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湖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908133 上传时间:2021-06-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西湖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走进西湖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走进西湖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走进西湖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走进西湖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西湖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走进西湖教学设计课程名称走进西湖授课人夏 红学校名称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神龙小学教学对象四年级科 目语 文课时安排1课时一、教材分析三潭印月是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二篇课文。“三潭印月”是我国著名旅游胜地杭州西湖“十景”之一,课文重点介绍了“三潭印月”的来历,再现了“三潭印月”的美妙景色的成因,中秋夜游赏月,给人无尽的遐想,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水的热爱及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赞叹。四年级的学生具有初步的语文阅读能力和信息技术的初级水平。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能够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并与人分享。二、教学目标及难重点(知识与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

2、能: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表达方法。2.能流利介绍三潭印月及西湖其它景点。方法与过程:1.从课文三潭印月的学习,走进西湖美景,利用网络增加学生的阅读面,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感受西湖的美丽及文化气息。2.搜集处理与西湖景观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在微博中写下景点介绍与人分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祖国山水,赞叹古人智慧;善于发现美,勇于探究,形成自主合作共享的意识。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美丽及文化气息。教学难点:搜集处理信息,写一处景点的介绍。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通过展示西湖的美景图片、优美诗句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与学习热情。利用谷歌地球很快将学生带到西湖边上,开

3、始“西湖之旅”。2.以课文三潭印月为例文,利用学习主题网站深入探究,感悟表达,并交流介绍,从中梳理学习方法,运用到其他美景的介绍之中,实现方法的迁移。3.上网搜集自己感兴趣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有条理地介绍给同学或是网友,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协作、表达的能力,使课堂的学习方式更具有开放性,学习评价更加多元化。4.充分体现大语文观的教育理念,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利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方式变革,更加有效的增加学生的阅读面,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勇于探究,形成自主、合作与共享的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奠基。四、教学环境及设备、资源准备教学环境:硬件环境

4、(电教室、电子白板、教学控制系统。)软件环境(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准备: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功底、自主学习意识和相应的语文学习能力。教师准备:谷歌地球软件、白板课件、学生主题学习网站、新浪微博教学资源:三潭印月中小岛的来历、石塔的建造、中秋美景的视频图片,有关西湖美景的图片、文字和视频资料,谷歌地球软件,电子白板课件,每位学生的新浪微博。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设备资源应用分析一、诵诗激趣 走进西湖 二、例文研读交流汇报三、游览美景 抒写收获四、微博互动展示成果 五、课堂总结 拓展延伸1.师引生吟诵写西湖诗句,感受诗中

5、西湖之美。2.指生交流。3.请生利用谷歌地球搜索到杭州的西湖全景图。1.整体感知,理清脉络。2.提出研读课文要求,进入学习网站,小组合作学习交流。3.引导学生全班交流,适时点拨、评价。4.回归整体,指导学生领悟表达。1.问:西湖还有哪些著名的景点?引生感悟景点名称之妙。2.引导学生选择一处景点上网查找搜集,加入自己的感受写介绍。 3.进行方法指导,巡视辅导。1.展示学生上传的微博,指生交流介绍并适时评价。2.引生交流学习体会。1.我们走进西湖,欣赏美景,感受到西湖的文化气息。2.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走进武汉的东湖,发现东湖的美,发掘我们身边的文化,在微博中继续展开讨论,交流分享。1.学生吟诵

6、诗句。2.交流眼中的西湖3.学生用谷歌地球搜素到西湖全景图。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着三潭印月介绍了哪些内容?回答交流。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利用学习网站进行深入探究学习,并讲给组员听。3.各组小导游利用白板介绍学习内容,其他同学倾听,提问与小导游互动。4.回归整体,领悟表达。1.学生交流回答,感悟景点名称之妙。2.选择一处喜欢的景点,查找阅读有关资料,写一段介绍,发到微博中。学生交流游览收获,向同学们展示微博发言,并作现场的景点介绍,分享学习的乐趣。课下可以继续在微博中欣赏同学们的学习收获。用今天学到的方式展开“走进东湖”的交流讨论。谷歌地球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感受信息

7、技术神奇。学习网站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良好平台,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拓展相关信息。学生利用白板向全体师生展示学习收获,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学生成就感。在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更加有效地扩大阅读面,丰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形成自主、合作与共享的意识。学生在微博中分享景点介绍,交流学习体会,实现师生、生生、网络与学生等多途径互动,学习方式更具有开放性,学习评价更加多元化。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将热情与兴趣延伸到课外。更为熟练地将信息技术学习方式运用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从而终身受益。六、教学评价设计1. 教师当堂的适时评价:突出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有

8、利于学生发展。营造轻松、自由的交流氛围。2. 鼓励性评价:学生学习三潭印月进行交流汇报,介绍自己喜欢的西湖景点的环节中,教师运用鼓励性评价,点评介绍的亮点,肯定学生的收获,使学生更具有成就感,更好地认识自我,树立自信。3. 学生交流时的互动性评价:当学生在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时,同学们可以提出质疑,交流者可以和其他同学互动时考察哪些同学对自己的关注程度,达到评价的目的。4. 微博留言中评价:同学或是关注的网友在微博中进行评价发言,看哪些同学的微博转发,获赞最多。七、课后反思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贯彻大语文观的教育思想,力图体现课程标准关于中年级阅读教学的理念。根据三潭印月课文的特点,立足于举一

9、反三,方法迁移,突破传统语文教学中对字词句的理解分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实现语文教学的大量阅读,快速有效地搜集处理和积累信息,达到语文教学的广度和深度。较好地体现了对学生个性的充分尊重,并突出了语言文字的运用与实践性,使信息技术更加有效地服为学生的学服务,我主要采取如下策略: 1网游西湖,构建学生西湖梦想。三潭印月景观座落在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苏杭。学生大多数只闻其名,并未亲眼目睹这人间仙境。开课时,引导学生复习积累过的描写西湖的诗句,展示文人墨客描绘的西湖之美,同时让去过西湖的同学交流自己眼中的西湖,大大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与学习的热情。由一游过西湖的学生操作谷歌地球的搜索,立刻将全班同

10、学带到了西子湖畔,开始了西湖之旅。网游西湖,学生欣赏西湖美景,寻找西湖名人、传说、故事等。相信这节课,在学生的记忆中西湖的一切是那么美好,令他们心驰神往,憧憬着有一天能够一睹西子芳容。2.利用网络充分实现大语文观的教学理念。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阅读教学中拓展性材料的有效运用,有助于建构“开放”“多元”的阅读背景,将文本引向更为广阔的西湖文化、学生生活等资源空间,从而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为丰富,多姿多彩。本节课,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了网络环境下的学习与交流,更加有效地增加学生的阅读面,对西湖文化有了多角度多层面的了解,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勇于探究,形成自主、合作与共享的意识

11、,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奠基。3注重方法引领和过程指导。在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从整体感知入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网站探究,在交流展示的评价中,肯定学生的问答式表达方式。最后回归整体时,感悟文章首尾呼应,领悟表达方法,充分体现四年级语文教学要求。其次在学生探究学文时,给予学习提示,使小组的学习井然有序。在学生网游西湖中一喜欢景点并写一段介绍时,我又进行了方法的提示,从搜索阅读,提取信息到整合感受,使学生明白要将介绍体会浓缩到140字以内,才能顺利传到微博中。这些过程使学生很好地内化文本语言或网络信息,体现了语言文字的有效实践运用。4凸显学生主体,营造轻松氛围。整节课,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或读文,

12、或自主网站学习,或网络浏览,或交流展示,或发起微博,学生以多种角色参与学习活动,落实还学于生,凸显了学生主体地位。在学生充分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利用学习主体网站深入探究。学生选择喜欢的景点进入网络,查询相关资料,进行搜集整理,与伙伴交流学习所得,随时将学习收获发到微博上,犹如在家里聊天。每位同学都可以自由地和他人交流,网络方便快捷的传递信息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间,节约了课堂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从学生学的过程来看,我能较好地落实上述策略。在与学生共同学习分享的同时,也不无遗憾,如虽然电子白板的使用提升课堂教学的气氛,增强师生互动的能力,但是交互功能的体现还应该更为合理有效,学生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的能力的培养还要加强,微博互动还要更加及时。整合课中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变革语文的学习方式,从学生学的需要出发,解放学生,更加大胆地挑战传统的课堂教学,还有待进一步思考。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