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科夫斯基凳.docx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808708 上传时间:2021-06-0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6.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茹科夫斯基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茹科夫斯基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茹科夫斯基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茹科夫斯基凳.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茹科夫斯基凳【实验目的】:定性观察合外力矩为零的条件下,物体系统的角动量守恒; 角动量守恒的物体系统的转动惯量变大时,角速度会变小,反之亦然。 【实验仪器】:茹科夫斯基转椅 【实验原理】:绕定轴转动的刚体,当对转轴的合外力矩为零时,刚体对转轴的角动量守恒,即Jw=恒量。刚体的转动惯量J一般为常量,Jw不变导致w不变,即刚体在不受合外力矩时将维持匀角速转动但若转动物体是一种可变形固体,并改变它对转轴的转动惯量,则物体的角速度就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当J增大时w就减小,J减小时w就增大,从而保持乘积Jw 不变。茹可夫斯基凳实验中,因为人的双臂并不产生对转轴的外力矩,忽略转轴的摩擦,系统的角动量应保持

2、守恒,人和凳的转速随着人手臂的伸缩而改变。 【实验步骤】: 1.操作者坐在凳上系好安全带,手持哑铃,两臂平伸。 2.其他人推动转椅,使转椅转动起来,然后操作者收缩双臂,可看到操作者和凳的转速显著增大,两臂再度平伸,转速又减慢。视觉暂留实验目的:研究人眼的视觉暂留特性。 实验原理:人眼在观察景物时,光信号传入大脑神经,需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光的作用结束后,视觉形象并不立即消失,这种残留的视觉称“后像”,视觉的这一现象则被称为“视觉暂留”。其具体应用是电影的拍摄和放映。原因是由视神经的反应速度造成的,其时值是二十四分之一秒。是动画、电影等视觉媒体形成和传播的根据。 视觉实际上是靠眼睛的晶状体成像,

3、感光细胞感光,并且将光信号转换为神经电流,传回大脑引起人体视觉。感光细胞的感光是靠一些感光色素,感光色素的形成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这就形成了视觉暂停的机理。 演示仪器利用人眼的视觉惰性即视觉暂留结合频闪灯的特殊作用,演示了电影成像的原理。在未打开频闪灯时,台阶和弯杆的运动随转盘转动,看不出一定的规律。打开频闪灯后,调节频率使频闪灯闪亮的时间间隔与两相邻台阶经过同一位置的时间间隔相同或成整数倍,由于眼睛的视觉暂留,我们感觉台阶已经静止,但弯杆却在不断变换,便形成了弯杆爬台阶的动画面。 实验仪器: 实验操作:1. 打开电机开关; 2. 电机转动平稳后,打开频闪灯开关,适当调节频闪灯频率的粗调(转换开关)、细调(电位器)旋钮;直到看到白色的台阶稳定不动,红色的小棍在台阶上跳动; 3. 实验结束后,分别关闭频闪灯和电机开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