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寺庙风格家具简谈.doc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10802742 上传时间:2021-06-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寺庙风格家具简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山西寺庙风格家具简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山西寺庙风格家具简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山西寺庙风格家具简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山西寺庙风格家具简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西寺庙风格家具简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寺庙风格家具简谈.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山西寺庙风格家具简谈(之一)http/www.hm- 2008-12-5 13:35:00来源: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编辑:本网编辑蔺明林/文(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原创文章)俗话说: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是我国古代文物保存最好的省份之一,元代以前的建筑遗存70%以上在山西,仅存的唐代四座木建筑也都在山西。而与建筑关系最为密切的当属家具了。也正是因为大量古建筑的遗存,其内部陈设摆放的家具也才能幸免消亡而得以较多的保留下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这点是个很重要的原因。故而要寻觅中国最为古老的家具基因同样还是要看山西。山西地处中原腹地,由于地理位置及民风民风俗等因素,晋作家具更多地保留了中

2、国传统家具较早的时代特征,而苏作、京作、广作则更多地带有明显的明清风格。从这个角度讲,晋作家具可以视为中国传统家具中的活化石!具有独特的美感和时空感,它自身所携带的设计符号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后来的家具. 今天古家具的用材成为我们判断其价值的重要依据,而晋作家具却是以柴木为主要用材,“唯材至上”的社会风气导致我们远远没有给晋作家具以应有的地位,而实际上某些高古柴木家具其所承载的文化,所包含的韵味、艺术性要远远胜过硬木家具,这其中尤以寺庙家具将高古风格体现的最为完美。比如,供桌,庙椅,经柜,佛柜,坐榻等等。从这些寺庙风格浓郁的早期家具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宋元遗风!他们往往来自民间,体现着一种自然质

3、朴的美。这类软木家具才是中国古典家具的根,只有从根源上去把握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家具。寺庙风格家具简谈(一)展腿式供桌晋作家具区别于其他地方家具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明清两代变化不大!许多清代的家具有明代的风格,许多明代的家具又使我们看到了宋元的风格。这其中有一种便是非常有特色的晋作展腿式供桌,它鲜明地体现了这点。下图为五张此类型供桌: 供桌一 供桌二 供桌三 供桌四及局部 供桌五及局部 a b c d e此类供桌可以说是山西“特产”,大多呈方形,尺寸在1米左右见方,高度在86厘米上下 。多见于寺庙或祠堂之中,或为供奉祖宗牌位、陈设香火贡品之用,其体量较大不宜搬动也不常搬动,因而有些得以完好地保

4、存至今。其特点是四角向外垂探出几个角花,故也有很多人形象的称为外贴牙供桌。它们的外观看上去都上下分层。桌面算做一层,桌面以下两腿之间再分做两层。桌面一层往往不带束腰,偶有带高束腰者如供桌一、三、四,束腰处或雕花或开鱼门洞,高浮雕者制作最为繁难,如供桌三,但整体仍不失粗犷;中间一层每面往往只有一个矮老,分作两个绦环板,一般都做高浮雕或透雕处理;底层每面则由两个矮老分作三块绦环板,一般都透挖鱼门洞,有些鱼门洞中间还有卡子花,如图供桌四、五及局部,亦有做高浮雕者,所雕文饰古朴粗犷,如供桌二;底层的下横枨下坠八个角牙,两两与腿相抵;桌面四角各有一圆雕外贴牙,挂于角端并紧贴腿部上端,外贴牙一般外翻如意纹

5、或卷叶纹,如图ae,有些下边还带有垂珠,如图的d、e。供桌一般都髹漆,漆灰较厚,有的四周还带有彩绘,如图e,有的于雕刻起线处描金。一般采用松木、杉木或榆木制,亦见有大边用柞木,装心板用松木制者,当属罕见,供桌四即是。桌面多起拦水线,亦有不带者,另有可以抬起与底部四腿分离者,行话称为“活面”。“活面”制式亦不多见,推测当为分散重量,易于搬运,故分而制之,如供桌八。另有见四腿靠上部位各安有铁环一枚,如供桌六,是为搬运之便。大多数供桌桌面以下空置,亦见一侧装有一个或两个抽屉者,不多见,当为盛放香火之用,供桌九即是。 香几 一 香几 二 供桌六此类供桌制式高古,颇具金元之遗风。腿间横橕及橕间矮老多起剑

6、脊棱,腿部多打洼委角或作外圆里方,大边多采用45割角阴阳榫,或称“夹皮榫”【注】如供桌四的局部图。另外,往往在桌面底部临近大边的两根穿带的三分之一处打眼,每个眼中再插上一个类似门插杆的短托带,托带一头穿过大边以破头楔固定,另一端短且厚,卡在穿带外,以此加强方桌的牢固度,如图供桌八的穿带即为此种样式。夹皮榫和穿带的这种制法比较原始,多见于山西家具尤其是晋南家具。以上的五个供桌推测都当制于明代,但此类制式一直延续到清代中期仍有制作,故只靠标型学来断代仍恐有失准确,还是要多方面评估才是。也正是因为如此,带有确切年款的家具才显得弥足珍贵,比如供桌六,它的桌面下方发现有属款“崇祯六年初夏魁吾记棹五号”,

7、崇祯六年即1633年,距今将近400年,仍能保存至今实属难得。笔者还曾见过一供桌底部穿带上刻有顺治年款,惜所拍照片暂未找到。 供桌七 供桌八 供桌九 供桌十还有一些供桌与上边提到的非常类似,可以认为是他的变体。比如供桌七,一反常态的制作方法,腿部之间只连以罗锅枨固定,干净利落,无过多装饰,反倒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另外一种变体则完全是此类供桌的缩微版外贴牙香几,特点是四腿侧脚收分相当明显,因其存世量稀少,故有些木器商会以大改小,将供桌改为香几后再出售。但改制的香几碍于原供桌的卯榫结构会明显地让人感觉几面过于宽大、侧脚收分不明显,而且腿部显得较粗,外贴牙较大,整体比例不协调,只要用心观察是不难辨别的。此外,笔者还发现一种圆面供桌与方形供桌也有几分相似,即供桌十,这种相似表现在四面各有一类似蝎子尾巴的垂花,形制极古,有金代遗风,年代很可能早于明,但此桌来源尚待考察,故不敢妄断。以上所谈系笔者对此类展腿式供桌的一点小小心得,难免有疏漏之处,还望读者批评指正。注:【夹皮榫】是在两个拼头处都作榫头,紧靠榫头处又凿出榫眼,使两个榫头可以互相插入对方的榫眼。这样便加强了榫头的预应能力,使整件器物更加牢固。由于榫头形成互为交叉的形式,故名阴阳榫,而从外观看上去像夹了一层皮,故又名夹皮榫。 红木 中国红木 红木家具 红木选购 红木家具保养 古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