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三化学中考实验探究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811438 上传时间:2021-06-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53.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初三化学中考实验探究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新初三化学中考实验探究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最新初三化学中考实验探究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最新初三化学中考实验探究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最新初三化学中考实验探究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初三化学中考实验探究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初三化学中考实验探究题及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丰台)1(6分)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以下实验。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打开止水夹和,关闭,从分液漏斗向装置A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当看到D中有大量浑浊产生时,CO2已集满,写出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关闭止水夹K1和K3,打开止水夹K2,从分液漏斗向装置C中加入适量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实验结束,请写出此过程中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C中观察到的现象中,能证明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_。(东城)2(6分)老师用如图所示装置为同学们做了一个实验。A装置集气瓶中装有体积比约为1:1的氮气和

2、气体a的混合气体,注射器中装有足量的无色溶液b;B装置中盛有少量紫色石蕊溶液;C装置中盛有适量生锈的铁钉;D装置中盛有足量的稀硫酸。(1)关闭活塞K1、K2,将注射器中的溶液b挤入瓶中,打开活塞K1,看到B中溶液进入A中后溶液变为蓝色,B中长导管脱离液面。请回答:若a气体是二氧化碳,则b是溶液。若b是水,则气体a具有的性质有。(2)保持K1开启状态,并打开K2,一段时间后关闭K2,整个过程中,观察到D中的现象是,C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西城)3(6分)H2、CO、CO2和CH4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气体。(1)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会爆炸,所以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应先。CH4完全燃烧的化学

3、方程式是。(2)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上述4种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为了确认气体X的组成,同学们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小资料: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CaO和NaOH。气体X气体燃烧装置碱石灰澄清石灰后续装置ABCD同学们设计了装置B,其作用是。装置C、D中盛放的试剂依次是(填序号)。a烧碱溶液b浓硫酸若取1.6g气体X进行实验(假设每步反应都完全),发现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装置C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增重1.8g,装置D增重2.2g。则气体X的组成是。(朝阳)4.(5分)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1)甲同学认为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2)乙同学认为利用、装置可以测定空

4、气中氧气的含量。关闭K、K1、K2,用凸透镜引燃B中的白磷,待冷却后打开K2,整个实验过程中的现象是(3)丙同学认为可以利用、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若要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应向烧杯的水中加入;若广口瓶B中盛放二氧化碳,A中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烧杯中盛放稀盐酸,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操作是。(大兴)5(6分)实验室用干燥、纯净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并检验其产物。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其中A是实验室用草酸(H2C2O4)和浓硫酸加热制取一氧化碳的气体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2O4浓硫酸加热H2O+CO2+CO。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E装置中的实验现象。(2)请将下列装置

5、正确的接入到B、C、D位置中,装置导管的接口顺序是:ah。(3)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装置无明显现象,C装置的作用是。(5)F装置的作用是。(密云)6.(6分)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与我们的生活、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下是关于燃烧的三个实验,请回答问题。实验1实验2实验3【实验1】a、b、c三处物质中能够燃烧的是(填字母序号),其燃烧时伴随的现象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实验2】集气瓶中充满氧气,胶塞处装有一对石墨电极,分别接到电源的正负两极,电极之间连有一段很细的铁丝。实验时,通入20v的直流电,能够看到铁丝剧烈燃烧。从燃烧的条件的角度分

6、析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是。7(2012顺义一模)(6分)煤炉燃烧正旺时,蜂窝煤的每个小孔中都会有一个蓝色的火苗在跳动,蓝色火焰是一氧化碳燃烧产生的。(1)碳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小红上网查阅资料得知:二氧化碳与红热的碳反应也会产生一氧化碳。小红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证明二氧化碳能与碳反应。回答下列问题。A装置用于制取二氧化碳,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E装置中盛有浓氢氧化钠溶液,该装置的作用是_。H中氧化铁被冶炼成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F和I中盛有的药品完全相同,其作用的不同之处是_。8通州(5分)某学习小组利用右图装置完成如下实验,以验证所学物质的

7、性质。(1)若A中盛有浓盐酸,B中盛有紫色的石蕊试液,将A、B中液体分别滴入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2)化学反应通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反应。在不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若A中盛有稀盐酸,烧杯中盛有固体氢氧化钠,将A中的稀盐酸滴入烧杯,观察到气球变瘪,则证明反应发生了。有的同学提出:该现象不足以证明NaOH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他的理由是:。(填一种即可)(3)若将集气瓶中充满CO2,先将B中盛放的NaOH溶液滴入烧杯中少量,会看到气球微微变鼓;再将A中的液体滴入烧杯。请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将下表中的试剂补充完整。现象装置滴管A烧杯气球变瘪又恢复原状

8、H2O气球变瘪固体Na2CO3气球先变瘪后又变得更鼓H2O(延庆)9(5分)现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小红同学想探究一下该固体的成分。她首先查阅了资料,得知:1.CaCl2+Na2CO3=2NaCl+CaCO32.CaCl2溶液呈中性。然后小红做了如下实验:(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然后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则样品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该结论不正确的原因是_。(2)取少量样品,加入稀盐酸,有气体生成,则样品中一定含有_。精品文档精品文档(3)取少量样品加水溶解后,加过量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酚酞试液,变红,该步实验的目的是_。若向滤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

9、,产生的现象是_,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昌平)10(5分)化学小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做兴趣实验。分液漏斗及C装置中所盛放的溶液相同,B、C装置中盛放的溶液足量,气球中装有少量的白色固体粉末。(1)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和玻璃塞,使A装置与大气相通,将气球中的少量粉末全部倒入C中,可以观察到C装置中有无色气泡逸出,白色固体消失,气球微微鼓起,B中溶液变浑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待上述反应结束后,从分液漏斗注入足量的溶液,关闭活塞和玻璃塞。B装置中的现象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请将下表中的试剂补充完整。AC/分液漏斗气球中粉末试剂Mg(门头沟)11.(

10、6分)下列AF是初中化学中的六个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填空:(1)A实验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是。(2)B实验中烧杯的作用是。(3)对于C实验,下列操作不妥的是。红磷要足量实验前夹紧止水夹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用木炭代替红磷(4)若用D装置除去O2中的水蒸气,该液体试剂为。(5)E实验中,气球的变化情况是。写出导致气球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丰台)12(9分)化学课上第一小组的同学做了碳酸钠溶液和A溶液反应的实验,有沉淀产生,同学们对浑浊液过滤,得到澄清滤液。第二小组甲、乙、丙三位同学对该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探究一A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相关资料】.CaCl2+Na2CO3CaCO3+2NaCl.CaCl

11、2溶液呈中性(1)【提出假设】第二小组同学认为A溶液的溶质有两种可能:是_,是。(2)【设计实验】第二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取少量A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溶液_第一小组同学肯定了他们的实验结论。探究二过滤后澄清滤液中会有哪些溶质?【提出假设】假设正确。碳酸钠与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甲的合理猜想;丙的合理猜想。(4)【实验验证】乙同学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盐酸实验现象没有气体产生实验结论猜想不成立你认为乙同学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其理由是。(5)【继续探究】请你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滤液中溶质的组成。

12、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西城)13(6分)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实验台上按如下顺序摆放着7瓶不同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其中4、5号试剂瓶标签破损。1234567【提出问题】这两瓶试剂的成分分别是什么?【查阅资料】碱性的亚硫酸钠(Na2SO3)溶液、Na2CO3溶液与中性的CaCl2溶液均可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白色沉淀。Na2SO3+2HCl=2NaCl+SO2+H2O。CO2与SO2均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作出猜想】根据受损标签的信息,推测4、5号溶液可能分别是NaOH溶液、Na2CO3溶液、Na2SO3溶液或NaCl溶液中的一种。【实施方案】各取少量4、5号溶液于试管中,分别进行下列两

13、组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实验1滴加适量_号溶溶液均由无色变成红色4、5号溶液均不可能是上述猜想中的溶液。实验2滴加适量3号溶液54、号溶液可能分别是Na2SO3均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和Na2CO3溶液中的一种。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继续实验】为了进一步确定4、5号溶液的成分,同学们分别取少量4、5号溶液于试管中继续实验。实验操作滴加适量2号溶实验现象实验结论_4号溶液是Na2CO3溶液5号溶液是Na2SO3溶液。【实验反思】同学们经过分析认为4号溶液还可能是变质的NaOH溶液。于是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进行验证。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4号溶液是部

14、分变质的NaOH溶液。,14(2012顺义一模)(6分)有A、B、C、D、E五瓶失去标签的白色粉末(均为纯净物)老师让化学实验小组同学鉴别这些物质。调查研究:已知它们可能是硫酸铜、碳酸钙、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中的一种。查阅资料:白色的硫酸铜粉末遇水变为蓝色实验探究:小芳同学的鉴别实验过程记录如下步骤1:取五种白色粉末各一药匙,分别放入五支洁净的试管中,各加蒸馏水2mL,振荡后静置。五支试管底部均有固体存在,只有盛放E的试管中液体呈蓝色,其他均呈无色。步骤2:取B、C、D的上层清液滴加稀盐酸,只有B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其他均无明显现象。步骤3:取A、C、D的上层清液放入试管中,分别滴加无色

15、酚酞,A、C显红色。请根据该学生的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由步骤1得出E为_。(2)步骤3中,D的现象是_。(3)根据该学生的实验,其余四种白色粉末有部分被鉴别出来,分别是_(写代号及其对应物质的化学式)。精品文档精品文档(4)对尚未鉴别出来的物质,请设计实验进行确定,并填入下表。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结论实验反思:“四支试管底部均有固体存在”,与小芳预测的“只有一支试管中有固体存在,其他试管中均为澄清溶液”的现象不同,其原因可能是_。(延庆)15(8分)氢氧化钠与酸、二氧化碳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小军和小晴两位同学想用实验证明氢氧化钠能与盐酸、二氧化碳反应,他们做了以下探究过程。【查阅资料】通

16、常状况下,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设计实验】小军设计了两个实验进行验证,请你帮他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解释氢氧化钠可以与盐酸反应。酚酞试液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NaOH溶盐酸过量_AB小军选用NaOH和Ca(OH)2两种A、B中均无明显变化。B中盛放的溶液是_。该实验目的是_。溶液分别放入上边装置中的广口瓶中,关闭K,通入二氧化碳。【反思交流】小晴认为:小军设计的上述两个实验都有缺陷,不足以证明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和二氧化碳反应。请你分析:(1)小军的第一个实验的缺陷是_,应改为_。(2)小晴用上述小军第二个实验的装置和药品,验证氢氧化钠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她的设

17、计方案是:分别量取40mLNaOH和Ca(OH)2溶液放入A、B中,_,此实验可以说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昌平)16(8分)氢化钙(CaH2)是一种储氢材料,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甲、乙两位同学选用如下装置,用氢气与金属钙加热制备氢化钙。实验结束后,两位同学对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进行如下探究:硬质玻璃管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稀硫酸钙a干燥剂:无水氯化钙锌浓硫酸【提出问题】硬质玻璃管中的Ca是否完全转化为CaH2?【查阅资料】金属钙活动性很强,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产生一种气体;氢化钙要密封保存,遇水反应放出氢气。【猜想与实验】1、固体为Ca和CaH2。固体为CaH2。甲同学的探

18、究活动如下:实验操作取少量硬质玻璃管中的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解释有氢气生成固体于试管中,滴入少量的水,收集产生的气体,并用燃着的木条点燃继续向溶液中滴加酚酞呈红色生成(填化学式)甲同学的结论:猜想1正确,固体为Ca和CaH2。【实验反思】乙同学认为由以上探究活动还不能得出猜想1正确,理由是。请你帮助乙设计实验,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现象和相应的结论:。【反思讨论】(1)写出CaH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登山运动员常用氢化钙固体作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3)制备CaH2装置中,玻璃管a的作用是。(房山)17.(7分)“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放

19、出氧气。实验室有一瓶放置了较长时间的过氧化钠粉末,已知发生了部分变质,同学们取3.00g变质粉末决定探究其中的成分及其质量。【提出问题】变质的过氧化钠粉末中有哪些成分,它们的质量是多少?【查阅资料】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钙溶液显中性。Na2CO3+CaCl2CaCO3+2NaCl【猜想与假设】(1)粉末成分是Na2O2和NaOH的混合物精品文档精品文档(2)粉末成分是_的混合物(3)粉末成分是Na2O2、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设计实施方案】实验步骤取3.00g变质粉末于一支大试管内,实验现象加入适量的水,

20、共收集到0.32g气体,然后用带火星木条检验生成的气体。继续向上述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石灰水,充分反应。固体完全溶解,_将中物质过滤,得到滤渣,将其洗涤、干燥并称量,得固体1.00g。【解释与结论】同学们经过认真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粉末中含有的成分及质量Na2O2NaOHNa2CO3成分(填“有”或“没有”)质量(g)【反思与评价】(1)实验室在保存过氧化钠时应注意_。(2)有同学提出把第步实验中足量的石灰水改为足量氯化钙溶液,至沉淀不再生成时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若液体变红,则证明原粉末中有NaOH。你认为该方案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门头沟)18(8分)用盐酸和碳酸钙固体反应,将得

21、到的气体X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始终没有发现石灰水变浑浊。针对此现象,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查资料稀盐酸与AgNO3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AgCl为白色且难溶于水。假设小明的假设:澄清石灰水已变质。小白的假设:气体X中除了有CO2外,还有。实验探究(1)小明的探究:可能的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和实验结沦实验目的实验步骤探究所用用一支试管另取少量步骤中现象为:澄清石灰原澄清石灰水取稀硫酸与碳酸钠反水是否变应制取CO2精品文档步骤中反应方程式为:实验结论:所用的澄清石灰水没有变质。精品文档质实验目的(2)小白的探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和实验结论探究小白的假将气体X通入AgNO3溶液反应方程式为:设是

22、否成立实验结论:小白的假设成立实验反思(3)同学们经过讨论发现,用下面实验装置就可以同时完成上述两个假设的探究。ABCA、B中都加AgNO3溶液,通X气体后:如果A浑浊、B澄清、C浑浊,结论是;如果看到现象;小明和小白的假设都成立。(平谷)19.(9分)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准备进行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如下图),有一装溶液的试剂瓶未盖瓶盖且标签破损,于是决定对这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2Ca(OH)HCl石酚【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查阅资料】(1)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用到含有钠元素的物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2)碱性的Na2CO3溶液与中性的CaCl

23、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提出猜想】猜想一:这瓶溶液是:氯化钠溶液;猜想二:这瓶溶液是:碳酸钠溶液;猜想三:这瓶溶液是:_。【实验验证】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活动实验一:验证猜想一和猜想二序号实验操作主要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解释取少量该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滴加23滴无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酚酞试液。另取少量该溶液于一支试管_。该溶液不可能是_。理由是_。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精品文档精品文档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溶质是碳酸钠,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由此,兴趣小组的同学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你认为,该结论是否正确?理由是_。实验二:验证猜想三实验操作

24、主要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解释_。_。该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答案:1.(1)K1;K3;K2;CaCO3+2HCl=CaCl2+H2O+CO2;CO2+Ca(OH)2=CaCO3+H2O;(2)2NaOH+CO2=Na2CO3+H2ONa2CO3+2HCl=2NaCl+H2O+CO2;C中有气泡产生(2.答案为:(1)氢氧化钠;易溶于水,呈碱性;2)D中液体进入C中,一段时间后,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上升;Fe2O3+3H2SO4Fe2(SO4)3+3H2O;Fe+H2SO4=FeSO4+H23.解:(1)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所以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应先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否

25、则可能发生爆炸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2H2O+CO2(2)装置B中药品是碱石灰,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CaO和NaOH,可作干燥剂,能吸收气体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防止气体中水蒸汽和二氧化碳干扰实验装置C盛放的试剂应为浓硫酸,目的是通过是否增重测定H元素的有无,装置D中盛放的试剂是烧碱溶液,目的是通过是否增重测定C元素的有无先经过NaOH溶液时会带出水蒸气到浓硫酸中,影响水的测定结果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气体中不含CO2;装置C增重1.8g,含H元素的质量为1.8g2/18100%=0.2g;装置D增重2.2g,2.2*12/44=0.6g;气体1.6g中含H元

26、素0.2g、含C元素0.6g,应含O元素0.8g,很明显,气体X1.6g中含有CO,且质量为1.4g,刚好为C、O元素质量之和,由此可知没有CH4,气体X中还含有0.2gH2故答案为:(1)验纯(2)除去CO2、H2O;吸收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H2和CO4.解:(1)答案为:制取氧气(或制取不溶于水的气体)(2)答案为: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待冷却后打开K2,中的水倒流入中约占瓶内气体体积的1/5(3)故答案为:关闭K1、K2,打开K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广口瓶中,关闭K,充分反应后打开K2,中稀盐酸倒流入中有气泡产生5.(1)红色粉末变黑;(2)fgedbc;(3)2NaOH+CO

27、2=Na2CO3+H2O;(4)检验草酸生成的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是否除尽;(5)检验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后有二氧化碳生成;利用燃烧法处理多余的一氧化碳,防止空气污染;6.【实验1】a、产生黄色火焰,放出大量白烟,放出热量、【实验2】铁丝为可燃物,集气瓶中充满氧气,通电后,电流产生的热效应使温度升高至铁丝的着火点,因此铁丝可以燃烧;【实验3】2Mg+CO2=2MgO+C、燃烧不一定总需要氧气助燃7.(1)2C+O2=2CO(2)CaCO3+2HCl=CaCl2+CO2+H2O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3CO+Fe2O33CO2+2FeF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净;I检验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的二氧

28、化碳8.故答案为:(1)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气球变瘪;精品文档精品文档(2)固体氢氧化钠遇水放热,也可以使气球变瘪;(3)浓硫酸;稀盐酸或稀硫酸;固体氢氧化钠或氧化钙9.解:(1)故答案为: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2)故答案为:碳酸钠;(3)检验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H2O+CaCO310.(1)Na2CO3+H2SO4Na2SO4+H2O+CO2,CO2+Ca(OH)2CaCO3+H2O;(2)B中液面下降,部分变浑浊的液体被压入C装置中;A中有气体产生且放出热量,使容器内压强变大稀硫酸Na2CO311.解:(1)氢气(H2);1:2;(2)作对比或对比

29、实验;(3)(4)浓硫酸;(5)气球先变大再变瘪12.(1)Ca(OH)2(2)实验操作滴加酚酞溶液实验现象_溶液变实验结论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红(3)甲:NaOH、Ca(OH)2丙:NaOH(答案可互换)(4)不正确溶液中有氢氧化钠,加入几滴盐酸,即使溶液中有碳酸钠,也可能不产生气体。(5)实验操作分别取少量滤液于两支试管中,一支加入碳酸钠溶液,另一支加入氢氧化钙溶液实验现象若加入碳酸钠溶液有沉淀产生若加入氢氧化钙溶液有沉淀产生若两支试管中实验结论则滤液中的溶质是NaOH和Ca(OH)2滤液中的溶质是NaOH、Na2CO3则滤液中的溶质为NaOH均无现象

30、13.【实施方案】实验11NaCl实验2Na2CO3+Ca(OH)2=CaCO3+2NaOH(或Na2SO3+Ca(OH)2=CaSO3+2NaOH)【继续实验】均有气泡产生,5号溶液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实验反思】实验操作取少量4号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实验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实验结论4号溶液是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液。14.15.【实验结论】通过小晴的实验,证明了氢氧化钠可以与盐酸和二氧化碳反应。精品文档精品文档(1)盐酸过量;适量盐酸(2)关闭K,通入约400mL二氧化碳,A、B中均无明显变化。16.甲同学的探究活动如下:实

31、验现象冒气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实验结论及解释Ca(OH)2【实验反思】理由是若固体为CaH2,遇水反应也会产生相同的现象。主要的实验步骤、现象和相应的结论:取等质量的氢化钙和待测固体,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使其充分反应,收集产生的气体,比较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若体积相等,说明玻璃管中Ca完全转化为CaH2;若不相等,则说明Ca未完全转化为CaH2。【反思讨论】(1)CaH2+2H2OCa(OH)2+2H2。(2)便于携带、避免爆炸危险。(3)检验装置的气密性。17.【猜想与假设】(2)Na2O2和Na2CO3【设计实施方案】【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1)密封保存(隔绝水

32、或二氧化碳)(2)不合理,因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也能生成氢氧化钠,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所以,不能证明原粉末中有NaOH。18.(1)Na2CO3+H2SO4=Na2SO4+H2O+CO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2)有白色沉淀生成HClCaCO3+2HCl=CaCl2+CO2+H2O(3)精品文档精品文档(4)检验HCl是否除尽19.【实验推断】(1)氯化钠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2)气泡Na2CO3+2HCl=2NaCl+H2O+CO2(3)露置于空气中的NaOH溶液与空气中的CO2反应也生成碳酸钠【继续探究】白色沉淀完全除去溶液中的CO32-,避免其对OH-检验造成干扰【实验结论】NaOH溶液(填变质的NaOH溶液也可)【探究启示】立即盖好瓶盖【拓展迁移】Cl-、Na+精品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