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五四学制版六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课程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0926927 上传时间:2021-06-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2.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科五四学制版六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课程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鲁科五四学制版六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课程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鲁科五四学制版六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课程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鲁科五四学制版六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课程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鲁科五四学制版六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课程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科五四学制版六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课程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科五四学制版六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课程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鲁科五四学制版六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课程教学设计第五章第一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一、教材分析: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是初中生物六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在上一章学生们学习了“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光”之后,对光合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本章 安排了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这就完整的体现了光合作用的全过程。本课时中的内容之间相互联系,前后连续性强,每个实验在解决某个问题的同时,又发现和提出新问题,为整个光合作用提出新课题。因此,这些内容适合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够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思维能力。二、

2、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望,参与意识很强,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就学习了第四章有机物的制造者,对光合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经过前一课时的实验学习、探究 ,学生已经对实验过程、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等比较熟悉。学生愿意也渴望重复科学家们曾经走过的探索之路。他们有设计实验的能力,也有自主分析的基础,满足学生的这一愿望,会使学生的学 习兴趣大增加。在问题和教学设计上,要注重学生实际,以学生为主体,探究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对于生物科学的兴趣。应该注意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促进 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体意识。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通过实

3、验法探究 “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光合作用还能产生氧气”2、 掌握光合作用的实质。【能力目标】通过对绿叶制造淀粉等有机物必需要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的实验探究,提高实验设计能力和操 作能力。【情感价值目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对试验现象的分析讨论能力; 认识绿色植 物园的光合作用对于整个生物界乃至整个自然界的意义。1 / 5鲁科五四学制版六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课程教学设计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难点: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实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五、教学方法:1、 教法:引导教学法为

4、主,讨论及归纳总结法为辅。2、 学法:自主讨论、归纳总结、探究合作六、 教具:教学幻灯片、相关教学视频、演示实验的器材七、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情境导入:同学们,在生活当中,生物的呼吸,燃料的燃烧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为什么我们没有感到氧气越来越少呢?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 作用,它的产物只有有机物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探究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常识来启发学生,探究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学生进入新课时的学习,明确 学习任务,为下面的研究做铺垫。二)、课前探究(一)、想一想,议一议:展示海尔蒙特的实验,

5、并有层次地出示问题:1. 是什么物质使柳树增重了呢?2. 最后通过这个实验,你认为海尔蒙特忽略了什么因素?(光合作用)【设计意图】通过 PPT 展示,让学生更加清楚实验的具体操作,进而引出光合作用。(二)、温故知新植物的光合作用制造了_。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什么条件?_3、思考:1、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什么原料呢?2、 光合作用除了制造有机物,还产生了什么物质呢?2 / 5鲁科五四学制版六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课程教学设计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三)、实验讨论:视频分析普里斯特利的实验,并有层次地出示问题:1. 画面中蜡

6、烛为什么会熄灭?小白鼠为什么会死去?1. 为什么二者放在一起时,却都能正常地活着,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利用这个著名的实验导入课堂,既体现科学探究的精神的延续,也可以吸引学 生的学习兴趣。四)、合作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活动】与学生一起讨论我们都知道呼吸作用要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而且都知道绿色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那么,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是用来做什么呢?是不是用二氧化碳来作光合作用合成淀粉等有机物的原料 呢?如果是,是必需的吗?现在我们按照实验探究的过程探究来进行实验探究。【导入】进行实验设计(1)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2) 做出假设:二氧化碳是光

7、合作用的必需原料,(二氧化碳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3)制定计划: 变量:实验组:对照组:如何保证实验中只有二氧化碳一个变量?(提示:氢氧化钠溶液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小组讨论交流实验过程)【演示实验一】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老师进行实验操作演示)装置甲:将天竺葵的枝叶插入清水烧杯,和加入氢氧化钠的烧杯,用玻璃罩罩住,密封不透气, 放在暗处处理 24 小时,然后光照 2-3 小时。装置乙:将天竺葵的枝叶插入清水烧杯,用玻璃罩罩住,密封不透气,放在暗处处理 24 小时, 然后光照 2-3 小时。完成后进行打开、脱色、漂洗、加碘液、清洗、观察、最后得出结论。3 / 5鲁科五四学制版

8、六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课程教学设计思考讨论:1. 应选择什么作为该实验的变量?2. 乙叶滴加碘液变蓝、甲叶不变蓝,说明了什么?3. 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结合课堂实验,引导学生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探究实验的讲解要细一 点,尤其是氢氧化钠溶液的性质。(注二氧化碳可以被氢氧化钠吸收)注意,氢氧化钠溶液有腐蚀性,不要让皮肤接触它。【设计意图】目的是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综合看问题的意识,当一个现象由多种因素控制时,应当 先研究一种因素,控制其他因素。【演示实验二】: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实验器材: 大烧杯,水生植物

9、(金鱼藻、菹草、黑藻等),漏斗,试管,卫生香向学生演示实验:菹草释放氧气1. 菹草在阳光下是否会放出气泡?这些气泡是什么?从哪来?2. 将带火星的卫生香伸进管口,看到有何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1. 分析该实验结果,归纳,菹草实验说明了什么?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有机物外,还有氧气。【设计意图】利用这个著名的实验让学生学会通过现象归纳结论,既体现科学探究的精神的延续, 也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五)、展示 PPT,让学生形象的理解光合作用。通过刚才的两个实验,我们了解了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让我们根据图片分析一下,光合 作用的实质?讨论分析:光合作用的原料:光合作用的条件:光合

10、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的产物:光合作用的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 出氧气的过程。六)、总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探究了光合作用, ,下面给大家 2 分钟时间来巩固一下所学知识,4 / 5鲁科五四学制版六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课程教学设计找同学说一下你的收获。【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小结和知识整理归纳七)、达标训练:1.光合作用的本质是( )A.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B.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2. 要保证城市居民每天都能得到新鲜氧气,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11、A多盖高楼,居住在高层 B美化环境C扩大居住面积 D多植草多种树3、判断:(1)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 )(2) 植物的每个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3) 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有机物里的能量全部释放出来。( ) 4、请用恰当的形式总结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场所和产物。八、视频欣赏 :光合作用【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欣赏,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对植物及我们日常生活的意义,从而引出下面 的拓展作业。九、课后拓展作业:1.必做题:探究: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2.选做题:十、板书设计:实验设计: 光合作用还需要水作为原料么?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1 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2 光合作用在光下产生氧气3. 光合作用的实质:光能二氧化碳 + 水有机物 +氧气叶绿体 (储存着能量)5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