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困生对数学学科学习兴趣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933298 上传时间:2021-06-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4.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学困生对数学学科学习兴趣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提高学困生对数学学科学习兴趣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提高学困生对数学学科学习兴趣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提高学困生对数学学科学习兴趣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提高学困生对数学学科学习兴趣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提高学困生对数学学科学习兴趣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学困生对数学学科学习兴趣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提高学困生对数学学科学习兴趣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从数学观的角度来看数学,作为中学阶段的一门主要课程,其重要性已被绝大多数学生所认识,但对于中学生来说,对数学学习真正的价值和意义还很不正确和到位,他仅仅认识到数学基础对于记数、算帐有用,不了解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有一定的关系;看到了数学工具性浅显的一面,而数学工具性更深层次的一面,以及数学的人文性,学生的认识十分肤浅。一个人的数学观支配着他从事数学活动的方式,极大地影响着他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动机和动力,决定着他用数学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了解学生的数学观,并积极地引导他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从而指导学生效地进行学习,获得学习数学的认知体验和

2、情感体验,真正学到应该学 到的东西,是数学教师应该做好的具有深远意义的一项工作。2、从新课标来看新课标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素养”,“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课题从学困生入手,以一切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良好基础,符合课标精神,具有重要的现 实意义。3、从本校学生数学学习的实情来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学生家长外出打工,很多孩子成了“留守学生”,家庭教育、辅导成为空白,加上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缺乏动手、动脑的机会,出现了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从而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上课无精打采,厌倦作业,害怕考试,更缺乏独立思考和 钻研

3、的精神和能力。4、从本校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来看从七八年级学生考试成绩中看出,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数学素质有所下降。出现了较多的低分,一些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了信心。学习数学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它需要不断的积累、沉淀。出现低分 不是“一日之寒”,是对数学学习逐渐放弃的过程。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其原因,在教学中要 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防止和努力控制学困生的产生,有力地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二、课题界定学困,指学习上有障碍,进步比较慢,水平比较低的人或集体。 数学学习学困生,泛指在正常的教 学要求下,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计算较慢正确率低,记忆力较弱,成绩较差的学生(以下简称“学困 生”)学困生

4、中较为严重的是连续得低分的学生转化指转变,改变。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即是在数学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学生,在一定形式的辅导下,学习上有了好的改 变。三、课题研究目标1、 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对学困生进行教育转化。2、 搞清学困生的类型及特点。3、 根据学困生成因,寻求转化方法策略。4、 争取转化成功,使其在学习、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四、课题研究内容1、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研究;学困生转化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特别需要老师有信心、恒心和爱心。积极创设良 好的师生关系。2、因材施教的应用;为了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益,考虑到学困生客观上存在较大的个性差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因材

5、施教的教学方法,这里包括从近期学习目标、认真听课、独立完成作业入手,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并及时反馈信息,了解他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查清主要症结,对症下药,避免再次分化。对于学习主动、积极进步的表现应有不失时机的加以鼓励,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学困生 转化。3、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的研究;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宝贵的心理因素,在这种情绪下,大脑异常活跃、神经细胞处于兴奋状态,必然会提高学习效率,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对于学困生来说,教师更应该加强学法指导。当他在学习中遭受挫折和失败时,需要老师耐心的心 理疏导和方法点拔,“开小灶”进行知识

6、上的查漏补缺;当他在学习上或行为中出现“闪光点”时,哪怕是课堂上专心听讲,我们都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可以让他体会到信赖、满意、亲切的情感,从而树立他的学习信心,以满腔热情投 身到学习中来,增强向优生转化的勇气。4、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动手动脑相结合,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变 “要我学”为“我要学”,变紧张压抑的被动接受为轻松愉快的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每个学生 都能积极投身到教学过程中来。5、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对学困生的影响的研究;家庭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对学生的前期思想起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气氛和健康的社会文 化可以给学生

7、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使学生从小远离不良风气的侵袭。五、课题研究的方法1、 文献研究法:组织课题成员查阅各种文献资料进行相关理论学习研究,努力提供课题研究的理 论基础。2、 观察法:有目的地观察数学学困生在课堂听讲、练习、交流作业、检测时的表现,寻找造成学 习困难的原因。3、 行动研究法:本课题倡导教师自觉、主动的参与研究,并通过实践与研究改进转化数学学困生 的方法,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六、课题研究反思在持续将近二年的学困生课题研究中,我们取得了一些可喜的研究成果。但我们同时也应该清醒的看 到在课题研究中还存在一些不如意的地方:1、 学困生转化成绩不均衡,部分学生转化成效不明显。1、 学困生转化工作开展时间短,高年级长期落后的学生赶上来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数学“学困生”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转化“学困生”的工作必然是长期的、艰巨的,仍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再进一步开 展更为深入细致的工作,有更新的举措去卓有成效地转化“学困生”。鉴于以上这些问题,我做了深刻反思,计划在课题结题以后,再继续努力针对本课题的后续、深入研 究,积极迅速促成本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实施,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