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210.螳螂捕蝉》教学设计_6.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0806010 上传时间:2021-06-0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210.螳螂捕蝉》教学设计_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210.螳螂捕蝉》教学设计_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210.螳螂捕蝉》教学设计_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210.螳螂捕蝉》教学设计_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210.螳螂捕蝉》教学设计_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210.螳螂捕蝉》教学设计_6.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0.螳螂捕蝉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注意重点生字词“螳螂”、“候”,并会自己组词理解字词意思。3、理解课文所蕴含的道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这则寓言故事所蕴含的道理。难点:学生能在理解道理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来阐述,并学会联系实际生活。三、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同学们是否学过寓言故事?寓言故事中主角都是什么?2、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一则关于螳螂和蝉的寓言故事,这两个小动物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二、整体感知(一)理解生字词乘虚而入:趁着空虚进入。不堪设想:事情的结果无法想象,会向更坏、更危险的方向发展。恍然大悟:形容一

2、下子就明白了。(二)梳理文章1、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2、梳理文章结构,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课文可分为三部分:(1)吴王准备攻打楚国,不听大臣的劝阻。(2)少年智劝吴王的过程。(3)吴王恍然大悟,打消攻打楚国的念头。(三)学习第一部分1、设置问题:题目是螳螂捕蝉,文章的开头并未介绍螳螂和蝉,那又介绍了什么?2、小组讨论,得出结论。这一段主要介绍了吴王想要攻打楚国,却遭到了大臣的反对,吴王因此下了一条死命令,不允许他人再次劝阻。3、师总结:那这样还有人敢劝吴王了吗?4、为何大臣的话会激怒吴王,思考大臣的劝有什么特点? 小组讨论交流并总结。 (直言相劝)5、思考:是不是就没人敢劝了呢?(不是

3、)三、板书设计10.螳螂捕蝉楚国吴国其他诸侯国(危险)四、作业课后思考:少年时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又是如何劝吴王的?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这一课时时,要注意将课文和以前学过的寓言故事联系在一起,在此基础上学生更容易理解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小组讨论的作用,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学第一部分内容。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检查课文朗读2、少年与螳螂、蝉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二、整体感知(一)感知人物特点1、找出描写少年的语句,并画出来写出自己的感受。2、小组讨论少年拿着弹弓在花园里转来转去,被露水打湿衣服也毫不介意,就这样,他一连转了三个早晨。(能看出来少年是一个有耐心、勇

4、敢之人)3、找出少年说过的话,思考他是如何劝解吴王的?(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找出相关语句)4、少年同吴王说话的时候,表现出来什么特点?(沉着、勇敢、聪明)5、少年为何不直接劝吴王,却跟他说看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引起吴王的兴趣)6、少年话中的蝉、螳螂、黄雀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心里都在想什么?(生回答:蝉想喝露水,螳螂想吃蝉,黄雀想吃螳螂,他们一心只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知身后隐藏的危险)7、少年说的事情和劝说吴王有什么关系?组内讨论。8、吴王为何会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找出相关语句。(他明白了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隐藏的祸患。)9、“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成语的含义: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隐藏的祸患。(二)总结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隐藏的祸患。三、板书设计蝉螳螂黄雀拿着弹弓的少年四、作业完成课后习题五、教学反思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自己阐述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并能联系生活实际来列举相关实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