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遗症首记.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880809 上传时间:2021-06-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风后遗症首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风后遗症首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风后遗症首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风后遗症首记.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韶关市中医院病历姓名 XX 针推科 XX 床 住 院 号 XXXX 首 次 病 程 记 录XXXXXXX XX:XX 患者XX,X性,XXX岁,因“头晕伴X侧肢体乏力X个月”由门诊拟“中风恢复期”于XXX年XX月XX日XX时XX分入院。病例特点1. 患者于X个前无明显诱因下头晕,伴X侧肢体乏力,吞咽乏力,当时于XXX治疗,诊断为“脑梗塞急性期”,经治疗后症状缓解,现患者仍偶有头晕,伴X侧肢体乏力,吞咽乏力。入院症见:头晕,伴X侧肢体乏力,吞咽乏力,神清,纳眠可,二便调。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肺结核、肝炎等传染病史及其他重大病史。青霉素过敏,否认其他药物、食物过敏史。2.

2、T:XXC,P:XX次/分,R:XX次/分,BP:XXXmmHg。X侧肢体活动受限,X侧肢体肌力约X级,X侧肢体肤温感觉XX,肱二头肌肌腱反射XX,膝、跟腱反射XX。舌红干或胖嫩,苔白,脉沉细。(心肾阳虚)舌质淡或有瘀点,苔薄白,脉沉细或弦细。(气虚血瘀型)3.辅助检查:XX辨病辩证依据: 患者XX,病后导致脏腑气机衰减,损伤心肾阳气,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心阳为气血运行、津液流注的动力,故见头晕,伴X侧肢体乏力,吞咽乏力,舌红干或胖嫩,苔白,脉沉细。四诊合参,本病当属中医“中风恢复期”范畴,证属心肾阳虚之证。病位在心肾,本虚之证。(心肾阳虚)患者XX,病后导致脏腑气机衰减,气虚推动无力,血行

3、不畅而瘀滞。估见面色淡白,身倦乏力,少气懒言,皆为气虚之证,瘀血内阻,血行缓慢,瘀阻络脉,故可见面色晦滞,舌质淡或有瘀点,苔薄白,脉沉细或弦细。四诊合参,本病当属中医“中风恢复期”范畴,证属气虚血瘀之证。病位在脏腑,本虚标实之证。(气虚血瘀)西医诊断依据:1. XXX,慢性病程。2. 入院症见:头晕,伴X侧肢体乏力,吞咽乏力,神清,纳眠可,二便调。3. X侧肢体活动受限,X侧肢体肌力约X级,X侧肢体肤温感觉XX,肱二头肌肌腱反射XX,膝、跟腱反射XX。4.辅助检查:XX鉴别诊断:本病与脑出血相鉴别,两者均可有头晕头痛伴上肢乏力等症状,而前者一般无外伤史,后者可有外伤史,予头颅CT可鉴别初步诊断

4、:中医:中风后遗症 XXXX证西医:脑梗塞恢复期诊疗计划1. 针推科级护理,低脂饮食。2. 完善各项检查:如三大常规、血生化检查、胸片、B超、心电图及头颅CT等。3. 局部理疗如低频脉冲电、中药熏药、TDP、按摩等。3. 5%GS250ml+舒血宁针2ml*10支 ivgtt 40gtt/M qd 以活血化瘀,5%GS100ml+参麦针100ml ivgtt 40gtt/M qd益气养阴对症治疗。5. 中医以滋阴补阳,熄风开窍为法,方用地黄饮子加减,中药拟下方:生地30 黄芪30 山萸肉12 巴戟天12肉苁蓉12 石斛12 远志10 菖蒲10麦冬10 牛膝10 五味子6 制附子6 4剂 水煎温服 日1剂(心肾阳虚)中医益气活血,祛瘀通络为法,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中药拟下方: 黄芪35 丹参20 鸡血藤20 当归10赤芍10 桃仁10 川芎10 红花6地龙15 牛膝15 甘草6 4剂 水煎温服 日1剂(气虚血瘀)XXX第 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