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致”课堂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教材分析.docx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0919645 上传时间:2021-06-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0.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雅致”课堂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教材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雅致”课堂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教材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雅致”课堂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教材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雅致”课堂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教材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雅致”课堂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教材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雅致”课堂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教材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雅致”课堂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教材分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雅致”课堂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1 亿以内数的认识。2 十进制计数法。3 亿以上数的认识。4 计算工具的认识。二、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1. 例题的编排增加了一些衔接语,使内容更具连贯性;还注意体现学生探索学习的 过程,尽量为教学提供一定的引导。2. 读数、写数例题的编排更具层次性,强调分级读、写数的好处;对大数的读法、 写法法则,以学生讨论、探究、填空的形式加以显示。3. 增加了将一个数写成扩展式的例题。用不同形式来认识数,也为中学学习科学记 数法做一定铺垫。4. 将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和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分别安 排例题教学,以避免学

2、生将二者混淆。5. 计算工具的发展原来是阅读资料,现将其作为正文,以连环画形式,配以简要的 文字,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历程。随后单独介绍了算盘、计算器。6. 增加了“你知道吗”的版块,在原来的基础上增至六个。主要围绕:对一亿的感 知、数的分级、非位置制计数方法、记数符号的来历、位置制计数方法、计算器特殊按 键的介绍等进行,丰富学生对大数的认识,充分体会阿拉伯数字的特点和十进制计数法 的优势。7. 新增了“整理和复习”。四、具体内容(一)亿以内数的认识1例 1:认识计数单位和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首先通过呈现北京市的人口数,说明学习比万大的数的必要性。然后借助计数器, 利用动态拨珠的形式,

3、在原有的计数单位的基础上,引出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百 万”、“千万”、“亿”,并让学生初步感知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在有了计数 单位后,简要说明了用数字表示数的方法,由此引出数位和数位顺序表。并让学生结合 北京市人口数,利用数位顺序表进一步体会“位值”的含义。教学时应注意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促进知识迁移。由万以内的数引出比万大 的数,由已知的计数单位引出新的计数单位,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使其在学习 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例如,在计数器万位上拨数,一万一万地数,数到十万,让学 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十万怎样表示”的问题,经历“满十进一”的过程,引 出计数单位“十万”。还应

4、注意让学生了解“数位”的意义,体会“位值”的含义。在 认识亿以内的计数单位后,要说明:“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 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使学生初步体会计数单位按一定顺序 排列的作用。引出数位顺序表后,通过说出北京市人口数中一些数字表示的含义体会“位 值”的含义。2例 2、例 3:读亿以内的数。教材的编排分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教学读整万的数,让学生体会读数的本质, 第二个层次是教学读一般的含两级的数,总结读数的方法。例 2 的编排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整万数的读法的思路。第 1 个学生是迁移了“万 以内数的读法”:也就是由高到低按顺序把每个计数单位都读

5、了出来,这实际上也体现 读数的本质:就是读出计数单位的个数。第 2 个学生则归并了“万”字,简便了读法。 从而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简洁,加深对万级数的读法的认识。此外,例 2 给出的 4 个数也 很有代表性。例 3 是教学读含有两级的数,第一个数没有 0,给出读法;后边两个数,中间和末 尾都有 0,没有给出读法。特别是有关“0”的读法。例 3 的数据的选择也突出了读数的 重点和难点。3例 4:写数。通过北京大钟寺的永乐大钟上铸字的信息,引出写数活动。对照数位顺序表,出现 4 个不同的数。第一个给出了写法,采用画竖线的形式,凸现了先分级、再写数的思路, 其余 3 个则让学生自己探究写出。总结出写数的

6、方法。4例 5:数的大小比较。教材首先给出了 2011 年 6 个国家到我国旅游的人数,为学生学习亿以内数的大小 比较提供了生动的学习资源。法则,重点突出了两个方面:位数相同的情况和位数不同 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大小比较。5例 6:大数的改写。探讨把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小精灵的话,则凸显了把整万数写成用 “万”作单位的数的意义和作用。例题后面的“做一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一方面让学生在“改写”中深化对所学 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另一方面了解一些科普知识和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6例 7: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学习将非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的方法。教学时,可举一些实例说明近

7、似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比如,用一个省或一个 市的人口、全国小学生数、全国粮食产量等方面的实例,说明在实际生活中,一般没必 要十分精确地表示一个事物的量,常用近似数来表示。7数的产生。教材通过图文配合的方式,简要地介绍了数的产生和数字的演变过程。通过出示实 物记数、结绳记数、刻道记数 3 幅图,展现了古人一一对应的记数方法。随后简要说明 了数字产生的原由,并列举了三种古代数字,体现了数字也是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并通 过小精灵的话说明了统一数字的必要性。然后呈现了 09 的阿拉伯数字,并以首先通过小精灵的话说明了数字的作用,加深 学生对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认识。最后用简练的文字揭示自然数的概念与特点

8、,一方面对 以前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另一方面也为以后把数的范围扩展到分数、小数 做准备。(二)十进制计数法教材首先运用两个实例,说明比亿大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凸显学习更大的数的必 要性。然后在亿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利用计数器数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 亿”“百亿”“千亿”。此基础上,“扩展”数位顺序表,系统整理计数单位、数位、 数级等知识,并概括出“十进制计数法”,并为亿以上数的认识和读、写作好准备。(三)亿以上数的认识1例 1:亿以上数的读法。教材通过呈现地球不堪人口重负的画面,让学生在感受大数,学习亿以上数的读法 的同时。提供了 3 个亿以上的数。让学生借助数位顺序表把亿以

9、内数的读法迁移到读亿 以上的数之中。在读法的总结上,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先分级,再读数和重点关注“0” 的读法问题。2例 2:亿以上数的写法。教材结合数位顺序表,呈现了 1 个整亿数和两个非整亿数,让学生通过思考与 尝试、讨论与交流,自主迁移、探究写法,并注意引导学生先分级,再按级写。“做一做”第 2 题采取题组形式,把个级数、整万数、整亿数对照编排,使学生 进一步体会分级写数的特点,更好地掌握写数方法。3例 3:把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第一个呈现改写结果,其余 2 个让学生独立完成,熟悉改写的方法。 4例 4:非整亿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再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所以这里

10、用色块和文字标注的形式说明如何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一个数亿位后面 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然后直接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下面的阅读材料介绍了我国古代用算筹计数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位值制,感受我国 古代的数学成就。并由此了解数字“0”的产生,丰富对“0”的认识。(四)计算工具的认识实验教材是放在“阅读材料”里的,修订教材把它作为了正式教学内容。让学生初 步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和现状,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欲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材用简洁的文字与画面揭示了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由两千多年前的算筹到现在 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了人类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与发 明,受到爱科学、

11、学科学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再引出对算盘和计算器的详细介绍。接下来教材说明了算盘发明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了解算盘在生活中的应用。接着 呈现中国算盘和日本算盘的实物图,让学生感受算盘的影响和传播的广泛。最后,呈现 了 3 幅直观图要求学生写出算盘上表示的数,因为二年级已经学过用算盘记数,所以这 里简单回顾介绍一下即可。(见“算盘的数学文化”)对于“计算器”的认识,通过呈现结账这一情境,让学生了解到计算器是人们日常 生活中广泛使用的计算工具,并说明计算器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算得又对又快。然后呈 现了计算器的实物图,并标注了显示屏及两个功能键的名称,其余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则让学生自己探索、交流。接下

12、来的例 1 教学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基本的四则 运算。教材呈现了加法计算的例子,减、乘、除法式题,则由学生自己尝试操作。例 2 教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通过计算探索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推理的能力。“大数的认识”数感的培养五、教学建议本单元是小学生整数认识的最后阶段,也是系统整理整数概念、读写法则等的过程。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数感。使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一是提供生活中大数运用的事例,突出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二是在具体的情境中,真切感受大数。2.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让学生经历“再创造”的过程。大数的认识中,万以上的数、计数单位、数位、数级、十进制计数法、大数的读写 法则、近似数等,都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因此,必须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 给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3.紧紧抓住数的分级,引导学生探索数的读、写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先看级再看位,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读、写”的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