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中医养生保健方案48811 .doc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0851267 上传时间:2021-06-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血压病中医养生保健方案48811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血压病中医养生保健方案48811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血压病中医养生保健方案48811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血压病中医养生保健方案48811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血压病中医养生保健方案48811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血压病中医养生保健方案48811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血压病中医养生保健方案48811 .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心整理高血压病的中医养生保健方案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亦是导致各种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血压判别标准:正常血压,收缩压 140mmHg,舒张压 90mmHg。成人高血压,收缩压 140mmHg,舒张压 90mmHg。高血压病是以动脉血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症候群。早期症状可见头晕、头胀、胸闷、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约半数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常伴后颈部牵拉或板样感觉。对人体心、脑、肾、血管等重要脏器损害严重。时至今日,专家认为,我国的高血压病患者已经超过 1 亿人。该病是导致脑中风的众多危险因素之一。中医学虽没有高血压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本病相当于中医的“

2、眩晕”、“头痛”等病得范畴。中医根据辨证施治,在这一领域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明显疗效,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高血压病分为两型:原发性高血压病约占本病的 90%,是指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而病因尚未清楚的一种独立疾病。发病与情绪波动、精神紧张、遗传、肥胖、高盐饮食等有关。继发性高血压血压升高仅是某些疾病的表现之一。城市的患病率高于农村,脑力劳动高于体力劳动,男女之间无某些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 4050 岁女性发病率高。一、发病原因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尚待阐明,但遗传和生活方式对血压都有影响。精心整理( 1)肥胖体质:成人的体重和血压有明显的关系,体重升高的人与体重稳定的人相比,前者血压升高明显,

3、而随着体重的下降,血压也随之下降。( 2)饮食不节:过多摄入动物脂肪或大量饮酒,低钾、高盐,均可使血压升高。( 3)精神因素:长期精神紧张,不良情绪,心理压抑等因素,可导致血压升高。( 4)遗传因素:大约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 5)环境与职业:有噪音的工作环境,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均易发生高血压,城市中高血压发病率高于农村。二、症候表现高血压的患者,虽多无明显症状,或仅感头痛,头昏,眼花,耳鸣,失眠及乏力,但心、脑、肾等重要器官都在不知不觉的受到损害,并最终可能导致脑卒中、尿毒症、冠心病等严重并发症而致死亡。部分患者可在短期内发生血压急剧增高,并可出现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表现为

4、头痛、烦躁、多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或潮红、视力模糊、抽搐及昏迷等高血压急症征象。三、施养要点凡明确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长期坚持药物治疗,而且应保护重要脏器心、脑、肾等免于受损。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心脑血管病是老年人多发疾病,高血压为其祸根之一。但高血压是能够防治的,其办法主要是改变长期不良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精心整理加强自我保健。1. 精神调摄高血压患者大多与痰湿、淤血、气郁、阴虚阳亢的体质有密切关系。外向好动,活泼,性情较急躁,情志过极,易于化火,或暗耗阴血,或助火生热,加重阴虚质,痰湿质的偏颇倾向,常有心烦易怒、急躁、健忘、忧郁、苦闷等症状,多种体质状态可同时出现,或其中两种兼而

5、有之,易导致孤独或焦躁的不良心态。故应学会善于调节情志,释放不良情绪,培养愉悦的心情,保持开朗乐观的性格,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处事随和,克服偏执,不苛求他人,精神愉快则气血和畅,营卫流通,有利于体质的改善。高血压病患者要避免过度劳累、紧张及情绪激动,脑力劳动者,应避免用脑过度,劳逸结合,保持乐观情绪。2. 饮食调养饮食宜清淡,少进食盐及胆固醇高德食物,控制体重,食量以不使体重超重为度,避免发胖。少吃动物脂肪、内脏、蛋类等含脂肪、胆固醇多得食物,多吃鱼、水果、蔬菜、黑木耳等。保持低盐饮食,食盐每天6g 左右,由于味精中含有钠、宜应尽量少用。不吸烟,不饮酒。3. 起居调护高血压发病与中枢神经功能紊乱有关,应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精神紧张,生活要有规律,有条件者午饭后不妨躺卧半小时。大便要通畅,多吃含纤维素的食物。从卧位或蹲位起立时,动作应缓慢,以防脑供血不足而发生意外。精心整理4. 运动锻炼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如散步、慢跑步、游泳、体操、太极拳、气功等。活动时收缩压升高伴心排血量和心率增加,但舒张压不升高,经过一个时期锻炼后静息血压可以下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