优劣论中盛赞诸葛亮,请结合选文第段和链接材料,说说诸葛亮备受推崇的理由。【链接材料】受命以来,风夜优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纯,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带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答案】1D2D3先帝(刘备)在水安病情加重,把诸葛亮从成都召回。把后事嘱托给他。4(1)节俭入葬;(2)有文韬武略(有谋略,有才能)从“政事

14、无巨细,咸决于亮”及“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可以看出。忠君爱国(忠诚)从“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带之明”看出。【解析】1D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都是“都”之意。A前者“于是”,后者“凭借,依靠”。B前者“居住”,后者“停留”。C前者“担心”,后者“祸患”。2题干例句“为久驻之基”的“为”是“作为”之意。A做、采用。B向。C、是。D作为。所以选 D。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

15、病笃”:病情加重。“召”:召回。“属”:嘱托。还有“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的翻译。5 4一问,考查对文言文要点内容的理解。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如可分析“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遗时物,不需器物”“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无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无以负陛下”等句,即可得出诸葛亮遗命的核心意思是节俭入葬。二问,要求说说诸葛亮备受推崇的理由。首先要读懂选文第段和链接材料,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

16、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从“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及“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可以看出诸葛亮的文韬武略;从“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带之明”看出他忠君爱国。这两点都是诸葛亮备受推崇的理由。四、(2019 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模拟)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魏文侯过段干木之闾而轼之,其仆曰:“君胡为轼?”曰:“此非段干木之闾欤?段干木盖贤者也,吾安敢不轼?且吾闻段干木未尝肯以己易寡人也,吾安敢骄之?段干木光乎德,寡人光乎地;段干木富乎义,寡人富乎财。”其仆曰:“然则君何不相之?”于是君请相之,段干木不肯受。则君乃致禄百万,而时往问之。于是国人皆喜,相与诵之曰:“吾君好正,段干木之敬;吾君好

17、忠,段干木之隆。”居无几何,秦兴兵欲攻魏,司马唐谏秦君曰:“段干木贤者也,而魏礼之,天下莫不闻,无乃不可加兵乎?”秦君以为然乃按兵而辍不敢攻之。魏文侯可谓善用兵矣。尝闻君子之用兵,莫见其形,其功已成,其此之谓也。(节选自吕氏春秋期贤有删改)【注】段干木:魏国名士,为孔子再传弟子。轼:扶着轼敬礼。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秦 君 以 为 然 乃 按 兵 而 辍 不 敢 攻 之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然则君何不相之(_)(_)(_)(_)(2)于是君请相之(3)相与诵之曰(4)魏文侯可谓善用兵矣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1)段干木盖贤者也,吾安敢不轼?(2)尝闻君子之用兵,莫

18、见其形,其功已成,其此之谓也。4结合上文分析塑造魏文侯仁义之君形象的写法?6 【答案】1秦君以为然/乃按兵而辍/不敢攻之2(1)既然这样,那么 (2)做宰相 (3)一起、共同 (4)称得上、算得上3(1)段干木是个贤者呀,我怎么敢不致敬?(2)曾听说君子用兵,没有人看见军队的举动,大功却已告成,恐怕说的就是魏文侯这种情况。4(1)他过段干木之闾而轼之以及致禄百万,而时往问之,从正面描写(语言、动作描写亦可)。(2)国人皆喜,相与诵之、从秦兴兵欲攻魏到后来辍兵而不敢攻之等,是侧面烘托。【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

19、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由易到难,由大到小,层层划分。这是一个主谓句,主语为“秦君”,“以为”“按”“不敢攻”是三个连续的谓语,“乃”修饰谓语动词“按”,所以应在“乃”“不”之前断开。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然则”中“然”意为“(既然)这样”,“则”意为“那么”,“然则”意为“既然这样,那么”;“相”,名词作动词,意为“做宰相”;“相与”,一词多义,有“相处”“交好的人”“相授与”“一起、共同”等意,

20、这里的意思是“一起、共同”;“谓”,一词多义,有“认为”“叫”“对说,告诉”“称得上、算得上”等意,本句中,意为“称得上、算得上”。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1)安,怎么;轼,扶轼(致敬)。(2)尝,曾经;闻,听说;莫,没有人;谓,说。4本题考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塑造人物形象

21、有两种方法,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魏文侯过段干木之闾而轼之”“段干木盖贤者也,吾安敢不轼”“君乃致禄百万,而时往问之”是通过对魏文侯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他的敬贤,是正面描写;“国人皆喜,相与诵之”“秦君以为然乃按兵而辍不敢攻之”是通过描写国人和秦君的所作所为,侧面烘托了魏文侯敬贤的形象。五、(2019 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国际学校等五校中考二模)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板桥诵书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 无异人之处,少长,貌寝陋 ,人咸易 之。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激愤,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 ,以自畅 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 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

22、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7 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选自郑板桥集)【注】殊:特别。寝陋:丑陋。易:轻视。赴古人之奥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畅:酣畅。1解释下列句中实词。(1)人咸易之(2)由迩达远咸:_迩:_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共两处)人 咸 谓 板 桥 读 书 善 记 不 知 非 善 记 乃 善 诵 耳3翻译下列句子。(1)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4郑板桥“善诵”给我们的读书有什么启发?【答案】1(1)全、都 (2)近2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

23、非善记/乃善诵耳3(1)有时面对着客人却没听清客人说什么,甚至忘记了自己说的话。(2)因为(我)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也就)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了。(3)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跃出水面。4读书要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读书要抓紧点滴时间、争分夺秒、刻苦勤奋。读书要善于反复诵读、不厌其烦。读书要做到聚精会神、专心致志。【解析】1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应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句意:人们都看不起他。咸:都,全。句意:从近

24、到远。迩:近处。2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本句句意为:人们都说郑板桥读书时善于记忆,却不知道他不是记性好,只是善于诵读罢了。根据句意可断句为: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3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句中重点词有:或,有时候;对,面对;语,话;其,代自己。句意为:有的时候面对客人没有听到他们的话,8 甚至忘

25、记了自己说的话。句中重点词有:以,因为;足乐者,足以为乐的事;有体之奉,指吃的穿的;若,如。句意为:因为我心中有足以为乐的事,就不感到衣食的享受不如别人了。句中重点词有:鳞,鱼;竞,争相。句意为: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4本题考查欣赏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与感悟。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来分析总结。根据文中对其学习情景的描述,可以从“用心专注、勤苦不懈、终将学有所成”等方面来谈。六、(山东省聊城市开发区 2019 届九年级中考第二次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庾太尉 风仪伟长,不轻举止,时人皆以为假。亮有大儿数岁,雅重之质,便自如此,人知是天性。温太真

26、尝隐幔怛之 ,此儿神色恬然 ,乃徐跪曰:“君侯何以为此?”论者谓不减亮。苏峻时遇害。或云: “见阿恭 ,知元规非假。”【注】庾太尉:庾亮,字元规,位至司空,死后追赠太尉。晋书庾亮传说他美姿容,作风严整,动由礼节。怛(d)之:使他害怕;惊吓他。恬然:安静、无动于衷的样子。阿恭:庾亮大儿庾彬的小名。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温太真尝隐幔怛之或云2翻译下面的句子。君侯何以为此?3由选文中对亮大儿的描写,可知庾太尉是一个怎样的人。(写出两点即可)【答案】1曾经 有人2君侯为什么做这样的事?3风度仪容奇伟出众,高雅稳重,处变不惊。【解析】1文言实虚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

27、趋势,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尝”:曾经。“或”:有人。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2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何以”:为什么。“为”:做。“此”:这样的事。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9 3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亮有大儿数岁,雅重之质,便自如此人知是天性”是写风度仪容奇伟出众。“温太真尝隐幔怛之,此儿神色恬然”“乃徐跪曰”是写高雅稳重,处变不惊。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