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疾病标本采集要求.ppt

上传人:数据九部 文档编号:10822512 上传时间:2021-06-05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毒性疾病标本采集要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病毒性疾病标本采集要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病毒性疾病标本采集要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病毒性疾病标本采集要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病毒性疾病标本采集要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毒性疾病标本采集要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毒性疾病标本采集要求.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病毒性疾病临床标本采集要求2011.07济南,主要内容,实验室监测意义 用于病原学检测临床标本的采集及种类 采集技术要求 实验室标本采集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建议、要求,一、实验室监测的意义,血清学监测: 早期诊断(IgM)(发热出疹症候群) 人群免疫状况评价、疫苗效果评价(IgG) 病毒学监测: 病毒学监测与流行病调查资料结合在一起,可以: 追溯病毒传播途径 鉴定病毒来源,确定本土还是输入 区分疫苗、野毒引起的疑似病例 监测病毒的变异,开发新疫苗 辅助血清学实验进行病例诊断:发病早期,补充IgM检测的不足 需要病毒学监测来证实麻疹消除:证实12 月无本土麻疹病毒的传播,二、临床标本采集的基本要求

2、,标本是进行一起实验室检测的基础 所有实验室检测的结果都依赖于所得标本采集质量 标本采集应根据不同症候群采集不同种类的标本 标本具有不再获得性,采集的量应充分满足检测工作需要 采集的标本应有明确标示,并包含疾病所有的基本信息 标本的采集、运送、保存都应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用于病毒学检测疑似病例标本采集种类,三、标本的采集要求,(一)、麻疹、风疹、腮腺炎临床标本的采集,0,7,14,21,28,35,42,-7,-14,-21,0,2,4,6,8,10,Rash,Onse 出疹t,Days after rash onset 出疹天数,Infection 感染,Relative levels of

3、antibody 相对抗体水平,消除阶段:麻疹病例和接触者的隔离,必要日期: 最后接种日期 出疹日期 出生日期,标本的采集: IgM:单份血清,出疹0-28天 分离: 尿液, N/S,出疹0-5天,麻疹病毒感染人体后抗体动态和病毒的排泄,1、出疹后0-28天(麻疹/风疹)内采的首份血均为合格血;腮腺炎14d内。 2、对于散发病例,第一份血标本采于出疹后3天内检测结果为阴性者,应在出疹后4-28天内采集第二份血,与第一份血采集时间相隔10-20天。 3、麻疹消除阶段:散发病例、暴发点病例都要采集。 4、技术要求:病例标本采集0.5-1.0ml、无菌分离血清、标记、填写送检,全血不能直接冻存。 5

4、、人群监测采集2-3ml、麻疹、风疹、腮腺炎和肝炎可以采集同一份血标本,进行监测。,1、血标本的采集,1、血清在运输或检测之前应置于48保存,保存时间不能超过7天。如果需要保存更长时间,则应置于-20或更低温度冷冻保存。 2、48h内,冷藏条件下尽快送实验室,运送过程中要放置冰袋保温。 3、避免反复冻融,会对IgM抗体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4、将装有血清的密封小管标记好后,置于可密封的塑料袋或小盒,同时放入吸收性材料(如:脱脂棉)以防漏液(图12A)。然后再将装有标本的密封袋放入绝热容器中。,血清标本的保存和运输,2、咽拭子标本的采集,接触疑似病例时,第一时间采集用于病毒分离的标本最重要。

5、采集时间:病毒分离或RT-PCR(rRT-PCR)成功的关键是出疹前或出疹后5天内采集。(而出疹1-3天内采集,病毒分离率最高),含漱液标本采集,用于腮腺炎病毒分离。 采集时间:发病5天内 方法:用无菌棉拭子,放患者口腔两边腮腺管开口处,放置10min后,取出放装有病毒保存管中。 同麻疹、风疹咽拭子。,咽拭子(含漱液)标本的保存、运送,1、咽标本(含漱液)采集后应于48小时内送至省级实验室,否则,则应于- 70C条件下保存;无-70C 保存条件者,可在-20C暂时保存,但时间不能超过1周。 2、由于冰晶会使病毒失活,所以标本应避免反复冻化或长时间在-20C条件下保存。 3、咽拭子(含漱液)标本

6、应在28C条件下由专人负责标本运送,严防标本污染或容器渗漏,并符合生物安全标准要求。 4、保存或运送时,避免阳光照射。 5、附标本送检单。,咽拭子采集方法.wmv,H:鼻拭子采集方法.wmv,H:鼻拭子采集方法.wmv,对于麻疹、CRS疑似病例,在采集咽拭子标本的同时,可采集尿液标本用于病毒分离。不推荐用于风疹病毒分离。 1、采集时间:出疹后5天内采集(最好在出疹后1-3天内)。 2、最好采集晨尿,但其他时段采集也是合格标本。用尿液取样杯收集50ml尿液。采集后的标本需要2-4C放置。 3、主要事项:由于病毒存在于脱落的上皮细胞内,采集的时间、标本量、如何处理等是影响病毒分离的关键。,4、尿液

7、标本的采集,1、最好在采集后立即进行离心。处理标本时,将尿液移至15ml或者50ml的离心管4C、1500 rpm离心5-10分钟。弃去上清液,用2-3ml病毒运输液或其他细胞培养液(DMEM, EMEM, 含抗生素的RPMI)悬浮细胞沉淀。 2、处理好的标本应在冷藏条件下(4C)尽快送省级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否则,应保存在-70C。 注意:如果没有离心请不要直接冻存尿液标本。未处理的尿液标本应该4C储存并置于冰上运送到实验室。最好在24小时内处理标本。-70C 贮存以保证病毒处于最佳状态并减少污染机会。标本放置容器应密封防泄漏。,4、尿液标本的处理与运送,(二)、 水痘-带状疱疹标本 的采集

8、要求,1、标本采集要求,散发病例,每年以市为单位血清标本合格采集数不少于100份、水疱液标本采集数不少于10份;若散发病例少于100例,血清标本合格采集率应达病例总数的80%以上。 对于暴发病例,要采集暴发早期510例病例血清标本进行确诊,同时还要采集35例病例水疱液标本,进行病毒分离。,1、选择患者5-10个充盈度较好的水疱,在无菌条件下用注射器抽取疱液,保存于装有2-3mL标本保存液标本管中(同麻疹)。 2、疱疹液采集后应在4条件下24小时内运送至省级实验室,未能24小时内送达的,应置-70或以下保存,并于标本采集后7天内送达省级实验室;血清标本送达省级实验室的时间可适当放宽至标本采集后3

9、0天内。,2、水痘疱疹液标本的采集、运送、保存,(三)、脊髓灰质炎标本采集、运输要求,标本的采集-1,一、AFP病例标本的采集 1. 麻痹出现后14天内采集 ;双份大便 ;采集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 。 2.每份标本重量5克(约为成人的大拇指末节大小)。 3.麻痹时间超过3个月,可不采集大便标本 。 4. -20冰箱储存,冷藏运送至实验室 。,标本的采集-2,二、AFP病例接触者标本的采集 以下情况应采集AFP病例的5名接触者(原则上5岁以下)大便标本 1.每年AFP病例大便标本数少于150份的省。 2.未采集到合格大便标本的AFP病例。 3.根据临床或流行病学资料高度怀疑为脊灰的AFP病例。

10、4.死亡的AFP病例。,标本的采集-3,三、高变异株AFP病例、VDPV病例、输入性 脊灰野病毒病例接触者: 标本采集要求见输入性脊灰野病毒病例和脊灰疫 苗衍生病毒循环病例应急处理预案,脊灰标本的运送,1.采集后7天内送达省级脊灰实验室 。 2.冷藏运送,运送时冰袋不少于4个,在送达省脊灰实验室时应带冰且包装完整。 3.标本的运送同时要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有关要求。 4.采集的标本应有完整的登记资料(采样单),一并送达省脊灰实验室。,运输器材,1.单个病例的标本容器应单放在盒或塑料袋内,并做有效的封闭。 2.用于运输标本的器材每次用过后毁掉或者消毒后再用。 3. Polio标本不能和疫苗同放在一

11、个冷藏器中。 4.用于计免中携带疫苗的冷藏箱可用于标本运输,但不可再用于装运疫苗。,(四)、流行性乙型脑炎检测标本的采集、保存与运输,1、血清样本,1.发病7天内采集,血液标本量应3ml。 2.如第一份血液标本在发病7天内采集,且乙脑IgM抗体检测阴性,应于7天后采集第二份血液标本。 3.血清装于带螺旋盖的血清管中保存和送检,血清管上贴好写有患者个人资料的标签 。 4.血清应低温(-80)保存,避免反复冻融;标本要冷藏运送(最好用干冰或液氮),同时要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和相关运输管理要求。 5.送检时需附送检单,送检单应详实填写,特别是发病日期和采血日期 。,2、脑脊液样本,1.需要专业的临床医

12、生来完成。 2.发病1周内采集,每份1 2ml 。 3.装于带螺旋盖的血清管中保存和送检,管上贴好写有患者个人资料的标签 。 4.保存及运输:同血清标本。,3、蚊虫样本,1.采集地点:人房、猪圈、稻田;时间:早晨5点之前和傍晚7 点之后。 2.鉴定分类:将蚊虫于-20冰箱中冷冻半个小时左右,将蚊虫冻晕,以便分拣;对蚊虫分类时,要在冰排上进行;分类完毕,50只为一批,迅速装入冻存管,并立即放入液氮中保存。 3.用液氮进行运输 。 4.在蚊虫标本采集的整个过程中都要保持冷链,注意补充液氮。,4、猪血样本,1.选择上年11月份以后出生、尚未经历乙脑流行期的仔猪30头作为观察对象。 2.每头猪从流行季

13、节前的3月份开始,连续每旬采耳静脉血一次,直到10月下旬。 3.也可采集屠宰场所宰杀的未经过上一次乙脑流行季节的猪血清,每次不少于30份,从每年的3月份开始采集直到流行季节结束。 3.要求每份血清标本不少于2毫升,编号登记后,装于带螺旋盖的血清管中保存运输。 4.低温(-20)保存,冷藏运送。,四、标本采集情况、存在的问题,2009年麻疹监测指标完成情况,2010-2011.06全省麻风腮 病原学标本采集情况,存在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用于病毒分离的标本的采集和运输问题 标本采集的机制(分工不清、可行性操作不足) 标本采集/调查研究的及时性 基层人员对标本采集的意义或采集的规程不熟悉 缺乏仪器

14、和耗材来获取、处理和储存标本 冷链系统不能保障,标本的储存和运输很困难 标本的采集率低,特别是病原学标本采集率低,影响病毒的分离。 对(麻疹)爆发或散发的首发病例病原学标本跟踪采样不够、信息不全,难以寻找可能的传播链。,目标:麻疹发病率1/100万以下、无本土麻疹野毒株传播。 切断本土麻疹病毒的流行 输入病毒引起流行的潜在危险 新基因型病毒的出现引起的流行,消除麻疹面临的挑战,在有本土麻疹病毒流行的地区,可能有一种或多种本土基因型 已经达到麻疹消除阶段的国家,可检测到多种基因型(输入) 全球已经发现24个基因型 所有疫苗株都属于基因型A 4个国家成功研制减毒活疫苗 美国(Edmonston)前

15、苏联 中国(S191、C47) 和日本 现有疫苗对现流行野病毒各个基因型都有保护作用,1、全球麻疹病毒基因型分布特征 (消除阶段),2、我国麻疹病毒H1基因型中各基因亚型变化趋势,麻疹病毒基因变异流行趋势研究证实: H1a亚型自1993年至今呈逐年上升趋势,并成为优势亚型 H1b亚型呈逐年降低趋势,并转为弱势亚型 H1c亚型病毒于1995年后尚未发现,百分比,3、1993-2010年我国麻疹病毒学监测结果,自2009年起,连续发现6起麻疹输入事件:1D4(山西),2D9(四川、云南、宁夏),3D11(云南) 其中D11是我国于2009年首次在全球发现并命名的新基因型,该新基因型的鉴定已经得到了

16、WHO和US CDC的认可; 该新基因型麻疹病毒于2009年12月引起了我国云南孟连县的麻疹爆发,流行病学上证实是从缅甸输入的,由于缅甸所在的东南亚区尚未开展麻疹病毒的监测工作,D11新基因型麻疹病毒的首次发现对于WHO东南亚区及其相邻的我国所属的西太区的麻疹病毒的监测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A-VL,A-VL,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县和缅甸接壤。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孟连县在2009.10.10 -11. 28 有缅甸麻疹病例跨境就诊的现象(累计14人)。 首发孟连病例:2009.11.5;爆发持续到2009.12.20共累计16例孟连县麻疹病例。,每个散发病例都要采集病原学标本鉴定病毒来源; 每次爆发要针对每个可能的传播链都要采集标本,以鉴别是否是同一株病毒在传播; 提高散发和爆发疫情病原学标本采集率、病毒分离率和基因型别的及时鉴定率; 要在接触病例的第一时间采集标本; 各项指标严格按照麻疹监测方案执行:病毒株的及时上送;,麻疹消除前后病毒学监测工作的要求(一),加强对首发病例血清、特别是病原学标本的采集,便于病毒传播途径分析; 提高对输入病毒引起流行的意识,加强对外来流动人群(特别是外籍病例)病例标本的采集工作,尤其我省流动人群比较密集的市地。,麻疹消除前后病毒学监测工作的要求(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