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粉理论知识.doc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10800432 上传时间:2021-06-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05.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粉理论知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水粉理论知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水粉理论知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水粉理论知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水粉理论知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粉理论知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粉理论知识.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水粉理论知识学习色彩的最终目的是掌握色彩规律,提高色彩修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系统训练,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一切物体的颜色都是由于光线照射的结果。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是习惯把物体在正常日光下呈现的颜色叫“固有色”,以此同在有色光线照射下所产生的“光源色”相区别!固有色:指物体在正常日光照射下所呈现出的固有的色彩。如红花、紫花、黄花等等色彩的区别。光源色,指某种光线(太阳光、月光、灯光、蜡烛光等)照射到物体后所产生的色彩变化。在日常生活中,同样一个物体,在不同的光线照射下会呈现不同的色彩变化。比如同是阳光,早晨、中午、傍晚的色彩也是不相同的,早晨偏黄色、玫瑰色;中午

2、偏白色,而黄昏则偏桔红、桔黄色。阳光还因季节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变化,夏天阳光直射,光线偏冷,而冬天阳光则偏暖。光源颜色越强烈,对固有色的影响也就越大,甚至可以改变固有色。比如一堵白墙,在中午阳光照射下呈现白色,在早晨的阳光卜则呈淡黄色,在晚霞的照射下又呈桔红色,在月亮下则呈灰蓝色。所以光线的颜色直接影响物体固有色的变化,光源色在色彩写生中尤为重要。环境色物体表面受到光照后,除吸收一定的光外,也能反射到周围的物体上。尤其是光滑的材质具有强烈的反射作用。另外在暗部中反映较明显。环境色的存在和变化,加强了画面相互之间的色彩呼应和联系。也大大丰富了画画的色彩。对此,环境色的掌握非常重要。调色。写

3、生时调配色彩是建立在正确观察和理解对象的色彩关系的基础上。调配颜色不能孤立的看一块,调一块,画一块。而要考虑整个的色调和色彩关系,从整体中去决定每一块颜色。水粉画写生色彩不易衔接,也应该在明确色彩的大关系的基础上,把几个大色块的颜色加以试调,准备好再往上画。切忌脱离整体,看一块,调一块,画一块,接着又调一块改一块。水粉画颜色湿时深,干后浅,干湿变化明显。如果调色时使用粉(白色)多,或已经画了较厚的色层,再着色作画,又使用的是吸水性强得纸,颜料的干湿变化就更显著。这使水粉画调色不容易做出正确的估计。造成色彩衔接、覆盖和修改上的困难。这是水粉画的一个明显特色和难点。初学时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所以入

4、手时要先画重颜色。一般来说,趁画面湿时,颜色湿与湿比,一口气画完,色彩关系容易掌握。如果在一色已干的情况下再衔接、覆盖颜色,就要注意颜色的干湿变化。一、水的使用水的使用在水粉画中虽然不及水彩画中那样重要,但是也是不可忽视的。水,主要起稀释、媒介的作用。调色、用笔和色层薄变化,都与水的使用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适当地用水可以使画面有流畅、滋润、浑厚的效果。过多的用水则会减少色度,引起水渍、污点和水色淤积。而用水不足又会使颜色干枯、粘厚,难于用笔。通常用水以能流畅地用笔、盖住底色为宜。在画暗处、虚处和远处,一般可适当地多用水,以增强其虚远和透明感。从作画步骤来说。在铺大调子时水要用的多些,使色层较

5、薄,便于再往上着色。在作画过程中,水太脏了要及时换。尤其是画色彩鲜明的部位,调色用水要洁净。二、白色的使用水粉画调色时白色的使用和油画相似,用的比一般颜色要多。调用白色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色彩的明度,降低色彩的纯度,在画近处、实处和高光处时,多调用白色,有助于形体的塑造,使其鲜明、结实和突出。关于调色、水和白色的使用,还需要和用笔以及整个画面色彩的干湿、厚薄结合处理结合起来考虑,要从表现不同对象的需要出发,做到有变化而统一。总的来说,初学时要注意两种倾向:一种是过多的用水,不敢用鲜明厚实的色彩来塑造形象,造成画面缺乏色彩对比、形象单薄。另一种是过多地使用白色,不懂得恰当地用水的好处,而使画面“粉气

6、”、滞闷。这两种毛病的产生,有的是与初学者先接触过水彩画或油画有关。先画过水彩画的,要防止第一种过多地用水的毛病。先画过油画的,则要避免第二种过多地调用白色的毛病。至于在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水和白色的使用又常与作者的个人爱好、技法特点有关。爱用薄画法、湿画法作画的,一般水的使用便多些。而爱好厚画法、干画法作画的,水的使用便少,白色的使用则较多。三.观察方法假如把表现色彩的过程比作是高楼大厦,那么观察就是大厦的基石,有什么样的观察就决定什么样的画面表现效果。很多色彩绘画理论书上强调要整体地观察,具体地说就是“寻找色彩关系”,它包括了光源色、环境色和固有色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冷暖、纯度、明度、色相

7、等等对比。观察者首先要在它们的相互关联中,在相互比较中找出色彩关系,确定基调。因此作画时决不能孤立地盯住局部不放,特别是固有色。要时时记住:重要的不是某一块颜色而是它们的关系。首先要分析画面大的色彩关系,明确观察目的;其次安排一定数量的小色稿练习,用大笔画小稿,要求学生舍小取大,抓住大的色彩关系;这样从观念到练习都围绕整体观察这一目的。最后说一点点大的方法,整体观察,画画要整体观察!别人眯着眼睛看物体不是近视,而是在比较物与物之间的颜色关系,都是红色哪个暖一点,哪个偏蓝一点。整体观察致关重要哦那么应该怎样去观察呢?首先,我们应把所要画的所有物体的整体都包括在我们的视线里,同时去看,连同它们周围

8、的环境、背景、光线等因素一块去分析,不要把注意力陷在某一物体或某一局部上。特别要排除对物体本身颜色的固有概念,要去具体观察被画物体在当时的光线和环境下所产生的具体色彩变化,感受物体环境的总体色调与气氛,确定画面总体的色彩对比与大的冷暖关系,在画某一物体的颜色时,要把它放在整体中去分析。也就是要把它放在它所处的环境中,同周围物体的颜色相比较,准确地把握住它的色彩关系。这时任何孤立的固有色、概念色对画面的色彩效果都是有害的。画家的任务就是要正确地观察和表现物体在光线与环境等因素影响下能产生的丰富变化。任何一种物体的颜色,都会随着光线、季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比如一棵树,早晨在晨光的照射下,沐浴在淡

9、黄和玫瑰色之中;晚霞时又被金黄、桔红色所笼罩;夜幕之中又呈现墨绿和青紫色。一棵树在春天时,叶子淡黄嫩绿,夏天又会变成深暗的墨绿,秋天则逐渐变黄发红,冬天树叶枯干变成灰褐色,这些变化都是自然界中,光线、季节、时间环境对色彩的影响。再如,一个穿白衬衫的人,当红光照射上面时,白衣服就会呈现红色,蓝光照射时,又会呈现蓝色不同颜色的光线,或不同颜色的环境,都会改变和影响它的颜色。一种颜色是受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的,我们在画画时就要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分析、研究物体颜色所受到的各种影响,不能只凭经验笼统地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僵硬的概括,这样我们才能更准确、更真实地把握住色彩的变化。以上就是绘画中有关色彩方面的

10、正确的观察方法。在这众多因素和影响中,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把它们概括起来:“整体观察,同时比较”。在实际绘画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大色调在绘画过程中,大色调对于画面效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画中主要物体的色彩倾向和主体光源的颜色决定着画面的大色调。在整体观察比较时,我们会发现,主体光源和主要物体的颜色会影响和改变其他物体的色彩,而这点初学者在局部观察时是不容易发现的。局部观察和局部表现是初学者把握不住整体色调的主要原因。(2)大明暗指画面中主要物体色彩之间的明暗对比。色彩的明度和亮度变化,在绘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初学者在开始作画时,往往忽视这一问题,特别是素描基础不好的人,更容易在

11、这方面出问题。画面色彩如果没有明度变化,没有深浅对比,那整个画面不是漆黑一团,就是灰白一片。在绘画初期,开始铺色时就要非常重视色彩的明度对比,要十分肯定地确定色彩之间的明暗对比。甚至应比物体实际的对比更加强烈一些。因为,随着逐渐深入,画面的层次会逐渐增多,色彩之间的对比也就会被逐渐减弱,正好与实际对比一致。能够准确把握描绘对象之间的大色块的明暗对比关系,是提高色彩观察、表现力的重要一环。(3)大冷暖指画面中物体颜色之间大的冷暖关系。画面中色彩的冷暖对比问题,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某种颜色,如果不把它放在整体环境中去观察分析,是很难确定它的冷暖关系的。例如:一组水果静物,有杏、梨、苹果、

12、李子、红枣等许多品种,如果孤立地去看,便很难分出它们的冷暖关系;总体来看,它们的颜色都是偏红、偏黄的暖色。要想确定它们之间的冷暖关系,就必须把它们放在一起去观察比较。通过分析,我们就可以发现:在青杏和黄梨之间,梨的颜色要比杏暖一些;苹果红中带黄,则比带一点绿味的黄梨暖一些;李子虽然也是红色,但李子的红色中带有一些紫色所以也比苹果冷一些;红枣虽然也是红色,但它是一种深暗的暖红,所以比李子、苹果都要暖一些。通过这样的分析和比较,我们就能比较正确地确定它们之间的冷暖关系。在实际绘画中,除了要能够准确地分辨出具体物体之间色彩的冷暖差别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把握住画面总体色彩大的冷暖对比关系。在风景画中,天

13、、地、物之间大的冷暖关系;静物画、人物画中的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冷暖关系;同一物体由于前后距离不同,也会有冷暖关系上的变化。把握住这些大的冷暖关系,比局部冷暖变化更为重要,因为它关系到画面的整体关系与大效果。大色调、大明暗、大冷暖,是色彩绘画训练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三个方面,我们只有从这些方面去观察、分析被画物体色彩之间的特点,才能准确地把握住色彩的各种变化。四、用笔方法:笔触是塑造形体、处理画面的基本手法,不同干湿浓淡,不同轻重缓急的笔触会带给观者以不一样的感觉。作画时,笔法的变化较多,常用的大致有以下几种:摆:也叫摆色块。用画笔调好颜色,一笔一笔地往上放,用大小不一方向不同的笔触来塑造物体。要点

14、:下笔要肯定,用笔要顺着形体走,尤其在面与面的转折处,用色块接好。刷:也叫涂,用大号笔把颜色加水稀释,饱蘸颜色来回涂到画面上。此方法宜画大面积的背景投影及暗面不清晰部分。此法要求运笔要块,颜色要薄,画的遍数要少,适合表现大关系、大色块。擦:也叫飞白,用干笔把少而厚的颜色擦在画面上。此方法适合表现蓬松效果以及物体高光、反光,也可作为面与面的过渡河局部修改之笔法。要点:笔要干,一般用扁头笔,拿着笔的后端,运笔要快速从纸的后端扫过,效果是前实后虚。勾线:一般画物体的结构(如树枝、柳条)以上物象形体轮廓,作画起形等等。注意勾线要有虚实粗细变化,笔可用圆头笔或扁头笔。点:此方法多用于画花卉、树叶以及物体

15、的细节。要点:点出的形要有大小虚实变化。画花、叶子时注意要有前后重叠和疏密。五、水粉画法因水粉颜料是以水为媒介,以粉为材料的水性原料,调色时加入不同量的水分,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画法大致可分为三种:干画法(厚涂法)、湿画法(薄涂法)、干湿结合法。1、干画法用色较厚,可利用水粉颜料的可覆盖性,反复修改并塑造形体,这有点类似于油画的表现方法。一般用厚画法来表现质地干枯、厚重、粗糙的形体。在作画时要注意,水粉毕竟是粉质原料,颜色太厚,修改遍数太多,底色就容易泛上来,会出现“脏”和“腻”的问题。干画的用笔一定要一笔一笔地往画面上放,不可反复擦、蹭。干画法容易掌握,是适初学同学使用的表现方法。2、湿画

16、法是一种接近于水彩的画法,使用颜料少,用笔水分较多,作画时先把纸打湿,趁未干时铺颜色,利用水的渗化,使颜色之间自然融合,塑造出的形体有滋润柔和的衔接效果。这种画法更适合表现水分较大质地光滑或流动的物体,如水果、流水、白云等等。3、干湿结合法不同质地的物体组合在一起,需要用多种方法去表现。1.一幅画面中不同质地物体用不同干湿方法去塑造。2.为表现物体的前后空间,后面物体画的遍数要少,颜色水分大,前面的物体可多遍修整,颜色较厚。3.物体暗面颜色要薄,亮面颜色可适当厚一些。六、色调指的是一幅画中画面色彩的总体倾向,是大的色彩效果。在大自然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不同颜色的物体或被笼罩在一片金色

17、的阳光之中,或被笼罩在一片轻纱薄雾似的、淡蓝色的月色之中;或被秋天迷人的金黄色所笼罩;或被统一在冬季银白色的世界之中。这种在不同颜色的物体上,笼罩着某一种色彩,使不同颜色的物体都带有同一色彩倾向,这样的色彩现象就是色调色调变化是丰富多样的,概括起来,色调的形成受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1:光源:同样的物体如果在暖色光线照射下,物体就会统一在暖色调中;如果在冷色光线照射下,物体又会被统一在冷色调中。当光线带有某种特定的色彩时,整个物体就被笼罩在这种色彩之中。在戏剧舞台上,不同颜色的灯光对舞台色调的影响就是光线决定色调最明显的例子。2:固有色;物体固有色对色调也起着重要作用。也可以说固有色是决定色调最

18、基本的因素。例如:一片山林在春天时呈现出一片嫩绿的色调;而秋天则呈现出一片迷人的金黄色调,冬天叶落草枯则呈现出一片灰褐色调。这些色调的变化,主要取决于物体本身固有色的变化。我们说某幅画是绿色调、蓝色调、紫色调或黄色调的,指的就是组成画面物体的固有色,就是这些占画面主导地位的颜色决定了画面的色调。3:高调与低调:主要指色调中颜色的明度和亮度的对比。在对一幅画的色调进行构思设计时,同样是绿色调可以有高调和低调之分,同样是冷色调或暖色调也可以有高调和低调的区别。高调绘画的色彩亮度高,色彩之间的明度对比弱(明暗反差小),画面特点是清淡、高雅、明快。而低调绘画在色彩上用色浓重、浑厚、亮度低,色彩的明暗对比强烈,画面特点深沉、结实,富于变化。色彩明暗对比的不同能够创造出丰富的色调变化。以上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绘画中色调的形成与变化,在实际绘画过程中这些因素往往相互影响和作用,我们要学会利用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来为我们的绘画服务。光源、冷暖、固有色、明暗对比这些因素是我们学习掌握色调的中心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