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深度融合实现互惠双赢.doc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0889145 上传时间:2021-06-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企深度融合实现互惠双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校企深度融合实现互惠双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校企深度融合实现互惠双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校企深度融合实现互惠双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校企深度融合实现互惠双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企深度融合实现互惠双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企深度融合实现互惠双赢.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校企多样融合 促进互惠共赢宁德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的做法与体会钟灼仔作者简介:钟灼仔(1963),男,福建福安人,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作物栽培、校企合作,电话:15059344893,E-mail:。 (宁德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安 355000)摘要:校企合作已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推进校企合作。本文通过阐述宁德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的基本做法,分析了目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取得了在校企合作实践中的一些粗浅体会。与广大职教工作者共同商榷。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发展趋势校企合作已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

2、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一般高等教育的核心特点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推进校企合作。我院成立以来,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之路,先后与宁德、福州、泉州等59家企业,采取“共同培养、产学研结合、工学交替、科技示范、就业见习、协建生产基地”等六种模式,建立校企紧密合作关系,逐步推进校企深度融合,把学生培养成企业需要的员工2,实现互惠双赢共同发展。一、我院校企合作的具体做法2005年5月我院建校以来,十分重视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特别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无法一时到位的情况下,充分利用闽东及周边地区企业资源优势,通过调研、洽谈、签意向,

3、订协议等方法,建立了59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并在近几年校企密切合作过程中,根据企业的资源和意愿不同,在合作形式上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共建模式;在合作密切程度上也不断由浅入深,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具体做法如下:(一)“人才共同培养”模式我院从今年起与宁德新能源、远东电机、永辉超市、振中电器等企业合作实施“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机制,采取 “定向培养、订单培养、共同培养”的“三步走”循序渐进合作办学模式,即第一步根据企业需要,提供优惠助学条件及就业机会,改造现有相关专业,实现定向培养;第二步校企联合招生,制定培养方案,实现订单培养;第三步共同投资,共建教学条件,实

4、现共同培养。分别组成相应的“宁德能源班”、“远东电机班”、 “永辉营销班”、 “振中电器班”等,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组建校企专兼职专业教学团队,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企业在学院设立了奖学金、奖教金、立志发展金和优秀实习生奖,全程参与学院人才培养过程,将企业岗位要求、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企业文化、企业理念教授给学生,实现了学生与企业、学生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共同发展。(二)“产学研结合” 模式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和宁德市农科所就在我院附近, 我院与两所合作,主要是利用其人才和资源优势,在原有合作的基础上,投资共建科

5、研设施设备,建立茶叶、园艺、园林、设施农业等专业产学研结合基地,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顶岗实习”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学法在教学内容安排上的先授知识后技能训练,把知识与技能独立开来的思维定势,坚持以能力为本位,打破理论课与实习课的界限,采取师生吃住在两所,充当科研人员助手,共同承担科研项目,这样,师生既可进行生产实际操作,又可参与科研活动、学习专业新科技。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克服了校所在基地建设上小而全、重复建设多、投入大的做法,提高了设施设备使用效益和师生的专业技能。2000年我院与宁德市农科所联合开展了“闽东食用菌病虫害种类调查和蘑菇疣疱病防治研究”,获宁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

6、2年我院与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合作,建立了7亩乌龙茶优良品种资源圃,并开展了“台湾乌龙茶品种台茶12号、13号区域试验及其制茶工艺”研究,获宁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该课题结题后,我们又继续合作开展了台茶12号品种稳定性研究,去年9月,通过了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三)“工学交替教学” 模式我院机电工程系与闽东安波、万达、博瑞特等电机集团,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学院利用其距离学校近、设备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等优势,企业为学院提供了生产车间、研发中心、教学场所和兼职指导教师,学院投入部分实训设备,合作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特别是在职业应用课程教学上强调贴紧生产实际,贴近工作情境,采取

7、“边学边做与边做边学”或“在学习中做,在操作中学”。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得到有机结合,构建了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发展培养和输送了一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09、10届电机电器专业毕业生应聘留在这些公司就业,现已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得到重用。(四)“科技研发示范” 模式我院与福安天香茶叶有限公司、宁德市韩丹茶叶有限公司等当地茶叶龙头企业合作建立科研示范基地,企业提供生产基地和设备,学院提供科研人员和技术支持,联合申报各类科研项目,共同承担科研课题。2002年,我院与福安天香茶叶有限公司共同承担的省级重点课题“茶树病虫害科学防治及其多媒体数据库研制”,取得了较好成果,特别是由我院

8、教师研制的“茶树病虫害科学防治多媒体数据库”,体现资料系统、图文并貌、使用操作简便,对指导茶农生产、发展茶叶绿色食品,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受到了同行专家的高度赞赏,该课题于2005年同时获得省、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9年,我院又与福安天香茶叶有限公司共同承担的省科技厅重点课题“生态茶园种绿肥与病虫生态调控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同时还与宁德市韩丹茶叶有限公司合作示范推广我院研发的、与省发改委和农办对接的农业五新项目“台湾乌龙茶品种台茶12号及其制茶工艺”。这些项目,现在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企业创造出较好经济效益。(五)“毕业生就业见习” 模式我院与中国利农、盛辉物流、春伦茶业等集团公司建立毕业

9、生就业见习基地,将学生毕业实习和就业结合起来,学生提前半年带着毕业设计的课题到合作企业实习,企业根据学生的实习课题安排学生到相关岗位,并安排技术人员与学院指导教师一起指导学生制定毕业设计计划书,加强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和督促检查。学生实习结束时,对学生实习相对集中的上述企业派老师上门与企业技术人员一起组成答辩小组进行毕业设计答辩,办理毕业手续,保障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就业式见习,把毕业实践与生产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学生实习结束时已成为具有一定生产经验、熟悉企业生产环境的“准员工”,绝大多数毕业生就留在所在企业工作,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就业岗位“零距离融合”,受到企

10、业的广泛欢迎。(六)“协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模式我院近日与泉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意向,由泉美公司派技术员协助我院将原有生物组培室进行生产性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并帮助培训技术人员23名,同意给学院一定数量的生产订单,将学院组培室建成集教学、生产、科研、培训和技能鉴定于一体的生产性多功能实训基地。在此基础上,校企双方进一步合作进行联合招生订单培养,组成“泉美生物工程”班,为泉美公司培养急需人才,实现校企深度融合,互惠互利。二、我院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校企合作是校企双方在各自不同利益基础上寻求共同发展、谋求利益互补的一种需求性合作,在合作的实践中由于双方在思想理念、目标利益、权属体制等方面的差异

11、,以及国家政策滞后等因素导致目前我院校企合作与全国兄弟院校一样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政府主导作用的力度不够高职院校特别是我院地处经济相对滞后的高职院校,由于地方政府财政紧缺,对高职院校的人、财、物支持力度有限,尤其对校企合作认为是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事,与政府主导作用关系不大3。到目前为止当地政府没有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制定实施细则,使得国家很好的政策得不到落实,税务、人事、教育等部门分属不同的系统,没有进行很好地沟通,部门之间的政策和法规不衔接,阻碍了校企深度合作。(二)合作主体对必要性认识不足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学院、企业、学生之间在校企合作认识上存在很大差异,学院、企业和学生认为开

12、展校企合作只是为了解决学院在师资、实训基地等办学条件上的不足、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以及共同来疏通学生就业渠道的需要3,根本没有从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必要性角度来认识和开展校企合作,从而导致有的一些校企合作流于形式,远远没有发挥校企合作应有的互惠共赢作用。(三)行业指导的主动性不高目前校企合作大都处在教育主管部门倡导、高职院校自发的状态,学院主动寻求企业合作的多,行业组织出面牵头搭建校企合作的少。学院通过与企业合作可以减少部分实验、实训设备的投入,分解办学成本,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高一些;而行业企业为校企合作要分担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还要承担学生实习安全的一定风险,尚未认识到校企合作

13、是人才储备的根本途径,在当前人才相对过剩的情况下,政府又没有强制要求或制定激励机制,参不参与校企合作无关紧要,缺乏主动性4。(四)校企双方的资源付出不对等目前校企合作企业方为学院师生提供学习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管理的机会,学院的受益较为明显;但由于高职院校办学时间较短,在科研和技术开发研究方面积累不多,能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的能力有限,且合作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不愿意留在企业为企业服务,因此,企业认为投入职教受益周期太长,这样也影响了企业对开展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五)企业需求与教学安排不同步学院的教学有严格的计划安排,而企业的生产则完全由市场来决定,往往企业有生产任务时,学生因理论课还未授完而不能到

14、企业去实习;而学生需要实习时,企业的生产任务可能不足而难以接收学生的实习任务。(六)社会舆论对校企合作导向不力当今社会仍然存在轻视职业教育的现象,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希望子女读书后能出人头地,工作环境最好是“钱多事少离家近,安稳升官出太平”,认为高职学生也是大学生,应该做技术员、坐办公室,到生产一线工作没出息,家长和社会传统的观念对大学生的期望,导致高职学生在企业生产一线不安心,有的学生实习结束后不肯与企业签协议,企业也认为现在的高职学生眼高手低。三、我院校企合作的实践体会通过几年的企业合作实践,我们体会到: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合格与否,企业最有发言权;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就是要看其“产品”-

15、学生,是否受社会的欢迎。高职院校要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就必须将教学过程与企业的生产实际相结合,依托企业的技术、设备、生产、工艺和管理优势,把学院的教育功能与企业的生产需求相结合,使学院办学有特色、教师有名望、学生有特长,从而走上健康的良性循环发展道路。(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明确校企合作是学院发展的必由之路学院应组织全体教职员工深入学习高等职业教育新思想,全面、系统、完整地理解和把握高等职业教育新理念,改变传统教育观念,进一步强化对校企合作的再认识、再实践,形成积极正确的校企合作新理念;学院要充分尊重企业的利益,使企业能切实感受到“投资高职教育,必有理想回报”的诚意,为真正实施校企深度合作

16、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二)互惠互利,互补互促,建立校企合作的良性运行机制学院要密切与政府、行业、企业的联系,积极构建“政、校、行、企”四方联动的合作平台,通过成立董事会或理事会,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使学院通过深化教学改革,节约了教学经费、提高了教学质量、锻炼了教师队伍、实现了学生就业,而企业也通过参与合作教育,共同培养学生的全过程,获得了满意合格的人才、降代了人才流动的风险和入职培训的成本,校企双方实现真正意义上互惠双赢。(三)深化改革、完善管理,促进专业建设在区域支柱产业发展中的作用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

17、委员会“共同育人、共同管理、共同评价”的功能,促进专业建设,将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与行业企业需求紧密结合。进一步围绕工作过程和职业资格论证,建设紧贴生产实际的专业课程体系;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考评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以真实工作任务或产品生产为载体建设核心课程;形成相应的以工作过程考评为主的考核机制,融“教、学、做”为一体,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根据各专业特点,整合相关科教服务优势,做到重点突出、优势先行,充分发挥专业在区域支柱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发展作贡献。(四)引企入教、搬教进企,实现校内基地企业化和企业基地教学化要加强企业文化对学生

18、的渗透,让学生亲自感受到企业的科学管理、规范的操作和用人需求,就要把企业引进校园,实现学院与企业的资源共享,并将校内实训基地建成企业化生产基地,为企业员工培训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以及企业员工的职业资格鉴定提供优质服务;要建设具有校企深度融合特色、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通过企业合作共管、共同建设、强化管理,不断提高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质量,逐步实施校外实习基地的多功能开发,着重开发教学车间或教学工作室,真正实现课堂与车间田间相结合、老师教学生与师傅带徒弟为一体5。(五)制定机制、注重实践,构建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学院要制定并完善专业教师与企业主

19、要岗位互动制度,让教师深入到专业对应的行业企业一线接受锻炼,系统掌握业务技术流程,强化专业实践技能;落实教师密切联系企业的责任,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开展技术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互利共赢;进一步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聘用程序、工作职责和考核办法,加大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院担任兼职教师的比例,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完善教师职务资格评聘办法,针对高等职业教育重实践、重技能、重应用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条件标准;进一步完善有利于优秀青年教师、拔尖人才迅速成长的机制,建立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后备人才资

20、源库;要加强教学名师、技能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提高学院“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六)文化相融、强化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院应按照“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方针,以培养德技双馨的“现代职业人”为根本目标,将知名企业的企业理念和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全面促进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建设,达到“文化立志、文化培能、文化铸德、文化育才”的培养效果。要通过大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进一步加强学生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的培养;通过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聘请行业企业劳动模范、技术标兵、操作能手、成功人士等作为兼职辅导员,重视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先胆

21、略、创造才能和创收本领”得到明显提高;通过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支持并引导学生(社团)开展技能竞赛、社会实践、课余兼职、社会服务等活动,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交际能力和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参考文献1 李芹,谭辉平.政府在高职产学合作教育中的角色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6(2):58-59. 2 王陆海,韩俊刚.校企合作双赢教学基地的建设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9): 162-163.3 李颖,尤立明.实施双赢战略加强校企合作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8):144-147.4 章硕.加强校企合作促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J.企业导报,2010(9):245.5 曹元峰.校企合作的体会与思考J.科技资讯,2010(36):213-216.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