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特殊句式+练习.doc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0904459 上传时间:2021-06-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特殊句式+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文言特殊句式+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文言特殊句式+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文言特殊句式+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文言特殊句式+练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特殊句式+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特殊句式+练习.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文言特殊句式一、考点阐释:“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这一考点在近几年高考中虽未单独设题,但其知识点遍布文章,阅读内容中许多句子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在翻译题中,因此这是不可忽视的一个考点。二、考题探究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04广东卷)( 2 )不识吾子奚以知之?(不知道您凭什么知道这件事?)【解析】“奚以”是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相当于“以奚”,即“凭什么,根据什么”。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04湖南卷)(1)饮酒于斯亭而乐之。【解析】“于斯亭”是介词短语作状语,翻译时应把其放在谓语动词“饮酒”的前面。三、句型介绍文言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

2、省略句、倒装句、固定结构等几类。判断句、被动句要从结构特征上去掌握,省略句则要联系上下文去推求省略的部分,倒装句要掌握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置的规律,固定句式要记住它们的习惯用法。四、复习方略1借助典范例句,分类辨识这是一种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方法。不是死记一些抽象的格式,而是要结合课文中的典范例句,比较其基本格式及标志词,找出其共同特点,从而分类辨识各类文言特殊句式。在阅读训练或考试时,将试题选句与例句进行比较判断,从而做到举一反三,提高效率。例如:掌握宾语前置句,在弄清楚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定义特点及其规律后,只要记住下列句子:“彼且奚适”“古之人不余欺也”“惟兄嫂是依”“何厌

3、之有?”就可以去套类似的句子而做出判断,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了。例:选出与“古之人不余欺也“的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C)A、毋吾以也 B、不吾知也 C、如或知尔 D、则何以哉2对照现代汉语,比较辨别有些特殊句式或用法与现代汉语无太大差别,如主语省略与今天基本相同,再如“为所”“于”表被动,那么我们可以采用类比的方法,寻找相同点,轻松确定其句式。也有一些特殊句式今天已经不再使用,但保留在今天经常运用的成语熟语里,如“唯利是图”的宾语前置,“弱肉强食”的被动句式,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起来,加以类比,找出相同点,从而确定其句式。而大多特殊句式与现代汉语有着很大的差别,今天已经不再使用,那么,我们应着眼于二者

4、之间的不同点,看文言文的这一语句现代汉语怎么说,从而确定它属于哪一种句式。3立足语境语感,揣摩把握着眼于对文意的理解,培养语感,在整体语境中揣摩和把握文言文特殊句式和用法的特点,有助于防止错误解读,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尤其是确定省略的成分,更要依赖具体的语境来有效地把握。在阅读训练中,我们一定要将有关选句放到具体的语境中,联系上下文乃至全篇,仔细体会语感,制订语意,并进行比较辨别,从而准确判断其句式特点。4掌握句式特点,准确翻译理解和翻译文中的句子,往往要以把握常见文言句式为其基础。事实上,高考中对文言句子翻译的考查通常是涉及文言句式的把握的。因此,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等文言特

5、殊句式及其成分省略等基本知识,显得至为重要。我们要能运用这些相关知识,并将结合具体语境(包括上下文和写作背景两个方面),仔细体味和制订要求翻译的句子,明确句式特点,努力实现知识迁移,从而顺利地解答这类题目。其次要引导学生注意考察具体语境准确翻译句子。如果不注意从句式的角度作总体观照,只注意从一个一个词作局部的断章取义,往往会偏离原文大意,将整个句子的意思弄错。如翻译齐桓晋文之事一课中的“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一句,要知道“莫之能御”是一个宾语前置句,相当于“莫能御之”;还要能清楚“保民而王”与“莫能御之”构成假设关系。五、分类说明(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

6、定判断的句子。文言文中表判断的常见句式有如下几种类型:、用“者”、“也” 表判断。(1)“者,也”式。 1、子瑜者,亮兄谨也。(赤壁之战)2、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3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这是最典型、最常见的判断句式。主语后面加”者”,表示提顿,起舒缓语气的作用。“也”附在谓语后,对主语加以判断或解说。者”和“也”不必译出。() “者,”式。1、粟者,民之所种。2、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 也”式 。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张衡传2、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女婿)左忠毅公逸事 3、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廉蔺列传4、夫战,勇气也。

7、(4) “者也”式。、莲,花之君子者也,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2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2、用副词“乃”“则”“即”“皆”“本”“悉”“必”“耳”表判断。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梁父即楚将项燕。环滁皆山也。 此亡秦之续耳。3动词“为”“是”表判断(注意和代词“是”的区别)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此后典籍皆为版本。问今是何世。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4、主谓直接表判断的。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荀卿,赵人。 刘备天下枭雄。 晋鄙嚄唶宿将。 (h

8、uz )()此亡秦之续耳。鸿门宴 ()秦,虎狼之国。屈原列传5用“非”“未”“弗”“无”“莫”“毋”等否定词表示判断。予本非文人画士有司、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送东阳马生序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不要以为我年长,就不敢讲真话)注意点: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练习】、下列句子,不是判断句的项是( )、刘豫州,王室之胄。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臣恐见欺于王

9、而负赵。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下面“是”表判断的句子是( )、是吾剑之所从坠。 、海瑞言俱是。、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 、是年谢庄办团练。3、下列句式中哪些是判断句?(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3)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4)故木受绳则直。(5)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人骑。 (6)夫六国与秦皆诸侯。(7)是可忍,孰不可忍? (8)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4、故事一则: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世说新语)你能很快找出故事中的判断句吗?5

10、、找出判断句并翻译。夫诚信者,君子所以事君上,怀下人也。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时不言而人与期焉,(有信故也。)此以诚信为本者也。故诚信者,天地之所守而君子之所贵也。(上天不说话而人们都推崇它高远,大地不说话而人们都推崇它深厚,四季不说话而百姓都知道春、夏、秋、冬变换的时期。)唐武则天臣轨诚信章(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请观察下列句子,找出这些句子的共同点,你从

11、中发现了什么规律?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若属皆且为所虏重为乡党所笑 不拘于时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1有标志的被动句(1)用“为”或“为.所.”表被动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2)用“被”表被动“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3)用“见”或“见.于.”表被动“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4)用“于” 或“受.于.”表被动 “不能容于远近。”“吾不能举金吴之

12、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资治通鉴)2无标志的被动句 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辨别。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狡猾的兔子一死,狗也很快成为人们的食物。鸟被打尽的时候,人们把良弓也束之高阁不用了。)龙逢斩,比干剖。(6)荆州之民附曹者,逼兵势耳。(荆州归顺曹操的百姓,不过被战争形势所逼迫罢了。)注意点:“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可译为“我”

13、。 (冀:希望。君实:司马光。或:或许。恕:原谅。)如:1、府吏见丁宁(我)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我)翻译下列句子:1、诚请见教。2、望见谅。3、请勿见笑。【练习】1、指出下边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B.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C.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D.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2、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B、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C、帝感其诚 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3、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C、忠而被谤 D、受制于人4、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行

14、将为人所并 B、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C、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D、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5、翻译下面的句子。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2005年广东高考)(三)倒装句一、课前热身(导)1、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 ) (06年广东卷,第10题)A.君何以知燕王B.夫子何哂(shn)由也C.夫晋,何厌之有D.何故而至此、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句子。(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06年江西卷)(1)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译文:_(2)家人目间 见者,悉骇愕,罔

15、测所指。译文:_(3)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译文:_二、思考与大体规律小结:、翻译倒装句式要注意什么?翻译文言倒装句应注意运用翻译五法 (留、换、补、调、舍)中的“调”法。三、考点解读文言文倒装句式是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一种,2005年纳入考试范围,在各省市试题先后出现次。考查形式有两种:一是单独命题,以选择题出现 二是结合文言语句翻译综合考查四、考点知识链接与整合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王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倒装情况概括起来

16、有两种:前置型句式: 、谓语前置(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后置型句式: 、定语后置 2、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1主谓倒装。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甚矣,汝之不惠!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2宾语前置A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古之人不余欺也。 忌不自信。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从有文字记载以来,没有过这样的东西。)B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宾语,宾语前置。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 执肃手曰:“卿欲何言?”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这种人,我同谁同道呢) 不然,籍何以至此?C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夫晋,何厌之有? 唯利是

17、图,唯才是举。D、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秋水)E、“相”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你,他(她)”,这时“相”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译文:“我已经对她没有情义了,决不会答应你”。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孔雀东南飞)译文:“尽心侍奉婆婆,好好服侍她”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译文:“小孩子看见了我却不认识我”。现代汉语中也有保留,如:请你相信F、“见”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解释为“我”,这时“见”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

18、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译文:“(我回来时)府吏叮嘱我”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项脊轩志)译文:“生下我六个月,父亲就背弃了我(意思是父亲就去逝了)”这种情况在现代汉语里也有保留,如:望见恕(希望你宽恕我);有何见教(有什么指教我的);让你见笑了(让你笑话我了);望见谅(希望你原谅我)。【练习】、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宾语前置句式。何以战?臣实不才,又谁敢怨?日月逝矣,岁月不我与。一言以蔽之。、选出与“忌不自信”句式不同的一组( )、城中皆不之觉。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选出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 )、时

19、不我待。 、皆不可限以时月。C、宁信度,无自信也。 、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4、下列句式不与其他三项相同的一项是( )、大王来何操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夫晋,何厌之有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5、(06年广东卷)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 A、君何以知燕王? B、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何故而至此?6、(06全国卷一)翻译句子: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7、找出宾语前置句并翻译:(1)太祖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禺页异焉。玄谓操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师旷

20、撞晋平公(2)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注:选自韩非子莫乐为人君没有比做人君再快乐的了。莫之违没有人敢违背他。师旷侍坐于前师旷(名乐师)陪坐在前面。琴坏于壁琴在壁上撞坏。太师师旷。谁撞,即撞谁。言侧于侧言。是非君人者这不是统治者。除之除掉他。3定语后置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在魏忠贤作乱时,做官的人能不改变自己

21、志节的,偌大的中国,能有几个人呢?马之千里者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现代汉语定语往往在中心词前面来修饰或限制中心词。古汉语里,为了强调中心词,往往将定语放在中心词的后面,此之谓定语后置。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一般是较长的动词性或形容性短语的定语后置。定语后置的种类()“中心词+定语+者”式结构、求人可使报秦者,末得。(廉)、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人马烧溺死者,甚众。(2)“中心词+之+定语+者”式结构率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百人马之千里者“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中心词+之+定语”式结构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

22、学)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中心词+而+定语+者”式结构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天下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中心词+数(量)词”式结构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铸以为金人十二。【练习】1、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A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B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C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D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2、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A 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B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C 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D 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4、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常常放在动词

23、前作状语,古代汉语里将介宾短语放在动词后面作补语。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 标志性词语:“以”、“于”、“乎” 等。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注意什么?如:“躬耕于南阳”。译成现代汉语时,一般要把它提到动词谓语之前作状语,即 “于南阳躬耕”。因此,这种倒装句式是介词结构作状语的后置。它大致有两种情况:(1)由介词“于”或“乎”组成的介词结构,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翻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的仍做补语外,大多数的都要移到谓语前作状语。如:“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即“于江渚之上渔樵” (赤壁赋)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使承担栋梁的柱子,比田里的农夫还多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青,取之于蓝,

24、而青于蓝。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古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2)由介词“以”组成的介词结构,在翻译时一般都作状语。如:“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促织)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练习】下列句子属于状语后置的是:( )1、太尉自州以状白府。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公幸教晞以道。4、于其身,则耻师焉。5、得复见将军于此。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7、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总结】、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主谓倒装、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等四种句式。、理解倒装句式一定要结合语境来考察,多积累语言现象。、学习

25、倒装句式知识注意整合英语的句式知识,注意整合不同考点知识。、倒装句的翻译要注意运用翻译方法“留、调、补、换、舍”中的“调”法。【练习】(一) 指出下列各句为何种倒装,并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甚矣,乌纱皂隶之俗!良问曰:“大王来何操?”尝射于家圃何以战昭王南征不回,寡人是问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私见张良,具告以事。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收天下之兵,铸以为金人十二10、忌不自信(二)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1、贤哉,回也!( )2、君何以知燕王?(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豫州今欲何至?( )5、孜孜焉唯进修是急( )6、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振救( )7、会于西河外渑池

26、( )(三)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倒置句式的( )五谷者,种之美者也。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我无尔诈,尔无我虞。率师以来,唯敌是求。云霞雕色,有喻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父母唯其疾之忧。(四)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07年湖北卷,第13题)(1)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4分)译:(2)公至,彞人争以所知异木走报公。(2分)译:(3)公性孝友,为颖川公次子,方龀而母沈安人亡。(4分)译:(四)省略句句

27、中省略某词或某成分,在文言文中是很多的,常见的有:1省主语(1)承前省。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2)蒙后省。沛公谓张良曰:“(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3)对话省。(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齐宣王)曰:“不若与人。”2省谓语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 )狱门外。杨子之邻人亡羊,即率其党(家人)(追之),又请杨子之竖(童仆)追之。3省宾语权起更衣,肃追( )于宇下,扬州城下,进退不由( )。项王曰:“壮士!赐之厄酒。”则与( )斗厄酒。竖子不足与( )谋。4省介词今以钟磬置( )水中。荆州之民附操者,逼( )兵势耳

28、。是儿少( )秦武阳二岁。(童区寄传)注:其中以省略主语和宾语最为常见。【练习】1、与例句相同的省略句是( ) 例句: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A、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B、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C、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D、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巩固训练】1指出下列句子分别属于什么句式?(1)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 )(2)居则曰:“不吾知也。” ( )(3)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 )(4)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 )(5)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 )

29、(6)捷禽鸷兽应弦而倒者不计其数。 ( )(7)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 )(8)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 )(9)竖子不足与谋! ( )(10)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 )(11)“臆!微斯人吾谁与归?” ( )(12)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 ( )(13)时人莫之许也 ( )(1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15)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 )文言句式能力练习、指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 )例句: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A、身死客手,为天下笑B、其真无马也邪?其真不知马也!C、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下列句中介宾结构的翻译不能提前的一项是( )A、赠谥美显

30、,荣于身后B、青,取之于蓝而请于蓝C、毁其盆,悉埋于地下D、得复见将军于此、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 )A、妪,先大母婢也B、项脊轩,旧南阁子也C、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D、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下列括号中补出省略的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州之野产异蛇,(蛇)触草木,(蛇)尽死B、今于钟磬置(于)水中C、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D、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对下列句式分类无误的一项是( )(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2)谷中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3)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4)周公之逮所由使也(5)余是以记之(6)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7)家有老妪,尝

31、居于此(8)石之铿然有声者A(1)(4)(6)/(2)/(3)(5)/(7)B(1)(4)(7)/(2)(8)/(3)(5)/(6)C(1)(6/(2)(4)/(3)(5)/(8)(7)D(1)(4)(7)/(2)(8)/(3)(5)/(6)、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一项( )A、妪,先大母婢也B、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C、当其南北分分者,长城也D、盖当蓼洲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下列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 )A、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刘备天下枭雄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选出句式不同类的一项( )A、昔者吾舅死于虎B、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乎C、学之所以

32、不能几于古人者D、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选出句式相同的两项( )A、古之人不欺余也B、温州雁荡山,天下奇秀C、求人可使报秦者D、此余之所得也E、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F、甚矣,汝之不惠10、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A、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B、智勇多困于所溺C、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11、选出句式不同类的一项( )A、古之人不余欺也B、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殆C、忌不自信D、予本非文人画士12为下列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求人可使报秦者 何后止有?时人莫之许也 甚矣,汝之不惠非二三直之罪 又何求焉A、/ B、/C、/ D、/13选出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33、( )A、择其善者而从之B、不能容于远近C、而社死国灭,为天下笑D、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14选出不属于定语后置的一项( )A、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B、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C、亦雁荡具体而微者D、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15选出与例句的语序变化情况完全相同的一项( )例句:微斯人,吾谁与归?A、为坛而盟,祭与尉首 B、夫晋,何厌之有?C、不然,籍何以至此? D、古之人不余欺也16 与“未之识”句式相同的一项( )谓戎夷其能必定一世,则未之识;若夫欲利人之心,不可以加矣!A、古之人不余欺也 B、石之铿然有声者C、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D、多于市人之言语17、阅读文言

34、文,回答问题:晋平公与群臣饮酒,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而走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人君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1、从文中找出一个否定判断句: 2、从文中找出一句介词结构后置句: 3、从文中找出两个宾语前置句: 1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绮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封人窃谓管仲曰:“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从上文中摘选出分别含有以下句式的句子:1、一个被动句: 翻译:2、画横线的句子是什么句式?并翻译这个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