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等的角》教学案例及分析.doc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0943174 上传时间:2021-06-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相等的角》教学案例及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相等的角》教学案例及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相等的角》教学案例及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相等的角》教学案例及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相等的角》教学案例及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相等的角》教学案例及分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相等的角教学案例及分析二师附小 郑钟雯 一背景在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这样一个理念: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后,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地创设“让数学活动有效化,让数学课堂鲜活化”的氛围,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在自主探索中,在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质疑、去辨析,直至豁然开朗。让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成为一个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空间。现结合四年级第一学期数学广场相等的角的教学设计,谈一点自己的感悟。二案例描述“相等的角”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角的知识,以及有关角的简单的加减法计算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同角的补角相等,同

2、角的余角相等这两个几何命题,并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为后继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作为实验几何向论证几何过渡的初步过渡,为以后论证角的相等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打下结实的基础。1教学目标制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究“相等的角”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思维的条理性、发展学生的几何概念。知识与技能目标:复习角的计算,通过对一些特殊图形中角的计算的探索,为将来一些重要的有关角的性质作铺垫。过程能力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计算,在探索同角的补角相等、同角的余角相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探究同角的补角相等、同角的余角

3、相等。教学难点: 有条理地表述几何推理的过程。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多动脑、多思考、多练习、多探究;采用小组合作交流、个人独立思考与师生相互沟通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现就各环节教学设计作简要介绍。2教学环节展示(1)复习引入复习角的计算,注重知识的迁移,将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迁移到将要学习的知识中,为新知的学习打好基础。(1)已知:1=37,2=53,求AOB=? A 2 1 O B (2)已知:AOB是平角,1=70,求2=? 1 2A O B师:请同学们根据已知条件完成练习,注意书写格式。(2)探究新知(1)同角的补角相等 1 2 3 4师:两条相交

4、的直线可以得到几个角?(标出1、2、3、4)最少量几个角的度数,就可以知道四个角的度数?学生尝试并讨论交流可以分别量出1、2、3、4的度数,尝试算出另外3个角的大小。【在这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并且进行简单的提示。】教师启发、提示学生找出两个角总是相等的秘密:两个相邻的角都构成一个平角。然后通过板书展示几何推理的过程:解:因为1+2=180 所以2=18030=150 因为2+3=180, 所以3=180150=30 因为3+4=180 所以4=18030=150紧接着马上跟进一个练习进行巩固1=5=60,求2、3、4、6、7、8。 2 1 3 4 6 57 8(2)同角的余角相等在

5、认识了同角的补角相同后,同理得出同角的余角相等,通过找一找下图中相等的角,并说一说理由。让学生再一次探究。 1 2 3然后老师补问:如果2=65,1与3是多少度?在认识了同角的余角相等时,再一次让学生找出相等的角 E D F A B C【让学生从图形上对余角的性质有一个深刻的理解,然后把练习1增加一个条件,进行分层深化练习,先让学生自己思考,教师启发,然后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结合图形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余角和补角的性质,突出数形结合的思想】然后提出问题:今天我们通过对平角和直角中角的研究,发现了很多相等的角(出示课题),谁来说一说相等的角你是在哪里找到的?【让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讨论,活跃课堂气氛,

6、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给予肯定、表扬】 教师在学生的基础上归纳小结:当两个角与一个角相加都等于一个平角或一个直角时,这两个角相等。【让学生总结交流,教师进行启发,然后进行归纳,得到性质】(3)拓展练习下面请大家自己设计一些图形,请其他的同学从中找一找相等的角。【将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感悟反思整节课,学生们一直处于兴奋状态,课堂上畅所欲言,我观察到,连平时比较拘谨的孩子也兴奋得脸上发光。回味整节课,有两点体会让我有所感悟。1 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

7、胆创新与实践。”这就说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给予学生以最多的思考、动手和交流的机会,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此案例在探究同角的补角相同时,我将书上的例题呈现进行了调整,变原先的给出1=30,求出2、3、4的度数,再找规律,改为请学生思考最少量几个角的度数,就可以知道四个角的度数这个开放度较大的问题,让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并提供足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时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挖掘学习潜能。学生经过观察很快发现每相邻两个角都可以合并成一个平角,从而得出结论:只要量出其中的一个角,就可以推算出另外三个角的度数。由此我想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

8、有充分思考空间、有活力的主动探索过程,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能欢快地畅游。2 创设民主的学习氛围在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创造一种平等、和谐、融洽的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这是教学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重要条件。当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时,作为一名老师,应该做到尊重孩子的学习方法,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思想个体,都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也可能会有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孩子来说,他们的方法可能就是最好的方法。所以我们应该允许和尊重他们的所思所想,当我提出:今天我们通过对平角和直角中角的研究,发现了很多相等的角,谁来说一说相等的角你是在哪里找到的?学生们的回答让我这个老师大开眼界,对于孩子们的回答我都给予积极地评价,因为他们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都倾注了自己的智慧,作为一位老师怎么能漠视呢?所以在教学中发扬民主,保护学生的学习自尊心,可以进一步诱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真正地做到教学相长。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悟到:课堂是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它融于和学生平等相处的过程中,融于对学生的充分信任之中,也融于仔细倾听孩子的心声之中。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丰富多彩,充满活力。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