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灾难报道对新闻现场直播记者的要求.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819823 上传时间:2021-06-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灾难报道对新闻现场直播记者的要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析灾难报道对新闻现场直播记者的要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灾难报道对新闻现场直播记者的要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灾难报道对新闻现场直播记者的要求.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析灾难报道对新闻现场直播记者的要求 摘 要:笔者分析了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成都电视台三家媒体在芦山地震新闻现场直播中记者的表现,提出记者要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具备救援和自救的知识、掌握有关灾难的常识 、明晓灾难中人们的行为以及发自内心的人文关怀,才能更好地报道灾难新闻。 关键词:灾难报道;现场报道;芦山地震 中图分类号:G2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0-01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芦山县发生7.0级强烈地震,各大媒体迅速反应,跟进开展报道,及时发布伤亡和救援信息。笔者持续关注了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成都电视台三家媒体在此次灾难初期(4

2、月20日-22日)报道中的表现,并以此为基础分析记者在芦山地震现场直播当中的得失,并对记者如何更好报道灾难新闻提出建议。 一、灾难新闻一线记者 灾难具有大规模伤害性和不可预见性两大特征。到达灾难现场进行报道的一线记者,可能会面临混乱的场面、触目惊心的场景、悲痛的气氛或者容易失控的群体情绪、甚至是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因此,灾难本身的特点对记者提出了更具挑战性的要求。 二、灾难报道对记者的要求 1、心理承受能力 在灾难现场,对记者的心理承受能力要求很高。成都电视台记者蒋林在后期接受新浪深度采访时说道:“因为我经历过汶川地震,所以我到达芦山县城的时候,看到当时的状况舒了一口气,想:还好,并不是那么严

3、重。”在芦山地震新闻报道中,记者的心理承受状况还算不错,这种坚强的心理状态需要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去历练。 2、救援和自救知识 当灾难还未完全结束时,记者常常已经赶到了现场,这意味着记者同样处于灾难的危险之中。这需要记者具备救援和自救的基本知识技能与装备。4月20日中午中央电视台记者张力在与长啸做连线的过程中,经历了一次较大的余震,但是她和摄像记者非常镇定地对这次余震进行了描述,并且很快回到连线中结束了报道。这也表现出记者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对于地震灾难常识的了解。 3、关于灾难的常识 不同的灾难发生时有不同的特点,也有不同的应对或逃生方法。在前往灾区现场之前,记者就应该对此次面对的灾难有所了解。

4、4月21日,中央电视台记者张泉灵挺近宝兴县途遇无住处老人。在采访对话中了解到:老人所住的村庄房屋已经受损,但是临近的城镇却仍然没有安置点。村庄所在的山上有一片大山快垮了。在这个时候,张泉灵转身面向摄像机,面容焦急地告诉爱心人士不要拥挤进双石镇,为物资和救援留出通道。这时镜头中她身边的这位老人感到莫名其妙,他迷茫的神情与张泉灵激动的神情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采访老人时,张泉灵有几点没有做好:A、雅安川西龙门山脉,全年雨量充沛,地震加雨水肯定会导致山体滑坡。但是张泉灵在与老人的对话中表现出对情况的无知:“那住里面很危险哦。那这两天就会下雨哦。”并且,对于老人提出的山将“垮”了这个紧要信息没有做明确的

5、回应。B、对于观众和灾区的受众来说,最为重要的信息是:双石镇安置点缺乏哪些以及多少物资。老人所在的被毁的村庄还有多少人无处可住,需要哪些帮助。那片大山位置有多远,应采取怎样的防护措施。爱心人士不要再进入灾区这样的呼吁太过于重复和轻弱。 4、灾难中对人们的表现的认识 在灾难中人们常常会长时间的哭泣、不能流利讲话、失语、勃然大怒、情绪突变等。记者需要对这些可能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有所准备。在四川电视台4月20日晚上18:00记者朱珂采访了一位失去亲人的妇女,对方情绪很激动,声泪俱下,无法流利地讲话,甚至跪倒在记者面前呼喊:“你们要替我们做主啊!”记者对此没有做任何回应,却转身面对摄像机用“里面还有

6、更多倒塌的房屋”作为连线的结束语,在期间,妇女尝试着想前去同记者说话,都被记者边作结束语边用手推开挡在了摄像镜头的外面。 在这一段并不成功的采访中,我们看到,这位记者并没有做好面对灾难中人们表现的准备。当面对采访对象情绪突然激动起来时,记者应该做到:A、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避免被对方的情绪感染。记者在情绪冷静上做得很好,也表现出发自内心的关怀;B、暂停采访,给对方时间发泄并平静下来。这一点记者就做得不够好。在采访对象声泪俱下泣不成声时,她却继续让对方回忆痛苦的失去亲人的经历。在这位妇女情绪失控跪倒在地时,记者还问她题外话:“那边有没有房屋倒塌呢?”最后,还很不成熟地将采访对象推搡至镜

7、头之外。记者没有跳出既定的采访框架,一心只想着把连线做完,其实她完全可以把安慰妇女放在第一位。先暂停采访,安慰对方,留出合适的空隙,再面对镜头结束这次连线:“观众朋友,主持人,这位大姐现在很难过,我们的采访也在此告一段落。” 5、人文关怀 所谓的人文关怀,就是一种出于本性的对人类的爱,记者不要抱着让观众看热闹的心态报道灾难。在这一点上,芦山地震报道与汶川地震报道相比,进步很多。 例如成都电视台蒋林,4月20日中午,与中央电视台连线时报道送来芦山医院的第一位去世的伤者。伤者是位男性,躺在草地上的担架上,医生给他做心肺复苏,但是最终抢救无效,他的妻子在一旁喃喃:“周军,你醒一下嘛,那么远都过来了,

8、我们到医院了。”整个过程,记者没有说一句话,镜头也是在离伤者和医生一两米之外。没有挤进人群去拍特写,也没有追着幸存者采访现在的心情。这样的无作为却传达出了比有作为更丰富的信息:地震灾区伤情的特写,医疗的救援,以及对逝者和家属深深的尊重。 三、总结 近年来,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频发。社会对灾难新闻的报道要求越来越高,需要记者以更高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去传递新闻。灾难新闻尤其要求记者能够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具备救援和自救的知识、掌握有关灾难的常识 、明晓灾难中人们的行为以及发自内心的人文关怀。这样,才能更好地报道灾难新闻。 参考文献: 1 李希光.孙静惟.王晶.新闻采访写作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713-714 2 陈力丹.毛湛文.呼唤理性而专业的灾难报道:芦山和汶川地震媒体表现比较J新闻爱好者.2013.06 3 媒介评弹.雅安地震报道反思:少一分煽情 多一分冷静EB/OL.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