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职中学生的优良品格.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802567 上传时间:2021-06-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职中学生的优良品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职中学生的优良品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职中学生的优良品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职中学生的优良品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职中学生的优良品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职中学生的优良品格.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职中学生的优良品格 一名优秀的学生,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要有不断进取的奋斗精神,正视挑战、勇于创新的求知精神,踏踏实实学习、稳重坚定的行为习惯,敢于抗挫、善于自我调控的优良品格。由于生源问题,职业中学的学生,不但文化课基础差,而且各种行为习惯、道德品质与普通中学的学生相比都落差一筹,骂人、打架斗殴、上网吧等不文明的行为,会时有发生。而他们毕业后,大部分面临的是就业,要走向社会。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品质,那肯定会处处碰壁,走弯路、歧路甚至走上不归路。因此,我认为:对职中生的品格教育比文化课教育更重要。优良品格的养成,又是一

2、个长期、细致的复杂工程,需要学校、家长、社会和个体的多方配合、共同努力,它不仅仅是家长、班主任的事,更重要的是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品格教育。历史属于人文学科,历史教育是培养青少年良好品格的重要阵地。下面我就从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谈点粗浅认识。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自我完善,展现品格魅力 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导航者”,教师的一言一行,爱、恨、好、恶,责任心、意志品质、情感能力等都会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加强修养,重视人格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力。教师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才能给予学生快乐成长的源泉。教师要对所属学科知识与素养等再学习、再提高,要养成经常阅读

3、的习惯,多阅读教育的经典著作,吸收精华,用丰富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要片面地追求学生成绩。恨铁不成钢,对分不对人,不顾教育方法,课堂上脏话连篇等,都会妨碍学生的品格成长。在师生交往过程中,教师要以遵纪守时、勤学善思、严谨求实、和蔼可亲等优良人格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要在把师生置于平等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的基础上关心学生、指导学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反省矫正自己的思想行为,从而更有效、更主动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完善自己。要针对不同的对象,本着严格要求的原则,注意表扬和批评的有机结合,指导学生不断挖掘内在潜力,扬长避短,科学合理地使用大脑,

4、改变不良习惯,改进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鼓励学生发挥个性特长,扶植他们去积极获取成功,逐步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精神,不断地建塑和完善自己。 二、精选史料资源,强化品格教育 目前,部分历史教师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未能正确处理传道、授业、解惑三者的辩证关系,教学中还局限于让学生接受知识、理解概念、掌握解题方法和步骤,以期考试得高分,却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养成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品格缺陷,如缺乏追求、畏惧困难、抗挫心理差、以自我为中心、无法与他人善处等等。这些品格缺陷直接影响着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抑制了内在潜能的发挥,也影响了历史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

5、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历史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品格教育素材,不断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和激励,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推动学生完善人格。比如,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史料”的价值,让学生“知其事,知其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透过“史料”感悟历史,能“述往事,思来者”,能以“史”为鉴,做好自己,善待他人。如讲明朝君权的加强这一课可引用历朝皇帝都有修家谱家史的惯例的史料:很多都是让儒臣们写,儒臣们极尽粉饰之能。但朱元璋亲自执笔把自己的艰难困苦写下来,就是想以此告诫子孙后代,作为他们的借鉴。教师通过“史料”一步步揭露朱元璋的“身世之谜”(贫农出身,当过放牛娃,做过乞丐、和尚)、

6、“长相之谜”(丑陋)、“治国之谜”,然后插入“感悟历史”环节,师生共同感悟历史:你不可以改变容貌,但可以展现笑容和实力;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做人就要做真实的自己: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读史即读人,读人即读心,等等。通过史料,“历史感悟”,让其成为历史教学的暖流,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和品格完善。 三、改革教学方法,践行品格教育 优良的品格,需要反复地磨练、修正和健全。在历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年龄层次、心理特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人格建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包办代替、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抑制和阻碍了学生人格的发展,只能培养出被

7、动、顺从的“人才”。这种学生,缺乏积极进取独立求知的欲望和兴趣。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及有关的历史资料,逐步培养他们独立捕捉观点和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适当让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评价,对有关人物活动、历史题材的艺术作品进行专题评述,自己设计图表、整理知识、构筑知识框架,有利于促进他们树立独立探究科学知识。要鼓励竞争,培养学生勇为人先的优良品格。竞争意识是克服人格缺陷的一剂良药,是推动个体战胜自我、超越他人的精神动力。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适当组织历史知识抢答赛、历史小论文评比、开展专项历史资料(历史题材的邮票、火花、明信片、书法艺术作品等)的收集、展览、评比活动,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调动他们积极向上、勇为人先的内在能动性,帮助学生形成敢于拼搏的人格品质,以推动他们人格的不断完善。 总之,要打造幸福课堂、幸福人生,品格教育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只注重分数的课堂终究会失去生命力。教师应该多给予学生心灵上的关照。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教育在广义上说,就是精神上的不断丰富、不断更新的过程,无论对受教育者还是教育者来讲,都是这样。”教师应该利用历史学科的“人文”性特点,让历史课堂成为启迪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培养优秀品格的重要阵地,让品格教育有效渗透到教学中,让师生的精神境界在教学互动中得到不断丰富和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