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笔算乘法(不进位).docx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0947691 上传时间:2021-06-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24.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笔算乘法(不进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笔算乘法(不进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笔算乘法(不进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笔算乘法(不进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笔算乘法(不进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笔算乘法(不进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笔算乘法(不进位).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课时2.笔算乘法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内容】笔算乘法(教材第 46 页例 1 及“做一做”,第 47 页练习十第 15 题)。 【教学目标】1. 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 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2. 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3. 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 算。【教学准备】挂图【情景导入】1.计算。提问:用一位数乘多位数,我们该怎样计算?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

2、因数的哪一 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2.口算。2720 8240 5260 12901830 2450 1970 5320提问:两位数乘整十数你是怎样口算的。【新课讲授】1.谈话导入: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但有时也需要我们计算出 准确的结果。例如到商店里买东西,要付多少钱是不能估算的,不能给大概的钱, 必须算出准确的结果,所以我们还必须掌握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不进位)2.出示教材第 46 页的例题 1。(1)出示主体图以及例题 1:王老师到书店买了一套书,共 14 本,王老师买了 12 套,一共买了多少本? (2)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要求一共买了多少本?

3、该怎样列式?1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师:14 乘 2,我们已经会算,14 乘 12 我们还没学过,这是用两位数乘的乘 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提问:谁能把 14 乘 12 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知识呢?以 4 人为一小组讨论。 (3)汇报:一种方法可以把 12 本书分成 10 本和 2 本两部分,我们可求出10 本书多少钱,再求出 2 本书多少钱,然后把这两部分的钱加起来就是王老师 要付的钱。板书:师:刚才我们求一共买多少本书,计算时一共用了 3 个竖式,大家想一想, 我们能不能把这 3 个竖式给并起来写成一个竖式呢?(4)讲解 14 乘 12 竖式。刚才我们是先算什么?怎样算?教师讲

4、评时用纸把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 盖住。那计算 2 乘 14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 2 乘 4 表示 8 个一,再算 2 乘 1 表示 2 个十,合起来是 28,在 28 的 旁边注明 142 的积)此时,教师揭去盖在第二个因数十位“1”的纸,并问:第二步要再算什么?怎样算?(第二步算的是 10 本书一共多少钱,用 10 乘 14,得 140,在 140 的旁边注明 1410 的积)教师对着竖式说明:十位上的 1 表示 10,所以用十位的 1 乘 14 就是用 10 乘 14,先用 10 乘 4 得 40,4 要写在十位上,个位写 0,再用 10 去乘 1,得 10, 但这个 1 不是

5、表示 1 个十,10 乘 1 得到的 10 应该表示 10 个十,10 个十就是 100,所以这个 1 必须写在百位上,因此,要在 140 的旁边注明 110 的积。 第三步算的是什么?(把 10 本书的钱和 2 本书的钱加起来,也就是把 28和 140 加起来,得 168)说明:在把两个乘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 8 加 0,0 只起占位作用, 为了简便,这个零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 0 擦掉)请一个同学复述一遍竖式计算的过程。3. 提问:这个竖式同前面的三个竖式有没有联系?哪种方法更简便?4. 议一议: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5. 引导小结,归纳笔算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竖式计算时

6、,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 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 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要和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对齐, 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课堂作业】1.完成教材第 46 页的“做一做”。(1) 先看 2313,提问,两个因数分别是多少?(2) 69 是用哪位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的积,下一步应该用哪位数去乘第一 个因数?乘出的积是多少?(3) 23 乘 13 得多少?(4) 其余的题目独立完成,要求列竖式,最后教师讲评。2.完成教材第 47 页练习十第 2 题。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开展比赛:看谁算得对,算完后互相检查计算的过程和

7、结 果,评一评,谁完成的最好。3.完成教材第 47 页练习十第 1 题。从题目中你知道哪些信息?(每排 22 个鸡蛋,共 13 排)要求一共有多少个鸡蛋,怎样算呢?指名说一说。【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教师强调: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竖式计算时,先分别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 和十位分别同第一个因数相乘,乘得积的末位同第二个因数的数位对齐,再把两 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第 47 页“练习十”第 3 5 题。2. 完成创优作业 100 分中本课时练习。第 1 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竖式计算时,先分别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和十位 分别同第一

8、个因数相乘,乘得积的末位同第二个因数的数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 的结果加起来。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在教学新知时,我 首先让学生重点分析情境图,找出今天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 1412, 再让学生利用刚刚学习的估算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钱,最后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计 算的方法,再在小组内交流。通过交流,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口算方法,即 14 10=140,142=28,140+28=168(本)。当学生用竖式计算时,我重点引导学生 理解每一步计算的结果,尤其是理解为什么可以省略十位末尾的 0 不写。本节课 特别重视让学生叙述计算过程,让学生在“说”中理解算理。本节课从学生课堂反馈的情况看,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计算 方法,只有少数个别学生还需进行课后辅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