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人教(部编版).docx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0801223 上传时间:2021-06-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58.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人教(部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人教(部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人教(部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人教(部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人教(部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人教(部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人教(部编版).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导学案设计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型新授课1.认识“崛、范”等 8 个生字,会写“肃、晰”等 13 个字,会写“严肃、清晰”等 16 个词语。教学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抓住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事件,深刻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3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能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课时安排能抓住重点句段理解课文的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和事件蕴含的道理。 1.制作课件。(教师)2预习课文,搜集周恩来勤学的故事。(学生)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一、揭示文题, 感受主旨(用时: 5 分钟)教师指导1.引导学生

2、交流周恩来勤学的相关资 料。2 板书题目,指导解题。3 指导学生读好文题。学生活动1.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并聆听老师简介, 对人物有初步了解。2思考回答:“崛起”的意思是什么? 3用不同语气朗读题目,读出自己的理解。教学提示指导学生在朗读“为中华之崛 起而读书 ”整个题目时,要注意停顿 且读得响亮而坚定。1.指导读文,要求圈出生字新词。 2多媒体课件出示会写字,重点指导二、初读课文, “肃、晰、赞、疑、惑、训、斥”的 学习字词(用时: 书写。引导学生交流书写注意事项。1.自由朗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和读 不好的句子,请教工具书或小组同学。 2小组内互读生字、给生字组词,交流生 字的特点和书写

3、注意事项。1.教师要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提出 明确的要求。在学习中鼓励学生通过 多种渠道理解词语的意思。10 分钟)3、 整体感知, 理清脉络(用时: 15 分钟)4、 朗读对话, 初步感受(用时: 7 分钟)3课件出示文中重点词语,组织学生 通过多种方法进行认读。指导学生在 句子中说一说自己的理解。1.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思考:课 文分几部分写的?并尝试概括课文主 要内容。2引导学生思考课文这四部分之间的 内在联系。1.指名朗读课文对话内容,引导学生 思考并组织交流:(1) 朗读第一部分中 的对话内容,思考:“为中华之崛起 而读书”是什么意思?(2) 从伯父的 话中感受到了什么?2引导学生进

4、一步思考:从一连串的3同桌之间互认互考,开火车读词语。借 助工具书重点理解:“若有所思、疑惑不 解”等词语。1.默读课文,画出课文中描写四部分内容 的相关段落及重点词语,并尝试概括课文 主要内容:课文讲了周恩来在少年时代, 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 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从中深刻 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 而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 2再读课文,描述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1.朗读课文前两部分,思考并交流:(1) 抓 住“默默地”“若有所思”等词语,了解 周恩来绝不是出于一时冲动,而是经过认 真思考才立下了远大的志向,从中体会这 句话的意思。(2) 抓住关键词

5、句,外国人占 据的地方是个欺压中国人民的地方,这也2引导学生对词语进行理解,不要 为解词而解词,要适当结合课文,加 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找出课文各层次之间 的过渡段,体会课文各部分之间的内 在联系。分角色朗读时要引导学生充分 揣摩人物的心理,读出伯父无奈的语 气和少年周恩来的疑惑不解。五、总结回顾, 拓展延伸(用时: 3 分钟)疑问中可以体会到什么?3组织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1.概括本课学习收获。2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是当时“中华不振”的体现之一。 2围绕周恩来的一连串疑问,体会他对国 家命运的关注。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相应的语气。 1.学生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畅谈本课所 得。

6、2完成拓展练习: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收获时,可以 从不同角度进行,如:生字、词语、 过渡段、课文内容、人物形象等。第二课时教学环节一、回顾导入,教师指导1.引导学生边读文边思考:课文主要 写了几件事?学生活动1.默读课文,交流课文主要写的三件事。教学提示默读时,教师提示学生要做到:激发兴趣(用时: 2在课文中有一个词和“中华崛起” 5 分钟) 意思相反,请找出来。(课件出示:中华不振)课件出示自学要求:二、自主学习, 1默读第 16 自然段。思考:在场的 合作交流(用时: 都有哪些人?6 分钟) 2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结合关键词来谈一谈。1.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课件出示课文 中

7、的关键词及相应的人物,教师适时 点拨:(1) 中国妇女。这是一个怎样的妇女?从哪里可以感2再读文,找出与“中华崛起”意思相反 的词语。小组合作学习课文:1 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根据问题, 完成“活动卡”。2 组内交流学习收获。抓住重点词,读出 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和印象,再说说自己的 感受。1.全班交流汇报,并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 子:(1) 抓住“哭诉”等词语,体会这位妇女的 “可怜”,并读出“不幸”的语气。 (2) 交流“不但反而”的巧妙用不发声读;不动嘴唇;不用手指着读; 还要边读边思考。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充分自主学 习的基础上,再进行组内交流。三、深入研读, 体会情感(用时: 24 分钟)

8、受到她的不幸?(2) 中国巡警。中国巡警应该怎么做?实际上他们做 了什么?(3) 围观的中国人。“紧握着拳头”让你感受到什么? 2.指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分角色朗 读课文。读出人物各自的特点。 3启发思考:从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 回来以后,周恩来常常在沉思,他的 心里会想些什么?4深情旁白,介绍周恩来的志向,为 中华民族作出了哪些卓越贡献。 5介绍“抓住关键词语来体会人物情 感”的阅读方法。法。感知中国巡警的欺软怕硬、颠倒是非、 胡作非为。读出厌恶的语气。(3) 谈对“紧握”“但”“只能”的理解。 感受到作为中国人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 里目睹不公平的事是多么“悲愤”。读出 悲愤的情感。2.分角色

9、朗读课文,读出巡警的可恶、妇 女的可怜、围观中国人的可悲。结合朗读 谈自己的感受。3 讨论交流,感悟周恩来立志的原因以及 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4 聆听老师介绍,体会周恩来伟大的一生, 以及一心为国、鞠躬尽瘁的精神。5 谈谈学习本文的方法。学会“抓住关键 词语体会人物情感”的阅读方法。1. 在组织学生交流时,要抓住关键词 语,适度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以更好 地走进文本,加强感受。如:想象一 下,妇女会怎样哭诉?你仿佛看到了 洋人怎样的嘴脸?2.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那 段屈辱史,以便更好地理解周恩来立 志的时代背景,教师可适当补充些视 频资料。四、练笔指导, 1.引导学生谈谈学了本课后受到的启1.谈学习课文的启示。综合性学习主要利用课后时间综合拓展(用时: 示。5 分钟) 2组织学生写写自己立志读书的格言。2仿照课文句式,动笔写自己立志读书的 格言。来完成,然后可以通过班会等时间集 中展示。3综合性学习:指导学生通过阅读、 3(1)了解综合性学习要求。搜集等多种渠道,了解伟人、名人的 成长故事,也可以了解熟悉的亲人或 小伙伴的成长故事,并用讲故事、写 文章、编短剧、办手抄报等方式展示 学习收获。(2) 根据自己的特长,分组合作完成综合性 学习活动的任务。(3) 适时展示学习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