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与自画像.docx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792058 上传时间:2021-06-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梵高与自画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梵高与自画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梵高与自画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梵高与自画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梵高与自画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梵高与自画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梵高与自画像.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梵高与自画像梵高自画像梵高一生画过无数的自画像, 他说“我想强调的是,同一个人有多样的自画像。与 其追求照相般的相似性,不如深入地发掘相似处。”梵高自画像,正如梵高自己所说,“我想强调的是,同一个人有多样的自画像。与其追求照相般的相似性,不如深入地发掘相似处。”是凡高生活与创作、人生与艺术旅程的真实 记录。梵高,是 19 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至今享誉世界。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倍尝。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印象派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并受到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版画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许多洋溢

2、着生活激情、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从 1880 年献身绘画艺术到 1890 年自杀身亡,凡高短暂的 10 年艺术生涯里,以其强烈的创作欲望和超人的勤奋刻苦,创作了近 2000 余幅作品,其中就有 40 余幅自画像。凡高以年均 4 幅自画像的频率,真实记载其绘画技法的变迁和思想情感的波动。我们沿着自画像系列 作品的脉络,就可以把握凡高艺术生涯的轨迹。鉴赏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精致的技巧,没有细腻的清晰,一切是那么的朴素、实在与粗砺。这就是我对梵高自画像的第一印象。最开始的时候,我惊异于这样的画怎么会出自大师之手,大师怎么会画出这种技术含量都不够的画。在我的认

3、知范围里,这样的画连初学者里优秀的程度都达不到。但是随着课程的深入,我对梵高以及油画的了解也越来越多,加上老师的分析与讲解,我明白了梵高的画是与众不同的,他不讲究一般画者在意的那些条条框框,他抛开了技巧的束缚,达到了“无招胜有招”的境界。表面上没有技巧,而画的艺术表现力却远远地超越了大众。他之所以形成这种独特的画风,与他的人生经历和精神状态是分不开的。 透过他的画,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梵高。梵高一生为人敏感而易怒,聪敏过人,在生前他在许多事情上很少取得成功。其个人生活不幸而且艰辛,可他却随时都有献身给别人的爱、友谊和对艺术的热情。在比利时作传教士期间,他目睹穷人的艰难生活,决定以最大的热情帮助

4、那些煤矿工人,他义务收容那些受重伤而垂死的矿工,希望以抚慰之词和自我牺牲精神帮助弱者博斗,不过,他只干了 6 个月就被解雇,原因是他对工作过分热情。在短短的 37 年人生中,梵高把生命的最重要时期贡献给了艺术。他早期画作爱用荷兰传画的褐色调,但他天性中火一般的热情使他抛弃荷兰画派的暗淡和沉寂,并迅速远离印象派印象派对外部世界瞬间真实性的追求和他充满主体意识的精神状态相去甚远。他不是以线条而是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 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自画像里,一切都是那样的任其自然,不假雕饰,故而看上去都粗砺不堪。唯独一双眼睛,充满了精神的力量,仿佛在控诉着整个人世。那眼光

5、如若万千人流中惊鸿一瞥,给人一种警醒地震撼,在模糊谈化的背景衬托下犹显出不容于世的孤傲。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其实就是指从眼睛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从梵高的眼睛里,我们能看到他的灵魂:他摒弃了一切后天习得的知识,漠视学院派珍视的教条,甚至忘记他自己的理性。在他的眼中,只有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他陶醉于其中,物我两忘。他视天地万物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他用全部身心,拥抱一切。画中除了眼睛之外的所有部分,则如街市间灰黯的人流,平庸无奇。这正好映射出现实中的梵高落寞失意、抑郁不得志,在世俗的价值坐标里的庸常无为。在这样的画中,梵高身处于两个极端:现实世界中极度的颓废失落与精神世界里极度的高贵孤傲。这两

6、者叠加起来正好就是一个真实的梵高,他的画完全彻底地表达了他自己,其他那些一味讲求技巧、画法的人是不能望其项背的。那些所谓的技巧,在梵高面前全都因为毫无意义而 不值一提。梵高的画在他有生之年,是不被世俗所认同的,总共才卖出去一幅。虽然他去世之后身价大增,从默默无闻一跃成为世界大师,但是梵高的画并不需要俗世认同,因为他追求的就是与这个世界绝裂,他表达的就是在世间矛盾中的挣扎。所以不论那些后世的画者如何吹捧梵高,他们也成不了梵高,因为他们本质上与梵高是不同的。他们热衷于名利,时刻渴望着与俗世融为一体,故而他们是无法懂得梵高的。哪怕模仿得再像,也终究是不得其神韵。梵高已经走了,不会再有第二个梵高。但是

7、需要有更多的人读懂梵高,我们不能辜负了自画像中那警世的眼神。不要忘了世上还有那么多受苦受难的人,不要瞧不起你身边不起眼的人,要知道他们很可能就是潜伏的天才,被埋没的金子。是金子迟早要发光的,不要等到它的光茫散布于世,你才后悔莫及。有时候不是人家的画不好,而是我们不懂得欣赏。梵高与他的画告诉了我们这一点。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但是作为后世的我们,总有义务不让历史的悲 剧一再重演。再看一眼梵高的画,我们要懂读的太多太多。作者凡高是荷兰人,但长年生活在法国,是后印象派的重要的画家。1887 年,通过弟弟提奥的介绍,凡高在巴黎见到毕沙罗,修拉、和高更。开始接受印象派的画风。更加强调用色彩突出主题的绘画风格。在他的画中,总是一片色彩和笔触的狂欢,这种画面所造成的气氛效果表现出一种罕见的旺盛的生命力。这副自画像就是如此。凡高一生画过无数的自画 像,这幅自画像属较前期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