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活用+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文言句式+倒装句+固定句式.doc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0921840 上传时间:2021-06-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词类活用+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文言句式+倒装句+固定句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词类活用+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文言句式+倒装句+固定句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词类活用+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文言句式+倒装句+固定句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词类活用+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文言句式+倒装句+固定句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词类活用+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文言句式+倒装句+固定句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词类活用+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文言句式+倒装句+固定句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词类活用+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文言句式+倒装句+固定句式.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词类活用词类活用的语法根据:(定语)主语+状语谓语+( 定语)宾语A,主语是陈述的对象,就文言文而言,常用名词、代词充当。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B,谓语是对主语的陈述,回答主语“怎么样”,就文言文而言,常用动词及形容词来充当。C,宾语是谓语动词涉及的对象,就文言文而言,常用名词、代词来充当。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D,状语是修饰,限制谓语的,就文言文而言,常用介词短语、副词来充当。一、 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1名词(此名词作谓语)+宾语例: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活用为动词,驻扎例:吾师道也 师:学习2能愿动词(或者副词)+名词(此名词作谓语)例:假舟楫者非水也,而绝江

2、河。 水:游泳例:左右刃相如。 刃:用刀例:然而王者 王:称王例:江水东 东:向东流3所+名词例:寻向志,遂迷,不复得路。 志:做标记(2)名词活用为状语主语+名词 (此名词作主语)+谓语例:吾得兄事之 兄:像兄弟一样例:取汉中,举巴 南:向南,西:向西二、 动词的活用(1)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此动词作主语)+谓语例:盖其又深,则其又加少矣。 至:到达的人谓语+动词(此动词作宾语)例: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动词活用为名词 , 出产的东西。入:动词活用为名词,收入的东西。三、 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1形容词(此形容词作主语)+谓语例:学而遗。 小: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小的方面

3、2谓语+形容词(此形容词作宾语)例:将军身披执 坚:坚硬的铠甲 锐:锐利的兵器(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此形容词作动语)+宾语例:吾妻之美我者,我也 私:偏爱四、 数词的活用(1)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此形容词作谓语)+宾语六王毕,四海。 一:统一(2) 数词活用为名词数词作主语或宾语时数词活用为名词例: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 一:用作名词,一座山五、使动用法所谓使动,就是动词对于它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含有“使他(它)怎么样”的意思。基本结构形式:【动+宾】【使】+宾+动例:项伯杀人,臣之。 活:使之活例:中军置酒宾客 饮:使饮酒六、意动用法动词谓语对于宾语含有“认为它怎么样”的意思

4、的叫做意动用法。结构方式:【动+宾】【以】+宾+【为】+动译为:“以为”、 “把当作”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鱼虾而麋鹿。:以为伴侣 :以为朋友七、为动用法可译为:主语为宾语而谓语例:后人之 可译为:后人为之哀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方法一、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例:项王至阴陵, 迷失道, 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 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绐(di) :欺骗)二、结构分析法(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

5、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例:灭六国者六国也, 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 非天下也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通五经,贯六艺北枕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三、邻字帮助法(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 例子:况修(义为长)随化,终期于尽曹操之众远来敝 (义为敝) 四、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

6、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例子: 左右欲相如 刃,做动词用,指“杀” 将军披执 披和执是动词,坚和锐做名词,坚固的盔甲,锐利的兵器五、联想推断法(根据学过的知识( 课内学过地实词、成语、词语)推断词义) 诸将乞淬 宽恕、宽免严惩不 惩:处罚;贷:宽容。严厉惩罚,绝不宽恕。 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屡试不 差错女也不,士贰其行 差错六、 通假推断法 :根据同音、近音、行近通假的原则推断词义。例:知者创物,能者述焉。 “知”通“智”昌宗从旁趣说 “趣”通“促”,意为“催促”。 七、字形推断法: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其义符为我们领悟词义

7、提供了有利条件。凡形旁从“玉”的字,本义都与玉石珠宝有关。凡形旁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 ”的字其词义与兵器有关;凡“马、牛、羊、 犭、鸟、虫”等与动物类有关;凡“讠(言)、忄(心)”与心理有关,“辶(辵)、彳(行)”等与人的行为有关;“禾”与五谷有关; “贝”与金钱有关;“皿”与器具有关; “宀”与房舍有关;“阝”与地名有关; “求”与毛皮有关;“旨”与美味有关; “隹(zhu) ”与鸟雀有关;“尸”与身体关; “冖”与笼罩有关;“系”与捆绑有关; “纟”与丝织品有关;“歹”与死亡有关 ;“月”与肉有关;“页”与首有关; “自”关鼻,“目”关眼。“攴(p) ”与敲击有关

8、; 八、代入检验法。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正确答案。 一、宾语前置1.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忌不自信。 忌不信自。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然而不王者,未有之也。2. 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大王来何操? 大王来操何?沛公安在? 沛公在安?3.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前边,以加重语气。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不知句读,不解惑。何陋之有? 有何陋?唯利是图。 唯图利。4. 介词宾语前置。微斯人,吾谁与归? 微斯人,吾与谁归?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项王项伯向东坐;亚父向南坐。二、定

9、语后置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中心词+之+定语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居庙高之堂则忧其民中心词+之+定语+者例:马之千里者 千里之马中心词+定语+者例:求人可使报秦者 求可使报秦 的人 中心词+数(量)词例:铸以为金人十二 铸以为十二金人三、状语后置(也叫介词短语后置句)标志性介词:“以”、“于”、“乎” 等。例:具告以事。 以事具告。四、主谓倒装。文言文中,为了加强语气,强调谓语,常常把谓语提到主语的前面,这种改变语序的做法叫做主谓倒装。 例:甚矣,汝之不惠。 汝之不惠甚矣。文言文特殊句式一、判断句能够翻译成什么是什么或者什么不是什么的句

10、子就是判断句。1、用“者”或“也”表判断例:“陈胜者,阳城人也。”例:“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夫六国与秦皆诸侯。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4、用否定副词“非”、“莫”、“无”等表示否定的 判断。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5、直接判断刘备,天下枭雄。二、被动句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 一、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1.用“于” 、“受.于.”表被动例: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2.用“见”,“见.于.。”表被动。例: 秦城恐不可得,徒

11、见欺。3.用“为”、“为所” 表被动例:(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4.用“被”表被动例: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二、无标志的被动句例: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被兵势所逼)特别注意:怎样区分有“见”字的句子是不是被动句呢?看是主动句式还是被动句式,即看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是由谁完成的,若是由宾语完成的,就表被动。徒见欺(于王) 见:是被动句,译为被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见:是我的意思三、省略句1、省主语。( 有承前省、蒙后省,自述或对话中也常常省略)承前省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廉颇)大破之。蒙后省沛公谓张良曰:“ (公)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自述省 (余)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12、,(余)手自笔录,(余)计日以还(余)录毕,(余)走送之。对话省(孟子)“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王) 曰:“不若与人。” 2、省谓语动词(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省略谓语的现象还是比较少的)。(1)承上文谓语而省略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2)蒙下文谓语而省略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追之),又请杨子之竖追之。3、省略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语常见的是代词“之”)(1)省略动词后的宾语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则与(之)斗卮酒(2)省略介词后的宾语竖子不足与(之)谋。欲呼张良与(之)俱去。4、省兼语。(“使”“命”“令”这类动词的宾语常兼作后边一个主谓词组的主语,这个词就称作兼语

13、。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杞子自郑使(人)告于秦曰5、省介词。(较常见的是省“于”“以”,这些介词与后面的宾语组成介宾结构,这个介词常常被省掉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固定句式1无以,无从,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例如: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2有以,译为“有用来的办法”。例如: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书博鸡者事)3有所,译为“有的”。(人、物、事)故患有所不避也。(鱼我所欲也)4无所,译为“没有,的”。(人、物、事)几无所逃死。(指南录后序)5如何、奈何、若何,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例如:取吾城,不予我壁,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

14、?(失街亭)奈何取之尽锱珠,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6如何,译为“把怎么办。”例如: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7奈何,译成“把怎么办”。如: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8是故,是以,译为“因此,所以”,例如:是故圣益圣,愚益愚。9所以,译为“用来的”,“原因,”“的方法。”例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此世所以不传也。吾知所以拒子矣。10不亦乎,译为“不是吧?”,例如:以此为政,不亦惑乎?11何焉为,译为“有什么呢?”例如:夫子何命焉为?12何为,译为“为什么呢?”例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13庸乎,译为“难道吗?”例如: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14其乎,译为“难道吗?”如: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15得无乎,得无耶,译为“恐怕吧”或“莫非吧”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16无乃乎,译为“恐怕吧”如: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17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如: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18孰与,以孰,译为“跟比较,哪一个。”如:吾孰与徐公美?吾与徐公孰美?19 孰若,译为“哪里比得上”如: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20 然则,译为“既然如此,那么”如:然则为天下之在害者,君而已矣!20有者,译为“有个人。”如: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