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说课稿.docx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0926269 上传时间:2021-06-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摩擦力》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摩擦力》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摩擦力》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摩擦力》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摩擦力》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摩擦力》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摩擦力》说课稿.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摩擦力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中摩擦力的测量涉及到二力平衡知识和弹簧测力计的具体应用, “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具体应用。通过 学习本节教材的知识,能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 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教学目标的确定(1)知识与技能知道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的大小有关。 知道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

2、糙程度关系的全过程,体会怎样进 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究勇气、实事求是地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以及与他人交流与合 作的精神。3教材的重难点本节教材的重点是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难点是实验的操作(让弹簧测力计拉动物块匀速运动)二、教法和学法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讨论为主的启发式教学。 三、教学程序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汽车在雪地上艰难行走,而当轮胎上裹有铁链后就能前进自如了;沾了水 的茶杯盖很难拧开,而用毛巾裹住时就很容易拧开了;生锈的铁锁打不开,当加 了几滴油后就可以打开了;运动员赛跑时穿着带

3、有铁钉的跑鞋等等请学生思考一下这些都是什么原因?(二)新课学习1什么叫摩擦力课本中具体只讲了滑动摩擦、我在这里简单地向学生解释了三种摩擦的区 别。对于滚动摩擦因为其实质是一种力矩,可以一带而过;而对于静摩擦可以作 一点补充:当两个物体之间相对静止且又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是静摩擦,这 对学生的理解并没有什么难度,况且在“科学世界”里面也提到了“走路时要利 用鞋底与地面间的摩擦”,如不讲一下静摩擦,学生在这里当联系课本中的摩擦 的定义时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没有发生“相对运动”还会有摩擦?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1)指导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在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后,我很自然地向学生们提出

4、了问题:同学们 猜一猜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在学生说出他们的猜想后,还要问问他 “你为什么要这样想呢?可以对有的猜想进行归类,比如有的同学说滑动摩擦力 的大小可能与重力大小有关,而有的同学说可能与压力的大小有关,可以指导他 们将这二个猜想归为压力这一类。在各种猜想都列出来后,我向同学们指出,摩 擦力产生的机理很复杂,对于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摩擦学”,其 中一些问题至今仍在探索中。今天,我们只对四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滑动摩擦 力的大小是否与压力有关?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是否与物体运动的 速度有关?是否与接触面面积的大小有关?(2)

5、指导学生制定探究计划与设计实验先让同学们思考:用什么工具来测滑动摩擦力?;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摩 擦力是同一个力吗?(不是);那如何才能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中知道滑动摩擦 力的大小?(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那么实验中应该让木块做怎样的运动?(匀 速直线运动)。这时的弹簧测力计应该怎样调零?(放在水平方向然后调零)。 通过这样的引导既起到了复习的效果,又为他们下面的探究做了一定的铺垫。再让每组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影响滑动摩擦力大 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个,那我们在设计实验时应该注意运用怎样的科学研究方 法?(控制变量法)。然后请每组派一位同学到讲台前说说他们组制定出的探究计划。对不太科 学的地方引导本组或其他组同学进行补充完善。(3)进行实验与数据记录,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全班同学共同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无论学生的猜想是否 与实验的结论相符,都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肯定他们的这种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3摩擦与我们让学生分别举出一些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的事例;并且让他们在生活和实 验的基础上,对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提出一些方法。对于这个问题可以 组织学生小组进行讨论,还可以采用全班抢答的形式,让他们自己总结。在这个 过程中,教师只要适当地进行引导和点拨,最后进行归纳。4 当堂反馈5 课后作业四、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