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 寓教于乐.doc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0948614 上传时间:2021-06-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设情境 寓教于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创设情境 寓教于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创设情境 寓教于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创设情境 寓教于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创设情境 寓教于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设情境 寓教于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设情境 寓教于乐.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嘉应学院学年论文(设计)目录内容摘要.1一、引言2二、情境教学法的意义2三、情境教学法的原则4四、情境教学法的实施5五、结语7注释8参考文献目录8内容摘要语文是做人的基础和工具,语文能力实质上是一个人的基本生活能力。中学语文教学承担着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审美情趣的教学任务。如今提倡素质教育,如何全面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结合情境教学的寓教于乐之法,在教学中日益显示出其现实可行性。关键词:中学语文 情境教学 意义 原则 实施创设情境 寓教于乐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一、 引言语文是做人的基础和工具,语文能力实

2、质上是一个人的基本生活能力。中学语文教学承担着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审美情趣的的教学任务。如今提倡素质教育,在这样一个教学制度和教育标准不断改革的大背景环境下,如何全面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要求教师在传统的一般的教学方法之外,更要另辟蹊径,寻求更多的语文教学方法,拓展语文教学的力度和深度,寓教于乐。情境教学法,是我国著名特级语文教师李吉林,从外语情景教学得到启发从而创立的语文教学方法。语文教学不应该是教师一味地灌输给学生知识,而是要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乐趣。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结合情境教学的寓教于乐之法,根据情感与认知关系特点以及自身具有

3、的优势,在教学中日益显示出其现实可行性。二、情境教学法的意义 “寓教于乐”的教育思想,最早体现在孔子的教育理论当中。论语中记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第六)。这句话强调的是一种快乐的学习方法:对于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好它的人,喜好它的人不如把从事研究它当作乐趣的人。学习要源自于兴趣,有了兴趣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寓教于乐在当下教学中,有很多种诠释方式,“情境教学法”就是其中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它的两个主要依据是:(一)情感与认知的关系特点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直观性是一种发展观察力和发展思维的力量,它能给认识带来一种隋绪色彩。由于视觉、听觉、感受和思维是同时进

4、行的,在儿童的意识里就形成一种在心理学上称之为情绪记忆的东西。与在儿童的记忆里留下的每一个表象和概念联系在一起,不仅有思想,而且有情感和内心感受。”【1】知识的获得,是从认识事物的过程开始的。在人的认识活动中,情感与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教学是一种艺术,是一种交织着情感色彩的认识活动。情感作为人对于客观事物的一种内心体验,反映了主体的内部心理状态,也反映了主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在人的认识活动中是不可能没有情感相伴而生。【2】 由此可见情感对于认知过程的重要影响。而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就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二)心理依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做一件事情往往在心情愉悦之时更有效率。当前中学语文

5、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以及对形象的感受力,忽视了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力。教是为了学,教师要乐教,学生要好学,若是离开了学,就谈不上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对学习成绩的提高都有很重要的影响,教师应使他们感到学习是“苦中有乐”的,而不仅仅把学习当成一件“苦差事”,从而愿意主动地学好它。语文是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如不打破以往常规的、单调、固定的教学模式,语文课堂会呈现出机械而单调的色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课堂气氛沉闷,造成学生心理上厌倦情绪,教学质量难以提高。那么如何扭转这种局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合理运用情境教学进行教学。中学的

6、语文教材荟萃了古今中外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名家名篇很多都具有意境优美,意蕴深邃,人物个性形象丰满,画面生动等特点。“情境教学”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要紧密联系中学语文教材的要求,融合言语、行动、情感等多重因素为一体,从而使文章意境得以更好的体现。创设情境是为了把抽象的教学对象或教学内容朝着学生可以感知的现实方向转化,即把抽象思维认知转化为感性思维认知,让学生乐于接受,从而使得学习语文不再单调而枯燥无味。学生成了语文课堂的主体,自己动手动脑学习语文,感受语文的魅力,接受情境的熏染,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既扩展了教学形式,又丰富了语文教育的内涵,还

7、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对学生的学习乃至思维训练都有良好的影响。(一)情境教学法能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课堂创设的情境,包含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音乐欣赏等等。多种方式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深化了学习对象的同时,更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创设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二)情境教学法能培养学生搜集和筛选信息的能力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给的任务,学生会在上课之前做充分的准备。比如讨论研究角色的性格特征,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等等。在资源的搜集和整合过程中,学生不仅学

8、会了知识,还收获了方法。(三)情境教学法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教学法善于设疑激趣。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一系列的情景设置,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继续探究文章问题的兴趣。学生在带着问题思考和学习的过程中,充满着热情,感受探索的刺激和乐趣。(四)情境教学法能激发学生运用和发展想象力语文教学,尤其强调阅读能力。很多体裁的文章讲究的是文风和文韵。怎样把握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文营造出的意境,光靠字面的阅读往往不够,还要深入诗文意境加以体会。这时,就必须加以合理充分的想象和联想。情境教学法能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五)情境教学法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在教育心理学上讲陶冶,意即给人的思

9、想意识以有益或良好的影响。情境教学的陶冶功能就像一个过滤器,使人的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它剔除情感中的消极因素,保留积极成分。能提升人的审美能力,提高人的审美情趣,用独特的方式让人感受艺术的纯真魅力。三、情境教学法的原则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事事都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和遵守的原则,这样才不至于使结果偏离初衷。实行情境教学法也应如此。如何科学地利用情境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和把握。(一)愉悦轻松的体验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情境或气氛中引导学生产生各种问题意识,展开自己的思维和想象,进行讨论思考,寻求答案。这样更注重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目的在于使学生把思考和发现

10、的过程当成一种快乐,而不是一种强迫或负担。(二)师生间互信互重原则任何学科的教学都有其相通之处。而在教学环节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最基本保证。这意味着师生之间需要相互了解,相互沟通,相互理解,逐渐在彼此间形成一种默契。只有师生间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教师才能对学生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学才能在互动中顺利进行。(三)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原则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学生积极、主动和快乐的基础上。现在的教育,教师不再是“主角”,而更多的是“配角”,对学生起引导作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自主性侧重于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精神和创新精神。这就要

11、求教师在情境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得到真切的体验。(四)教师自身的主体性发展原则学生能得以良好的发展,除了自身努力之外,也离不开专业的优秀教师为其提供的优质教学资源。所以,教师在与学生的教学互动中也要不断发展自身,充实自身。要给学生一瓢水,那么教师自己起码得有一桶水,这样才能保证供应的充足。教师要发展自身,就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多开展教学研究,致力于专业素质能力的提升。(五)情境创设与基本教材和教学目标紧密结合原则创设情境是为了使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设置的情景必须与所上课文相关。使学生将认知方式与认知过程巧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抽象的思维和具体的形式联系

12、起来,促使学生能很快投入到学习中去。用学生能够容易、快速接受的方式来传授知识,才是创设情境,进行教学的最终也是最重要的目的。四、情境教学法的实施在众多的优秀作品面前,教师要如何把握文章的精髓韵味,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起学生的情绪,引起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尽可能领悟到文章之美,要费上一番脑筋。在上课之始,教师就要满怀激情地“进入角色”,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巧妙的设计,是打开学生兴趣之门的钥匙。在利用生活场景、语言、实物、表演、音乐等种种方式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角色的转换与情景演示等都包含在内,有利于营造教学氛围,达到教学效果。(一)贴合现实生活,导入

13、新课体现情境教学实例(散文类):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可以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和限制。正所谓“形散而神不散”,散文的文笔随意但字字句句都与主题思想有关。学习散文,最重要的就是抓住散文的“魂”。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三册背影,是一篇经典的抒情散文。文章字里行间都流露着父疼子,子爱父的父子情深。父亲的爱是深沉的,在表面上往往看不出来。况且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是父母捧在掌心的明珠,娇生惯养,或许很难以理解这篇课文中的父亲对孩子的一片深情。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先与学生展开交流,让学生自由地诉说自己对父亲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然后,教师和学生讲述自己父亲的一个疼爱自己的小故事,并且引导学生说说

14、父亲感动过他们的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述说父亲疼爱自己的故事,用心感受父爱虽无言和深沉,却如同母爱般伟大。经过一番情感渲染,再带领学生去感受课文中朱自清的父亲对他的爱。如此一来学生就不难感觉到父亲虽然不一样,但是父爱却有很多相同之处。这样的教学方式,结合了学生自身,让他们有更深切的感受,而不是让他们像旁观者一样去感受背影中的父爱。学生既学习了课文,又体会了自己父亲的不易,教导他们要孝顺父母,可谓一举两得。(二)结合课文需要,演绎情节创设情境教学实例(寓言类):寓言、小说等形式的文学体裁,具有很强的戏剧性、情节性。教师可以利用课文本身所具备的戏剧性、情节性,创设符合文章情节需要的表演情境,

15、激发活跃学生的思维,刺激他们的联想,从而主动、迅速地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内涵。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一册皇帝的新装,是一篇寓言故事。寓言的特点是:常用隐喻的言语,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皇帝的新装的素材十分适合以表演的形式呈现:骗子织布的动作,老臣们恭维皇帝的语言,拖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的姿势等等。每个孩子在自己的内心中总是争强好胜的,渴望表现自己。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在上课之前布置表演任务,请几位自告奋勇的学生现场给全班表演。表演的同学为了成功完成表演,自然会对课文进行认真的阅读。用这个方法,把文字变成了可见的情境,让学生们在表演中欢乐地学习课文

16、。通过表演和观看表演,既锻炼了表演者的语言和肢体表达能力,同时也让观看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作者的描写语言有了较深的认识,感受皇帝的可笑和骗子的可恶,寓教于乐,达到教学目的。(三)符合审美需求,利用多媒体展现情境教学案例(古文赋类):现代多媒体的手段有很多,图画、音乐、影视作品等都囊括在内。音乐与文学都属于文艺的范畴,其中自然有许多相通之处。中国传统的诗词非常讲究意境,意境本身就是一种高度浓缩的情境。而且,中国的传统音乐本就与古典诗词密不可分,相互辉映。利用音乐、图画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体会作者感情,感受诗文意境,由此调动学生的内心情绪,展开脑中想象的画面,唤起内心对

17、美的感受。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一册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写景抒情的散曲。马致远在三个句子中,包含了9个连贯意象,用凝练的语言描绘出了萧索凄婉的意境,表达了“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思乡情怀,是一首秋思佳作。教师在上课之时先让同学们各抒己见,看看他们眼里的秋天是什么样的。而在一个游子的心中,秋天是什么样的呢?由此进入新课。接着放上课文相应的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图片中的场面以及感受。但对于刚进初一的孩子来说,很多从未离开过家,要他们去体会游子孤独的滋味,用语言来激发和引导他们的感情,使之进入诗中情境和意境,的确有点困难。所以在诗词的教学,有时需要运用与之相对应的古典名曲来使学生沉醉与诗词的意境中。音乐

18、凭借其独特的感染力使课堂充满了那种离愁别绪。凄楚的音乐,比如琵琶语和二泉印月都不错。听完音乐之后,不妨让学生配乐朗读,进入诗的意境,体会诗句的妙处。五、结语综上所述,在情境教学法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寓教于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热情,开拓教师的教学视野,使教与学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乐趣。然而情境教学法还有很多值得研究和思考的地方,在今后的学习和具体教学中还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注释:1 苏霍姆林斯基 著,杜殿坤 编译. 给教师的建议(修订版 全一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85.2刘继武.试谈教学中的情感问题J.山东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2):6671.参考文献目录:1 苏霍姆林斯基 著,杜殿坤 编译. 给教师的建议(修订版 全一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刘继武.试谈教学中的情感问题J.山东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2).3王文彦 蔡明主编.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李吉林. 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 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5周蒙琴. 重视语文情景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浅谈在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情景教学 J.科技资讯,2008.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