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网城市的重新解读.docx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951580 上传时间:2021-06-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58.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格网城市的重新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方格网城市的重新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方格网城市的重新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方格网城市的重新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方格网城市的重新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方格网城市的重新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格网城市的重新解读.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梁江 沈娜方格网城市的重新解读The Reinterpretation of the Gridiron City梁江 沈娜摘要: 本文从与地形的结合、对城市空间的塑 造、土地再分等方面对方格网城市进行了重新 解读,着重指出这种城市形态在空间组合和土 地再分等方面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以及对市场 经济下城市开发的适应性。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tegrationwith topography, the creation of urban space, and land subdivision, this paper provides a new

2、 interpretation of the gridiron city. The authors emphasize the flexibility and diversity of the gridiron pattern in shaping space and land subdivision, and the adaptability to the urban development under the market economy.关键词: 方格网城市;城市形态;土地再分Keywords : Gridiron City; Urban Form; Subdivision* 本文为国家

3、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0108002)的相关基础研究作者:梁江,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 教授。 沈娜,大连理工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硕士 研究生。1 引言方格网城市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早在30004000年前的古埃及和古印度就出现了方格 网城市。在古罗马和中世纪,也有许多城镇采用了这种形态。在 1618 世纪的美洲,西班 牙和英、法殖民者大量采用了方格网形式的街道布局。随着欧洲的殖民扩张,一些亚非国 家也于 19 世纪出现了具有上述特征的殖民城市,如中国的上海、青岛和大连等。在我国规划界,许多人对方格网城市一直存有误解 :认为这种街道布局过于机械僵 化;空间景观乏味雷同;城市规划只考虑

4、了平面构图,而缺乏三维立体的构思,与自然地 形不甚结合;各街坊间的房屋缺乏连续性和统一性;城市向四周发展的随意性易导致城市 结构的松散,无规划秩序。此外,还有观点认为方格网街道布局只是在马车时代下,资本 主义应付工业与人口集中的应急之策,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的发展(沈玉麟,1989)。这些看法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对方格网城市的深入认识和客观分析。其实纵 观城市发展的历史,我们会发现方格网城市具有诸多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如:城市规模的 弹性化,土地再分的标准化,土地买卖批租的公平性,临街面比例的增加,交通的可达性, 街道界面的连续性,市政施工和规划管理的整齐划一等等。此外,在许多经典的方格网城

5、 市规划中,有的通过合理的布局、巧妙地顺应了自然地形;有的创造了特色鲜明、充满节 奏韵律的城市空间;有的依靠不同城市单元的排列组合,构成了千变万化的城市肌理;有 的利用土地的模数划分,形成高度控制的规划与高度灵活的建设之完美统一。下面我们就 通过对这些规划实例的分析来重新认识一下方格网城市。2 方格网城市与地形的结合方格网街道布局并不是僵硬的,它可以随着城市地形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古罗马城 市柯萨(Cosa)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见图 1)。柯萨建于公元前 273 年,位于古罗马北部 一个地势起伏多变的山顶,是一座海滨防御性城市。城市规划者在等高线较密、地势较陡 的中部加密路网,使街廓变小,可

6、划分成小尺度的居住地块;在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的 右下角加大路网的间距,设置面积较大的广场(Kostof, 1991)。在这里,城市道路网虽然 采用了方格网布局,但依据地形地势对网格的间距进行了灵活的调整,巧妙地解决了地形 条件复杂所带来的问题,使方格网街道布局与多变的地形取得了和谐。建于1869年美国芝加哥郊区的里佛赛德(Riverside)和1967年的英国新城密尔顿凯 恩斯(Milton Keynes)则是方格网向有机模式进行变异的实例(见图23)。因为城市地 形起伏多变,所以每一条道路都依据地势,或上下起伏,或蜿蜒曲折,结合风景如画的公 园绿地,创造出步移景异的街道透视,最后织成一个完

7、美的、充满活力的曲线网络。其新方格网城市的重新解读颖流畅的线型以及与地势的有机结合成为其后郊区规划和新城规划的 楷模。 3 方格网城市对空间的塑造美国殖民城市萨伐那(Savannah)由许多个“行政区”(Wards)组 成(见图4),每个行政区都是城市的一个“生长单元”。萨伐那在1733年建设之初只有 4 个行政区,而到了 1856 年,已经发展成为二十几 个生长单元的有序组合。每个行政区四周的道路构成城市的快速路 网,其内部的广场庭院组成了步行绿地系统。横向住宅的规整重复 和纵向住宅、广场、公建的交替,在两个方向的街道上产生出全然 不同的空间韵律,而平行于河岸的两条林荫大道又给街景增添了新的

8、 变奏。漫步于广场体系中的人们可以从周边嘈杂的汽车交通中解脱出国外城市规划2003 Vol . 18, No. 427 梁江 沈娜来,享受不断变化的绿地、广场带来的宁静和视觉变化。这种全方 位的绿地网络远比单一的轴线式林荫大道所带来的空间体验要丰富得 多(Bacon, 1976 )。萨伐那的规划者在看来平平的方格网上作做 出了如此系统、深入和精妙的设计,的确令人叹服。西班牙的巴塞罗那(Barcelona)是一个典型的方格网城市(见 图 5 )。每个方格在四个角均做了 45 的切线,形成整齐划一的八 角形小街廓。沿街的条状建筑是街廓内部最基本的构成元素。在瑟 达(Cerda )所做的早期规划中,

9、这些建筑或围合、或平行、或 断开,或退后,或变化间距,或改变朝向,还可以在两个、四个 甚至更多的街廓中进行构图组合1。这些看似简单的排列既限定又改 变了城市空间。它们赋予每个街廓以鲜明的特色,形成了无穷无尽 的空间组合,构成千变万化的城市肌理,同时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庭 院绿地系统。一方面,方格网小街廓为建筑形态提供了一个空间展 场;另一方面,建筑的排列组合又给这些街廓带来无穷的魅力。4 方格网城市在土地再分上的优势方格网城市由于其开发建设上的诸多优势,在美国得到了大力的 推广和应用。几百年来,虽然经历了多种用地性质的转换和建设规模 的扩张,但方格网的街道格局却始终能够以不变应万变,成功地应对 着

10、诸多复杂的变化,并得以保留和延续。其主要原因就是开发用地在 拆分组合上的灵活性。下面我们就以美国内华达州的城市拉斯维加斯(Las Vegas)为例,对其街廓规划和地块原型进行更具体的分析。4.1 街区的划分除了市中心的一小片区域以外,拉斯维加斯全城基本被正方形的 网格街道所覆盖(见图6)。网格的模数约为800 米,即 0.5英里见方, 围成一个个街区2。组成方格网的城市街道在等级上完全相同,没有主 次之别,呈均匀分布,构成了规整有序的城市骨架。同时在某些局部, 由于高速路、特定建设项目和特殊地形的限制,有些网格又进行了相 应的调整、划分、合并或变形,使城市的街区形态更加丰富多样。4.2 街廓的

11、再分正方形的街区能够提供多种街廓再分的形式和方向。一个800米 见方的街区,可以分成8 个200米400 米的街廓(见图7-a),或根据 具体的用地需求,进行90的旋转和相邻街廓的合并(见图7-b)3。一 个街区单元也可以分成200米200米、100米400米、100米200 米的街廓,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合并与组合(见图7-c, d, e, f)。 同时,一个街区单元可以容纳 800 米 800 米的大型整体式开发(见 图7-g),也可以分成上下或左右两部分(400米800米)进行项目的 整体开发(见图7-h, i),或等分成四块(400米400米)进行各自独 立的开发(见图7-j)。此

12、外,还有其他尺度更小的街廓组合和变化(见 图 7-k, l),在这里不予详述。由此可见,在800 米见方的街区中,可 以有成百上千种街廓的划分和排列方法,能够适应100米、200米、400 米、800 米,甚至几个800 米,以及这几个模数叠加组合的各种进深。 网格代表了高度统一的理性和秩序,而其内部的街廓形态则表现出充 分的自由度和灵活性,达到了控制与弹性的高度结合。在划分过程中,每个街廓都具有相似的交通条件和可达性。这种匀质无中心的再分规 划能将土地价值的差距弱化,并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特别是地下 管线在设计施工上的标准化。4.3 地块的再分4.3.1 居住用地的再分一般而言,居住用地的街

13、廓在进深上不小于100 米。以 200 米 400 米的街廓为例:首先,一个街廓可等分为8 个100米100米的用 地单位(见图8-1)4。按照每个地块必须与道路直接相连的原则,各用 地单位可以有许多灵活的分割办法。其中,按再分地块的个数可归纳 为:4 分法(a、b、c、d)、3 分法(e、f)、2 分法(g、h)5。此外,在 再分过程中,还有等分和不等分两种。位于角上的地块由于双面临街, 往往可以有条件作不等分(如 a、e、h),位于中部的地块由于单面临 街,一般均作等分(如 b、f、g)。其中,b 组由于单面临街,因此加了 一条尽端小路,供4 个地块分享,以保证各地块的可达性相同。c 组和

14、 d 组通过“T”字型尽端路的设计,使8 个等分的地块共用一个出入口, 以获得相似的开发条件。在图8-1 中,比较典型的居住地块尺寸为30 米 60 米、30 米 100 米、50 米 100 米、50 米 50 米等。图 8-2 是一个200米200米的用地单位进行整体再分,按PUD(Planned Unit Development)进行开发的实例。除少量不规则地块以外,大部分地块 尺寸均为 30 米60 米左右。总之,无论是拆开零售还是整体批发,各 种土地再分方式均保证了居住地块的面宽在 3050 米之间,进深在 50100米之间;而矩形地块的长宽比一般在3:1到1:1之间。这一尺寸 和比

15、例刚好可以容纳一座中产阶级的独立式住宅(Single-family House),外加适当的庭院空地。值得注意的是,图 8 只是选取了几种 比较有代表性的地块再分原型。在实际建设中,地块再分的各种形式 就不胜枚举了。4.3.2 公建用地的再分公共建筑类型繁多,所需建设地块的尺寸和形状也不一而同。如 果依据每个建设项目的具体需求对地块进行逐一划分,势必会产生五 花八门的地块形状,不仅容易造成边角土地的浪费,而且增加了规划 管理工作的强度和难度。而方格网的街道布局和用地再分就可以改善 甚至避免这种情况。对于小型公建而言,一个100米100米(1公顷) 的开发单位就可以满足其用地面积的要求。而一些大

16、中型公建则可以 采取对相邻开发单位的兼并来进行项目建设,这样就可以形成100米 100米(见图9-a),100米200米(见图9-b),100米300米(见 图 9-c),100米400 米(见图9-d),200米200米(见图9-e),200 米 400 米(见图 9-f)等各种不同的地块6。这些地块外形整齐,长 宽比一般在1:1到4:1之间,对于大部分建设项目而言是比较理想的基 地比例。此外,如果有特殊需要,也可以通过土地兼并,组成“L”型 或“T”地块。如此多样尺寸和形状的基地,完全可以满足各种公建对 用地的需求。一些超大型公建,在必要时也可以占用整个街廓,甚至 跨街将相邻的街廓进行合并

17、开发。图10是拉斯维加斯郊区的一个现状 平面图。我们可以看到:方格网城市的骨架由200400 米进深的小街 廓组成;其中,居住与商业用地采用了多样化的土地再分形式,在用 地性质、建设规模、交通方式上构成了十分灵活的组合关系。28国外城市规划2003 Vol . 18, No. 4方格网城市的重新解读国外城市规划2003 Vol . 18, No. 429 方格网城市的重新解读4.4 优势与趋势土地再分在我国的规划理论和实践中始终是一个薄弱环节。在计 划经济下,习惯的做法是按建筑单体设计的外形进行划地。在市场 经济下,这一模式已经逐渐暴露出诸多的问题:不仅容易产生凌乱 的地块形态和无序的城市肌理

18、,而且加大了规划工作的难度和随意 性,对土地的大量批租开发和统一化管理也造成很大的障碍(见图 11 )。从图 11 中可以看到产权线与地块形成十分凌乱无序,而且有些 内部地块没有与道路的直接联系。以Las Vegas为代表的美国方格网城市用地划分方法,是一套针 对市场经济而设计的、经过长期实践检验而形成的、相对成熟完善 的规划体系。模数化的土地再分不仅创造了整齐有序的街廓肌理和街 道界面,而且使规划设计、法规管理、施工建设更加简化和统一。 通过“地块临街”的再分原则和尽端路的引入,保证了每个地块对 道路、管线、市政服务等享有平等的使用权利和趋于公平的建设条 件,避免了超大街廓容易形成的“金角银

19、边草肚皮”的开发现象。 同时,每个用地单位都可以进行独立的售租和开发,而不影响周边 地块。这种建设规模的小型化和弹性化大大降低了开发的难度和风 险,可以吸引更广泛的投资类型,从而加速地区的建设。此外,灵 活的再分合并方式可以产生多种尺寸和形状的地块,给建设者提供了 极大的选择范围,从而满足了各类人群对房地产和公建项目的不同需 求。总之,土地再分的模数化形成了高度控制的规划与高度自由的 建设之完美平衡。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是向数字城市过渡。也就是说:将现代城 市每一个角落的信息都收集、整理、归纳,建立完整的信息模型, 并用网络连接,使城市过去、现在和未来,宏观和微观的各种情况 都能快速、完整、形象

20、地显现出来,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时效 性,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顾朝林等,1989 )。而方格网城市 恰恰顺应了这一趋势。从城市到街区,从街廓到地块,方格网城市 在各空间层面均表现出优越的秩序性、模数化、标准化等特点。这 些科学先进的特征为数字信息的采集、分级数据库的建设、信息系梁江 沈娜统的管理,奠定了十分便捷高效的形态基础。5 结语方格网城市发展的历史有几千年。由于它们在城市形态上总是能 适应新的社会经济功能,因此它们虽然历经时代风雨的考验,却始 终长盛不衰。我国正进入城市化的初期阶段,还有漫长的城市建设 道路需要我们去开拓。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方格网 城市在许多国家,特别是在美

21、国的成功运用,显示了其极强的适应 性和长久的生命力。全盘接受并不可取,但撷取其中的精华为我所 用却未尝不可,甚至很有必要。其实方格网就像一个魔术师,你永远想象不出它到底蕴含着多少 种变化。正如美国学者考斯特夫(Kostof)评价方格网城市时所说的 一句话“,The grid is what you make it”7。细细品味一下,的确如此, 你让它成为什么,它就会是什么。(未加注明资料来源的图片为作者自绘)注释1 不幸的是,由于地价的升高和土地投机的推动,瑟达所规划的单边或双 边开放式庭院空间最终被封闭了,成为被四边建筑所包围的环形空间。 但是,瑟达的巴塞罗那规划方案却在城市规划史中被奉为经

22、典,而声名 远播。2 1英里=1609.347米。3 在这里,200米400米的街廓为公制的近似值,严格上讲是1/8英里 1/4英里。为了方便讨论,本文在后面的街廓和地块尺寸的分析中,没有 采用英制,而一律采用了公制近似值。实际上,如果用英里来描述,将 能更好地体现其再分的模数关系。4 实际上,由于道路中心线为200米400米,每个开发单位应在90米95 米左右,这里为了方便讨论,取了 100 米的近似值。后面提到的 200 米、100 米、50 米也均是近似值,实际地块要略小一些。5 图8-1只是对几种典型形式的综合示意,是抽象模式的组合,并非真实 的开发实例。6 图 9 只是对几种典型形式

23、的综合示意,是抽象模式的组合,并非真 实的开发实例。7 见 Kostof, 1991, 第 157 页。参考文献Bacon, Edmund N. Design of Cities. NY: Penguin Book. 1976.California State Automobile Association. Las Vegas Vicinity Travel Map. San Francisco:1998.Chuihua Judy Chung etc. ed. Harvard Design School Guide to Shopping. NY: Taschen,2001.Hertzberg

24、er,Herman.LessonsforStudentsinArchitecture.Rotterdam:Uitgeverij 010,1991.Kostof, Spiro. The City Shaped : Urban Patterns and Meanings through History.London: Thames and Hudson, 1991.L. 贝纳沃罗著, 薛钟灵等译. 世界城市史.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0. 顾朝林等. 论“数字城市”关键技术及其实现. 城市规划, 2002 (1): 16-20. 梁江, 孙晖. 城市土地使用控制的重要层面:产权地块. 城市规划, 2000(06):40-42.沈玉麟编. 外国城市建设史.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9. 赵燕菁. 从计划到市场: 城市微观道路-用地模式的转变. 城市规划, 2002(10):24-30.30国外城市规划2003 Vol . 18, No.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