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 硝酸 硫酸教案.doc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0922681 上传时间:2021-06-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氨 硝酸 硫酸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氨 硝酸 硫酸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氨 硝酸 硫酸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氨 硝酸 硫酸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氨 硝酸 硫酸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氨 硝酸 硫酸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氨 硝酸 硫酸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1、掌握氨的化学性质、铵盐的性质及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2、掌握浓硫酸的特性及其强氧化性 3、掌握浓硝酸和稀硝酸的氧化性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的方法和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发现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提高探索新知识的欲望。情感态度价值观:1、不断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行归纳整理知识线索,交流学习方法,建立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并尝试创造的喜悦。2、通过浓硫酸和稀硫酸性质比较教学以及浓硝酸和稀硝酸的性质差异,对学生进行“现象与本质”“量变与质变”辩证

2、唯物主义教育。【教学重点】氨、铵盐的化学性质,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氧化性【教学难点】氨气的制备实验原理,浓硫酸和浓硝酸的强氧化性【教学方法】学习归纳法、实物展示法、创设情景法【教具准备】多媒体及相应实验仪器【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氨【新课引入】氮是工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我们如何将空气中丰富的氮资源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氨的性质。【板书】一、氨气1、 工业制氨:N2+3H22NH32、 氮的固定:将游离态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叫做氮的固定。【讲授新课】展示一瓶氨气,请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气味、密度。【实验】完成实验4-8【思考讨论】1、为什么烧瓶内会产生喷泉?2

3、、为什么要用干燥的烧瓶?3、胶头滴管的作用是什么? 4、本实验体现了氨气的什么性质?【归纳】实验原理:利用气体极易被一种液体吸收而形成压强差,使气体容器内压强降低,外界大气压把液体压入气体容器内,在玻璃导管尖嘴外形成美丽的“喷泉”。实验现象:烧杯里的水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烧瓶内的液体呈红色。 结论:氨极易溶于水,且水溶液呈碱性。【板书】3、氨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1700)。易液化。【探究】如果没有胶头滴管,如何引发喷泉实验?冰敷圆底烧瓶底部或对小烧杯加热。【思考讨论】5、氨水显碱性的原因是什么?【讲述板书】4、氨的化学性质:(1)与水的反应

4、:NH3+H2O NH3.H2O NH4+OH- 其中的NH3.H2O很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为NH3和H2O【投影】比较液氨和氨水液氨氨水物质成分纯净物(非电解质)混合物(NH3.H2O为弱电解质)粒子种类NH3分子NH3、NH3.H2O、H2O、NH4+、OH-、H+(极少量)主要性质不具有碱性具有碱的通性存在条件常温常压下不能存在常温常压下可存在【实验】浓氨水与浓盐酸反应【归纳板书】(2)与酸的反应 NH3+HCl= NH4Cl(白烟) 氨与酸反应的实质是NH3与H+结合生成NH4+的过程。【练习】1、写出氨气与硫酸、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下列不可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有( )A、氨气 B、

5、氯气 C、氧气 D、一氧化氮3、试分析如何检验氨气?【自学归纳】1、工业制硝酸:N2+3H22NH3;4NH3+5O24NO+6H2O;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2、氨与氧气的反应:4NH3+5O24NO+6H2O;【板书】氨的用途:制冷剂【过渡】氨气与酸反应生成的盐叫铵盐。那么铵盐的性质有那些呢?【指导阅读】阅读教材P98:总结铵盐的性质【归纳整理】二、铵盐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或白色晶体,易溶于水。2、化学性质:微热强热 加热 (1)热不稳定性:(NH4)2CO32NH3+CO2+H2O NH4ClNH3+HCl(2)遇碱性物质有氨气放出:NH4+OH-

6、NH3+H2O 【讨论探究】结合铵盐的性质,探讨实验室制备氨气的方法。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评【归纳板书】三、实验室制氨 原理:2NH4Cl+Ca(OH)2CaCl2+2NH3+2H2O装置:固 + 固 气收集:向下排空气法 干燥:碱石灰 验满: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用蘸取浓盐酸的玻璃棒检验产生白烟。【阅读归纳】氨的用途和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氮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之一。所有生物体内均含有蛋白质,所以氮的循环涉及到生物圈的全部领域。氮是地球上极为丰富的一种元素,在大气中约占79%。氮在空气中含量虽高,却不能为多数生物体所直接利用,必须通过固氮作用。固氮作用的两条主要途径,一是通过闪电等高能固氮

7、,形成的氨和硝酸盐,随降水落到地面;二是生物固氮,如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可使氮气转变为硝酸盐等。植物从土壤中吸收铵离子(铵肥)和硝酸盐,并经复杂的生物转化形成各种氨基酸,然后由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动物以植物为食而获得氮并转化为动物蛋白质。动植物死亡后遗骸中的蛋白质被微生物分解成铵离子(NH4+)、硝酸根离子(NO3-)和氨(NH3)又回到土壤和水体中,被植物再次吸收利用。【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氨的化学性质及其制法,重点要掌握的是氨与水的反应和氨气实验室制法的原理和装置。【作业】 【板书设计】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一、氨气1、工业制氨:N2+3H22NH32、氮的固定:将游离态的氮转变为氮的

8、化合物叫做氮的固定。3、氨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1700)。易液化。4、氨气的化学性质:(1)与水的反应:NH3+H2ONH3.H2ONH4+OH-(2)与酸的反应:NH3+HCl= NH4Cl(白烟)(3)与氧气的反应:4NH3+5O24NO+6H2O二、铵盐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或白色晶体,易溶于水。2、化学性质:微热强热 加热 (1)热不稳定性:(NH4)2CO32NH3+CO2+H2O NH4ClNH3+HCl(2)遇碱性物质有氨气放出:NH4+OH-NH3+H2O 三、实验室制氨原理:2NH4Cl+Ca(OH)2CaCl2+2NH3+2H2

9、O装置:固 + 固 气收集:向下排空气法 干燥:碱石灰 验满: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用蘸取浓盐酸的玻璃棒检验产生白烟。第二课时 硫酸【引入】请同学回忆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并举例,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1、 使酸碱指示剂变色2、 与金属反应3、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4、 与碱反应5、 与盐反应试分析稀硫酸显酸性的原因:H2SO4=2H+SO【思考与交流】解决课本第100页“思考与交流”(1)它们都是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H+,硫酸和硝酸是含氧酸,盐酸是无氧酸;硫酸是二元强酸,硝酸和盐酸是一元强酸;(2)在水溶液中都电离出氢离子,HA=H+A-(3)从盐酸、稀硫酸是非氧化性酸,浓硫酸或硝酸是氧化性酸的角

10、度加以讨论。大家熟知稀硫酸的化学性质,但是对浓硫酸的了解又有多少呢?【实验】展示一瓶浓硫酸,请学生观察并总结其物理性质。【板书】一、浓硫酸的性质1、物理性质:浓硫酸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高沸点难挥发的强酸,密度大,极易溶于水。【思考】现有失去标签的浓硫酸、浓盐酸各一瓶(瓶相同,酸体积相同),不用化学方法如何鉴别?学生讨论总结,教师点评。【知识整理】我们已经知道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和脱水性。吸水是指吸收物质中本来就有的湿存水(或水蒸气),脱水是指将化合物(主要是有机物)分子中的氢、氧两种元素按原子个数比21(即按水的组成比例)脱去。浓硫酸的腐蚀性就缘于它的脱水性。【板书】2、特性(1)、吸水性干燥剂;

11、(2)、脱水性 炭化;【实验】蔗糖与浓硫酸的反应【探究】蔗糖遇浓硫酸炭化,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黑色物质膨胀且疏松多孔证明有气体生成,气体成分及成因如何?体现了浓硫酸的什么性质?C+2H2SO4(浓)=CO2+2SO2+H2O【思考】稀硫酸不能和碳反应但浓硫酸可以,那么稀硫酸不能和铜反应,浓硫酸可以和铜反应吗?【实验】完成实验4-9,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实验现象:铜丝溶解,放出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或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反应后生成物的水溶液显蓝色。实验分析:1、实验条件、现象及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各为多少?1:1。 2、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硫酸浓度

12、逐渐降低,反应是否会继续进行?体现了浓硫酸的什么性质?不能;强氧化性。【板书】(3)、强氧化性:C+2H2SO4(浓)CO2+2SO2+2H2O Cu+2H2SO4(浓)CuSO4+2H2O+SO2【思考】浓硫酸能和铜反应,那么与金属活动顺序在铜前面的金属反应是不是会更剧烈?【讲解】钝化:常温下,强氧化性的浓硫酸能使铁和铝的表面氧化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而被钝化,因此常温下可以用铁罐或铝槽车贮运浓硫酸。(注:“钝化”并非不反应,是因氧化而钝化。)【思考】为什么稀硫酸和浓硫酸的性质差异这么大?【分析归纳】浓硫酸的氧化性由正6价的S引起,稀硫酸的氧化性则由氢离子体现。【小结】本课时重点学习了硫酸的性质

13、。硫酸是典型的强酸,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等特性。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是我们本节课所学重点【作业】课本P104 10、12题 【板书设计】一、浓硫酸的性质1.物理性质:浓硫酸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高沸点难挥发的强酸,密度大,极易溶于水。2.特性(1)吸水性:干燥剂(2)脱水性:炭化(3)强氧化性:C+2H2SO4(浓)CO2+2SO2+2H2O Cu+2H2SO4(浓)CuSO4+2H2O+SO2第三课时 硝酸【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浓硫酸的性质,今天来看看浓硝酸和浓硫酸是否具有相似的性质。【展示】展示一瓶浓硝酸,引导学生归纳浓硝酸的物理性质【板书】一、硝酸1、物理性

14、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低沸点,易挥发。 【补充实验】浓硝酸和稀硝酸与铜的反应实验现象反应方程式浓硝酸+铜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气体呈红棕色,铜在不断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绿色,容器外壁很热Cu+4HNO3(浓)=Cu(NO3)2+2NO2+2H2O稀硝酸+铜产生无色气体。铜在不断的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无色气体遇空气变红棕色,试管外壁温热。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阅读教材P102,并结合上述实验现象,归纳浓硝酸和稀硝酸的性质及与金属反应的规律。【归纳】1、加热条件下,浓硝酸可氧化大多数金属(Au、Pt等除外),但不产生H2。2、常温下,浓硝酸

15、可使Fe、Al钝化。3、浓硝酸与金属反应表现酸性和氧化性。4、硝酸越浓,其氧化性越强。【板书】2、化学性质(1) 酸的通性:稀硝酸使石蕊试纸显红色,浓硝酸使石蕊先变红后褪色。(2) 特性: 不稳定性:见光或受热分解:4HNO3 或光照 O2 + 2H2O + 4NO2 硝酸的保存:应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且置于阴冷处。强氧化性:Cu+4HNO3(浓)=Cu(NO3)2+2NO2+2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Fe+6HNO3(浓)=Fe(NO)3+3NO2+3H2OC+4HNO3(浓)=CO2+4NO2+2H2O【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溶解金?【板书】3、王水

16、:浓硝酸:浓盐酸1:3(体积比)【讲解】非金属单质可被硝酸氧化为最高价氧化物或其含氧酸。这说明当条件发生改变时,物质的性质也发生改变。【板书】4、用途: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化学实验室里必备的重要试剂,在工业上可用于制化肥等。【小结】硝酸的特性是强氧化性。除金、铂以外,其余金属全可被其氧化而溶解,浓硝酸也能与碳、硫、磷等非金属单质反应。特点是由于+5价氮元素得电子,被还原为低价态氮的化合物的。而且随着条件的变化产物也不同。浓、稀硝酸都可与铜反应,但反应的剧烈程度和产物不同。【作业】1、常温下,下列溶液中能溶解铁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 B、浓硝酸 C、浓盐酸 D、浓硫酸 2、下列反应中既体现

17、硝酸的氧化性又体现酸性的是( ) A、铜与稀硝酸 B、木炭与稀硝酸 C、氢氧化铜与硝酸 D、氧化亚铁与硝酸 3、6.4g铜与过量的硝酸(8 mol L-160mL)充分反应后,硝酸的还原产物有NO、NO2,反应后溶液中所含H+离子为nmol,此时溶液中所含NO3-的物质的量为( )。A、0.28mol B、0.31mol C、(n+0.2)mol D、(n+0.4)mol【讲解习题】 【板书设计】一、硝酸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低沸点,易挥发。2、化学性质(3) 酸的通性:稀硝酸使石蕊试纸显红色,浓硝酸使石蕊先变红后褪色。(4) 特性: 不稳定性:见光或受热分解:4HNO3 或光照 O2 + 2H2O + 4NO2 硝酸的保存:应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且置于阴冷处。强氧化性:Cu+4HNO3(浓)=Cu(NO3)2+2NO2+2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Fe+6HNO3(浓)=Fe(NO)3+3NO2+3H2OC+4HNO3(浓)=CO2+4NO2+2H2O3、王水:浓硝酸:浓盐酸1:3(体积比)4、用途: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化学实验室里必备的重要试剂,在工业上可用于制化肥等。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