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03065_胡玲军_平面物体表面粗糙度自动测量仪的设计.doc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0833716 上传时间:2021-06-0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70403065_胡玲军_平面物体表面粗糙度自动测量仪的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070403065_胡玲军_平面物体表面粗糙度自动测量仪的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070403065_胡玲军_平面物体表面粗糙度自动测量仪的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070403065_胡玲军_平面物体表面粗糙度自动测量仪的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070403065_胡玲军_平面物体表面粗糙度自动测量仪的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70403065_胡玲军_平面物体表面粗糙度自动测量仪的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70403065_胡玲军_平面物体表面粗糙度自动测量仪的设计.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济南大学毕业设计1 前言1.1课题背景表面粗糙度是指加工工件的表面加工痕迹的平整和光滑的程度,它是加工零件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性指标。能够直接影响到机器和仪表的使用性能及寿命,特别是对那些运转速度较快、装配精度较高、密封性要求较严格的产品,更具有重要的意义。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技术在工程技术的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近代工业的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应用使人们对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表面粗糙度测量仪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个大背景下,人们对于粗糙度测量仪的设计也进行了深入的改进,力图达到人们对其的使用要求。1.2国内外发展状况表面粗糙度是指加工工件表面的加工痕迹的

2、平整度及光滑的程度,它是加工零件的重要的一个特性指标。在人们最开始进行检测加工工件表面质量时,只是采用标准样件或者样块,通过肉眼观察或者是用手触摸的简单方法,进而定性作出表面粗糙度的判断。“1929年,德国的施马尔茨(G.Schmalz)首先对表面微观不平度的深度进行了定量测量;1936年,美国艾卜特(E.J.Abbott)研制成功了第一台生产现场使用的测量表面粗糙度的轮廓仪;1940年,英国Taylor-Hobson公司研制成功了第一台表面粗糙度测量仪,从而开启了现代意义上的表面粗糙度检测的大门,其后各国又成功研制出多种测量表面粗糙度的现代仪器”1。而随着近代工业生产加工水平与相关科学技术的

3、飞速发展,世界各国也颇为深入的对这一领域进行了研究,各国的科技工作者们都在试图去寻找一种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测量效率更高的非接触表面测量仪。Masaji Sawabe曾经在日本常用尺寸和轮廓测量技术的最新发展一文中详细的介绍了日本测量加工件表面粗糙度的最新技术,即利用光纤传感器来测量,其方法主要是:“将一个光学纤维测头固定在垂直于被测物测量表面的位置上,另一个固定在与前者有一定倾斜角度的位置处。其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测定两者光能量比的变化,从而来求出被测表面的粗糙度。与此相近的还有利用红外线穿过狭缝和透镜后投射到被测表面,再通过光电元件测定红外线在反射方向的能量,以此来求出被测物的表面粗糙度”2

4、。除此之外,目前HIPOSS测量法和STM测量法在用激光来作为非接触型表面粗糙度测量的技术中也比较盛行。HIPOSS 测量法,又被称为光触针式测量法。它是利用半导体激光生成装置生成集束成点的激光束,一边对被测表面进行照射,一边对其进行扫描,再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最后直接获得被测工件的截面的形状以及相关的数据。此方法适合于高倍率的测量,具有较大的测量范围、较高的响应性能等优点,而且它还适用于三维的测量,因而很适合于推广到加工过程的在线测量中去。STM测量法,又称扫描隧道式显微镜测量法。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量子力学的隧道效应。由于该方法是通过隧道电流的变化来测量被测工件表面的凹凸情况,所

5、以此方法具有极高的分辨率,在垂直方向可以达到0.01nm;而横向也可以达到0.5nm,从而可以用于微细形状测量和分子结构的表面研究中。但是这种方法对于环境的要求也是极高,有可能一丁点的尘埃也可影响到测量的结果。在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人提出了一种将激光扫描技术运用到激光散射表面的测量中,并最终取得了成功,此种方法能够全面的反映出整个被测物表面的形貌,真实的显现出被测物表面粗糙度情况,在此基础之上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经研制成功了STM这种方法。我们国家近几年来,在粗糙度测量的技术领域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例如著名的“杨氏实验方法”的提出和推广,使得利用激光来测量S、Sm等常规数据在国内

6、得以实现;影响金属加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因素主要有前角、刀具副偏角和走刀量等三元素理论的提出;用光触针轮廓传感仪来测量表面粗糙度,其中就应用了3ABCD技术来计算其测得数据,以导出不同情况下的特性曲线;此外还有傅科法、容积法、反射光点位移法等新理论的提出和尝试等等”3。1.3课题的任务要求该设计题目属于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内容,应用到课程包括:测量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机械设计、机械原理、机械零件、机电传动、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制造及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数控技术、计算机辅助电路设计、计算机辅助绘图等。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完成平面物体表面粗糙度自动检测系统的整体设计,包括机械传动

7、系统、夹持系统、传感器提升和固定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等几个部分。该系统的指标如下;1.系统最大扫描检测范围为200mmx200mm;2.位移进给采用螺旋传动;3.传感器可以在水平X、Y方向随机移动进行扫描采集数据;4.传感器在Z方向可以上下调节,以便达到最佳测量位置。1.4课题的目的及意义表面粗糙度的测量主要体现在:一、机械加工制造业,主要是指金属的加工制造。最初为了检测机械加工零件的表面粗糙度,从而使粗糙度测量仪应运而生。尤其对于触针式粗糙度测量仪,它比较适用于质地比较坚硬的金属物体表面的检测。例如:汽车零配件的加工制造业、机械零部件的加工制造业,等等。这些行业都涉及到加工工件表面的质量,因而

8、对于粗糙度仪检测的应用就是不可或缺的。二、非金属加工制造业,随着近代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也应用到了加工工艺上,例如陶瓷、塑料、聚乙烯,等等,而现在有些轴承就是用特殊陶瓷材料加工制作的,还有泵阀等都是利用聚乙烯材料加工制成的。这些材料的质地坚硬,某些应用也可以替代金属材料制作工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也需要检测其表面的粗糙度。三、随着粗糙度测量仪的技术和功能不断加强与完善,以及深入的推广及应用,越来越多的行业被发现会需求到粗糙度的检测,除了机械加工制造外,电力、通讯、电子,如交换机上联轴器、集成电路半导体等生产加工过程中也需粗糙度的评定,甚至于人们生活中使用的文具、餐具、人的牙齿表面

9、都要用到表面粗糙度的检验。4然而传统表面粗糙度测量仪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1)测量的参数较少,一般仅仅对于 ra、rz、ry等少量的参数进行测量;(2)测量的精度较低,测量范围较小,r a值的范围一般为0.02-10m左右;(3)测量方式的不灵活,例如:评定长度的选取,滤波器的选择等;(4)测量的结果输出不够直观”5。综上考虑到造成上述几个方面缺点主要是因为系统不高的可靠性以及模拟信号误差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原有基础上对测量仪器进行相应的处理及改进,以求能够达到我们期望的测量精度和要求。2 总体设计2.1 机械部分设计2.2.1 总体结构设计图2.1 平面物体表面粗糙度自动测量仪机械部

10、分包括电机、机座等。机座上工作台通过两侧支架进行支撑,机座上还安装有驱动杆支架,驱动杆支架通过轴承螺栓支撑驱动杆组件,驱动杆组件连接并支撑传感器,电机通过连接驱动杆组件,带动驱动杆组件和其上的传感器前后做往复运动。设计中根据电机的功率进行电机的选择,根据所要实现的测量范围进行驱动杆丝杆的设计。本产品围绕着小巧、自动化、高性能和较广的应用范围来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时刻遵循着产品的要求进行设计。2.2.2 机械传动方案设计6本课题为测量平面物体表面粗糙度自动测量仪的设计,表面粗糙度是在物体的任意选取的某一一维直线上进行测量的,因此传动方式有将电机的回转运动转变成直线运动的要求。(1)链传动 链

11、传动是一种挠性传动,它由链条和链轮(小链轮和大链轮)组成。通过链轮轮齿和链条链节的啮合来传递运动和动力。链传动在机械制造中应用广泛。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和带传动比较,无弹性滑动和整体打滑现象,能够保持准确的平均传动比,传动效率高且作用在轴和轴承上的力较小;和齿轮传动比较,制造安装精度要求较低,成本也低;链传动主要用于要求工作可靠,两轴相距较远,低速重载,工作环境恶劣,以及其他不宜使用齿轮传动的场合。(2)带传动带传动是一种挠性传动。带传动的基本组成零件为带轮(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以及传动带(图2.2)。当主动带轮1转动时,利用带轮和传动带间的摩擦或啮合作用,将运动和动力通过传动带2传递给

12、从动轮3带传动具有结构简单、传动平稳、价格低廉和缓冲吸震等特点,适用于两轴中心距较大的传动场合,在近代机械中应用广泛。图2.2 带传动机械运动示意图(3)齿轮传动效率高 在常用的机械传动中,以齿轮传动的效率为最高;结构紧凑;工作可靠寿命长;传动比稳定。(4)蜗轮蜗杆传动图2.3 涡轮蜗杆传动涡轮蜗杆传动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具有反向自锁的功能,而且相比其它传动具有较大的速比,涡轮蜗杆的输入、输出轴不在同一轴线上,甚至不在同一个平面上。自身的缺点,那就是涡轮蜗杆的传动效率不够高,精度也不是很高。(5)螺旋传动螺旋传动是利用螺杆和螺母组成的螺旋副来实现传动要求的。它主要用于将回转运动变为直线运动或将直线

13、运动变为回转运动,同时传递运动或动力。它具有结构紧传动均匀、准确、平稳、易于自锁等优点。通过对于上述几中传动方式的比较以及测量仪的传动要求,选取螺旋传动作为设计的传动方式。2.2 硬件电路部分设计硬件电路设计的任务是通过选择测量元器件,设计出能够实现传感器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前后运动,并且能够将传感器所接收到的位移信号进行放大整理转换成数字信号显示的电路。2.2.1 传感器的选择在本课题中,传感器是通过测量线性位移进行测量的,因此选取位移式传感器:(1)电容式位移传感器 电容式传感器是以电容器作为敏感元件,将机械位移量转换成为电容量变化的传感器7。电容传感器有很多种形式,最常使用的是变极距式电容

14、传感器和变面式电容传感器。它们一般量程都很小,小于1mm,而精度又特别的高,能够达到纳米的级别。一般适用于厚度的测量,当然要先对被测体的导电性进行一个定量标定后再进行相应的测量。(2)光电式位移传感器光电式位移传感器是根据被测对象阻挡光通量的多少来测量目标的位移或几何尺寸的传感器8。它属于一种非接触式测量,可以进行连续性的测量。光电式位移传感器通常会用于连续测量线材直径或是在带材边缘位置控制系统中用作于边缘位置在线检测传感器。(3)霍耳式位移传感器霍耳式位移传感器的测量原理是保持霍耳元件的激励电流不变,并且使其在一个梯度均匀的磁场中移动,那么它所移动的位移正比于输出的霍耳电势9。磁场的梯度越大

15、,灵敏度就会越高;梯度变化越均匀,霍耳电势与位移的关系就越是会接近于线性。霍耳式位移传感器的优点是:惯性小、频响高、工作可靠、寿命长,因此用于将各种非电量转换成位移后再进行测量的场合。(4)电感式位移传感器电感式位移传感器作为一种金属感应的线性元器件,在接通电源以后,会由开关的感应界面产生一个交变的磁场,当金属物体渐渐接近这个感应面时,金属中则会产生吸取振荡器能量的涡流,使振荡器的输出幅度线性快速衰减,从而我们可以根据衰减量的变化来实现我们检测物体的目的10。电感式位移传感器的工作电路是可以根据电磁感应的强弱(也就是距离物体的远近来判定磁场的强弱大小的),从而使电路输出变量的模拟信号。电感式位

16、移传感器是线性输出的模拟量。量程一般为毫米级,精度一般是微米级。此设计采用接触式进行表面粗糙度的测量,通过以上几个传感器的特点,最终传感器定为电感式位移传感器。2.2.2 电路设计方案电路设计包括显示电路设计和电机控制电路设计。显示电路是指将通过传感器测量收集到的位移信号进行放大整理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出的电路,传感器收集到的位移信号传到单片机进行整理转换,最后由计算机将数字信号显示出来。电机控制电路是指控制电机正反转的电路,测量仪的传感器就是通过电机的正反转实现前后运动进行测量的。通过对电路的设计,控制着传感器按照我们所想进行测量,然后由计算机将测量结果输出,完成对物体表面粗糙度的测量。3 机械

17、系统设计和计算3.1 测量仪导轨的选型目前,滚动导轨的应用非常广泛,滚动导轨作为滚动摩擦副的一类,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摩擦因数小(0.0030.005),运动灵活;(2)动、静摩擦因数基本相同,因而起动阻力小,而不易产生爬行;(3)可以预紧,刚度高;(4)寿命长;(5)精度高;(6)润滑方便,可以采用脂润滑,一次填装,长期使用;(7)由专业厂生产,可以外购选用。因此滚动导轨副被广泛应用于精密机床、数控机床、测量机和测量仪器上。11因此在此次设计中选用圆形滚动导轨副。3.2 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计算及选型123.2.1 滚珠丝杠副的特点 滚珠丝杠副是一种靠滚珠传递和转换运动的新型元件,在其

18、丝杠和螺母上分别加工有半圆弧形的沟槽,圈在一起形成滚珠轨道,并在螺母上加工有使滚珠形成循环的回珠通道,当丝杠和螺母相对转动时,滚珠可在滚道内循环滚动,因而迫使丝杠和螺母产生轴向相对移动。滚珠丝杠螺母副是一种低摩擦,高精度,高效率的机构。它的传动效率(= 0.92-0.96)比滑动丝杠(= 0.20-0.40)高3-4倍。滚珠丝杠螺母副的动(静) 摩擦系数基本相等,配以滚动导轨,启动力矩很小,运动极灵敏,低速时不会出 现爬行现象。滚珠丝杠螺母副可以完全消除间隙并可预紧,故有较高的轴向刚度,并且反向无空程死区,反向定位精度高。滚珠丝杠螺母摩擦系数小,没有自锁,能够实现可逆传动。滚珠丝杠螺母副的滚珠

19、循环方式一般可分为内循环和外循环两种。3.2.2 丝杠选型与计算本课题所设计的测量仪仅在纵向采用滚珠丝杠螺母副进行传递故只需要对纵向丝杠进行计算校核即可。图3-1 纵向进给系统计算简图初定滚珠丝杠型号为W1L2004,其几何参数为:表1 W1L2004的相关参数名称符号W1L2004 螺纹滚道公称直径d020导程L04接触角433钢球直径(mm)dq3.175滚道法面直径RR=0.52dq1.651偏心距ee=(R-dq/2)sin0.045螺纹升角=arctgL0/d0433螺 杆螺杆外径dd=d0-(0.20.25)dq19.4螺杆内径d1d1=d0+2e-2R16.788螺杆接触直径dz

20、dz=d0-dqcos16.835螺母螺母螺纹外径DD=d0-2e+2R23.212螺母内径D1D1=d0+(0.20.25)dq20.635(1)、计算进给率引力Fm(N) 此滚珠丝杠采用的是圆型导轨,故进给率牵引力计算公式为 (3.1)式中 切削力,(N) M主轴上的扭矩,(Ncm) f导轨上的摩擦系数 dz主轴直径(cm)则有 (3.2)(2) 、计算最大动负载荷C选用滚珠丝杠副的直径d0时,必须保证在一定轴向负载作用下,丝杠在回转100万转(106转)后,在他的滚道上不产生点蚀现象。此轴向负载最大值即为最大动负载荷,可用下式计算: (3.3)式中 L寿命,以106转为一单位,; n丝杠

21、转速,(r/min),; vs测量时最大进给速度,取最高进给速度的1/21/3; T使用寿命,(h),取T=15000h; L0丝杠导程,(cm); fw运转系数,取1.2故 N (3.4)(3)、滚珠丝杠副选型为W1L2005(4)、计算滚珠丝杠螺母副的传动效率: (3.5)式中 螺旋升角,W1L2005取=433 摩擦角,取10 (3.6)3.3 齿轮齿条的设计及计算13本课题所设计的测量仪在横向运动中采用了齿轮齿条传动的方式进给。齿轮传动式作为机械传动中重要的传动之一,形式有很多,应用也很广泛,传递效率也非常高。齿轮齿条的传动方式为:齿条固定在底座上,小齿轮与手动转轮连接,齿轮与齿条配合

22、从而带动传感器支架进行横向移动。3.3.1 齿轮的选择由于本课题所设计的测量仪具有传动简单、要求低的特点,故选用直齿圆柱齿轮;又因为测量仪的传感器支架的移动为普通的传递运动,速度很低,故选用7级精度(GB 10085-88);根据相关设计手册介绍而选择小齿轮材料为40Cr(调质),硬度300HBS,齿条材料为45钢(调质),硬度为240HBS;选择小齿轮的齿数为z=17。3.3.2 齿轮齿条的计算校核由公式进行齿面接触强度计算,即: (3.7) 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数值(1)试选载荷系数K=1.3(2)齿轮传递的转矩(3)根据机械设计教材表10-7,小齿轮做悬臂布置,选取齿宽系数=0.5(4)根

23、据机械设计教材表10-6,查的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Z=189.8MPa(5)根据机械设计教材图10-21d,按齿面硬度查得小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600MPa;齿条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550MPa(6)计算应力循环次数N=60njL=60301(181508)=1.72810 (3.8) (7)根据机械设计教材图10-19,取接触疲劳系数K=0.90;K=0.95(8)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取失效概率1%,安全系数S=1,因此可得=0.9600=540(MPa) (3.9)=0.95550=522.5(MPa) (3.10)计算 (1)试算齿轮分度圆直径d,代入中的较小值(3.11)(2)计算圆

24、周速度v=0.04m/s (3.12) (3)计算齿宽bb=0.522.18=11.09(mm) (3.13) (4)计算齿宽与齿高之比 m=22.18/17=1.3(mm) (3.14)h=2.25m=2.251.3=2.93(mm) (3.15) (3.16)(5)计算载荷系数根据v=0.04m/s,7级精度,查得动载荷系数K=1;直齿轮,K=K=1;查得使用系数K=1;齿轮悬臂布置,K=1.13;由, K=1.10,由机械设计教材图10-13得K=1.045;故载荷系数 111.101.045=1.1459 (3.17)(6)按实际的载荷系数校正所得的分度圆直径得=22.18=21.27

25、(mm) (3.18)(7)计算模数m=1.25(mm) (3.19)3.4 步进电机计算及选型14本课题所设计的测量仪仅在纵向需要电机带动传感器运动进行测量,故只需要对纵向电机进行计算选择即可。初选电机型号为:23HY4456机身长41mm,步距角1.8,转动惯量60g.cm2。3.4.1 等效转动惯量计算等效转动惯量折算到电机轴上: (3.20) 考虑到步进电机与传动系统的匹配问题, (3.21)基本满足惯量匹配的要求。3.4.2 电机力矩的计算空载启动时折算到电机轴上的加速力矩: (3.22)折算到电机轴上的摩擦力矩: (3.23)丝杠预紧时折算到电机轴上的附加力矩: (3.24)综上三

26、项,快速空载启动时所需力矩: (3.25)快速进给时所需力矩: (3.26)步进电机为两相四拍: (3.27)所选电机大于所需最大静转矩,计算空载启动频率: (3.28)测量时的工作频率: (3.29)所选电机可以满足使用要求。4 控制电路的设计和实现4.1 传感器位移显示电路仪表的总体结构如下图4.1所示测头触针键盘 显示 打印单片机A/D转换器传感器 图4.1 电路硬件结构图可以看出整个系统模块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传感器模块将被测头触针的位移信号转换成电流信号;(2) 信号调理模块主要是仪表放大器电路,它将传感器转换的微弱电压信号放大至适当的电平,供A/D转换使用;(3) 单片机模块是

27、仪表的核心,根据设计要求,装在其内部EPROM中的监控程序应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滤波等功能;(4) A/D转换模块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供单片机进行数据处理;(5) 显示模块将测量结果直观的数显出来;(6) 人机交互模块是由键盘构成。通过键盘向单片机发出命令,由单片机根据不同的命令提供相应的功能;4.1.1 传感器设计在表面粗糙度的测量中,把被测物体表面的粗糙度引起的位移参数转换成电学参数的装置称为位移测量传感器。电感式位移传感器是一种属于金属感应的线性器件,接通电源后,在开关的感应面将产生一个交变磁场,当金属物体接近此感应面时,金属中则产生涡流而吸取了振荡器的能量,使振荡器输出幅度线性

28、衰减,然后根据衰减量的变化来完成无接触检测物体的目的。电感式位移传感器工作电路可以根据电磁感应的强弱,(也就是靠近物体的远近。来判定磁场的强弱)从而电路输出变量的模拟信号。因为电感式位移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受油污等介质的影响的优点,使其在传感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在本系统中使用了传感器。4.1.2 信号整理设计信号整理的主要功能是将传感器输入的微弱信号放大,并且进行必要的滤波,最后送入A/D中。4.1.3 单片机设计在近代智能化的测量仪中,核心是单片机。主要通过考虑数据总线宽度、寻址能力、指令功能等单片机的软、硬件支持状况对单片机进行选择,还要从仪表的实际需要、执行速度、中断能力

29、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考虑。目前国内市场上能够采购的单片机,不仅各厂家系列多,而且同一系列有很多种类,根据本系统的总体功能要求和价格等方面考虑选取了MCS-51系列的8031为主机,它不仅能满足系统的功能要求而且结果灵活,设计方便。图4.2 8031引脚排列外部程序储存器根据总体要求,选用了27128。4.1.4 A/D转换设计15ADC0809转换器的主要特征如下(1) 分辨率为8位,8位输入通道;( 2) 总的不可调误差位1/2LSB或1LSB;(3) 转换时间为100S/130S;(4) 无零点和满刻度调整;(5) 单一+5V电源供电,模拟输入电压为0+5V,10V,5V;(6) 8路通道转换

30、,带锁存控制逻辑;(7) 低功耗,功耗为15mW;(8)工作温度范围是-40+85摄氏度。ADC内部逻辑结构如下图4.3图4.3 0809内部逻辑结构图4.1.5 人机交换和显示的设计 人机交互模块是由键盘构成。通过它向单片机发出命令,由单片机根据不同的命令提供相应的功能。我们将8031主机通过扩展8155H配置了6位LED显示器和44按键如图4.4所示图4.4 键盘/显示接口图显示选用功阴极6位LED,由8155H的PA.0PA.5进行阴极位选,称扫描口。由PB.0PB.7控制各位显示器的字型段选,称输出口,采用动态扫描显示方式。其中1008电阻用于补偿电流,用于增强显示器亮度。 44键盘的

31、列线(4根)与8155H的PA.0PA.3相连接作为信号扫描输出,行线(4根)与PC.0PC.3相连,作为键状态扫描输出入口。4.2 系统电路软件部分设计软件流程图如下4-4所示开始初始化系统键盘检查测量完成?显示测量数值打印粗糙度曲线输入测量起始点采集测量数据A/D转换启动单片机处理数据输出结束图 4.5 软件流程图- 21 -5 结 论本次设计的题目是平面物体表面粗糙度自动测量仪的设计,作为一个机电一体化方面的课题,此设计包括机械部分结构设计和电气部分设计两个方面。该系统的主要结构是电机通过丝杆带动位移传感器往返运动进行粗糙度的测量。由于物体表面的不平整使传感器上的触针产生位移,传感器从而

32、产生了相应的电信号变化。通过对传感器的电信号进行处理进而得到表面粗糙度的相关数据。该系统主要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1) 位移传感器的应用.(2) 传动方式的应用 (3) 位移传感器输出数据的采集与处理.(4) 控制电路的设计(5) 单片机的应用通过毕业设计,使我进一步的了解了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思路,学会了怎样设计机械结构、怎样进行电路设计并能够协调各部分功能模块,使它们相互关联组成一个机电整体系统。更为重要的是学会了进行机电设计的流程,以及处理各个流程中的问题,初步掌握了处理专业设计的能力。通过这个课题的设计让我把以前学过的知识很好的融汇在一起,使我可以很灵活将所学专业知识使用到实际应用中去,

33、拓宽了我的知识面,增强了我的实践动手能力。鉴于这是我第一次做这种比较全面而又综合的设计,由于经验的不足以及自已的能力有限,在设计中难免会存在一些漏洞和考虑不周的地方,还请老师给予以批评、指正!参 考 文 献1吴建昌.表面粗糙度测量技术综述J.高等职业教育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 年 10 月:76-782王旭刚,王 博. T2000型表面粗糙度仪微机化改造.哈尔滨轴承集团公司.轴承实验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3廖念钊,互换性与测量技术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1985.4徐孝恩,朴大直.工厂精密计量指南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1985.6李 岩,花国梁.精密测量技术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34、2001.7袁锋伟,蒋彦,黄鑫.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改造.南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湖南 衡阳8高宗海,蒋彦,李大成等.Talysurf-5型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实现 第六届全球智能控制与自动化大会(WCICA 06)论文集,069杨旭东.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分析及其改进方案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10Rosenf eld A.Digi t al Picture Processing M .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6 15 3211李伯奎,刘远伟.表面粗糙度理论发展研究,工具技术2004(1)12张国雄,金篆

35、芷.测控电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13刘乐善,欧阳星明,刘学清.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及应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14GB/T3505-2000S.产品几何技术规范(表面结构 轮廓法 表面结构的术语、 定义及参数)200015JJF105-2003S.触针式表面粗糙度测量仪校准规范200316刘力岩,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新驱动形式.(哈尔滨量具刃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 150040) 17 Y. Xu, D. Ruan, K. Y. Qin, J. Li u. Lat tice valued Logic An alt ernat ive approach t o deal w ith fuzzines s and uncert aint y M . Berlin: Springer,2002 70 112.18陶灵丹,曾其勇.表面粗糙度仪的测量系统分析.(中国计量学院质量与安全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