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试题库第四章肝胆病证.docx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0892928 上传时间:2021-06-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3.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内科学试题库第四章肝胆病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医内科学试题库第四章肝胆病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医内科学试题库第四章肝胆病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医内科学试题库第四章肝胆病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医内科学试题库第四章肝胆病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学试题库第四章肝胆病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学试题库第四章肝胆病证.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肝胆病证一、填空题:1.胁痛在病证方面,有 有 ,而以 为多见。2 胁痛之实证以 、 、 为主,三者又 为先。3. 鼓胀后期多因出现 、 或 等危候,使病情恶化,必须及时抢 救。4. 鼓胀的病机多由于 、 、 三脏受病, 、 、 瘀积腹内,以致腹部日渐胀大而发鼓胀。5金匮要略黄疸病指出:“黄家所得,从 得之。”又对治疗提出“诸病黄家,但 ”。6.黄疸的证候,一般是以 继则遍及全身,或黄如 ,或如 。7. .眩晕病位在 ,由脑髓空虚,清窍失养,或痰火上逆,扰动清窍,与 之脏关系密切。8. 眩晕若兼头胀头痛,心烦易怒, 者,应警惕发生中风。9. 中风病急性期是指发病后 以内,中脏腑类最长病

2、期可至 ;恢复期是 发病两周或 1 个月至半年以内;后遗证期系发病 以上者。10. 如何防治 是中风病急性期治疗的关键,首先必须区别 、 。 二、单项选择题:1. 胁肋刺痛,痛有定处,入夜更甚,胁下有徵块,舌质紫暗,脉象沉涩,治疗选用 ( ) A.龙胆泻肝汤 B.旋复花汤 C.丹栀逍遥散 D.柴胡疏肝散2. 胁痛一证,其病位主要在 ( )A.肝脾 B.脾胃 C.肝胆 D.肝肾3.下列哪一病证可兼黄疸 ( )A.水肿之湿热壅盛型 B.不寐之痰热内扰型C.热痹之痰浊壅寒型 D.胁痛之肝胆湿热型.寒湿困脾型鼓胀的治法是 ( )A.疏肝理气,祛湿散满 B.温中健脾,行气利水C.温补脾肾,攻下逐水 D.

3、温阳化气,解表行水.湿热蕴结型鼓胀,聚然大量吐血,下血,可用 ( )A.中满分消丸 B.紫雪丹 C.安宫牛黄丸 D.犀角地黄汤.鼓胀的病位在 ( )A.肺脾胃 B.心肝肾 C.心脾肾 D.肝脾肾7.患者腹部胀大半年余,胁下胀痛不适,纳减,食后腹胀,尿少,下肢微肿。检查:面色暗晦,周身皮肤发黄,腹胀大,胁下可触及痞块,双下肢按之微肿,脉弦细,舌苔腻,应 诊断为 ( )A.水肿 B.黄疸 C.积聚 C.鼓胀8.患者腹大坚满半月,脘腹撑急,面目皮肤俱黄,烦热口苦,渴不欲饮,小便赤涩,大便溏垢,舌尖红,苔黄腻,脉弦数,属何病何证。 ( )A.热重于湿型黄疸 B.湿重于热型黄疸C.湿热蕴结型鼓胀 D.气

4、滞湿阻型鼓胀9.下列哪项不属阳黄与阴黄的鉴别要点 ( )A.小便黄与不黄 B.病程较长与较短C.黄色鲜明与晦暗 D.虚证与实证10.黄疸发病涉及的脏腑是 ( )A.肝胆 B.肝脾 C.肝胆脾胃 D.肝胆脾肾11.身目俱黄,右胁疼痛,牵引肩背,恶寒发热,大便色淡灰白,宜用 ( )A.大柴胡汤 B.柴胡疏肝散 C.逍遥散 D.乌梅丸12.下列哪项不符合阴黄的临床特征 ( )A.身目俱黄 B.黄色晦暗 C.纳少脘闷 D.发热口渴13.风阳上扰型眩晕宜选用 ( )A.镇肝熄风汤 B.大定风珠 C.天麻钩藤饮 D.龙胆泻肝汤14.下列哪项不是眩晕实证治疗原则 ( )A.燥湿祛痰 B.清肝泻火 C.清镇潜

5、降 D.疏肝理气15.中风中经络中脏腑的鉴别要点是: ( )A.神识昏蒙否 B.半身不遂否 C.语言流利否 D.口眼歪斜否 16.中风风痰瘀血,痹阻脉络主方是 ( )A.大秦艽汤 B.化痰通络汤 C.镇肝熄风汤 D.指迷茯苓丸 三、多项选择题:1.柴胡疏肝散可用于下列哪些病证的治疗 ( )A.鼓胀(气滞湿阻) B.胃痛(肝气犯胃)C.癃闭(肝郁气滞) D.胁痛(肝气郁结) E.呕吐(肝气犯胃) 2.胁痛的发生与下列何脏有关 ( )A.脾 B.胃 C.肝 D.胆 E.肾 3.脾肾阳虚型鼓胀宜选用下列何方 ( )A.附子理中丸 B.五苓散C.济生肾气丸 D.金匮肾气丸 E.血府逐淤汤4.肝肾阴虚型

6、鼓胀可选用 ( )A.一贯煎 B.杞菊地黄丸C.膈下逐淤汤 D.六味地黄丸 E.少腹逐淤汤5.治疗黄疸的祛湿法应包括 ( )A.清热化湿 B.芳香化湿C.淡渗利湿 D.通阳利湿 E.温中化湿6.眩晕主要由哪些原因导致( )A.风 B.火 C.痰 D.虚 E.瘀 7.中风发病的先兆症状有 ( )A.言语不利 B.肢体麻木C.视物昏花 D.晕厥 E.心悸8.中风病常见的诱因为 ( )A.气候骤变 B.烦劳过度C.时行戾气 D.跌仆努力 E.情志相激四、论述题1. 试述胁痛的病因病机。2. 临床上如何鉴别鼓胀与水肿?3. 鼓胀病的预后与证的关系如何?4. 如何理解湿邪在黄疸发病过程中的重要意义?5.

7、 瘀血阻窍型眩晕的症状、治法、主方是什么?6. 中风与痫证、厥证的异同点是什么?7. 中风脱证的主证、治法、方药是什么?参考答案:一、填空题:.虚 实 实证 .气滞 血瘀 湿热 气滞3.吐血 便血 神识昏迷 4.肝 脾 肾 气 血 水5.湿 利其小便 6.两目先黄 橘色而明 烟熏而暗7.清窍 肝、脾、肾 8.肢麻震颤9.两周 一月 半年 10.清窍闭塞 闭证 脱证二、单项选择题:1.B 2.C 3.D 4.B 5.D 6.D 7.D 8.C 9.A 10.C 11.A 12.D 13.C 14.D 15.A 16.B三、多项选择题:1.ABD 2.ABCDE 3.ABC 4.ACD 5.ACE

8、6.BCE 7.ABDE 8.ACDE四、论述题1.答:胁痛的病因病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情志抑郁,或暴怒伤肝,肝失条达,疏泄不利,气阻络痹,而致胁痛。气郁日久,血 流不畅,瘀血停滞,胁络痹阻,出现胁痛;或强力负重,胁络受伤,瘀血停留,阻塞胁络, 致使胁痛。外湿内侵,饮食所伤,脾失健运,痰湿中阻,气郁化热,肝胆失其疏泄条达, 导致胁痛。久病或劳欲过度,精血亏损,肝阴不足,血虚不能养肝,使脉络失养,亦能导 致胁痛。因此胁痛的病变主要在肝胆,其病因病机,除气滞血瘀,直伤肝胆外,同时和脾、 胃、肾关。在病证方面,有虚有实,而以实证为多见。实证以气滞、血瘀、湿热为主,三者 又以气滞为先。虚者多属阴血亏虚

9、,肝失所养。此外,实证日久,化热伤阴,令肝肾阴虚, 出现虚实并见之证。2. 答:鼓胀以腹部胀大,甚则腹大如鼓为特征。初起腹部胀大但按之尚柔软,逐渐坚硬, 以至脐心突起,四肢消瘦。如脾肾阳虚,水湿过盛,后期亦可见四肢浮肿。如肝脾血瘀者, 可见腹部脉络暴露,颈胸部出现血痣或血缕,以及衄血、吐血。湿热盛者,可出现两目及皮 肤发黄。而水肿,其初起,大都从眼睑部开始,继则延及头面四肢以至全身,亦有从下肢开 始水肿后及全身,后期病热严重,可见腹胀满,胸闷和气喘不得平卧等症。3. 答:鼓胀病的预后,若病至晚期,腹大如瓮,脉络怒张,脐心突起,便如鸭溏,四肢瘦 消者,预后多不良。同时由于病机和正邪盛衰之不同,预

10、后亦有差异。一般说气滞湿阻证, 病机主要在肝脾二脏,病程多在早期,正气未衰,及时治疗,预后尚好,寒湿困脾证和脾肾 阳虚证,病机主要在脾肾阳虚,水寒过盛,随着温中健脾,通阳利水的治疗,可以逐渐邪祛 正复,由于病机较一致,不失于及时治疗,一般预后亦尚好。其他如热邪蕴结,肝肾阴虚证, 常因病机寒热矛盾,清热,滋阴则助湿,温阳利水则助热;肝脾血瘀证常与他证病机相结合, 久则邪盛正衰,较为难治,多预后不良。后期多因出现吐血,便血或神识昏迷等危候,病情 恶化,必须注意及时抢救。4. 答:黄疸的病机关健是湿。正如金匮要略黄疸病指出:“黄家所得,从湿得之”。 由于湿阻中焦,脾胃升降功能失常,影响肝胆的疏泄,以

11、致胆逆不循常道,渗入血脉,溢 于肌肤,而发生黄疸。阳黄多因湿热蕴蒸,胆液外溢肌肤而发黄;急黄因湿热夹毒,热毒炽 盛,迫使胆汁外溢肌肤而迅速发黄;阴黄多因寒湿阻遏脾阳不振,胆汁外溢所致。所以说湿 邪在黄疸发病过程中具有主重要意义。5. 答:症状为眩晕头痛,兼见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耳鸣耳聋,面唇紫暗,舌有 瘀点或瘀斑,脉弦涩或细涩。治法:祛瘀生新,通窍活络,主方是通窍活血汤。6. 答:三者皆有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危急症状。但中风昏迷时伴见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清醒后多有后遗症。而痫证昏迷时四肢抽搐,多吐涎沫,或发出异常叫声,醒后一如常人。 厥证昏迷时多见面色苍白,或四肢厥冷,无口眼歪斜,手足偏废及四肢抽搐。7. 答:中风脱证即中风病元气败脱、神明散乱型,症状为突然神昏或昏愦,肢体瘫软,手 撒肢冷汗多,重则周身湿冷,二便失禁,舌痿,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缓,沉微。治法: 益气、回阳、固脱。方药参附汤:人参、附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