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构成教学大纲(叶军).doc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0833725 上传时间:2021-06-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大构成教学大纲(叶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三大构成教学大纲(叶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三大构成教学大纲(叶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三大构成教学大纲(叶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三大构成教学大纲(叶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大构成教学大纲(叶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大构成教学大纲(叶军).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三大构成教学大纲一、 教学课程课程名称:三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开设学时:总课时80学时(理论40学时,实训40学时)开课对象:影视动画高级工程师专业、环境艺术高级工程师专业二、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平面构成,是一种视觉现象的构成。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在平面设计中如何塑造形象,怎样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联系,如何掌握形式美的构成原则,掌握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技能,掌握装饰图案、抽象图案、几何图案的表现手段。色彩构成,是一门涉及物理、化学、生理学、美学、逻辑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的艺术设计基础造型课。要求学生理解色彩在物理、生理、心理及美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将理性的色彩知识融于感性的色彩绘画

2、实践中,增强学生对色彩语言自身表现力的认识,提高学生应用色彩的想象力。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三大构成是利用形式要素及其特有的表现方法,对学生进行理念性训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造型的构成方法,提高对构成设计中形式美的认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三、 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平面构成第一章 形态的基础理论(4学时)(一)教学要求:掌握形态、形态构成、形态要素等基本概念与内涵。掌握造型要素的基本性质,点、线、面、体的平面造型规律,研讨各要素间的相对性和可转化性。(二)教学重点:建立形态构成的概念。点、线、

3、面的基本性质与要素转化为课题训练重点。(三)教学难点:形态美的法则。(四)教学内容:概述1、 包豪斯与构成;2、 造型设计与平面构成;3、 平面构成的目的、学科特点及学习方法;4、 材料和工具的准备;5、 电脑设计中引入平面构成;6、认识形态;7、设计形态;8、形态的知觉与心理;9、形态的基本要素;10、形态美的法则。第二章 基础构成(6学时)(一)教学要求: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掌握简化构形与系列化构形的造型规律,培养基本的构形能力。(二)教学重点:单形的移动组合、图与底的空间关系。(三)教学难点:逻辑构成(四)教学内容:1、基本图形的设计;2、逻辑构成:重复、近似、发射、渐变、对比、特异

4、、结集、肌理;3、视觉平衡构成;4、肌理构成与技法拓印。第三章 意象构成(3学时)(一)教学要求:认识具象形态与抽象形态的实质,掌握具象形态的抽象表现方法。探讨感觉,情感和各种抽象概念的视觉化表现方法。(二)教学重点:联想构成和空间构成。(三)教学难点:空间构成(四)教学内容:1、 抽象构成;2、 联想构成;3、 空间构成。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图形开发与应用(4学时)(一)教学要求: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二)教学重点:复像、变像、矛盾空间(三)教学难点:矛盾空间(四)教学内容:1、复像:运用重复规律的超现实图像,把某一形象连续反复地移动排列或做各种位置变换,从而构成新的图形;2、复像的创造方法:

5、1、位移 2、扩散 3、转体 4、矛盾循环;3、重像:就是把几种不同的形象按一定的内在联系与逻辑相互重合,巧妙地构成一个新的形象;4、变像:以变形规律构成的超现实图形渐变就形成变像;5、残像:运用减缺和分解重构规律的超现实图形;反透视:大与小的象征、虚实空间、立视体;7、矛盾空间:形体矛盾、超现实矛盾。色彩构成第一章 色彩的基本原理(2学时)(一)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对色彩的基本原理、光与色的相互关系、物体色的形成、色彩的表述和色系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二)教学重点:色光的物理原理以及不同的混合形式;西方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色彩表述体系形成的影响。(三)教学难点:色彩的混合(四)教学内容:1、

6、色彩的形成;2、 色彩的属性;3、 色彩的混合;4、 色彩的表述与色彩体系;5、 色彩三要素;6、 色彩的三原色;7、孟塞尔色立体、孟塞尔12色相环,奥斯特瓦德色立体、奥斯特瓦德24色相环。第二章 色彩与视知觉(3学时)(一)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从人对色彩的视觉生理与心理反映角度,较系统地了解人的知觉与色彩的有机联系,了解色彩的诸多视知觉现象。(二)教学重点:色彩的易见度,明暗适应,颜色适应,色的同化性,以及色的错视。(三)教学难点:色彩的错觉。(四)教学内容:1、 色彩知觉现象;2、 色彩与空间。第三章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2学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系统学习和训练,深入探讨色彩的对比与调

7、和的原理及表现形式,理解其相互的关系及有机的配置。(二)教学重点:色彩的对比与调和的理论和课题训练。(三)教学难点:色彩的对比、调和、调性表达。(四)教学内容:1、 色彩的对比;2、 色彩的其他对比;3、 色彩的调和;4、 色彩的调性表达;5、 纯度对比。第四章 色彩的心理效应(3学时)(一)教学要求:通过训练使学生加强对色彩的联想与感觉并有能力应用于实践。(二)教学重点:着重训练对色彩的心理联想、抽象联想的表达,更好地理解色彩的性格与表情的含义。(三)教学难点:色彩的对比、调和、调性表达。(四)教学内容:1、 色彩心理的类型;2、 色彩的联觉;3、 色彩的联想;第五章 色彩构成与设计(3学时

8、)(一)教学要求:通过色彩的采集、重构、抽象联觉、联想等课题性的训练,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对色彩的不同要素的创意构成。各种抽象心理构成,使色彩构成与色彩的设计实践更为有机的衔接和过渡。(二)教学重点:色彩信息的借鉴、采集、重构和色彩模拟设计训练。(三)教学难点:色彩的重构(四)教学内容:1、色彩的借鉴与重构;2、色彩构成与设计。立体构成第一章 立体构成的造型基础(3学时)(一) 教学要求:了解立体构成的概念及其特征,形态在立体构成中的特殊表现以及立体构成与设计的关系。(二) 教学重点:认识立体构成中形态的整体美表现。课题训练方面着重从立体构成的构成感觉上进行。(三) 教学难点:立体构成的造型要素及

9、其语义。(四) 教学内容:1、 立体构成的概念与特征;2、 立体的本质;3、 立体构成的造型要素及其语义;4、 立体构成的美学原则。第二章 立体构成的造型表现(2学时)(一) 教学要求:了解立体构成的对比与调和美学的要素。(二) 教学重点:认识立体构成中对比与调和美学要素形成的因素。课题训练方面着重从如何取得对比调和的和谐关系上进行。(三) 教学难点:立体构成的美学要素。(四) 教学内容:1、 对比与调和;2、 节奏与韵律;3、 稳定与轻巧;4、 量感与空间感。第三章 立体构成的造型形式和方法(1学时)(一)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在训练构成中深入理解线,面,块三大构成要素及其构成规律,并鼓励学生

10、将其大胆用于实践。(二) 教学重点:半立体构成的概念,特点和表现形式,认识立体构成中三维空间处理的关键因素。课题训练方面着重从半立体的抽象构成和构成半立体的具象构成的表现方法上进行。(三) 教学难点:半立体构成到立体构成的转换。(四) 教学内容:1、 半立体构成;2、 线材的立体构成;3、 面材的立体构成;4、 块材的立体构成。第四章 立体构成的材料要素(1学时)(一) 教学要求:了解立体构成的材料的类别、材料的属性及不同材料的体验。(二)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材料在三维空间中的物理和化学属性,以便合理地选择材料。(三) 教学难点:材料的加工(四) 教学内容:1、 材料的特征;2、 材料的质感与

11、肌理;3、 材料的加工。第五章 立体构成在设计实践中的应用(3学时)(一)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立体构成在商业设计、工业产品设计、服装设计、建筑和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以及与计算机设计的关系。(二) 教学重点:立体构成在设计领域中的地位。(三) 教学难点:立体构成与设计的内在联系。(四) 教学内容:1、立体构成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2、立体构成在广告上的应用;3、立体构成在书籍装桢设计中的应用;4、立体构成在产品造型设计中的应用;5、立体构成在服装服饰设计中的应用;6、立体构成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7、立体构成在环境雕塑设计中的应用。四、 教学环节及其基本要求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学习重点

12、在于造型,它不是技术的训练,也不是模仿性的学习,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方法,在设计造型的过程中,主要根据限制的条件,有意义地去组织与创造,在反复的练习中获得能力的训练和创造力的开发。本课程要求学生理解构成的基本理论;理解并掌握形式美的规律,能够对设计作品进行正确地分析和思考;能够在设计中熟练应用各项基本构成法则;能够理解综合构成的具体方法进行形象思维和设计创意。五、 考核及成绩评定教学形式采用理论课与辅导课相结合的方法教学与实践练习并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能力。本课程结束后按NIT方式进行考试: 过程式考核作业设计上机考试六、 课程的教学进度与安排本课程安排总学时数为80学时,

13、其中理论40学时,实训40学时。具体安排如下表所示:(1)平面构成教学进度与安排(学时数为31学时,其中理论17学时,实训14学时)章 节内 容理 论实 训第一章形态的基础理论42第二章基础构成63第三章意象构成31第四章平面构成的图形开发与应用48合 计1714(2)色彩构成教学进度与安排(学时数为27学时,其中理论13学时,实训14学时)章 节内 容理 论实 训第一章色彩的基本原理21第二章色彩与视知觉32第三章色彩的对比与调和22第四章色彩的心理效应32第五章色彩构成与设计37合 计1314(3)立体构成教学进度与安排(学时数为22学时,其中理论10学时,实训12学时)章 节内 容理 论实 训第一章立体构成的造型基础31第二章立体构成的造型表现21第三章立体构成的造型形式和方法12第四章立体构成的材料要素12第五章立体构成在设计实践中的应用36合 计1012七、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教材:平面构成,蓝先琳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色彩构成,张玉祥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立体构成,许之敏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参考书:构成艺术,赵殿泽编著,辽宁美术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