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器视角浅谈校训背后的高校组织文化建设.doc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0802987 上传时间:2021-06-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道器视角浅谈校训背后的高校组织文化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从道器视角浅谈校训背后的高校组织文化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从道器视角浅谈校训背后的高校组织文化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从道器视角浅谈校训背后的高校组织文化建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从道器视角浅谈校训背后的高校组织文化建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道器视角浅谈校训背后的高校组织文化建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道器视角浅谈校训背后的高校组织文化建设.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从道器视角浅谈校训背后的高校组织文化建设以南京财经大学为例南京财经大学企业文化学科期末论文 学科期末论文论文题目: 从道器视角浅谈校训背后的高校组织文化建设 以南京财经大学为例所在院系: 工商管理学院专业班级: 人资1102 班 学生学号: 2204110132 学生姓名: 张蒙 摘要:高校组织文化作为管理中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社会关注焦点。道与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对重要的哲学范畴,本文运用道器观就校训背后的高校组织文化建设进行调查分析。以南京财经大学为例,结合“自谦、自信、务实、超越”的校训,研究该校“道”的价值体现;盘点高校组织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该校“器”的欠缺之处,最终提出关于组

2、织文化建设在高校管理活动中的应用策略,达到“道器合一”。关键词:道器观 校训 组织文化 高校管理机制目 录1、 引言41. 选题背景2. 文献回顾2、 研究问题的界定与研究框架41.“道”、“器”的科学界定2. 组织文化的基本涵义3. 高校组织文化管理机制的概括阐述3、 校训背后的组织文化“道”的体现51.“自谦” 受益惟谦,有容乃大2.“自信” 齐家、治国、平天下3.“务实” 格物致知,知行合一4.“超越”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4、 高校组织文化管理“器”现状分析7 1. 发展观念有待纠正2. 制度管理中形式主义作风严重 3. 信息反馈处理不及时不到位4.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缺乏5、 高校组织文

3、化“道器分离”到“道器合一”的建议91.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 制度管理要有针对性,内涵式发展3. 建立健全信息反馈处理机制4.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6、 结束语107、 参考文献10一、引言1. 选题背景 在南京财经大学建校57周年之际,探讨校园组织文化建设方面成就和问题,进一步加强校园组织文化建设,为打造财经类名校做好铺垫。校园组织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学校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观念、情感、规范和行为方式的总和。校园组织文化建设有利于校风建设,增强高校人才培养能力,获得广大师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本文就我校校训所体现的“道”与组织文化中制度建设“器”方面进行研究,达到“道器合一

4、”境界,为我校进一步发展奠基。 2.文献回顾 笔者通过文献调查发现,国内对高校组织文化建设的研究成果比较少。2013年 12 月 日,笔者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笔者将篇名检索词改为“组织文化建设”,共搜到文献 388 篇。随后,笔者将篇名搜索词改为“高校组织文化建设”,共搜到文献 72篇。最后,笔者将篇名搜索词改为“道器角度分析高校组织文化建设”,共搜到0 篇。 从检索结果可以看出:其一,组织文化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其二,高校组织文化建设受到了较高程度的关注,国家和教育界更关注如何进行高校的组织文化建设,如何提高高校整体水平等问题;其三,在教育界道与器的理论尚未应用到高校组织

5、文化建设上,进而可以深思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效管理方面是否有更大的利用空间和文化价值。二、研究问题的界定与研究框架 1.“道”、“器”的科学界定“道”是无形象的,含有规律和准则的意义;“器”是有形象的,指具体事物或名物制度。道器关系实即抽象道理与具体事物的关系,或相当于精神与物质的关系。最早见于易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老子提出:“朴(道)散则为器。”认为“道”在“器”先。宋以后,对道器关系的不同见解表现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程颐、朱熹等认为“道”超越于“器”之上,如朱熹说:“理也者,行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行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朱文公文集答黄道夫)把“

6、道”和“理”作为维护封建伦理的理论根据。明清之际王夫之等认为“道”不能离开“器”而存在,提出“无其器则无其道”的命题。 2. 组织文化的基本涵义 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在其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并区别于其他组织,是该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观、基本信念、组织哲学、行为规范、处事规则等的总和及其在组织活动中的外在表现。学校组织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与各种环境要素的互动过程中创造和积淀下来并为其成员认同和共同遵循的信念、价值、假设、态度、期望等价值观念体系,制度、程序、纪律、气氛、教与学的行为方式等行为规范体系,以及学校布局、校园环境、校舍建设、设施设备、标志物等物质风貌体系”。学校组织文化是各种

7、文化要素相互整合的产物,是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重要特征。 3. 高校管理机制的概括阐述 高校管理机制是以客观规律为依据,以组织的结构为基础,由若干子机制有机组合而成的。本质上是管理系统的内在联系、功能及运行原理,是决定管理功效的核心问题。通过运行、动力、约束三大机制共同作用,以保证高校日常工作正常运转。三、校训背后的组织文化“道”的体现1.“自谦” 受益惟谦,厚德载物自谦,意为谦虚谨慎,明德宽容。因此,校训中“自谦”取“受益惟谦,厚德载物”之意。受益惟谦:易系辞: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只有高尚的品德才能感动苍天,没有远的它到不了的地方。自己满足已取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

8、失和灾害;谦虚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这是自然规律。 易经以乾为天,以坤为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二程解释为:“坤厚载物,德合无疆,万物以天始以地生,地顺承天施,以成其功,坤之厚德,持载万物,合于乾之无疆。”大地之所以有德,在于成天之功,合于天道,使天道这一空虚的存在转化为现实存在。因此,君子厚德载物同样是为了落实天道,将天道转化为人道。2.“自信” 齐家、治国、平天下自信,意为相信自己。它是一种有能力或采用某种有效手段完成某项任务、解决某个问题的积极信念。因此,校训中“自信”有利于修身,进而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豪情。 墨子亲士:“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有自信者也。”

9、晋 陆机君子行:“近情苦自信,君子防未然。”宋 曾巩目录序:“其说既美矣,卒以谓此书战国之谋士度时君之所能行,不得不然。则可谓惑于流俗,而不笃于自信者也。”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二十九:“勇於自信故英绝,胜彼优孟俯仰为。”展现了自信的修身一理念。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自信是人对自己的个性心理与社会角色进行的一种积极评价的结果,是修身的表现,有利于齐家治国平天下。3. “务实” 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务实,意为脚踏实地,真真正正做事。因此,校训中务实取“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之意。 格物致知是人生最初和最基本的获取认知而践行的阶段。格物致知之后

10、上升为知行合一,即在认知事物的道理之后开始在现实中践行此道理,亦所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古代先贤认为此乃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行为,称之为上善。做这样的理解是也自成系统的,这个系统就是近现代的西方认识论和实践论4. “超越”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超越,旨在通过自身不断努力,向着远大目标追求,从而获得质的提高。因此,校训中超越取“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之意。 “自强不息”一词出自易经乾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天道运行不息,四时更替万物枯荣永恒不止,君子的行为也应像天道一样运行不息,是为自强。自强不息表现为一种自我超越,不断进取的品质,是指主体依靠自身的智力,能力和毅力不断地追求和实现

11、自身的目标,超越自我,发展自身,做生活的强者,在挫折面前,不悲观,不丧气,勇于开拓,积极进取, 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宋代朱熹在大学章句中解释说:“止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言明明德、亲民,皆当至于至善之地而不迁。”其意为:修身育人,都必须达到完美的境界而毫不动摇。因此,校训中超越的最终目标是“止于至善”。四、高校组织文化管理“器”现状分析 1.发展观念有待纠正南京财经大学是一所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文学、理学等多学科支撑配套、协调发展的江苏省属重点建设大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58

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本科专业38个。现有在职教职工1680人,专任教师1042人,其中教授152人,副教授415人;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的636人,其中博士247人。据调查,学校为了提高自身美誉度,增加了基础建设的投入、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引入了岗位竞争机制、强化和细化了对教师教学科研方面的要求;教师为了稳定自己的工作岗位和迎合学校对自身的要求,必须提高学历、增加论文的产出、力争更多地申报课题等,造成教师重科研而轻教学的现象。由于发展观念的扭曲,导致该校的人才培养能力方面有所欠缺。不利于学生发展。与培养校训中倡导的“自谦、自信、务实、超越”的人才培养相违背,没有做到“道器合一”。2.

13、制度管理中形式主义作风严重督察小组问题:为了正学风、正校风,高校学生处成立专门督查小组,对学生上课情况、老师授课情况进行频繁检查。过度频繁的督查带给学生和授课教师的是心理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师生正常教学。督察小组对学生的督查仅体现在对人数的清点上,缺乏实之有效的督查方案,形式主义严重。宿管站问题:学校加大了对学生宿舍的检查力度。在女生宿舍,经常连续几日校领导来检查卫生,要求把客厅打扫的纤尘不染,客厅桌子上不能出现任何物品,杂志书刊必须放回本人书架处;厕所不能出现卫生死角,比如墙角的黄渍等。每天浪费在卫生上的时间很多,只为校领导的形式上经常检查。活动举办问题:形式主义还体现在高校活动的举办上。

14、为了迎合上级分配下来的任务,会开展系列活动,但很多活动毫无新意,不能真正反映本校的价值取向、正确指示精神等;不能在全体师生员工中产生共鸣,引发思考;没有真正地起到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把组织文化建设空泛化、形式化、口号化,呈现出“虚假繁荣”; 同时造成组织文化建设无谓的资金浪费和人力浪费。由于作风方面存在过多的形式主义,对学生也呈现了表面化培养,过于浮夸,没有进行内涵式发展培养,与校训所倡导的道相违背。3. 信息反馈处理不及时不到位南京财经大学教务系统在学生选课期间常出现系统崩溃、页面加载失败等诸多问题;考试周图书馆排队占座呈现惊人长龙现象;垃圾桶、路灯位置不合理等硬件措施问题严重;冬夏

15、两季学生的学习环境仍为酷暑严寒,校方置之不理等。这些问题,一直有学生向校方反映。但校方没有明确给予答复,打消了学生对校园建设的积极性,同时增加了对学校的抵触心理。由于各种问题处理的不及时不到位,导致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学校不能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硬件设施不完善,也会影响校园软实力的发挥,不利于人才培养。 4.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缺乏人才培养模式涉及到教学、科研等一系列环节。它对人才的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南京财经大学与美国、加拿大等其他高校有“2+2”的人才培养模式,但目前绝大多数本校人才培养模式缺乏特色。仍为上课教师讲授的方式,学习理论知识为主,缺少实践与实习等。没有将“以学生为本,以

16、教师为主体的理念贯彻执行。由于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缺乏,导致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不能提高上课精神集中度,大大降低了课堂利用率,不利于人才培养,与校训倡导的理念背道而驰。五、高校组织文化“道器分离”到“道器合一”的建议 1.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校风是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培养目标、教育教学效果和管理水平等各要素的综合表现;教风表现为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特点和作风。对教师的考评应包含教育思想、敬业精神、治学态度、教学质量、知识水平、教学方法、科研能力和教学效果等多方面因素。从高校向下传达一种正确的价值观,让更多的老师关注学生发展,而非自身科研水平、薪资水平、职称论文等。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的学风、校

17、风、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构成了重要影响。因此正确价值观引导下的各项制度才是符合校训倡导的人才培养之道。 2. 制度管理要有针对性,内涵式发展督察小组问题:广泛征求师生建议,在全校做一个系统性、全方位调研,针对相关问题找寻解决措施,不能浮于表面。根据师生给予督察组的问题反馈,进行方案评估和修改。为校风、学风建设提出内涵式发展目标,督察制度要有针对性,找准定位,以师生为本,提供更人性化服务。宿管站问题:寻求一些鼓励学生自我完善宿舍文化的方案,提高学生对宿舍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减少校领导进宿舍的次数,以防给学生带来不便;化被动为主动,可以由优秀宿舍向校方发出参观邀请,并进行展示等。活动举办问题

18、:贴合实际情况,运用新媒体,进行生动活泼、富有特色的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度,不仅注重后期材料整理,更加注重活动中期的各项指标完成情况,活动影响力等等。内涵式发展,不仅仅要求不做形式主义的面子工程,同时也要求我们进行特色、创新制度管理,贴近了校训中人才培养之道,有利于道器合一。 3. 建立健全信息反馈处理机制发挥本校“我与校领导面对面”活动的功效,将问题及时反馈给校领导,并用委婉的语气强烈要求校方给予明确答复;校方可成立专门部门,作为学校对内的新闻代言人,及时有效的对师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回复;校方应尽可能满足学生对学习环境的要求,比如聘请专业人员对本校教务系统进行更新升级等。建立健全

19、信息反馈处理机制,是对师生负责的表现,有利于提高学校在师生心目中的形象,使得师生形成合力,为学校建设贡献更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响应力等,从而使道器合一,充分体现校训所要展示的本校人才培养决心和目标。 4.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从只注重智力的单向度培养向为智力和非智力的协调发展。转变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强调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的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改变从书本到书本的枯燥的教学内容,推进知识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融合性,创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度和兴趣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系统深度掌握,达到

20、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器”的方面与校训所倡导的人才培养“道”的方面和谐统一,相互融合。六、结束语优秀的学校组织文化是学校组织发展的内在推动力,建设优秀的学校组织文化对于我国人才培育事业意义深远。通过对南京财经大学校训的解读,获取南财的人才培养之“道”,并就该校的组织文化制度现状进行剖析,了解南财的组织文化管理之“器”,提出相关对策,使得“道器合一”。笔者在阅读大量关于组织文化、高校组织文化建设、道器论等资料,并结合南财实地调查得出以上论文。由于知识水平的不足,只能从道器视角浅谈南京财经大学校训背后的组织文化建设。七、参考文献1 李承先,徐辉 大学校训与大学理念兼论道德论大学理念J 高等教育研究,2005,26.62 童跃武, 徐艳晴 组织文化视角下的高校创新管理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8,(4)3夏臻,孙擘 优秀学校组织文化的建设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80.194孙士新,张磊,李海燕,张腾达 高校组织文化建设及其在管理活动中的应用J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2011,05.305孟程程 传统道器观及其当代启示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13,5- 1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