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4 八年级上册实验题备战2020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江苏省)(解析版).docx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0798365 上传时间:2021-06-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71.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4 八年级上册实验题备战2020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江苏省)(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专题1.4 八年级上册实验题备战2020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江苏省)(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专题1.4 八年级上册实验题备战2020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江苏省)(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专题1.4 八年级上册实验题备战2020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江苏省)(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专题1.4 八年级上册实验题备战2020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江苏省)(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1.4 八年级上册实验题备战2020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江苏省)(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4 八年级上册实验题备战2020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江苏省)(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2019年中考真题汇总八年级上册实验题班级:姓名:学号:1(2019淮安)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现象。(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的B(选填“A”或“B”)。(2)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水沸点是99,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水的温度不变。(3)水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丙中A(选填“A”或或“B”)。(4)实验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水的内能,若要缩短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请写出一种可行的办法提高水的初温或适当减少水量。【答案】(1)B;(2)99;不变;(3)A;(4)热传递;提高水的初温或适当减少水量。【解析】解:(1)由于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需先

2、根据酒精灯固定图甲的B的高度;目的是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2)从图象可以看出水在沸腾过程中保持99不变,所以沸点为99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3)A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B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4)实验中,由于酒精灯火焰的温度较高,所以热由酒精灯火焰传递给石棉网、烧杯底,然后传递给水,是通过热传递方式增加水的内能的;要缩短加热时间,可适当提高水的初温或适当减少水量。2(2019南京)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1(1)按规范要求,调节铁圈2的高度时,需要(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2

3、)当水温升到92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分析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98。时间/min水的温度/0920.5931941.5952962.5973983.5984984.598(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将水的质量减少,重复(2)的实验步骤,在图乙中大致画出“温度一时间”的关系图象。【答案】(1)需要;(2)98;(3)如上图。【解析】解:(1)按规范要求,要使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调节铁圈2的高度时,需要点燃酒精灯。(2)由表格数据知,水在第3min开始,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此时水的沸点是98。(3)根据表格中数据,在时间和温度图象上描点,

4、用光滑的曲线连接各点,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将水的质量减少,重复(2)的实验步骤,相同时间水的温度变化更快,如下图:3(2019常州)同学们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小华在竖直的玻璃板前A位置放置点燃的蜡烛,看到玻璃板后出现蜡烛的像,如图甲所示,用一张不透明纸挡在玻璃板与像之间,她在图甲所示位置观察仍然(选填“仍然”或“不能”)看到蜡烛的像。这说2明像是由于光的反射(选填“缩小”“反射”或“折射”)形成的。(2)撤去不透明纸,小华又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放到玻璃板后像的位置,发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知平面镜成等大(选填“等大”或“放大”)的像。记录物像的位置A、A。(3)经过三次实验

5、得到三组物、像位置点,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4)小明自备器材做该实验,在玻璃板前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看到玻璃板后出现蜡烛的两个像,这是因为玻璃板太厚导致玻璃板前后两个面都发生了反射,两个表面都成虚像。【答案】(1)仍然;(2)等大;(3)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4)玻璃板太厚导致玻璃板前后两个面都发生了反射,两个表面都成虚像。【解析】解:(1)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用一张不透明纸挡在玻璃板与像之间,她在图甲所示位置观察仍然看到蜡烛的像。(2)另外一支相同的蜡烛B与前面的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是等大的;(3)根据图乙可

6、知,A和A、B和B、C和C都是关于玻璃板所在位置对称的,则可得到: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4)太厚的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两个反射面都成虚像,前面一个反射面成的虚像较后面一个反射面而成的虚像清晰。4(2019盐城)小明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上画出表示玻璃板前后两表面的位置MM和NN。(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玻璃板的厚度,其读数为0.30cm。(2)在玻璃板前放棋子A,观察到棋子在玻璃板中有两个像,一个较亮、另一个较暗,较亮的像是光线经MM(MM/NN)面反射形成的。(3)为验证“像是虚像”的猜想,小明将一张白卡片放在像的位置,直接(直接/透

7、过玻璃板)观察卡片上有无棋子A的像。(4)将棋子B(图中未画出)放到玻璃板后,使它与较亮的像重合,并测量棋子A的右端到MM的距离lA和棋子B的左端到NN的距离lB,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3次数lA/cmlB/cm15.405.2027.156.9639.809.61412.5012.32分析数据可得:像到反射面的距离大于(小于/大于)物到反射面的距离。(5)实验中,像与物到反射面的距离存在差值。小明对此很感兴趣,他想探究影响这一差值大小的因素。请帮小明提出一条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像与物到反射面的距离存在差值与玻璃板的厚度有什么关系?。(【答案】(1)0.30;(2)MM;(3)像;直接;4)

8、大于;(5)像与物到反射面的距离存在差值与玻璃板的厚度有什么关系?【解析】(1)由图知: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1mm,即此剩尺的分度值为1mm;玻璃板左端与0.00cm刻度线对齐,右端与0.30cm对齐,所以玻璃板的厚度为L0.30cm0.00cm0.30cm。(2)由于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能成两个像,前面的玻璃MM表面反射的光较多成的像较亮,后面的玻璃NN表面由于光的反射后,物体反射的光减弱,故成的像较暗。(3)为验证“像是虚像”的猜想,小明将一张白卡片放在棋子A像的位置,可以直接观察光屏上是否有蜡烛的像,如果有,则为实像,否则,为虚

9、像。(4)玻璃板的厚度为0.3cm,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可知lBlA,即像到反射面的距离大于物到反射面的距离;(5)实验中,像与物到反射面的距离存在差值,原因是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则提出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为:像与物到反射面的距离存在差值与玻璃板的厚度有什么关系?5(2019泰州)在“初识光的折射现象”和“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中:(1)如图甲,小明将一束激光射至P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内慢慢注水,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将向左移动(向左移动/向右移动/不动),这说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会(会/不会)发生偏折。实验中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并不清晰,为解决此问题,他在水面上方喷了一些烟雾。4(2

10、)如图乙,小明继续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特点”,他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研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如图丙,他将光沿着AO方向射向水面上的O点,光在水中沿着OB方向射出,调整激光笔使入射光逐步偏向法线,折射光也逐步偏向法线,说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入射角减小,折射角随之减小(增大/减小/不变)。当光沿着NO方向射入时会沿ON方向射出,此时折射角为0度。【答案】(1)向左移动;会;烟雾;(2)在同一平面内;减小;0。【解析】(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小明将一束激光射至P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内慢慢注水,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水槽底部

11、光斑的位置将向左移动,说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实验中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并不清晰,为解决此问题,他可以在水面上方喷一些烟雾。(2)小明继续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特点”,他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研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是入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夹角是折射角,入射光线靠拢法线,说明入射角减小,折射光线靠拢法线,说明折射角也减小。当光沿着NO方向射入时会沿ON方向射出,此时光线垂直入射不改变传播方向,则此时入射角和折射角都等于0度。6(2019苏州)“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

12、出)的白色纸板ABCD,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5(1)实验前,应将纸板垂直放置于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顺时针方向转动;(2)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45,测得反射角也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一次实验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4)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此时反射光束C。A仍在纸板上呈现B被

13、纸板挡住C在纸板前方【答案】(1)垂直;顺;(2)一次实验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3)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4)C。【解析】解:(1)白色纸板ABCD应垂直放置于平面镜上,这样反射光线才可以在硬纸板上呈现;如图甲,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则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则反射光线会远离法线,即反射光线将会顺时针转动;(2)因为一次实验具有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不能只由一组数据就得出结论,应改变入射角的度数进行多次实验。(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4)

14、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而法线始终垂直于平面镜,则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所在的平面也垂直于平面镜,所以可知反射光束在纸板前方,故应选C。7(2019南通)小华用同一个凸透镜进行如下探究。6(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调节凸透镜下方白纸的位置,直至白纸上出现一最小最亮的光斑,实验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则该透镜的焦距为10.0cm将发光小灯泡、凸透镜和光屏如图乙放置,光屏上呈现一个圆形光斑,若将光屏向右移动,光斑大小将不变。(2)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移去小灯泡,将点燃的蜡烛放置于光具座的15cm刻度处,将光屏向右移动一段合适的距离,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

15、;小华发现屏上的像时而清晰时而模糊,请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蜡焰在晃动。【答案】(1)10.0;不变;(2)右;放大;蜡焰在晃动。【解析】解:(1)由图甲可知,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即为凸透镜的焦点处,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cm,则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由图乙可知,发光小灯泡在凸透镜焦点位置,经凸透镜折射后形成平行光线,将光屏向右移动,光斑大小不变;(2)将点燃的蜡烛放置于光具座的15cm刻度处,物距u30.0cm15.0cm15.0cm,满足:2fuf条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光屏应向右移动;光屏上的像时而清晰时而模糊,说明像距在不断变化,是由物距变化引

16、起的,原因是蜡烛的火焰在不断晃动。8(2019淮安)如图所示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1)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该较暗(选填“较亮”或“较暗”)一些。(2)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3)如图所示,当蜡烛距离凸透镜4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找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日常生活中照相机(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4)将图中的凸透镜换成焦距为30cm的凸透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不能(选填“能”或“不

17、能”)找到某一位置,使像清晰的呈现在光屏上,理由是像距过大,超出了光具座给提供的长度。【答案】(1)较暗;(2)主光轴;(3)缩小;照相机;(4)不能;像距过大,超出了光具座给提供的长度。7【解析】解:(1)为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实验环境应该比较暗,这样成的蜡烛的像更加清晰;(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必须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且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这样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3)如图所示,当蜡烛距离凸透镜40cm时,物距大于2f,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找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4)将图中的凸

18、透镜换成焦距为30cm的凸透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物距处于f和2f之间,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2f,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不能找到某一位置,使像清晰的呈现在光屏上,理由是像距过大,超出了光具座给提供的长度。9(2019无锡)小明和小红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小明将一把木质刻度尺的一端支于水平地面上,观察尺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不断调节刻度尺,使其在地面上的影子最短,这时尺的方向就与太阳光的方向平行。小明保持尺不动,小红将光屏A和凸透镜L按照图甲所示的方式均垂直于刻度尺摆放,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

19、m。(2)将此凸透镜、点燃的蜡烛、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呈现烛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保持图乙中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到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烛焰清晰的像。【答案】(1)最短;10.0;(2)缩小;35。【解析】解:(1)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可知,光与物体的影子最短时,刻度尺与光线平行;小明保持尺不动,小红将光屏A和凸透镜L按照图甲所示的方式均垂直于刻度尺摆放,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f10.0cm010.0cm;(2)由图知,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蜡烛到凸透镜距离大于光屏到凸透镜距离,即物体距大于像距,所以此时所成的

20、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8由图乙知,当蜡烛在刻度尺的20cm处,v15cm,u50cm20cm30cm,根据折射中光路可逆可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当u15cm时,即凸透镜移动至35cm刻度线处,在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10(2019宿迁)实验空常用蜡烛完成以图光学实验:(1)图甲为小孔成像示意图,该现象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2)图乙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若蜡烛A到玻璃板距离为10cm,则蜡烛的像B与蜡烛A之间的距离为20cm;若在像和玻璃板之间放置一个不透明的挡板,从蜡烛A一侧观察玻璃板,能(填“能”或“不能”)看到蜡烛所成的像。(3)图丙为

2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处于图示位置时,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到35cm刻度线处,此时可将光屏向右(选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若不移动光屏,可在烛焰和透镜之间放置一个适当的凸透镜(选填“凸”或“凹”)也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答案】(1)光的直线传播;(2)20;能;(3)右;放大;凸。【解析】解:(1)图甲为小孔成像示意图,该现象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2)图乙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若蜡烛A到玻璃板距离为10m,根据平面镜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蜡烛A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也

22、是10cm,则蜡烛的像B与蜡烛A之间的距离为10cm+10cm20cm;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是不能成在光屏上的,故用不透明的挡板在玻璃板后面挡住蜡烛B,在蜡烛A一侧观察,玻璃板后将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3)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时,光屏上呈现一个倒立等大的像,则2f20cm,所以f10cm;因焦距为10cm,当蜡烛位于35cm刻度线处,物距为50cm35cm15cm,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使烛焰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根据光路可逆,此时物距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像距大于二倍焦距,故此时可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距离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倒立、

23、放大实像;不移动光屏,可在烛焰和透镜之间放置一个适当的凸透镜,提前会聚,也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故应放置一个凸透镜;911(2019扬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使发光体F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最简便的操作是:使发光体“F”、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2)如图所示,发光体F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照相机就是这一原理的应用。(3)接着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在不移动发光体F和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为使光屏上再次呈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远离(靠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答案】(1)使发光体“F”、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

24、度;(2)缩小;照相机;(3)远离。【解析】解:(1)使发光体F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最简便的操作是:使发光体“F”、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2)如图所示,物距大于像距,发光体F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照相机就是这一原理的应用。(3)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当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后,由于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延迟了光线的会聚,像将远离凸透镜,应将光屏向远离移动;12(2019南京)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图甲中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未画出)。,(1)图乙中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未画出)则该像是

25、倒立、放大的实像。(2)若在图乙中将凸透镜移到55cm刻度线处,则将光屏移动到75cm刻度线处,可以再次看到清晰的像。(3)若在图乙中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近视眼镜的镜片,则将光屏向右(选填“左”或“右”,下同)移动才能再次看到清晰的像。(4)若在图乙中用塑料吸管对准A点沿垂直于纸面方向持续用力吹气,发现光屏上“烛焰尖部”变模糊,则将光屏向左移动,“烛焰尖部”又会变清晰。10【答案】(1)放大;(2)75;(3)右;(4)左。【解析】解:(1)由图知,光斑即焦点处,所以焦距f60cm50cm10cm;当蜡烛、凸透镜位于图乙中刻度对应的位置时,物距为50cm35cm15cm,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

26、距,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在图乙中将凸透镜移到55cm刻度线处,物距为u55cm35cm20cm,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成在二倍焦距的位置,v75cm55cm20cm,光屏在75cm的位置,所以光屏向左移动。(3)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放在凸透镜前时,使光线发散,像呈现在光屏的后方,像距增大,在光屏上要得到清晰的像,光屏要远离凸透镜,即要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4)在图乙中用塑料吸管对准A点沿垂直于纸面方向持续用力吹气,A点气体流速大,流体大的位置压强小,火焰向左移动,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将光屏向左移动,“烛焰尖部”又会变清晰。13(2019徐州)小华用弹簧

27、测力计、烧杯、水、薄塑料袋测量酱油的密度。(1)测量前,应检查弹簧测力计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2)把适量的酱油装入塑料袋,排出空气后扎紧口,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力为3.6N;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提着塑料袋浸没在水中,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示数为0.6N。(3)水的密度为1103kg/m3,则可算出酱油的密度为1.2103kg/m3。(4)小华想用上述器材继续测量白酒的密度,但白酒的密度比水小。请帮她想出一个可行的办法并简要说明:将适量水装入塑料袋用弹簧秤提着浸没在装白酒的烧杯中。(【答案】(1)零;2)0.6;(3)1.2103;(4)将适量的水装入塑料袋用弹簧测力计浸没在装白酒的烧杯中。【解析】

28、解:(1)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候,首先要“调零”,即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线;11(2)由图可知,该测力计的最小分度值为0.2N,指针在0刻度线下方3格,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30.20.6N;(3)把装有酱油的塑料袋浸没在水中的时候,忽略塑料袋的体积,酱油的体积等于排开水的体积,即V酱油V排;酱油的重力Gmg酱油gV酱油3.6N酱油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GF拉3.6N0.6N水gV排;所以:酱油1.2水1.2103kg/m3。(4)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装酒精的塑料袋无法像装酱油的塑料袋一样浸没在水中。反过来,如果烧杯装酒精,塑料袋装水,则装水的塑料袋可以浸没在酒精中,从而测出酒精的密度。1

29、4(2019淮安)小明想通过实验测置小石块的密度。(1)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观察到指针指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2)用调好的天平测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64g。(3)如图丙所示,用量筒测出小石块的体积为20cm3。(4)通过计算,小石块的密度为3.2103kg/m3。【答案】(1)零刻线处;左;(2)64;(3)20;(4)3.2103。【解析】解:(1)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由图甲所示可知,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应向左调

30、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12(2)由图乙所示可知,小石块的质量m50g+10g+4g64g。(3)由图丙所示可知,金属螺母的体积V40ml20ml20ml20cm3,(4)小石块的密度3.2g/cm33.2103kg/m3。15(2019盐城)小刚做“测量蜡块密度”的实验。(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的零刻线处,若此时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左移动,使天平平衡。(2)将蜡块放在天平左盘中,另一盘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天平瓶衡,蜡块的质量为8.4g。(3)将蜡块放入盛有50mL水的量筒中,用铁丝将其压入水中,读得量筒的示数为60.0mL,则该蜡块的体积为10.

31、0cm3。(4)计算得出蜡块的密度为0.84103kg/m3。【答案】(1)零刻线;左;(2)左;8.4;(3)10.0;(4)0.84103。【解析】解:(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并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指针向右偏,平衡螺母应该向左调节;(2)将蜡块放在天平左盘中,乙图中蜡块的质量m5g+3.4g8.4g;(3)蜡块的体积V60.0ml50.0ml10.0ml10.0cm3;(4)蜡块的密度蜡块0.84g/cm30.84103kg/m3。16(2019苏州)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小石块和小瓷杯的密度。(1)测小石块的密度天平放置于水平工作台上,将游码移到标尺零刻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32、;用此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右盘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17.4g在量筒内放入适量的水,用细线绑好小石块,缓慢放入水中,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密度为3.48103kg/m3;13起小瓷杯并将杯中的水倒回量筒,使其浮于水面(水未损失)液面刻度为V3,小瓷杯密度的表达式杯(2)测小瓷杯的密度如图丙所示,先在量筒内放入适量的水,液面刻度为V1;再将小瓷杯浸没于水中,液面刻度为V2;最后捞,(用V1、V2、V3和水表示)。实验完毕后发现小瓷杯内的水未倒干净,则所测结果不变(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答案】(1)水平;零刻线;17.4;3.48103;(2);不变。【解析

33、】解:(1)天平调平之前,应先放在水平面上,并将游码归零,然后根据指针偏转方向,调节平衡螺母,左偏右旋、右偏左旋。天平分度值是0.2g,右盘砝码质量是20g,游码左侧指在标尺上2g后面第2个小格上,所以小石块的质量为m10g+5g+2.4g17.4g;量筒中原有30mL水,放入石块后,量筒液面上升到35mL,因此石块体积V35ml30ml5ml5cm3;小石块的密度为3.48g/cm33.48103kg/m3;(2)先在量筒内放入适量的水,液面刻度为V1;再将小瓷杯浸没于水中,液面刻度为V2;则陶瓷的体积VV2V1,瓷杯处于漂浮时,则GF浮,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F浮G排;所以,GG排,则瓷杯质量mm排水(V3V1);14所以小瓷杯密度:瓷。瓷杯内的水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排开水的体积也等于自身体积。在杯内和杯外,量筒内水的液面都不会变化。所以,所测结果不会变化。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