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对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设置要求.docx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955133 上传时间:2021-06-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12.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规范对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设置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规范对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设置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规范对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设置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规范对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设置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规范对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设置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规范对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设置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范对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设置要求.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345 体型复杂、平立面不规则的建筑,应根据不规则程度、地基基础条件和技术经 济等因素的比较分析,确定是否设置防震缝,并分别符合下列要求:。3) 当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时,其宽度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717 多层砌体房屋的建筑布置和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要求:3 房屋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防震缝,缝两侧均应设置墙体,缝宽应根据烈度和房屋 高度确定,可采用 70mm100m:1) 房屋立面高差在 6m 以上;2) 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大于层高的 14;3) 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1 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或转角处。2 不应在房屋转角处设置转角窗。

2、3 横墙较少、跨度较大的房屋,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65 防止或减轻墙体开裂的主要措施651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应在墙体中设置伸缩缝。伸缩缝应设在因温度和收缩变形 引起应力集中、砌体产生裂缝可能性最大处。伸缩缝的间距可按表 65. 1 采用。表 651 砌体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屋盖或楼盖类别间距整体式或装配整体式钢筋 混凝土结构装配式无檩体系钢筋 混凝土结构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 盖、楼盖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 盖、楼盖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50406050装配式有檩体系钢筋混凝 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75土结构无保温层

3、或隔热层的屋盖60瓦材屋盖、木屋盖或楼盖、轻钢屋盖100注:1 对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配筋砌块砌体房屋,取表中数值;对石砌体、蒸压 灰砂普通砖、蒸压粉煤灰普通砖、混凝土砌块、混凝土普通砖和混凝土多孔砖房屋,取 表中数值乘以 0.8 的系数,当墙体有可靠外保温措施时,其间距可取表中数值;2 在钢筋混凝土屋面上挂瓦的屋盖应按钢筋混凝土屋盖采用;3 层高大于 5m 的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配筋砌块砌体结构单层房屋,其伸缩缝间 距可按表中数值乘以 13;4 温差较大且变化频繁地区和严寒地区不采暖的房屋及构筑物墙体的伸缩缝的最大间 距,应按表中数值予以适当减小;5 墙体的伸缩缝应与结构的其他变形缝

4、相重合,缝宽度应满足各种变形缝的变形要求; 在进行立面处理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345 体型复杂的建筑并不一概提倡设置防震缝。由于是否设置防震缝各有利弊,历 来有不同的观点,总体倾向是:1 可设缝、可不设缝时,不设缝。设置防震缝可使结构抗震分析模型较为简单,容易估 计其地震作用和采取抗震措施,但需考虑扭转地震效应,并按本规范各章的规定确定缝 宽,使防震缝两侧在预期的地震(如中震)下不发生碰撞或减轻碰撞引起的局部损坏。 2 当不设置防震缝时,结构分析模型复杂,连接处局部应力集中需要加强,而且需仔细 估计地震扭转效应等可能导致的不利影响。614 钢筋混凝土房屋需要设置防震缝

5、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防震缝宽度应分别符合下列要求:1) 框架结构(包括设置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 15m 时 不应小于 100mm;高度超过 15m 时,6 度、7 度、8 度和 9 度分别每增加高度 5m、4m、3m 和 2m,宜加宽 20mm;2) 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不应小于本款 1)项规定数值的 70,抗震墙结构 房屋的防震缝宽度不应小于本款 1)项规定数值的 50;且均不宜小于 100mm; 3)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 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349 抗震设计时

6、,高层建筑宜调整平面形状和结构布置,避免设置防震缝。体型复 杂、平立面不规则的建筑,应根据不规则程度、地基基础条件和技术经济等因素的比较 分析,确定是否设置防震缝。3410 设置防震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防震缝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框架结构房屋,高度不超过 15m 时不应小于 100mm;超过 15m 时,6 度、7 度、8 度和9 度分别每增加高度 5m、4m、3m 和 2m,宜加宽 20mm;2)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不应小于本款 1)项规定数值的 70,剪力墙结构房屋不应小于 本款 1)项规定数值的 50,且二者均不宜小于 100mm。2 防震缝两侧结构体系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不利

7、的结构类型确定;3 防震缝两侧的房屋高度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可按较低的房屋高度确定;4 8、9 度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房屋,防震缝两侧结构层高相差较大时,防震缝两侧框架 柱的箍筋应沿房屋全高加密,并可根据需要沿房屋全高在缝两侧各设置不少于两道垂直 于防震缝的抗撞墙;5 当相邻结构的基础存在较大沉降差时,宜增大防震缝的宽度;6 防震缝宜沿房屋全高设置,地下室、基础可不设防震缝,但在与上部防震缝对应处应 加强构造和连接;7 结构单元之间或主楼与裙房之间不宜采用牛腿托梁的做法设置防震缝,否则应采取可 靠措施。3411 抗震设计时,伸缩缝、沉降缝的宽度均应符合本规程第 3410 条关于防震 缝宽度的要求。

8、3412 高层建筑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宜符合表 3412 的规定。3413 当采用有效的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减小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时, 可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这些措施可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方面:1 顶层、底层、山墙和纵墙端开间等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2 顶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外墙设置外保温层;3 每 30m40m 间距留出施工后浇带,带宽 800mm1000mm,钢筋采用搭接接头,后浇带 混凝土宜在 45d 后浇筑;4 采用收缩小的水泥、减少水泥用量、在混凝土中加入适宜的外加剂;5 提高每层楼板的构造配筋率或采用部分预应力结构。1223 高层建筑地下室不宜设置变形缝。当地下

9、室长度超过伸缩缝最大间距时,可 考虑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降低水泥用量;也可每隔 30m40m 设置贯通顶板、底部及 墙板的施工后浇带。后浇带可设置在柱距三等分的中间范围内以及剪力墙附近,其方向 宜与梁正交,沿竖向应在结构同跨内;底板及外墙的后浇带宜增设附加防水层;后浇带 封闭时间宜滞后 45d 以上,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提高一级,并宜采用无收缩混凝土,低 温入模。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811 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可按表 811 确定。注:1 装配整体式结构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情况取表中装配式结构与现浇 式结构之间的数值;2 框架-剪力墙结构或框架-核心筒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情况取表 中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3 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时,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露天栏的 数值取用;4 现浇挑檐、雨罩等外露结构的局部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 12m。813 如有充分依据对下列情况,本规范表 811 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大: 1 采取减小混凝土收缩或温度变化的措施;2 采用专门的预加应力或增配构造钢筋的措施;3 采用低收缩混凝土材料,采取跳仓浇筑、后浇带、控制缝等施工方法,并加强施工养 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