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延模设计规范.doc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0806716 上传时间:2021-06-0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拉延模设计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拉延模设计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拉延模设计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拉延模设计规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拉延模设计规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拉延模设计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拉延模设计规范.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拉延模设计规范1-2通用设计标准5模具大小分类 上下模导向型式选用原则 1模具大小分类:按模具的外型尺寸大小,模具分类如下:模具类别外型尺寸小型模具长+宽2400,且长1500中型模具2400长+宽3200,且长2000大型模具3200长+宽4200,且长3000特大型模具4200长+宽2模具导向型式选用原则: 模具类别模具名称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钢板模大小落料模100导柱80导柱60导柱50导柱 40导柱 32导柱拉延模150导板A=170125导板A=170100导板A=145100导板A=120 40导柱 32导柱修边冲孔模100导柱80导柱60导柱50导柱 40导柱 32导柱翻边整形模1

2、50导板A=170125导板A=170100导板A=145100导板A=120 40导柱 32导柱翻边或整形+修边或冲孔150导板+ 100导柱125导板+ 80导柱100导板+ 60导柱100导板+ 50导柱 40导柱 32导柱CAM成形150导板A=170125导板A=170100导板A=145100导板A=120 40导柱 32导柱CAM+修边或冲孔150导板+ 100导柱125导板+ 80导柱100导板+ 60导柱100导板+ 50导柱 40导柱 32导柱注:A为导板宽度1-2通用设计标准5模具端头设计 上下模导向型式尺寸 模具端头主要型式和尺寸如下: 导柱规格dd1DD1D2H1H2

3、A50504070601257570140606050807013590901608080601009015512012019010010080120110不套导柱1501502101-2通用设计标准5模具锁附及压板槽结构 压板槽结构如下:自动装模用结构一般装模用结构 注:1.H值见筋厚规定 2. 压板槽设置数量:模具长度L压板槽单边数量L160021600250041-2通用设计标准5限位柱 模具类别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限位柱直径D80706060限位柱处方形平台尺寸A100908080注:1.每套模具在四角设置4处 1-2通用设计标准5安全平面 每套模具必须设置4处安全平面(空间不允许时可仅

4、设2处),且设置在明显处安全平面尺寸:模具类别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AXA150X150150X150150X150120X120注:1.中型模具空间有限时可设成120X120或120X150; 2.上下模安全平面在闭合状态下相距110。1-2通用设计标准5连模板 连模板使用范例及安装凸台尺寸如下:模具类别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连模板尺寸80X8080X8060X6060X60型号ABTL50305010结构决定70407012结构决定注:连模板长度应在存放状态下计算。1-2通用设计标准5平衡块材料:45,HRC28-32规格代号A模具类型5050小型,且长度1200mm6060小型,(1200mm长

5、度1500mm)中型8080大型,特大型1-2通用设计标准5起重装置标准吊耳吊棒单个承重(T)使用范围5035中型5542大型,但宽1500mm6050特大型注:起重孔内必须镶钢管,保证同轴度。60吊棒的吊耳50,55吊棒的吊耳1-2通用设计标准5起重装置标准插销式起重棒材料:45,锻件,调质HRC2832。吊棒规格D1D2D3D4D5D6D7LL14040502022353230160210505060242639364022027055556526284441452202706060702830494650250300707080323456516025030080809036386256

6、703003501-2通用设计标准5起重装置标准铸入式起重棒材料:45,锻件,调质HRC2832铸入式起重棒镶入处结构:注:吊索滑动部位倒角R20。DdD1LL1ABCEFGRr单个承重(T)429011014080157520101032410.750110130175100209020151540521.2601201602051202011020152550522.5701301802301402511525202555525.0801302102501602512525203565527.09014024027018025135252535755210.0吊棒使用模具范围D=42小型,

7、且长度1200mmD=50小型,且1200mm长度1600mm1-2通用设计标准5铸件减轻孔标准 注:1. 铸件逃孔制作标准ABCDR100-200606060302. 除制作必要外,外围铸孔尽量不要制作;3. 铸件不加工处均倒角C10,吊索滑动部分均倒R20;加工面外缘处倒角C2-C3;4. 铸孔标准上列为参考值,实际制作考虑模具强度;5. 铸件筋条间最大距离300mm。1-2通用设计标准5模具防呆标准1仅导板导向时:2导柱兼导板导向时:注:1.防呆仅设置于模具F侧右下侧导板; 2.仅导柱导向时,设置于模具F侧右下侧导柱。1-2拉延模设计标准5定位具设置侧定位具侧定位具后定位具前定位具注:1

8、.前后定位具分两种:一种为不带塑料滚轮的普通定位具,用于内装件的拉延模毛坯定位;另一种为带塑料滚轮的定位具,用于外观件的拉延模毛坯定位。2.一般零件采用四面定位,每侧各设两处定位,窄长零件前后各设两处定位,左右各设一处定位。1-2拉延模设计标准5耐磨板组立标准 防护板凸台1耐磨板组立范例如下:2防护板凸台.防护板凸台一律为30X30mm的方凸台,高10mm,不需加工;.防护板凸台每间距350mm400mm设置一处。1-2拉延模设计标准5凹模与压边圈的设计1凹模与压边圈一般情况下仅用导板导向;当工件拉延困难需在拉延模上设置预切边结构时,应增加导柱导向;2凹模与压边圈的导向宽度尽量大于模具宽度的1

9、/2,最小不小于200mm;3凹模上定位具避让孔80X70,平衡块位置要有筋条;4压边圈与凸模为内导时,凹模上安全区与压料圈对应;压边圈与凸模为外导时,凹模上安全区与凸模(下模座)对应;5凹模主筋条沿分模线布置:6压边圈一般从侧面掏空,压边圈上平衡块位置要有筋条;7当下模座为吊耳起吊型式时,压边圈的吊棒不能在下模吊耳的正上方;8压边圈的限位结构:4-M16等高螺栓小型模具下模座高度取120mm,中型模具(长度大于1600)下模座高度取150mm,大型模具(长度大于2500)下模座高度取180mm,压边圈最矮处高度(非加工面)取170mm,凹上模座最矮处高度取130mm。1-2拉延模设计标准5压

10、边圈与凸模(下模座)的导向1一般情况下,采用内导结构:2当凸模细长,强度较差时,采用外导型式;3当行程较大机床闭合高度不足时,采用外导型式;1-2拉延模设计标准5顶杆 平衡块 到底垫块 平衡块1生产顶杆原则上全数设置,仅在与内导板干涉时取消;2试模顶杆依情况设定;3平衡块间距350mm450mm;4平衡块正下方必须设置到底垫块;可视模具大小在其它位置适当增加到底垫块;5压边圈上平衡块位置要有筋条;6下模座上到底垫块位置要有筋条;7压边圈与下模座分模处及平衡块处结构如下:模具类型ABCDEF特大型808080807595大型808080807090中型607080807090小型L1200607080806090小型L12005060607060801-2拉延模设计标准5顶杆 平衡块 到底垫块 平衡块当机床顶杆初始顶出高度不够高时,压边圈顶杆凸台铸高,型式如下图,若仍无法满足要求,则追加二级顶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